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5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学习内容: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教学目标: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自然而有弹性的声音,富有朝气的正确演唱歌曲。
2、了解弱起小节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
3、通过学唱歌曲,初步感受二声部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歌曲中休止符的演唱。
学习过程:
一、 课前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不过,老师有个要求, 当你听完歌曲,请你用你的情绪和动作告诉大家,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二、自主学习
A、感受歌曲
1、聆听歌曲,模仿动作。突出二拍子的强弱规律,引导学生说出二拍子。
2、复听歌曲,用喜欢的动作再次感受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3、再听歌曲,师生双簧游戏。
B、学唱歌曲
1、随琴轻声跟唱歌曲。
2、生自评,找出演唱不正确的地方纠正。
3、随琴集体演唱。
4、师范唱,生点评。
三、小组探究
小组讨论休止符的演唱处理。
四、反馈点拨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休止符。
五、总结
1、生随琴完整演唱歌曲。
2、欣赏合唱版《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3、师生合作演唱。
六、课后提升
课下背唱歌曲。
第一单元 快乐嚓嚓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 《快乐的嚓嚓嚓》
教 学 目 标:通过教唱《快乐的嚓嚓嚓》,使学生学会用轻巧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跳音。
教学重点:学会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二、 学习新课
1、听歌曲。认拍号
2、认识二拍子指挥图示。
(1)教师板书二拍子图示,学生跟着竖空画图示。 (2)再次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划拍子
3、再次听音乐,教师在蓝色块处击掌,学生仔细听教师拍的是什
么节奏。
1、节奏练习。
2/4 XX | X X | 2/4 0X X | 0 X X | 2/4 XX X | X X X |
2、分析三种节奏不同的地方,拍击这三种节奏。并让学生说说哪种节奏放在蓝色块处比较恰当。(第一种节奏给人比较平稳的感觉,后两种节奏很跳跃,因此下面两种节奏比较适合这首歌曲)(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3、再次放音乐,学生在色块处击出节奏
4、学生跟琴唱一唱前四乐句。 5、认识#
教师讲解#,并且在琴上指认出#各音,并让学生唱一唱有关#的音 6、学生跟教师学唱后半段旋律。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完整听一边音乐,感受一遍音乐,听听是否还有没学唱好的旋律。教师指导纠正。
9、再次根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10、个别演唱。
三、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四、 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 2、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 学目 标:学习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 学重点: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 学难点: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复习歌曲《快乐的嚓嚓嚓》,师生评议。 2、听范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3、指导学生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请个别同学进行表演唱。
二、学唱新歌《校园的早晨》
1、播放录音
2、复习四和二拍子指挥图示。
3、再次播放音乐,跟着音乐划拍子。 说说打拍子时有什么不一样,指出歌曲中拍号的 变化。变化拍号的地方反复练习几遍。
4、再次播放音乐,重新跟着音乐划拍。
5、音乐知识,认识反复、结束、省略记号 教师提问:歌曲中出现了怎样的新符号。 说说新的反复、省略记号各自的含义
学生根据含义念一念正确演唱顺序的歌词。
6、再次播放音乐,通过再次欣赏音乐感受着几种记号。
7、学生跟琴演唱,同时指出演唱时不足之处。教师纠正指导。
8、学生再次跟琴完整演唱。
9、指名演唱。
五、总结、下课
第三 课时
教学内容 听:《祝你快乐》《春之歌》《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 学 目 标 :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各种乐器和各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叫学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一、 欣赏
1、《赤足走在田埂上》
(1)教材分析
(2)明确欣赏重点:
引导学生注意无伴奏合唱和二重唱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初步欣赏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
(4)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问题。
(5)再次欣赏歌曲,尝试着唱一唱,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2、欣赏《OK星期天》
(1)教材分析:
(2)初步欣赏乐曲,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说说和你心里的设想是否相似。并且说说这是哪一种演唱形式。 (3)再次欣赏歌曲,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3、《祝你快乐》
(1)欣赏歌曲
(2)说说这首音乐和前面两首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
(3)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
(4)简单介绍一下铜管乐器。并听一听这三种铜管乐的形状和音色。
(5)再次听音乐。各种乐器表现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分辨一下。
(6)总结一下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乐器,以及能够听边这几种乐器的音色。
3、如有时间把音乐再欣赏一遍。
三、总结,下课
第四 课时
教学内容 课题:《快乐的嚓嚓嚓》
教 学 目 标 :
1、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2、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重点: 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教学难点: 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欣赏《微笑波尔卡》
1、师播放《微笑波尔卡》手风琴曲
师:刚才我们听了手风琴版的《微笑波尔卡》,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管弦乐版的《微笑波尔卡》
(请学生讨论一下两种版本的波尔卡的不同风格)2、师介绍波尔卡的有关知识 师: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的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的对舞。
(师教学生简单的波尔卡舞步) 3、再次欣赏
让学生分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生讨论。师总结:乐曲第一主题轻快、跳跃;第二主题,流畅、舒展。
4、师生共同讨论,说说还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波尔卡乐曲,师播放《闲聊波尔卡》片段,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临时变化音。 3、一起唱一唱
如:sol—--#fa、la—#sol、#fa—mi 4、师讲解升记号,“#”是比原音升高了半个音。 5、再听歌曲,跟师边听边指挥。 6、学习二拍子的指挥图式 7、让学生跟唱前半部分。 8、跟师唱后半部分。(注意变化音和附点节奏的唱法) 9、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指导用轻巧、有弹性的掌声为歌曲伴奏,师指挥)
10、让学生随歌曲节奏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快乐的嚓嚓嚓》还欣赏了波尔卡乐曲。请同学们回去,再找一找适合跳集体舞的歌曲或一些波尔卡乐曲,给他们配上合适的舞蹈,下次有机会一起分享。
第五 课时
教学内容 听:《祝你快乐》《春之歌》《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 学 目 标 :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各种乐器和各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难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二、 欣赏
1、《赤足走在田埂上》
(1)教材分析
(2)明确欣赏重点:
引导学生注意无伴奏合唱和二重唱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初步欣赏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
(4)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问题。
(5)再次欣赏歌曲,尝试着唱一唱,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2、欣赏《OK星期天》
(1)教材分析:
(2)初步欣赏乐曲,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说说和你心里的设想是否相似。并且说说这是哪一种演唱形式。
(3)再次欣赏歌曲,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3、《祝你快乐》
(1)欣赏歌曲
(2)说说这首音乐和前面两首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
(3)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
(4)简单介绍一下铜管乐器。并听一听着三种铜管乐的形状和音色。
(5)再次听音乐。各种乐器表现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分辨一下。
(6)总结一下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乐器,以及能够听边这几种乐器的音色。
3、如有时间把音乐再欣赏一遍。 三、总结,下课.
篇二: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快乐嚓嚓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 《快乐的嚓嚓嚓》
教 学 目 标:通过教唱《快乐的嚓嚓嚓》,使学生学会用轻巧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跳音。
教学重点:学会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二、 学习新课
1、听歌曲。认拍号
2、认识二拍子指挥图示。
(1)教师板书二拍子图示,学生跟着竖空画图示。 (2)再次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划拍子
3、再次听音乐,教师在蓝色块处击掌,学生仔细听教师拍的是什
么节奏。
1、节奏练习。
2/4 XX | X X | 2/4 0X X | 0 X X | 2/4 XX X | X X X |
2、分析三种节奏不同的地方,拍击这三种节奏。并让学生说说哪种节奏放在蓝色块处比较恰当。(第一种节奏给人比较平稳的感觉,后两种节奏很跳跃,因此下面两种节奏比较适合这首歌曲)(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3、再次放音乐,学生在色块处击出节奏
4、学生跟琴唱一唱前四乐句。 5、认识#
教师讲解#,并且在琴上指认出#各音,并让学生唱一唱有关#的音 6、学生跟教师学唱后半段旋律。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完整听一边音乐,感受一遍音乐,听听是否还有没学唱好的旋律。教师指导纠正。
9、再次根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10、个别演唱。
三、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四、 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 2、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 学目 标:学习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 学重点: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 学难点: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复习歌曲《快乐的嚓嚓嚓》,师生评议。 2、听范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3、指导学生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请个别同学进行表演唱。
二、学唱新歌《校园的早晨》 1、播放录音
2、复习四和二拍子指挥图示。
3、再次播放音乐,跟着音乐划拍子。 说说打拍子时有什么不一样,指出歌曲中拍号的 变化。变化拍号的地方反复练习几遍。
4、再次播放音乐,重新跟着音乐划拍。 5、音乐知识,认识反复、结束、省略记号 教师提问:歌曲中出现了怎样的新符号。 说说新的反复、省略记号各自的含义
学生根据含义念一念正确演唱顺序的歌词。 6、再次播放音乐,通过再次欣赏音乐感受着几种记号。
7、学生跟琴演唱,同时指出演唱时不足之处。教师纠正指导。
8、学生再次跟琴完整演唱。
9、指名演唱。
五、总结、下课
第三 课时
教学内容 听:《祝你快乐》《春之歌》《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 学 目 标 :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各种乐器和各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叫学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一、 欣赏
1、《赤足走在田埂上》 (1)教材分析
(2)明确欣赏重点:
引导学生注意无伴奏合唱和二重唱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初步欣赏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 (4)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问题。
(5)再次欣赏歌曲,尝试着唱一唱,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2、欣赏《OK星期天》 (1)教材分析:
(2)初步欣赏乐曲,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说说和你心里的设想是否相似。并且说说这是哪一种演唱形式。 (3)再次欣赏歌曲,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3、《祝你快乐》
1)欣赏歌曲
(2)说说这首音乐和前面两首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
(3)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
(4)简单介绍一下铜管乐器。并听一听着三种铜管乐的形状和音色。 (5)再次听音乐。各种乐器表现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分辨一下。 (6)总结一下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乐器,
以及能够听边这几种乐器的音色。
3、如有时间把音乐在欣赏一遍。
三、总结,下课
第四 课时
教学内容 课题:《快乐的嚓嚓嚓》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2、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重点: 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教学难点: 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欣赏《微笑波尔卡》
1、师播放《微笑波尔卡》手风琴曲
师:刚才我们听了手风琴版的《微笑波尔卡》,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管弦乐版的《微笑波尔卡》
(请学生讨论一下两种版本的波尔卡的不同风格)2、师介绍波尔卡的有关知识 师: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的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的对舞。
(师教学生简单的波尔卡舞步) 3、再次欣赏
让学生分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生讨论。师总结:乐曲第一主题轻快、跳跃;第二主题,流畅、舒展。
4、师生共同讨论,说说还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波尔卡乐曲,师播放《闲聊波尔卡》片段,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临时变化音。 3、一起唱一唱
如:sol—--#fa、la—#sol、#fa—mi 4、师讲解升记号,“#”是比原音升高了半个音。 5、再听歌曲,跟师边听边指挥。 6、学习二拍子的指挥图式 7、让学生跟唱前半部分。 8、跟师唱后半部分。(注意变化音和附点节奏的唱法) 9、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指导用轻巧、有弹性的掌声为歌曲伴奏,师指挥)
10、让学生随歌曲节奏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快乐的嚓嚓嚓》还欣赏了波尔卡乐曲。请同学们回去,再找一找适合跳集体舞的歌曲或一些波尔卡乐曲,给他们配上合适的舞蹈,下次有机会一起分享。
第五 课时
教学内容 听:《祝你快乐》《春之歌》《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 学 目 标 :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各种乐器和各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难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组织叫学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一、 欣赏
1、《赤足走在田埂上》 (1)教材分析
(2)明确欣赏重点:
引导学生注意无伴奏合唱和二重唱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初步欣赏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 (4)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问题。
(5)再次欣赏歌曲,尝试着唱一唱,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2、欣赏《OK星期天》 (1)教材分析:
(2)初步欣赏乐曲,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说说和你心里的设想是否相似。并且说说这是哪一种演唱形式。 (3)再次欣赏歌曲,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3、《祝你快乐》
(1)欣赏歌曲
(2)说说这首音乐和前面两首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
(3)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
(4)简单介绍一下铜管乐器。并听一听着三种铜管乐的形状和音色。 (5)再次听音乐。各种乐器表现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分辨一下。 (6)总结一下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乐器,以及能够听边这几种乐器的音色。
3、如有时间把音乐在欣赏一遍。
三、总结,下课
第二单元 爱的旋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祝福》2、唱:《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3、动:露一手(1)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1、用自豪、敬佩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无限爱意。2、能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在听赏音乐时,能感觉到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能就音乐要素变化而引起乐曲情绪、风格的变化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3、根据情感的的需要选择演唱方式,能选择适当的音乐为朗诵配乐。
教学重点、难点:音乐情绪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妈妈的生日、妈妈的工作、妈妈的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学唱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妈妈的辛苦与不容易,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中相同的段落。3、学唱歌曲4、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5、音乐活动:采集与分享(1)
妈妈为了我们这么辛苦,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2)课后或者妈妈生日的时候,为妈妈献上深情的歌曲。6、巩固歌曲演唱。1)请同学们为妈妈献上一首歌曲,相信妈妈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信息。(齐唱歌曲)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还能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3)我的创造:在色块初设计合适的动作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听赏歌曲《爱的祝福》
1、仔细聆听歌曲,听出歌曲内容,说说歌曲表达的真正含义。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并请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歌曲中哪些音乐要素决定了歌曲的情绪和风格。3、完整听赏歌曲,并随录音轻轻哼唱。
四、音乐活动:露一手(1)
1、我们的妈妈时刻地关心、照料着我们,我们的祖国也像妈妈一样时刻注视着我们的成长。??(教师引语)2、朗诵抒情短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3、为短文配乐,教师说明音乐可以是本单元中的,也可以是以前音乐课上聆听过的,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藏品。4、除了让大家感觉音乐与文章是否在情绪上相吻合以外,还可以请学生适当阐述、交流选择乐曲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甜甜的秘密》 2.动:采集与分享
教学目标: 1会唱《甜甜的秘密》;懂四拍子指挥图 2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3采访自己的老师,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和同学们,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歌 1、 导入:刚才这首歌大家都十分熟悉,知道是歌颂谁的吗?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你们一般都怎么表达对老师的爱呢?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是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听范唱。2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教师用琴伴奏。3、学唱第一乐段 1)跟琴加词小声模唱1—4小节。 2)听师弹奏两种不同节奏的旋律,区别带休止符和不
篇三: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
苏教版十一册《啊 苏珊娜》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牛仔很忙》和英文版《啊 苏珊娜》,初步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特点,并跟着音乐,用肢体来感受和表现。
2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啊 苏珊娜》,表现出歌曲的轻松、诙谐的情绪。
3 通过欣赏男生四重唱《啊 苏珊娜》和女生合唱《啊 苏珊娜》,进一步感受多元的美国乡村音乐风格特点。
二 教学重难点:
1解决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2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啊 苏珊娜》
三 教学用具:
PPT 钢琴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牛仔很忙》(一段)
师:今天的音乐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流行歌曲,你们肯定都很熟悉,听听是谁唱的。(边听边引导学生唱、动。) 生:周杰伦《牛仔很忙》
师:你们喜欢周杰伦和他的歌吗?为什么?
生说。
师:老师也很喜欢他,因为周杰伦是一个创作型歌手,他善于把好的音乐元素、传统的音乐风格融入到他的创作中。他的中国风,让我们了解了别样的《菊花台》《青花瓷》,这一首《牛仔很忙》你们知道是什么风格的吗?
生:不知道或知道。
师:是一首美国乡村民谣风格的歌曲。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原汁原味的美国乡村歌曲《啊 苏珊娜》。说说乡村音乐给你带来怎么的感受。
2 欣赏男生四重唱《啊,苏珊娜》
生说。
师说:轻松、随意、欢快。乡村音乐来自于美国西部的乡村小镇,是那里的人们口头传唱的,所以非常的随意、自在!美国乡村歌曲为什么会这么好听呢?就是因为它灵活运用了许多附点音符,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手上的节奏,你能准确的读出来吗?(出示节奏条) ××︱ 1.学生读节奏条,老师指点.
2.老师任意组合节奏条,学生读。
3 完整听《啊 苏珊娜》
师:下面我们来完整听赏这首歌曲,可以跟着音乐随意的动一动。(边听边跟老师拍手)
二 教唱歌曲《啊 苏珊娜》
1 初听,你们知道乡村歌曲一般用什么乐器来伴奏吗?(出示PPT)是班卓琴,也是吉他家族的一种,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图片,它上半部
分象吉他,下半部分_------所以音色更加透亮,干脆,因为它有五根弦,所以又叫五弦琴.
师:这么经典的歌曲,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老师也想给大家唱一唱的《啊 苏珊娜》,你们欢迎吗?请大家想一想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你们在听的同时找一找歌谱中哪些地方出现了我们刚才练习的节奏了。(ppt展示歌谱)
这首歌通过乐观诙谐的曲调来表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2 歌谱教学
师:非常好,这首歌曲的旋律很简单,全曲几乎是一个乐句在重复,但似乎又有一些变化,让我们来学唱第一句。
看第一句歌谱,学唱。(唱谱)
师:我们来唱一下这句的歌谱。
学唱第二句歌谱。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第二乐句,它与第一句的区别是什么? 生说,然后学唱。
学唱第三句歌谱找不同
师:除了旋律会有少许变化之外,歌手往往会即兴的改变某一节奏,大家看第三句和第一句比较,在哪里有了节奏的变化?
学唱第四句再找不同。
学生用“啦”模唱歌谱,要求尽量把附点节奏唱准确。老师带领,连起来唱歌谱。
3 唱歌词(出示完整谱面)
接下来跟老师一起来唱一唱歌曲,仔细听别唱错了。
完整演唱
加速演唱
处理:
1 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呢?提醒学生用轻快跳跃、轻松的声音来演唱。突出附点,其他弱。
2 大家听老师唱第一段歌词,说说老师唱的和我们刚才唱的有什么不一样?你能按照老师的方法把第二段歌词处理下吗?
3.老师伴奏,让学生跟着琴声改变演唱的速度。
三 拓展:
1 大家唱得真好听,你们知道吗,这首歌曲在1847年创作出来后首次演出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由黑鸭子组合演唱的啊,苏珊娜。你知道这首歌曲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吗?
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更好的来表达歌曲的情绪,演绎乡村歌曲随意自由的风格。
听黑鸭子的演唱。
师总结: 乡村歌曲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把吉他,外加班卓琴和口琴乐器的伴奏,歌手便可以尽情抒发他们心中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2 再唱《啊 苏珊娜》
师:同学们,最后让我们用热情奔放的掌声和西部牛仔再次演绎这首经典歌曲《啊 苏珊娜》。
四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