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向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公路服务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行官作用,现制定《xx县农村公路服务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xxxx—xxxx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干“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突出补短板、保安全、促发展、强管养、提服务,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向高质量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为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二)行动目标
到xxxx年,基本形成权责清晰、共同参与的“四好农村路”发展体制机制,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发展目标。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初步形成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农村公路实现“有路必养”,县、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到位;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各地农村客运财政扶持等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村运输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基本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总体实现农村地区“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
二、主要任务
着力实施“补短板、保安全、促发展、强管养、提服务”五大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向高质量发展,努力让农民群众走上幸福小康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持续发展路和城乡畅运路。
(一)实施“补短板”工程,建设幸福小康路
1.提前完成剩余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加快推进剩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督导抓紧整治乡镇、建制村“畅返不畅”“油返砂”问题,到xxxx年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
2.推动交通运输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进一步优化通村硬化路路线走向,尽可能串联带通更多的自然村。推进撒并建制村、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重点支持较大人口规模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
3.推动国有林场林区场部通硬化路建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按照建制村通硬化路标准,支持国有林区林场保留居民居住的林场场部通硬化路。
(二)实施“保安全”工程,建设平安放心路
1.加快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增设安全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施划交通标线,重点清除农村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安全隐患。实施县乡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和通客运线路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
2.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及桥梁新改建,加强县乡道危桥改造、通客运线路村道危桥改造和桥梁新改建。
(三)实施“促发展“工程,建设特色致富路
1.推进“交通十特色产业”扶贫。改善特色小镇,乡村旅游景点景区、特色农业基地等交通运输条件,优先推动改善贫困地区自然人文、风情小镇等旅游景点景区交通运输条件。支持贫困地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改造建设。
2.推进国有林区林下经济节点连通公路建设。推进国有林区林下经济节点连通公路建设,增强国有林区自我发展能力。
3推动农村路网提档升级。一是鼓励结合村镇布局、经济、人口分布,城镇化发展需求,编制完善农村公路网规划,有序推进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公路加宽改造,满足农村客运通行条件,支持通客运线路的窄路基路面公路加宽改造。三是推动重要县乡公路以及低等级、无路面、“油返砂”农村公路改造建设,提高公路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创建美丽农村路。
(四)实施“强管养”工程,打造持续发展路
1.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四个体系”。一是建立组织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省、市、县、乡镇、村五级责任,提高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建立资金保障体系,构建“事权清晰、权责一致、中央支持、省市统筹、县级负责、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投入体系。三是建立技术指导体系,加快完善农村公路技术标准,大力推广低成本、操作简单的标准化养护技术。四是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以路况、大中修里程、养护资金、机构能力建设等为主的农村公路绩效考评机制,推动职责落地、政策落地。
2.建立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一是将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受益程度、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养护职工和市场主体积极性作为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化改革。二是鼓励日常养护与应急抢修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的方式捆绑实施,加强设备机具配备,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三是推行养护工程专业队伍施工,鼓励将干线公路建设养护与农村公路捆绑实施。四是鼓励通过签订长期养护合同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五是鼓励开发多种形式的护路公益岗位,动员农民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增加劳务收入,让农民在参与中直接受益。
(五)实施“提服务”工程,打造城乡畅运路
1.深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一是因地制宜采用定线班车、城乡公交等农村客运组织形式,推进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保障农民群众“行有所乘”。二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公共财政补贴机制等多种方式,解决偏远乡村通客车问题,防止出现农村客运“通返不通”。三是有序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向城市周边延伸,鼓励发展镇村公交,加快城乡服务一体化进程。四是加快推广农村客运和安全信息化系统,完善农村客运运营服务与安全管理。
2.统筹推动农村客运站点和物流配送网络建设。推进乡镇客运站建设,着力建设集客运、货运、邮政、快递、电商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乡镇客运综合服务站,实现“资源共享、多站合一、功能集约,便利高效”。
三、保障措施
1.落实主体责任。一是切实落实地方政府在农村公路发展中的主体责任。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夯实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的主体责任,乡级人民政府按照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负责辖区内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作用,体现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路、爱路、护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强化资金保障。一是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争取地方财政资金、一般债劵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投入力度;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基本支出纳入一般公共预算予以保障。二是继续整合涉农资金支持农村公路建设。三是引导实施农村客运地方公共财政补贴制度,用好调整后的城乡道路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资金,发挥补助资金对建制村通客车、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引导作用。
3.强化示范引领。以示范县为载体,推动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好示范县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提升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整体水平,引导各地通过现场会、典型经验交流、培训讲座、专题宣传报道等多种方式,为示范县搭建传播平台、推广典型经验。
4.强化督促检查。以建设进度、资金、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为重点,鼓励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四好农村路”督导考评等工作,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确保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实施,落实农村公路“七公开”制度,加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