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3-11 23:18:00 | 移动端: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11月10号中心校组织我们一行16人,到南京市东山小学进行为期两天的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学校,体验了阳光运动80分,看了6节课,聆听了《友善用脑》讲座„„我顿感受益匪浅。

  给我第一感觉就是孩子们是快乐的。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运动,快乐生活。课前通过舒缓的音乐,课中动感的健脑操等让学生放松,从而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教会了学生轻松而自然的学习,课后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回忆巩固,让学生生成惊人的记忆力创造力。“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总有一种方法是适合孩子的,找到了最合适的,学习也就一件快乐的事了。

  孩子们从低年级就开始训练,从一开始就能用完整的话交流,不会出现一些我们常见的无主语现象,比如孩子回答问题时经常会说:“我提醒„„”、“我补充„„”、“我总结„„”、“我们讨论„„”、“我们用__方式来表达„„”,小组合作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而这些都是在轻松,快乐中进行的。

  环境优美的学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开阔的塑胶操场,郁郁葱葱的树木,内容丰富的橱窗,宽敞明亮的教室,浓厚而又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氛围:学生喜爱的明星荟萃,展示学生猜疑的展板,供学生汲取知识的图书角,绿意盎然的置物柜„„每一物,每一角都充满个性,都洋溢着快乐与幸福。老师诗一般的语言则让人如沐浴春风,在快乐中学会做人做事。记得在听《水乡》这课中,有一个孩子不仅讲错了答案,而且说的是明显的方言,引得师生大笑,这也就是一个无伤大雅的小插曲,而执教老师却很严肃而又不失温柔地对学生说:“面对别人激动时犯下的小错误,我们宽容一些,好吗?”这不仅仅是我,或是全班的同学,我想在座每一位观课的老师,都会为老师的语言所折服。

  给我第二感觉就是老师是轻松的。老师们轻松运动,轻松学习,轻松教学。我们听了六节实践友善用脑的课。友善用脑的课堂上,教师十分明确自己的职责:创设学习场景,诱发学生思考,引导学习结论。教师鼓励学生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完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学习的舞台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主角、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学生在小组中也能养成乐群、互助思想品格。

  在友善用脑的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画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帮助重要特色。在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单元的间歇,让学生花一两分钟做做健脑操活动一下,不但不会影响教学,反而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健脑操教师也可以经常让学生做做冥想,在轻柔的音乐伴随下,学生闭上双眼,或驰骋思维的骏马,或回顾教学内容,这些方法既简单又实用,不但使友善用脑的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而且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和快乐,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从东山小学的这些展示课中,我充分感受到教师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使学生愿学乐学,课堂上收到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这些也都是在轻松而又愉快的情况下进行,我想在轻松地背后则是老师更多的心血。

  我觉得身为东山小学的老师是幸福的,而东山小学的孩子们则是无比幸运的。我想只要我努力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实践,总结,再实践,让我的工作更轻松,我的学生更快乐,更幸福!

  【相关文章】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十月十三日,我们一行十人到达南阳参加2011全省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南赛区观摩活动。为期三天的会议于十六日中午时分结束,共观摩十九节课,聆听一场评课报告。

  开幕式上,东道主南阳市教体局李书记首先向大会致辞。随后省基础教研室邵主任关于大赛宗旨做了重要讲话,大致可以梳理出两点核心内容:其一,他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先前做到形似,现在要更强调神似;其二,他强调关注>语文教学中的三个问题:1. 教什么。这本不该成为问题,但往往会出现教学内容的偏离,教学目标要与课程目标相统一、契合,要细化、分解成可操作的教学行为。2. 怎么教。应采取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反对庸俗化、表面化,更看重客观效果。3. 怎么突出语文学科特点。课程定位,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贴近文本,重视阅读,紧扣语言,回到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功能和特点。

  一席讲话,首先让我心生感触的是他所强调的课堂教学改革神合于我们的教学案教学。教学案课堂通过开展定向、有序、系统的学习活动使课堂成为生动活泼又积极思维、深入体验的真正属于学生的学习场所,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应有的功效。先前我们按五个板块上成教学案的“形”,中规中矩“进得去”;现在随着课改的深入,随着对理念的透彻把握,随着课堂驾驭能力的提高,我们要不囿于固有模式,在学习内容的确立和整合上下功夫,注重体现教学案教学的核心理念,体现教学案课堂的“神”,使课堂趋于灵动自如,真正放手,无为而为“出得来”。就如习字,先入格,定格,再出格。

  接下来的十九节课,姿态各异,传达着教师对文本的独特解读和设计匠心,演绎着语文世界的悠悠情韵与美妙多彩。用心其间,既不乏令人振奋叹服的点睛妙笔,也有让人唏嘘不已的遗憾之处。既然每一节课都注定是一段不完美的艺术,作为观课者的我们应该把“完美”作为驻留心中的永远追求,而从眼前这些真实可贵的“不完美”中发现、汲取更多丰美的汁液来浇灌自己的教学沃壤!十九节课不能一一评述再现,这里撷取部分课例,些许片段,说说我感触较深的几个方面。

  一。从关注文本内容到更关注表达形式。

  越来越多的课从文本角度考虑,不仅是了解文本内容,而是花更多精力去学习、挖掘文本的表达形式,即不仅关注“写了什么”,而更关注“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如《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在“感知男子汉事件,分析人物形象”之后,抛出问题:“是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内容组织起来的呢?”同时辅之以课件,左竖列是每个小标题,右竖列是相应的人物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把能表现人物同一特点的事情集中在一块儿来写,用小标题加以概括。继而再探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最后明了:用于叙>写人的“成长过程”,一目了然,层次分明。这就是从作者的眼光去思考,为什么选择这样行文而没有那样行文,这样行文的目的是什么。还原文字呈现的过程,也就

  还原了文字背后的那个人的思考过程和情感体验。又如《细菌的启示》一课,围绕“什么叫寄生”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词典上的解释和文中的语言,感受其区别及原因:前者是一种科学的、准确的语言表述,后者是一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因为前者是词典,后者是>演讲稿。顺势小结:写作目的的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我想,学生了解了这种运用语言的规律,学习了这种运用语言的方法,会沉淀、内化为他们内在的语文素养。再如《苏州园林》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品读第五自然段原文和改文,在改一改、比一比中明确了:原文在说明中加入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具体、生动、透彻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和认识。这不是简单地谈文字有多么“好”,而是“为什么好”,“是怎样生成的”;不是对作品泛化的肯定“如何美”,而是“美是如何产生的”,上升到方法论层面告诉学生如何运用文字。诸如此类的还有《春风》、《>孤独之旅》等,这些课依托文本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如何用最恰当的形式去表达最恰当的内容,可以说在逼近语文的本质。

  二。巧妙切入,整体勾连,把语文课上成浑然一体的大气、动态。

  教学方法的极致,是教学艺术,欧阳代娜老师认为“巧”是语文教学艺术的核心。所谓“巧”,是“语文能力训练与知识传授两者关系的最佳结合点;阅读教学中最大信息量的储存点;课堂思维训练的最巧的入手处;课文处理的最关键的突破口”。换句话说,教师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时的“巧”主要落实在关键语句上,尤其是要善于抓住文眼,达到以一字、一句带动全篇的效果。这次的十九节课中就有不少体现了这种设计意识,巧妙地切入,将文本前后勾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语文课上成了浑然一体的大气、动态。如《伟大的悲剧》一课,找到文中直接引摘斯科特日记的句子,以日记的形式一一呈现,通过这五句话带出了说话时的环境,说话人的心态,写这些日记时的前后的相关情节,看似只拎出五句话,实则覆盖整篇文章,“一圈一圈涟漪铺满池塘”,又如《五柳先生传》一课,抓住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不”字推动整个课堂:以“不”字为重点指导朗读;选取带有“不”字的句子落实翻译,并从中解读人物;由“不”字牵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凸显人物的品行可贵;最终的板书也构架成一个大大的“不”字。真可谓设计巧妙、一气呵成,似一幅主题画卷次第展开,难怪钱钟书说“不”字为全文眼目。再如《变色龙》一课通过“五次变色”切入,《孤独之旅》紧紧抓住“孤独”一词深入解读人物内心,《我们家的男子汉》以首段对主人公的三种不同称呼串起全文等都体现了这种设计意识。教师对课文的把握上应有大将风度而不能是萎缩的小兵,切忌将文本肢解成繁杂的碎片。我们应跳出教材、教参,高屋建瓴地把握文章的灵魂,渗透自己的情感和见解,这样才能从全局的角度、关键的地方切入,从大处入手,从小处着眼,向深入处挖掘品味,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感,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入性、条理性。

  三。咬文嚼字,回归文字之本。

  语文教育的本体是语言。韩军说:“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课,永不过时。”语文教学就应该是通过对语言的感知、揣摩、品味,去领悟内蕴,体会感情,达到审美愉悦。本次的十九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明显,抓住课文语言不放手、不旁逸、不改变,落实在理解和鉴赏上。如《伟大的悲剧》一课,在解读最后一则日记时挑出“遗孀”一词,先解释本意,再放到原文语境中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写?”,结合文中关键词理解“他此刻的心情”,从而体会斯科特面对死亡的悲伤和从容,接着反复地有感情地读将课堂引向高潮,同时也为下一环节“体会人物情感”做足了铺垫。又如《金色花》一课,在“品读·感悟真爱”环节中抓住“你这坏孩子”一句,通过探讨能否将“坏孩子”换成“小宝贝”来引导学生感受母亲对孩子深切的关爱。再如《梁思成的>故事》一课以“建筑的灵魂”的具体内涵来引起对人物的深入解读等等。这些课例中,教师引领学生努力揭示语言的言外之意,触摸语言背后的世界,对人物感情的体会细腻而深刻。所以,我们要先充分地自我解读文本,真切体验文本向我们呈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要善于寻找文本语言的美点、亮点、激发点,一石激起千层浪,扩大涟漪,直至走向人物的心灵深处。

  四。用诵读成就课堂精彩。

  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体验其语言魅力和情感魅力的手段有很多,其中“诵读”是一个朴素的、常规的手段,而它的朴素却往往可以成就课堂的美妙与精彩,从而使其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赛课中就有处多关于“诵读”的亮点,如《伟大的悲剧》一课中通过最后一则日记段落的有感情的朗读使师生的情感与英雄们的生命一同升华!又如《金色花》一课中分角色朗读“孩子,你在哪里呀?”“我不告诉你,妈妈”两句话,在教师细致耐心、锲而不舍的引导下,母亲的焦急、关爱和孩子的天真、调皮在读中凸显,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赢得现场掌声。再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中学生摇头晃脑的表演读以及《金色花》的当堂减字背诵等等。不少课在“读”中也特别突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诵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有两方面的活动:范读和点拨。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内心体验和揣摩,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传递给学生,诱发学生思维与作者思维的“共振”,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当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疑惑或谬误时,教师或正反模拟,或启发学生联想,或指点语音语调等。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才能更加准确把握作品的基调和情感。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精彩的范读越来越受到推崇,只要教师本人有这个素质和能力,就不要用播放录音带来代替,因为教师亲身示范带给学生的感染和带动是录音带无法与之比拟的。在这一点表现突出的如《伟大的悲剧》张老师、《变色龙》肖老师、《五柳先生传》胡老师、《孤独之旅》谢老师等。当然,也有部分值得商榷的课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师味道不对的范读有碍无益、适得其反。又如《伟大的悲剧》中教师要求学生试着以孩子的角度来读“最后一篇日记„„我的遗孀”,这是斯科特留给妻子的绝笔,孩子的角度是怎么回事?以孩子的角度应该怎么来读?大家茫然。再如《金色花》中刚开始采用齐读的方式来品味句子情感,这怎么可能达成?“齐读”这一策略与“品味句子情感”这一学习内容是不相匹配的。

  五。教师牵制痕迹明显,忽略学习过程。

  在听课过程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了大型赛课课堂上的两点通病。一是预设性过强,教师牵制学生思维的痕迹明显。以《春风》一课为例,在“感知江南的春风的特点”时,学生答出“乍暖还寒”,师让再读倒数第二段,生又答出“阴”,师继续追问“阴了会怎样”,学生又找到了“湿”,步步紧逼,终于挖出了板书要用到的“潮湿”一词。同样在“感知北国的春风的特点”时,学生说出的“刚劲有力”已经很好,教师还要坚持让学生再用一个字来概括,当学生卡壳时,教师给出提示:与“柔”相对的是什么?目的无非是引出“刚”字以便板书罢了。部分课堂就是教师在前,学生跟后,在一个个指引下忙不迭地从文本中找啊找,直至找出了教学设计中的相关内容。二是重结果展示,忽略学习过程。以《伟大的悲剧》中两处问题设计为例,“精读4、5、6段,回去的路可怕在哪里?遇到什么?”师话落,生即答;“目光锁定8至10段,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品质” 师话落,生即答。诸如此类的情况在其他课例中也屡见不鲜。当然,这与公开赛课自身的特点以及客观条件限制有关,“秀”的成分避免不了,要保证将精彩的设计、完整的课堂呈现出来。但是我们教师要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意识,特别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时间,要掌握甚至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知道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可以提供怎样的帮助等等。

  最后,我必须要提《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虽然这是一节得分最低的课。课堂上教师每布置完学习活动后,都会留给学生较充分的活动时间,由于是上午第四节课,有不少听课老师或窃窃私语,或起身离场,这位年轻的男教师依然沉定自若,巡视于学生之中,不时俯身交流、指点,这份“沉定自若”,这份对学生的“真实关注”让我心生敬意!遗憾的是课堂学习活动缺乏整合、挖掘,内容浅显而且有重叠,操作形式单一,概括地说就是用较充分的时间探讨展示了几个较为简易的问题,加之现场纪律的影响造成了这节课的失败。我听到最后,心情复杂,如果课再打磨得精当一些,如果听课老师能够更尊重更包容作课老师一些,如果现场纪律好一些不至于影响评委„„

  还好,正如评课专家所说:“今日的名次排序,绝不是明天生命的排序。”这个舞台只是起点,接下去让我们用更坚实的脚步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走出一方美丽,走出一片真情,走出一份雅趣,走出一种气度,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


教师心得体会范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64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