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战国策齐策

战国策齐策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5 19:17:51 | 移动端:战国策齐策

篇一:战国策 齐策 阅读答案附翻译

战国策 齐策

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②。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③垄④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⑤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改)

【注释】①颜斶(ch):齐国的隐士。②趋士:指礼贤下士。)③柳下季:即柳下惠,春秋时鲁国贤人。④垄:坟墓。⑤尊遂:尊贵显达。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 去:离开

B.寡人自取病耳 病:羞辱

C.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 游:交往

D.清净贞正以自虞 虞:同娱,乐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推选则禄焉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则再拜而辞去也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C.①君子焉可侮哉 ②置杯焉则胶

D.①夫玉生于山 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颜斶不畏权贵、洁身自爱的一组是

①斶亦曰:王前!

②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③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④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⑤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⑥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A.①③④

B.②⑤⑥C.③④⑤ D.①②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召见颜斶,颜斶却让齐宣王到他跟前,让齐宣王很不高兴。

B.颜斶运用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证明了士贵耳,王者不贵的观点。C.齐宣王要颜斶拜他为师,并许诺给以优厚的待遇,但颜斶还是告辞离开了。D.本文通过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参考答案:9.A(离,距离)10.B(A项,则,①连词,就;②连词,却。B项,而,①②均为连词,表承接。C项,焉,①疑问代词,怎么;②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D项,于,①介词,从,在;②介词,到。)

11.D(主要通过颜斶的行为、看法以及他对回归乡野、知足常乐的人生向往来表现的。)12.C(应该是齐宣王要拜颜斶为师。)附参考译文:

齐宣王召见颜斶,对他说:颜斶你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您上前来。齐宣王听了不高兴。左右的侍臣都责备颜斶说:大王是一国之君,而你颜斶,只是区区一介臣民,大王唤你上前,你也唤大王上前,你怎么可以这样呢?颜斶说:如果我上前,那是贪慕权势,而大王过来则是谦恭待士。与其让我蒙受趋炎附势的恶名,倒不如让大王获取礼贤下士的美誉。齐宣王恼怒,变了脸色说: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说:士人尊贵,而君王不尊贵!齐王问:这话怎么讲?答道:以前秦国征伐齐国,秦王下令:有敢在柳下惠坟墓周围五十步内打柴的,一概处死,决不宽赦!又下令:能取得齐王首级的,封侯万户,赏以千金。由此看来,活国君的头颅,比不上死贤士的坟墓。

宣王说:可叹呀!怎么能够侮慢君子呢?我这是自取其辱呀!希望先生能收我为弟子。如果先生与我相从交往,食必美味,行必安车,先生的妻子儿女也必然锦衣玉食。

颜斶要求告辞回家,对宣王说:美玉产于深山,一经琢磨则破坏天然本色,不是美玉不再宝贵,只是失去了它本真的完美。士大夫生于乡野,经过推荐选用就接受俸禄,这也并不是说不尊贵显达,而是说他们的形神从此难以完全属于自己。臣只希望回到乡下,晚一点进食,即使再差的饭菜也一如吃肉一样津津有味;缓行慢步,完全可以当作坐车;无过无伐,足以自贵;清静无为,自得其乐。请大王准许我回乡,让我安步返回家乡。于是,再拜而去。君子说:颜斶可以说是知足的人了,返朴归真,那么终身不会受到羞辱。

篇二:《战国策·齐策》《战国策·齐策》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4分)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

【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

【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王之蔽甚矣 ( )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 )

(4)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涓人言于君曰 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D.隗且见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6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2分)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

15.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

乙文告诉我们: (2分)

[答案]

12.(1)蔽:蒙蔽、受蒙蔽、被蒙蔽 (2)刺:指责 (3)反:同返,返回 (4)期年:满一年

13.B A.以:介词,用/相当于而,表顺承;B.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或者向;C.其:代词,它的/表反问语气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D.且:尚且/将近。

14.(1)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老师。

(3)(村中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5.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

篇三:《战国策·齐策四》小分析

《馮諼客孟嘗君》選自《戰國策.齊策四》。

“馮諼”,齊國孟嘗君的門客。“客”,用作動詞,這裏是“作食客”的意思。“孟嘗君”,姓田,名文,齊國貴族。父田嬰是齊威王子,齊宣王弟,曾輔佐齊宣王十一年,因功受封於薛(今山東滕縣東南)。田嬰死,孟嘗君繼立於薛,後又任宰相。門下有食客三千。孟嘗君是他的封號。戰國時期,孟嘗君與魏信陵君、楚春申君、趙平原君並稱為“四君”,以好養士(門客)聞名。《馮諼客孟嘗君》中的馮諼是一個“高才秀士”的形象。文章通過描寫三個小故事,來塑造馮諼形象。

文章大意:

(一)自“齊人有馮諼者”至“於是馮諼不復歌”記敘馮諼無能無好,卻一再要求提升待遇。

(二)自“後,孟嘗君出記”至“視吾家所寡有者”記敘馮諼自薦收責於薛。

(三)自“驅而之薛”至“請為君複鑿二窟”記敘馮諼矯命燒券為孟嘗君市義(□年乃見)。

(四)自“孟嘗君予車五十乘”至“姑反國統萬人乎”記敘馮諼為孟嘗君挾外力(魏)複為齊相。

(五)自“馮諼誡孟嘗君曰”至“君姑高枕為樂矣”記敘馮諼請孟嘗君立宗廟於薛。

(六)自“孟嘗君為相數十年”至“馮諼之計也”記敘孟嘗君一生功業全得馮諼之助。

主旨:說明能為未顯者唯能容者能用之。

《戰國策·齊策四》-疆域演變

齊國是周朝諸侯國之一,薑姓,侯爵。田氏代齊後,史稱“田齊”,媯姓。是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

在今山東省東北部,面臨大海,是周王朝開國功臣薑尚(薑太公)的封國。都城設在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疆域最初只在今山東北部,東與紀、萊,西南與魯,北與燕、衛為臨。周公旦攝政時,三監作亂,淮夷叛周,周公命令薑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由此有了征伐權,成為周王朝東方大國。

春秋初期,齊與主要競爭對手魯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西元前689年,齊襄公滅魯的與國紀,掃除東面障礙。西元前686年,公孫無知殺襄公自立,公子糾奔魯,公子小白奔莒。次年,無知被殺。魯伐齊,欲納公子糾,而齊高氏、國氏已召小白先入,擊敗魯師,立為齊桓公。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國力富強,成為霸主。西元前684年, 齊國是最先邁入霸主地位的,它首先滅掉了位於今天山東壽光西南的紀國,然後在今山東汶上北,滅掉了位於那裏的 成阝國。 齊滅掉西面小國譚,向魯推進。西元前681年,又與宋、陳、蔡、邾會於北杏,南下滅小國遂,迫使魯與齊言和,盟於柯。次年,齊假王命合陳、曹伐宋,迫使宋國屈服,並與宋、衛、鄭會於鄄,又次年,齊與宋、陳、衛、鄭復會於鄄,開始稱霸諸侯。

春秋中期,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聯合中原諸夏,討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西元前664年,齊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衛;西元前656年,齊合諸侯之師侵蔡伐楚,與楚盟於召陵。

此後,齊多次大會諸侯。西元前651年,齊會魯、宋、衛、鄭、許、曹於葵丘。齊霸業達於頂峰。西元前643年,桓公卒,齊從此失去霸主地位。西元前589年,齊、晉大戰於鞍(今山東濟南),齊大敗。到靈公、景公時,齊依舊是僅次於晉的中原強國。前567年齊靈公滅萊國,疆土擴大到山東東部。疆域東到海,西到黃河,南到泰山,北到無棣水(今河北鹽山南)。

春秋末年,齊衰落,卿大夫相互兼併。西元前548年,崔抒殺莊公,立景公。西元前546年,慶封滅崔氏之族。慶封專齊政。次年,慶舍與欒、高(齊惠公之後)、陳(田)、鮑四族攻慶封,慶封奔吳。景公時,陳桓子施惠於民,民歸陳氏,陳氏因而強大。西元前532年,陳桓子聯合鮑氏攻欒氏、高氏,欒施、高疆奔魯。西元前489年,景公卒,國氏、高氏(齊文公之後)立晏孺子,次年,陳僖子聯合鮑氏攻國氏、高氏,國夏、高張奔魯,遂殺晏孺子,立公子陽生為齊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殺,闞止為政。西元前481年,陳成子殺闞止,專齊政。齊康公,本名薑貸。在位時淫於酒色,敬仲的後代田和為相。周安王十一年(前386年),齊康公被田和放逐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後來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鈄坡上挖洞為灶,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齊太公。前379年齊康公死。西元前379年,康公卒,薑齊絕祀。

田齊媯姓國家,出於陳厲公之子陳完。陳與田古音相近,故古書往往作田。西元前672年,陳完入齊,事齊桓公。陳完傳五世至陳桓子,陳氏開始強大。以後陳氏逐漸兼併齊國的欒、高(齊惠公之後)和國、

高(齊文公之後)以及鮑、闞等族,專齊政。田齊的國都仍在臨淄,疆域亦襲薑齊之舊。田齊立國時,已經進入戰國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齊侯。太公和之孫桓公午在國都臨淄的稷下置學宮,“設大夫之號”,招聚天下賢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到威王 、宣王時,稷下人才濟濟,成為東方學術文化的中心。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齊國遂強大。西元前353年,齊大敗魏軍於桂陵。西元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西元前334年,齊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威王晚年,相邦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西元前322年,田忌攻臨淄,求鄒忌,不勝,逃亡楚國。齊宣王時燕國發生“子之之亂”。西元前314年,在孟軻勸說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眾”伐燕,五旬克之,一度佔領燕國。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晚期,齊仍保持著強盛的地位。西元前301年,齊聯合韓、魏攻楚,大敗之。西元前298-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入函穀關,迫秦求和。西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攻秦,罷於成皋。又次年,齊滅宋。西元前284年,燕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餘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齊湣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湣王子法章為齊襄王。燕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忌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西元前279年,田單組織反攻,用“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失地。齊雖複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西元前221年,秦滅韓、魏、楚、燕、趙後,使將軍王賁從燕地南攻齊國,俘虜齊王建,齊國

滅亡。

《戰國策·齊策四》-著名人物

“馮諼”,戰國時齊人,是薛國(今滕州市東南)國君孟嘗君門下的食客之一,為戰國時期一位高瞻遠矚、頗具深遠眼光的戰略家。孟嘗君以“好客養士”、“好善樂施”而名聞天下,他對待門客,不惜“舍業厚遇之”,因而“傾天下之士”(《史記·孟嘗君列傳》),門下食客達三千餘人,馮諼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怪人面目出現,起初為了試探孟嘗君的胸懷和眼光,曾三番五次地向孟嘗君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但孟嘗君無一例外的都滿足他而從來不嫌棄。當他發現孟嘗君是一個不勢利、非常大度、值得為他出謀劃策的領袖時,毅然決定竭盡全力以事孟嘗君。通過“薛國市義”、營造“三窟”等活動,馮諼為孟嘗君立下了汗馬功勞,使其政治事業久盛不衰。

“孟嘗君”,姓田,名文,齊國貴族。父田嬰是齊威王子,齊宣王弟,曾輔佐齊宣王十一年,因功受封於薛(今山東滕縣東南)。田嬰死,孟嘗君繼立於薛,後又任宰相。門下有食客三千。孟嘗君是他的封號。戰國時期,孟嘗君與魏信陵君、楚春申君、趙平原君並稱為“四君”,以好養士(門客)聞名。


战国策齐策》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803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