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创业好项目!轻松致富的好项目,白手起家创业好选择!
当前位置:创业小项目 > 范文大全 > 区域规划案例ppt

区域规划案例ppt

来源:创业小项目 | 时间:2018-06-21 | 移动端:区域规划案例ppt

篇一: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此次我规划的区域属于夏热冬冷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60天至89天,以及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不足60天,但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 低于或等于8℃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天。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酷热,冬季湿冷,空气湿度较大,当室外温度5℃以下时,如没有供暖设施,室内温度低、舒适度差。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省(市)等14个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也就是说南京属于夏热冬冷的典型。所以我决定以南京作为一个目标物,将规划场地放置在南京,以获得更为精确的规划。

建筑规划

南京概况:位于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亚热带季风气候。老南京都打趣道:“南京没有春秋,只有冬夏。”所以说

南京属于标准的夏热冬冷地区。苏南经济板块成员,江苏与安徽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城市和科技创新中心。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是长三角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下游主要港口,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2014年,即将举办第二届青奥会。这些都将形成对南京城市规划的严峻考验。

面积:总面积6597k㎡,建成区面积752.83k㎡(2012年),面积算不上最大,人口816.1万人(2012年),人口密度高,这就由于历史上它是六朝古都,名胜古迹,古典院校众多,同时属于省会,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打工者、学生等人群。同时因为长江的流经,

造成了江南江北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的差

异,也导致了江北承担了工业的重担。

城市精神: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

创业创新,这就注定了南京将走出中国,走

向世界,这对南京的气候,交通,经济等各

方面规划都提出了高要求。

南京一带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又是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正因此,南京得以发展,

成为现代化、人口庞大的大都会,也形成了一个矛盾的结合体:现代与古韵,是走古朴,旅游发展之路还是创新,面向世界的现代化之路?

规划措施

1.区域规划

2010年-2012年,3年时间里,南京将投入1200亿元用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指数。9月25日,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规划局局长赵晶夫做客《政风行风热线》透露,南京正全力打造10大功能板块,以提升城市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人居环境。

第一板块:河西板块

现状:5平方公里新城中心区已初显雏形

河西新城位于城市西部,西依长江,总用地56平方

公里,是南京城市建设的重点地区。通过5年的建设,

5平方公里的新城中心区已初显雏形。随着2014年第

二届世界青年奥运会将在这里举行,将成为加速河

西新城及其中心地区开发建设的重要契机。

规划:现代化新南京的标志区

河西新城规划功能定位为:以商务、商贸、文体等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居住与就业兼顾的高中档居住区;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城市西部休闲游览地。该地区规划发展的目标是:形成现代文明与滨江特色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现代化新南京的标志区。 第二板块:南部新城板块

现状:铁路南站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南站及周边32平方公里建设已经启动;高铁南站地区加上大校场-红花机场地块,将建成南京南部新城,各种设施会比新街口更完善。

规划:南部新城“体量“变大了

从此前公布的规划来看,“南部新城”以南京南站地区(5.63平方公里)、红花机场地区(约10平方公里)为核心,包括雨花台宁南地区 和江宁东山新市区(含土山)部分地区在内共约48平方公里。而新的规划中,南部新城变大了,变成了164平方公里,核心区是66平方公里。 第三板块:麒麟板块

现状:麒麟板块位于南京的东部,紫金山和青龙山之间。目前,占地83平方公里的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已经正式启动开发建设 规划:这里将专门设慢行系统

未来,这里将是一个融合科技、产业、文化、生态、生活为一体、集聚“高端技术、高端产业、高端产品、高端客户、高端人才”的园区,是一座智力密集的科学城、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和谐便捷的宜居城,可居住人口约48万。

今后这里的公共交通将很发达,有5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为2号线、8号线、10号线、16和17号线。同时这里还规划设慢行系统,结合土城头路改造设置自行车及步行游览线路,主要出行方式是“自行车+步行”。

第四板块:燕子矶板块

现状:燕子矶13.76平方公里,位于栖霞区燕子矶,这个地方多年以来一直是小化工厂比较集聚的地方,今年的1月13日,南京市委市政府专门下了15号文,把燕子矶列到改造环境的重点。目前里有化工企业大概66家

规划:66家化工企业全部迁走。将这里的小化工企业全部搬走,要把原来的老的工业基地变成一个新型的现代化的城区。

第五板块:下关板块

现状:下关的板块就是位于下关的西站地区,整个规划的面积是2.36平方公里,前两天已经正式挂牌,已经开始正式启动了。

规划:建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全力打造成新的下关滨江风光带或者滨江新城。

第六板块:浦口新城板块

现状:浦口新城建设已经启动,并成立了浦口新城建设指挥部。启动区是6个平方公里,目前规划也全部结束。

规划:显“山”露“水” 彰显滨江新城特色

浦口新城,规划面积是93平方公里,核心区87个平方公里。具体来说要打造成“一心、一带、五廊、四个特色片区”。一心:浦口城市副中

篇二: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一、城镇体系规划的层次

·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 省域(自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 市域(包括直辖市、地级市和有中心城市依托的地区、自治州、盟域)城镇体系规划

· 县域(包括县、自治县、旗域以及县级市)城镇体系规划

二、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0—2020)

1、城镇化水平(总人口与城镇人口基数为“五普”前数据)

1998年30.4%

2005年38%

2010年43%

2015年47%

2020年52%

2、城镇发展总方针(一个推进,两个加强)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加强城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

3、城镇体系总体空间结构

逐步形成由东部沿海、长江沿岸、京广铁路沿线、新欧亚大陆桥、俄罗斯—中国西部—东南亚大陆桥构成的“中”字型城市空间轴带骨架,由国际性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密集区镶嵌其中的多层次、开放式、高效能的国家城镇体系。

形成全国三纵两横交通主骨架的城镇空间发展轴

● 国家一级轴线

? 三纵:沿海岸线(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

京广铁路(南、北联系)

包兰—宝成—成昆铁路沿线(西部地带大动脉)

? 两横:长江沿线(东部和西南地区的联系)

陇海—兰新铁路(联系东部和西北地区)

● 国家二级轴线

? 京沪—沪杭甬铁路沿线

? 哈大、京沈铁路沿线

? 京九铁路沿线

4、国家一级中心城市和重要中心城市

· 东北城市经济区

——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沈阳为中心城市,大连、哈尔滨为副中心城市。

· 华北城市经济区

——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四省(区)。北京—天津为中心城市,济南、青岛为副中心城市。 · 西北城市经济区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西安为中心城市,兰州、乌鲁木齐为副中心城市。

· 华东城市经济区

——包括上海市,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上海为中心城市,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城市。

· 华中城市经济区

——包括湖北、湖南、河南三省。武汉为中心城市,郑州、长沙为副中心城市。

· 西南城市经济区

——包括重庆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四省(区)。重庆为中心城市,成都、昆明为副中心城市。

华南城市经济区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省(区),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广州为中心城市,澳门、深圳、厦门为副中心城市。

5、重点培育和引导的城市密集区

· 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

——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主要城市有无锡、苏州、常州、镇江、扬州、南通、宁波、湖州、绍兴等。 · 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

——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主要城市有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顺德、惠州、肇庆等。

· 京津唐城市密集区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主要城市有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

· 辽中南城市密集区

——以沈阳、大连为中心,主要城市有鞍山、抚顺、本溪、营口等。

· 山东半岛城市密集区

——以青岛、济南为中心,主要城市有烟台、威海、淄博等。

· 江汉平原城市密集区

——以武汉为中心,主要城市有荆州、宜昌、黄石等。

· 中原地区城市密集区

——以郑州为中心,主要城市有洛阳、开封、新乡等。

· 湘中地区城市密集区

——以长沙为中心,主要城市有株洲、湘潭等。

· 松嫩平原城市密集区

——以哈尔滨为中心,主要城市有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佳木斯等。

· 四川盆地城市密集区

——以重庆为中心,主要城市有成都、绵阳、自贡、内江等。

· 关中地区城市密集区

——以西安为中心,主要城市有咸阳、宝鸡等。

6、总体等级结构框架

· 国际性城市——香港、上海、北京、

· 大经济区中心城市

· Ⅰ类经济中心城市——天津(华北)、沈阳(东北)、武汉(华中)、广州(华南)、西安(西北)、重庆(西南)

· Ⅱ类经济中心城市——大连、哈尔滨、青岛、济南、南京、杭州、郑州、长沙、澳门、深圳、厦门、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

· 省域中心城市

大部分为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包括长春、呼和浩特、太原、石家庄、合肥、南昌、福州、南宁、海口、贵阳、拉萨、银川、西宁。另外还有对省内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大城市,如包头、唐山、宁波等。

· 地方中心城市

包括省内经济区中心和影响范围跨相邻省域的城市。

三、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案例(浙江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化水平

2010年46—48%

2、城镇体系框架

· 杭州、宁波、温州为一级经济主区中心发展成省域中心;

· 台州、金华为一级经济亚区中心发展成省域次中心;

· 嘉兴、湖州、绍兴、舟山为二级经济区中心发展成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工贸城市和港口、旅游城市,衢州、丽水为二级经济区中心发展成边界地区中心和山区中心城市。

· 县(市)域中心城镇作为基层城市经济区中心发展成县(市)域中心或次中心。

· 一般建制镇作为农村地区中心形成农村二、三产业集聚地和农村现代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基地。

3、规划特色

· 突出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区,加快杭州湾两岸“V”型和温台沿海“I”型两个城镇连绵区发展。杭州大都市区范围包括杭州市区、萧山、余杭、富阳,强化提高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和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的功能与地位。

· 宁波大都市区包括宁波市区、舟山市区、鄞县、奉化市,发展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东地区的重要贸易口岸和工业基地,浙江省经济中心之一。

· 温州大都市区包括温州市区、瑞安市、乐清市、洞头县,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出海口岸之一,东海石油勘探后勤基地,浙南中心城市。

·杭州湾两岸“V”型城镇连绵区包括嘉善县、平湖市、嘉兴市区、海盐县、海宁市、桐乡市、湖州市区、德清县、杭州大都市区、绍兴市区、绍兴县、上虞市、余姚市、慈溪市、宁波大都市区。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和城镇最发达区域,产业高度化先行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带,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科技及人才集中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和海洋开发基地。

· 温台沿海“I”型城镇连绵区包括台州市区、温岭市、玉环县、温州大都市区、平阳县、苍南县,发展成为全省城镇建设市场化发展的先行地区,重要农业基地和海洋开发基地。

· 对城镇分区建设提出具体控制要求

分别对大都市区、城镇连绵区、城镇点轴发展区、城镇点状发展区的不同区域,划定一定时期内的城市建设区和城市建设控制区(即限制城市建设的控制区域,主要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并对城市建设区和城市建设控制区作出城镇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严格予以管理。

· 对区域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具体目标

分别对大都市区、城镇连绵区、全省11个主要城市的环境保护、整治提出具体指标。

· 处理好城镇发展与资源的协调

主要是土地资源、淡水资源、港口资源、旅游资源的协调。

四、跨地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群规划)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

1、城市群发展的功能体系

核心城市:广州,发展成区域性的国际城市

副核心城市:深圳、珠海

次中心城市:佛山、江门、惠州、肇庆、中山、东莞

地方性城市:包括县级市、县城、有实力的镇

小城镇

2、三大都市区

· 中部都市区

——以广州为中心,包括佛山、南海、三水、顺德、番禺、花都、从化、增城

· 珠江口东岸都市区

——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惠阳、惠东和博罗一部分,与香港一起共同成为大都市区的前景已较明朗。

· 珠江口西岸都市区

——包括珠海、中山、江门、新会,与澳门共同组成大都市区。

3、四种用地发展模式

· 都会区

——指已经成形或将要形成的规模大、聚集度高、中心地位和作用突出的市区化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而不是行政范围。城市设施和机能基本完善,有组团的隔离带,不存在明显的分离开敞地。

· 市镇密集区

——是由中小城镇在一定地域内集聚而成,各城镇间距离较小,市镇密集度较大,以便捷的交通网络联系在一起。市镇间有明显分离地带,但距离较近。区内土地利用以城镇为主导,农业用地仍占一定比重。

· 开敞区

——是指以农业为主,包括镇、村、农田、水网、山丘等用地的地区。土地利用功能大部分为农业用地,城镇密度低,规模小,城镇间有明显农业地带。

· 生态敏感区

——是指对珠江三角洲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型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山体、大型水库、海岸带、自然景观旅游区等。其保护、生长、发育的好坏决定了区域环境质量的高低,一旦受到人为破坏,将很难有效地恢复。

4、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的检讨

a、规划实施的有效性

· 规划提出的“两条发展主轴,三大都市区”格局已初步形成;

· 确定并划分了四种用地模式,特别是开敞区和生态敏感区被普遍接受和认同;

· 严格把好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查关,根据城市群规划,对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对外交通网络等提出相应的意见;

· 为珠江三角洲各城市的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及其它地区性的协调规划提供依据。

b、规划实施的欠缺性

· 外部环境制约方面:

· 立法工作滞后,实施规划没有依据;

· 实施规划的手段不足;

· 规划内容欠缺方面:

· 规划停留在“远景蓝图”概念上,缺乏对规划实施动态过程的研究;

· 用地模式特别是开敞区、生态敏感区的确定和划分停留在概念的阶段,没有具体落实到空间,也没有切实的保障手段; · 对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的关注较少;

· 缺乏对区域性重大项目的研究和统一部署,如区域交通、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等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问题;

· 对港澳与珠江三角洲的关系考虑不够深入。

五、实例

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1、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 中心聚集,南北伸展

加强中心城市建设以建设现代化都市为目标,使之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工业、商贸、港口城市以及浙西南与闽东北的重要核心。 虹桥—黄华平原和温瑞平原作为温州中心城市功能南北向延伸的发展区;鳌江下流城镇群作为温州南部中心发展区。

● 点轴开发,分片均衡

以温瑞平原为核心区向南北两翼伸展形成温州市域的一级发展轴,通过轴线的带动作用,均衡各片区域的城镇发展。扶植重点城镇,通过交通轴线的辐射,带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 优化小城镇(重点镇)布局

打破原有的城镇分布格局,突出与确保重点镇的建设。在小城市(重点镇)的选定与建设过程中,根据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对一般建制镇进行合理重组。

2、城镇体系总体布局

规划形成“两大城镇密集区”:即以温州市区为中心的,包括乐城——黄华平原和温瑞平原内的城市组成的温州中心都市圈;在市域的南部以鳌江下游的龙港——鳌江城市为中心的温州市域南部城镇群。

3、近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近期城镇体系的布局的总体结构为:“一主三副”,中心集聚,南北伸展。其中“一主”为温州市区,“三副”为市域北部乐清组合城市、中部瑞安市区、南部龙港—鳌江城市。

·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 市域社会设施规划

· 市域市场体系规划

· 市域旅游业发展规划

· 市域水资源与给排水规划

· 市域供电系统规划

· 市域通信系统规划

· 市域环境保护规划

· 市域防灾系统规划

苍南北部城镇群综合发展规划 (1999—2020)

(二)县域分区

县内在地理上可划分为北、西、中、南四个片区,其中,北片地区城镇密集,经济强盛,是典型的密集型城镇聚落。 北片土地469Km2,占全县37%

北片人口84万人,占全县70%

北片国内生产总值60亿元,占全县94.5%

(三)北片基本情况

苍南县北片区是指县北部平原地区,主要包括江南平原、县城灵溪镇等地区,共24个乡镇,即:龙港、灵溪、钱库等13个镇,以及渎浦、云岩、江山乡等11个乡。

北片地区城镇之间的间距在1—8Km

北片有5个镇的人口规模大于5万人,其中县城灵溪镇11.8万人,龙港镇14.6万人。

苍南北片区密集型城镇聚落的主要特征:

● 片区地理空间上城镇密集

● 片区产业经济上的密集

● 人口与城镇化人口密集

苍南北片区密集型城镇聚落目前存在的问题:

● 城镇规模小,缺乏能带动整个地区发展的龙头城镇

● 城镇产业结构简单、雷同,缺少层次,产业体系脆弱

● 城镇基础设施薄弱,尤其缺少地区性的大型基础设施

● 分散发展使得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生态恶化

● 工业企业用地粗放,耕地锐减

● 城镇片面发展,文化、科技、社会服务事业的规模不大、档次不高

六、规划概要

(一)规划目标

1、探索城镇密集区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2、探索区域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3、探索提高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二)规划构思方案

松散型聚落城市——组合城市

方案Ⅰ:“两点一片”,均衡聚落

“两点”为灵溪镇、龙港镇;“一片”为金乡、钱库、宜山等乡镇;

灵溪镇作为行政、文化、商业综合性中心城镇; 龙港镇作为发展外向性经济的区域经济中心;以宜山、钱库、金乡三个大镇及其周边小乡镇形成一整片,作为组合城区的主要工业基地。

方案Ⅱ:“一点一片”,灵溪重点

以灵溪为核心点与江南城镇网组成点面结合的发展格局;灵溪镇作为组合城区以及整个苍南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龙港镇继续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域经济中心,与宜山、钱库、金乡四大城镇与其周围的其它乡镇构成网络状工业城镇群;北片松散型聚落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辐射苍南西部山区和中部地区,同时成为温州地区和福闽地区经济交往的区域性枢纽。 方案Ⅲ:“一点一片”,龙港重点

以龙港镇联合鳌江、湖前镇成为温州南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 现苍南县城灵溪仍作为苍南县内的经济中心,并与金乡、钱库、宜山等镇成环带状格局,共同构成“龙港――螯江湖前”中心的第二圈层,同时作为“龙港――螯江”中心与以藻溪、桥墩为代表的经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产业扩散桥梁。

(三)规划内容

(四)组合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1、 户籍管理

建立地区联网的灵活型户籍管理系统,松散型聚落城市域内的人口迁移不受现有户籍的限制,可以以居住地登记的形式加以简化,远期结合行政区划的调整统一户籍管理。

2、金融与财政

制订地方性金融与财政政策,形成银行自觉支持城市建设、财政自觉安排建设资金的体制。

3、土地管理

探索建立有效的集体土地内部流转制度,鼓励农田向种田大户集中,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允许农民带建设用地指标进城,原宅基地还耕,鼓励山区、半山区和平原另星村落带建设用地指标整村进城迁建,原村落还耕,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允许乡村企业进城迁建,原企业用地还耕,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

4、投资体制

促进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明确权责关系,采用BOT等承包、发包模式,鼓励民间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生产性社会公益设施和市政设施,减少政府包袱,筹集资金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

5、建设方式

组建城建投资公司,以其为主体实现滚动开发。

6、行政调整

结合聚落城市的发展时段,近期将渎浦、灵江、沪山等与灵溪相邻近的镇并入灵溪,将湖前、江山、平等并入龙港,其它乡镇可按就近原则适当归并;中期将观美、蒲亭、风池等并入灵溪;远期将龙港与鳌江、湖前镇合并。

篇三:城市规划案例解析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课程作业

《城市规划案例解析》

课程作业

由北碚区旧城规划引起的思考

姓名:童齐

班级:建筑学 0902

学号:0120906220207

指导老师:陈 铭

2012/11/3

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旧城滨江段城市设计研究,概述了设计方案本身,并 对规划经行了多个方面的评述并在最后通过方案的研究对其设计方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布局、视线、绿色、景观、交通、肌理、城市保护、水

一、规划方案简介

1.概况

1.1区位分析

重庆市北碚组团位于重庆西北部缙云山下嘉陵江畔,是重庆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条件十 分优越。北碚旧城片区东接嘉陵江,南临龙凤溪,西 以碚青路为界,北由马鞍溪、文星湾大桥围合。三面临水,一江二面相围。北碚旧城滨江段位于北碚旧城 风貌保护区东侧,东临嘉陵江,与北碚东阳隔岸相望, 是北碚观音峡口视点重要对景景观,碚东大桥及东阳镇视点观看北碚旧城全景的前景景观,属于视线的高敏感区。

1.2视点分析

北碚旧城具有典型的山水城市特征.居住在其中的居民要求观山、望水,而同时也成为整体山水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图1)。

景观视点主要有:自然景观为嘉陵江景观、峡 口景观、旧城背景山体景观、对岸东阳飞蛾山景观。建筑景观为对岸东阳城市景观,周边九院、锦绣江山、 广电大厘、碚东大桥等地标建筑物景观。

被肴景观视点主要有:西岸鸡公山视点、东岸飞蛾山视点,及两山所形成的峡口处朝阳桥视点,对 岸东阳视点,碚东大桥视点和碚峡路视点。

1.3机理分析

北碚旧城以传统街区为主,但近期规划和建设了一批新的低密度高层住宅小区,使其城市肌理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传统街区:建筑布局为均质的,街道为线性空间,街道局部空间放大作为人的休闲活动场所,空间格局较为清晰。二是新建现代街区:建筑布局为点状等非均质性的道路和开敞空间的格局较为模糊。规划区内现状基本表现为传统街区的肌理模式(图2)。

2.规划方案

2.1功能层面

伴随未来新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心空间和活力源将呈现两极化:一极是传统的商业中心,另一极是生态风景区。北碚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在迎接新经济、新技术的挑战的同时,迎接新的城市设计理念,为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务。因此这设计中特别强调新罝入功能的合

理性和丰富性。为进一步保护北碚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风貌, 高标准、高水平地塑造城市滨江景观意象,与北碚旧城“旅游、文化”特色相协调,规划区功能定位为亲切宜人的高品质居住、休闲、会议度假区(图3),为市民提供滨江休闲和游憩购物等场所,塑造北碚嘉陵江江带持有的场所精神。

图1

图2

图3

在确定了两条缝合线以后t便自然产生了三条贯穿基地的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

滨江公共空间轴,生态景观绿化轴和一条隐性的商业轴。这二条轴线串联了整个地块,使基地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大区域。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功能组织提供了骨架。

中心绿带和滨水公共空间被确定了以后s賄要 在这个框架下确定功能区的位罝。

首先,居住区要尽可能多地被中心绿带所穿越,同时滨江公园也要尽量 被穿越。这样居住和公园便被固定在西面,且居住会以一个狭长面被中心绿带所穿越,而将滨江公园作为这条中心绿带的端头。在这样的大框架下,休闲商业区便被唯一确定在居住区,公园和滨水空间三者所 夹的一个核心区里,便于发挥其最大的活力辐射面。

2.2生态层面

未来的城市建设,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关注的核心。良好的城市生态,除了城市中更多的人工绿色空间外,更必须站在整体生态结构的高度考虑。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选择紧凑开发和疏散开发授式,是当今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种基本思路。合理的开发密度、适当的疏密布局,关注于自然的细致研究.将保障未来北碚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空间(图4)。

滨江区的生态环境在20世纪工业化的过程中,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原始地貌的切削.使得山 城的地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破坏式的结果在某 些地块显得非常明显而当上一轮的破坏性工业化建设过去之后面对着建设和谐社会这样的新时代的目标,规划师必须提出新的规划策略。也是在这样的背景 下,规划师提出了生态都市的理念在滨江区内通过创 新的规划设计,合理利用现有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山地、草坡、陡坎等各种地貌,重塑一个地貌 持征鲜明的大地景观,更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为整个北碚的旧城改造提供一个新的生态改造

2.3交通层面

未来城市提倡绿色交通。安全、便捷、环保、舒适的公共交通,尤其是机动交通和步行的结合,是大中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发达国家百年的汽车发展历史告诫规划师,私人汽车在带给人们良好的机动性的同时,也是几乎所有城市主

要问题的根源。但一些滨江城市的交通设计的成功经验也给规划师提供了方向,

规划师通过休闲步行系统,滨江生态保护区和机动车交通的结合,努力创造一个绿色交通系统。

合理组织路网结是滨江道处的机动车和步行交通系统及二级路网的布置。同时进一步研究 城市路网和区域内路网的合理关系T使得该区域与城 市整体融为一体。

2.4城市肌理及风貌

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城市风貌定位决定着该城市和地区整体的走向和统一的风格。旧城滨江地段的风貌定位为,建筑风貌与旧城整体风貌相协调,保护北碚旧城内水岚垭、北碚公园--劳动村、河嘉村--马儿石三条脊线。保护沿嘉陵江的水际线。

北碚的建筑布局因山就势形成滨江休闲大道 到旧城中心的层次过渡。建筑

群定位力旧城整体风貌的前景景观,与背景景观相融合,保护传统山地小城的整体风貌。滨江建筑在尊重传统肌理和体量的前提下,结合现代建筑技术体现传统建筑形式并有所创新, 形成滨江地段的亮点,打造滨江地段精品。


区域规划案例ppt》由:创业小项目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duwu/58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