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导游词 > 苏州金鸡湖导游词

苏州金鸡湖导游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27 14:51:23 | 移动端:苏州金鸡湖导游词

篇一:苏州金鸡湖游玩记

苏州金鸡湖游玩记 周末,我和妈妈,奶奶一起乘高铁去苏州,这是我第一次做高铁,妈妈说:高铁比动车还快,但还是磁悬浮快!高铁里很干净舒适,我还跑了好几个车厢,不停的看来看去,超级兴奋! 到了苏州站,妈妈的朋友来接我们去了宾馆,我们在房间里休息了一下,就一起开车去了苏州金鸡湖。在金鸡湖边上,我看到了一栋建筑物东方之门,妈妈管它叫秋裤因为它的样子就像一条裤子,高高耸立着!妈妈还说,秋裤建在湖边上,又高又大,因为地基打得不稳,偏了一点点,现在停工了,真的可惜!我想,如果可以的话,也许还能建秋衣,这样它就顶天立地了!到了湖滨公园,我看到那里在卖船模,我还没说,妈妈就自觉地走过去,让我选2个自己喜欢的船模,我很高兴啊,这个可是我的最爱啊! 我们沿金鸡湖愉快的走着,这里和西湖很像,有音乐喷泉,有小桥,有小岛,我们没有买到船票,其实我心里很想坐船!不过,我们骑了自行车,两轮和三轮的,我们都骑了。妈妈还给我买了水木仓,我在水池里,放肆的玩水木仓大战,虽然衣服都湿了,但玩得超级开心。 离开前,我们拍照留念。然后我们开车去小岛逛了一圈,到处灯火辉煌,我们在岛上吃了自助烧烤,好多牛肉,都是我爱吃的! 吃饱了,我们回宾馆了,妈妈告诉我要好好休息,我们明天要去苏州乐园玩呢!希望做个好梦! 【写作指导:中写作角度尽量多样化】

小朋友写作文常常写人,但许多小朋友写出的人物形象往往非常单薄。

如有位小朋友写了一扁《我的老师》,他为了写出这位老师的认真负责的精神,就在作文中写了三个事例:李老师为我补语文;李老师为我补数学、李老师为我补自然。他写的都是补课的故事,仅从一个角度去描述老师,这样的作文就会让我们感到内容重复又单调,缺乏生气。也会给人一个印象:这个老师除了补课,其他方面就没有什么可写的了。

又如有位小朋友写了一篇《我的同桌》,他写这位同桌学习认真,并且勤奋,他写同桌吃了中饭坐下做作业,课外活动坐着做作业,吃了晚饭又坐下做作业。写来写去都是做作业。其他事例一个也没有。这又是一篇单调乏味的作文。

要想把一个人物写好,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如有位小朋友写了一篇《懒爸爸》。他写了爸爸懒得去理发的故事,头发长得很、有时象乱草。他又写了爸爸懒得买菜、烧菜的故事,爸爸经常啃实心包。他再写了爸爸懒得买新衣的故事,爸爸穿的都是过时的老式衣服。这位小朋友三个小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这位爸爸因学习忙、工作忙而懒了其他方面的特点。三个小故事,角度不同,就能立体地把这个人物形象显现出来了。

又比如有位小朋友写了一篇《邻居老爷爷》。写位近七十的老爷爷。小朋友在作文中写了这么几个事例:爷爷很少看电视,大热天也坐在那儿看书写东西;小朋友到他家里玩,他总抽出有趣味的书给小朋友看;有时要考考小朋友的英语,叫他们背单词;有时还一边给小朋友讲中外古今的故事,一边给小朋友轻轻地打着蒲扇。作者写了四个事例,从不同的角度把邻居爷爷的精神风貌形象地描述了出来。这样的作文就不会让人感到单调,会让人感到内容充实,人物形象丰满。

描述人物要多角度,这也是文学艺术的一个规律。比如摄影师拍电影,电视记者拍电视,他们绝不会把摄象机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他们会常常变换手法,如一会平移,一会儿升,一会降,一会推近,一会拉远,一会儿抑拍,一会俯拍,他们总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距离去拍摄人物的。这样拍出来的电影、电视中的人物才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假如摄影机只对准一个方向拍,那拍出来的人物形象就会象上海人说的成了瘪三了。

当然,要会从不同角度去描述人物也是不容易的。首先,要注意观察,要多角度、多侧面地去观察,把要观察的人物的形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细小的言语、动作、眼神等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写在本子里。第二,要审清题意,确定好要描述的重点。有了明确的主题,再从平日观察来的众多的材料中,挑选出几例生动而又典型的事例来。挑选事例时,一定要有意考虑要从不同的角度,要尽量避免单一角度。第三,写事例时一定要写好细节,写人物的一举一动,写人物只言片语,用简洁的文笔、生动的语言、抓住人物的典型

特征,人物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了。

篇二:艺圃导游词

苏州概况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苏州参观游览,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短短八个字诠

释了苏州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苏州作为二十四座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仅是有着悠久

历史的千年古城,同样也是一座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都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位一

下这座优秀旅游城市的独特魅力吧。苏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拥太湖,北

靠长江。由于靠近江海,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使得苏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肥沃的

土地使得它自古就是全国重要的粮仓。苏州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常熟、昆山、张家

港、常熟四个县级市。苏州市区面积2910平方公里,包含姑苏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

吴江区、工业园区六个区,全市总人口达到了1300万人。作为“东方水城”的苏州,水自然

而然成为了苏州的灵魂,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5%,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境内湖泊河流

星罗棋布,有大小湖泊300多个,可见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也是当之无愧的。 苏

州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悠悠吴地,中华之源流,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就命大臣伍

子胥在此建造都城,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起了周长47里,拥有八座水路城门

的阖闾大城,距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苏州的旅游资源特色各异、丰富多彩,“三古一

湖”各有千秋,如今的苏州仍坐落在原有的遗址上,基本保持着“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

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苏州民居楼房的基本色彩都是一白一黑两种极色,有时候为了

打破这种强烈的反差会用上一点青灰来过渡,显得十分淡雅,苏州园林也采用了粉墙黛瓦的

建筑色彩,显得温婉脱俗,清淡素雅,体现了东方造园艺术的精华,所以苏州也被誉为园林

之城,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就占了两处,目前苏州已经有9座(沧浪亭、

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环秀山庄、网师园)古典园林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

了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苏州同时也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周庄、同里等古镇完整地保留

着明清民居的古朴风貌和特色,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 苏州素有“鱼米之乡,人文之邦,丝绸之府,工艺之市”,盛产鱼虾、稻米、菱藕、琵琶

等,苏绣也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桃花坞木刻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木刻齐名,世称“南

桃北杨”。

苏州也是一座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城市,随着工业园区金鸡湖旅游示

范区的建成,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奖基地永久落户金鸡湖,圆融时代广场、摩天轮公园、李公

堤国际商业街等为苏州旅游展现出了另一种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倾时五年打造的轨道交通一

号线已于2012年4月28日开通试运行,它是苏州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城市建设工程,也是

国内第一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这些都展示了苏州发展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也是一个古典与科技相碰撞互相融合的城市,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游览吧。拙政园

1.概况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来到的就是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的拙政园吧,拙政园占地5万

多平方米,合78亩,是苏州最大的私家园林。主要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在明代被侍郎王

心一买下,以田园风光为主,曾取名归园田居。中部也称复园,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建筑也

都保存着王献臣当年的构造。西部又称补园,建筑以清代风格为主。拙政园它是国务院颁布

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成为全国首

批5a级旅游景区。

听到这里大家或许会奇怪为什么拙政园会有这么高的地位呢?这是因为拙政园的布局设

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可谓是所有园林的典范。同

时也因为它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富,是很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场所,比如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钱

牧斋和他的爱妾柳如是、平西王吴三桂的女儿及女婿、忠王李秀成都曾居住在这。其中大家

最为熟悉的莫过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了,红楼梦中有一幕“刘姥姥进大观园”,据说大观园

的原型就是拙政园。从以上各方面可以看出拙政园有这么高的地位也是当之无愧的。 请大家

抬头看上方的清水砖上有“拙政园”三个鎏金大字,要说这拙政园的由来,我们就要提到第

一任园主王献臣了。王献臣从小就饱读诗书,在明弘治六年考中进士,被升为监察御史,负

责监督朝廷中文武百官的行为,后来得罪了东厂,遭到宦官陷害被贬官。1509年他罢官还乡,

买下了大鸿寺并扩建成园,而拙政二字是取自西晋潘岳《闲居赋》中的“筑室种树,灌园鬻

疏,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大意是讲建造屋子,在里面种种树,浇浇园子来供

自己一日三餐,也许这才是平民从政的方法。也可以说这反映了王献臣当时的无可奈何又想

自我嘲讽的心情,表示要像潘岳一样退隐山林,像陶渊明一样守拙归田园。现在就请大家随

我来亲身感受一下园林之母的魅力吧。

2.兰雪堂和芙蓉榭(概况)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拙政园的东部。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座建筑是兰雪堂。兰雪

二字取自李白《别鲁颂》中的“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有清雅高洁之意。我们往堂中看

去,可以看见一副漆雕屏风,上面是拙政园的全景图。拙政园占地5万多平方米,合78亩,

是苏州最大的私家园林,主要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在明代被侍郎王心一买下,以田园风

光为主,曾取名归园田居。西部又称补园,建筑以清代风格为主。中部也称复园,是全园的

精华所在,建筑也都保存着王献臣当年的构造,说到王献臣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拙政园的

第一任园主,王献臣从小就饱读诗书,在明弘治六年考中进士,被升为监察御史,负责监督

朝廷中文武百官的行为,后来得罪了东厂,遭到宦官陷害被贬官。1509年他罢官还乡,买下

了大鸿寺并扩建成园,而拙政二字是取自西晋潘岳《闲居赋》中的“筑室种树,灌园鬻疏,

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大意是讲建造屋子,在里面种种树,浇浇园子来供自己

一日三餐,也许这才是平民从政的方法。也可以说这反映了王献臣当时的无可奈何又想自我

嘲讽的心情,表示要像潘岳一样退隐山林,像陶渊明一样守拙归田园。从这图上可以看出拙

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大方自然,因地制宜,是苏州中国园林中最为成功的典范。 穿过兰

雪堂,我们来到的就是芙蓉榭。榭是一种三面临水的建筑,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芙蓉榭

因为面对着一池荷花,荷花又被称为水芙蓉,因此得名芙蓉榭。我们可以看到芙蓉榭正面是

一池荷花,背面是一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压抑,这种强烈的反差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

往里面看去,可以看到有一个落地圆光罩,透过这个圆光罩前面的河水蜿蜒曲折,春天时两

岸花红柳绿,夏天时荷花盛开,秋天时丹桂飘香,冬天时雪花漫舞,犹如一幅镶嵌在镜框里

的自然山水画,这运用的是苏州园林中一种常见的手法叫做框景。当大家站在不同 角度时,所看到的景象也会不同。

3.天泉亭和秫香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天泉亭,意思便是天赐之泉,大家或许都会觉得这是两层

楼吧。其实啊这座亭子只有一层,采用的是重檐攒尖顶的屋顶形式,和苏州园林中小巧玲珑

的亭子相比天泉亭显得比较大,那是因为东部花园比较空旷,所以建筑造型就建造得比较高

大,大家看这翘起的屋脊是不是给整个建筑增添了飞扬灵动的感觉呢?这种设计当然不只是

为了美观,还根据苏州多雨的气候状况,这种屋顶更方便于排水,并且还具有通风采光的功

能。请大家跟我往里走,天泉二字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口古井的名称,它终年不干涸,泉

水甘甜,并且这口井的历史十分悠久,据说它是元代大鸿寺的遗物,甚至比我们拙政园的历

史还要长。

请跟随我继续向前走,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秫香馆了,因为东部花园比较空旷,所以它

的体型也显得比较大,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指观赏稻麦飘香的地方,根据王心一《归田园居

记》:“折北为秫香楼,楼可四望,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望中。”拙政园的地理位置

十分靠北,当时苏州有2座著名的园子,城南有南园,城北有北园,北园就是专门种粮食的,

南园是专门种蔬菜的,当时拙政园临近北园,每到秋天收成的时候,稻麦飘香的田园风光尽

收眼底,所以从前每年秋天的时候园主人都会携家眷上二楼眺望远方稻麦成熟,附件居民收

割稻谷的景象,秫香馆以前叫做秫香楼,是个双层建筑,但因为年代久远,原本的秫香楼已

经倒塌,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秫香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从东山搬迁而来的。秫香馆的屋顶为

单檐歇山顶,每根支撑房屋重量的柱子向外移形成回廊,使得整座建筑既不单调有显得设计

别出心裁,而顺着这个回廊值得大家去细细品味的就是在我们的束腰和裙板上,上面刻有48

幅黄杨木戏文浮雕,有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等人间喜事,还有《西厢记》中莺莺拜月、长亭

送别、张生跳楼会莺莺等戏文。这些浮雕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展示了苏州园林丰厚的历史

文化内涵,大家请看这里还有一副当代国学大师钱仲联大师所撰写的对联,描写的就是春夏

秋天时的田园风光,拙政园的东部花园最大的特点就是田园风光,正因为这样苏州园林不但

具有山林之趣,同时也具有了田园之美。

4.梧竹幽居及周边景观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梧竹幽居了,“梧竹幽居”这四个字的匾额就是园主王献

臣的好友、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所书,那为何要取名为梧竹幽居呢?那是因为这周围种满了

梧桐和竹子,所以顾名思义,梧竹幽居就是指梧桐、竹子掩映下幽静的居所。传说梧桐是凤

凰栖息的地方,有引来吉祥之意。竹子代表虚心有节、宁折不弯。所以啊这梧竹幽居就象征

园主高尚的品德。我们看这座建筑的造型十分独特,有四个大大的圆洞门,站在亭子外面看,

这四个圆洞门就像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一年四季的风光。请随我往左边看,透过这

个圆洞门,可以看到迎春花,象征着春天。这前面满池荷花是夏天。我们右手边这梧桐翠竹

当然就是秋天了。我们转过来看,冬天苏州下雪,这屋檐上就会有积雪,向我们展示的就是

冬景了。我们看在两旁有副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大家猜一下这是谁

书写的呢?没错,就是吴门画派之一的文徵明了。大家可以来细细品味一下这幅对联,眼前

是不是出现了两幅画面,一幅皓月当空,夜色朦胧,清风徐徐吹来,沁人心脾。另一幅是阳

光明媚,鸟语花香,心动水动,心静山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孔子的论语,孔子在论语

雍也中有这么一段论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自然山

水影响人们的气质和性格,而不同气质和性格的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也是不同的。“爽借清风明

借月”写的是到了晚上,凉爽的清风吹进来,皎洁的月光从四面洒进来,清风明月相得益彰。

“动观流水静观山”说的是,在这里既可以观赏流动的水,也可以看到静卧的池岛 假山。说明园主是个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乐趣的人。在今天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空调

和汽车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亲近自然的机会。古人巧借清风明月,

舒适了身心,亲近了自然。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半亭是倚虹亭,因为建在复廊上,而复廊又弯弯曲曲像一条彩虹而

得名。经过倚虹亭我们就来到了中部。站在倚虹亭旁边向外望去,这边池面宽广,景色秀丽,

在亭台楼阁的后面,在小桥流水的上面,可以看见一座宝塔。大家猜一下那座塔是位于拙政

园中部还是西部呢?其实啊都不是。这塔是一公里以外的北寺塔。那拙政园里面为什么可以

看到北寺塔呢?据说啊当时园主王献臣是个佛教徒,他有个好朋友就是我们吴门画派的领军

人物文徵明,当时王献臣在建拙政园的时候很想建一座塔,但是他又苦于没有钱,那怎么办

呢?文徵明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不花一分钱就拥有一座塔,他就是利用借景的手法,而

且这是远借,是古典园林中最为成功的远借的典范,为了保护这样的一个场景,苏州市政府

就规定,在拙政园以西,北寺塔以东的三里范围内不允许建造高层建筑,因为在中间建造高

层建筑就会挡住塔,而且苏州市政府为了保护古城风貌,也规定在苏州古城区不允许建造高

于北寺塔第四层(24米)的建筑。现在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把宋代的塔、明代的桥、现

代的景全都带回家。

5.中部花园的一池三岛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的就是拙政园的中部了。中部又称复园,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完全是以水为主的,水占到了整个面积的5分之3,而所有的建筑都是依水而建、依水而居

的。这些建筑物大小不同,而且到底错落,疏密有致,这是中部景观的妙处,让你感到无一

雷同。但又别有风味。因为它是建于明代的,所以将明代园林的共性—山水多,体现的淋漓

尽致。现在大家就随我一起来品味吧。 我们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迎面看到的是待霜亭。待霜二字为文

徵明所书,它出自韦应物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之句。他指的就是我们亭

子周围种植的一圈橘树,苏州呢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苏州的东西山号称自己是季季有果,

而到了秋天呢,苏州的橘子就上市了,而苏州有一个很好吃的橘子品种叫做廖红橘,也称洞

庭橘,这种橘子呢必须是霜打了之后才会红才会甜。所以说洞庭须待满林霜,这样子的描写,

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农橘红的山野气息。各位游客有没有感受到呢!

6.雪香云蔚亭和荷风四面亭各位游客,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我们来到的就是雪香云蔚亭。我们现在就站在了这座岛

的最高点。雪香指梅花飘香。云蔚指树林茂密。我们向周围眺望,可以将这中部花园的美景

尽收眼底。在上方的匾额写着“山花野鸟之间”。大家静下心来听到什么了呢?对,有鸟儿在

头顶鸣叫。大家有没有闻到花香呢,没错,这里就是描绘了一幅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的美丽

画卷,摆脱了世俗的成规戒律,只和山花野鸟为伴。在这里还有一副对联“蝉噪林逾静,鸟

鸣山更幽”讲的是蝉的鸣叫声反而使得我们这边的树林显得更加的幽静,采用的是以动衬静,

闹中取静。更加让人感觉置身野外,让人心境顿时开阔。请大家静下心来,我们来感受一下

徐徐的微风大家,调动自己全身的感官细胞,想象一下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处微风徐来、蝴

蝶纷飞的山林当中。大家有没有一种远离红尘置身山林之中的感觉呢?其实这也表现了园主

想表达的含义,园主
苏州金鸡湖导游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52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