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导游词 > 二梅书屋导游词

二梅书屋导游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27 14:55:40 | 移动端:二梅书屋导游词

篇一:二梅书屋

二梅书屋导游词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福州的历史文化名街区三坊七巷,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三坊七巷的郎官巷中的一个老宅—二梅书屋,它是道光时期进士林星章旧居,接下来请各位游客随我进来参观。

第一进

我们现在脚跨进的第一进当中,看到这个地方又常常的石头,这块石头叫做通财石,在福州的大户人家当中对这块石头非常讲究,非常重视,这块通财石绝对不能有裂缝,为什么不能有裂痕,裂就是小小的缝隙,小小的缝隙在福州话中是穷的意思,所以要确保这块长条石是完整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四四方方的是一个天井,整个天井是中国的建筑之妙。天井在下雨天不会有积水的现象。这是古人海绵式的建筑在古宅中的生动体现,在石头下面有很多的吸水层,小型中型的雨会顺着石头的缝隙流下去,而且在每个院落中都有水。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天井下去是两个台阶上去是三个台阶,这是古人为人处世的一种方式下二进三,希望我们的子孙步步为营,连升三级。当我们站在天井中,头顶着天,脚踏着地,天人地,这是最接地气的,所以希望我们的子孙当中不停地精进,做到至高无上作为人生的准则。

我们今天来到的是二梅书屋是林星章的故居,林星章一生当中都喜欢梅花,在中国同样喜欢梅花的还有梅妻鹤子林和星,整个布局当中所有的一进二进三进都以梅花来装饰,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上面这种的彩绘,叫做墙头花,上面的很多都是我们的晦朔。大家现在可以看到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梅花,第一个是白梅,白梅上有喜鹊,是喜上眉梢,再往东边看,墙头画上有两只喜鹊,在红梅上,那是双喜临门。我们这里的晦朔跟别的地方的不太一样,是因为他们大多用的是生石灰,而我们是用贝壳晒干之后磨成的粉制作的。这上面的很多颜色都是天然的,经久如新。

我们现在看到屋檐底下有一排木雕的建筑,这些木雕的构建是福州的民居中所特有的,它有个专有名词叫做一斗三深,其实深也是斗,下面的斗拖着三个小斗,每个斗上面都有它吉祥的图案,比如柿子代表事事如意,桃代表着长寿,石榴代表多子多福,还有莲藕代表着一路廉柯。每图必有意,每意必吉祥。

你们现在看到我身后的这个门叫做插屏门,是红色的门。这个门也有讲究,如果这个插屏门是红色的代表这个建筑是清代的,如果是黑色的就是明代的。为什会有这样颜色的区分呢,是为了避讳明朝皇帝的名讳。这个门上面鎏金的奎文,这是五行学说中讲究的金生水水克火火保护着木。在整个福州当中的木构建筑都是没有上颜色的,体现了这里的人非常朴实无华,更显自然。福州这个地方,都没有上颜色的吗?也不对,有两个上颜色的,一个是插屏门,一个是灯缸。

灯缸是在中柱中的这条缸,上面有鎏金的梅华拓,古人是这样的生一个男丁就挂一盏灯,两个就挂两盏,三个就挂三盏,生了四个以后就不挂了。这就涉及到道家的一个学说,一生

二 二生三 三生无穷。那为什么要挂灯呢,因为灯在福州话中是丁,添丁添丁,所以要挂灯。 三坊七巷中到处都是楹联和对联,所以冰心曾经说过,福州的老宅跟北京的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所有的老宅的中柱抱柱和楹联上都有我们的字画联,福州的教育传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堂的楹联上写着 廉慎传家政 文章作代谋。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做官一定要清廉,一定要慎行慎独慎微作为传家的要领,而优秀的文章可以做千秋万代子孙的谋略跟智慧的宝库。我们这边还有很多的对联,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留给我们的游客自己去想想看。

第二进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二梅书屋的第二进。一进的梅花我们看到了是红梅和白梅,那么二进的梅花在哪里呢?大家可以猜猜看。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神龛,使我们民间信仰的一个代表,这个神龛当中都是鎏金的,木刻的非常精致,神龛上的对联的文字叫做保屏体,写的是玉坛映春色,朱数化秋香。玉坛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映春色代表这个家庭人才济济,朱树是代表杰出的人才化作暗暗地秋香。

我们福州的民居遵循古制,也讲究居中对照的原则。这个前面有一个福州民居所特有的叫做雪洞,雪洞的建筑形式是在凹凸当中插上竹签,用红糖糯米生石灰而形成的,为什么是雪洞呢?雪洞就是古人读书人的一种心智的外露,说要雪藏起来,雪洞当中是前后通透的,到夏天的时候有穿堂风,我们这家的林星詹先生就会躺着这边的摇摇椅上。体现了当时读书人的一种心态,在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上则忧其君。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这栋大宅的中心部分,也是林星詹先生最喜欢的地方,也是林星詹先生的书屋叫做二梅书屋,门前有两株老梅花。这个书屋是建在整个老宅的中心,体现了林星詹先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远离了世俗的喧嚣,江湖的尔虞我诈。在这里静心读书,为将来建功立业做准备。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二梅书屋的花厅,花厅是古代文人雅士着力打造的一个私人空间。这个花厅不是很大,但是来少部分的人,就在这里吟诗作画,谈论国事家事。如果来的朋友比较多,他可以把这些屏风给往后推整个空间就会变得非常大。花厅中也挂着名人的字画,既然是二梅书屋,他的梅花在哪里?梅花就在这花厅当中,各位游客可以自己找找。

我们在这书屋前面看到的是一座假山,假山在设计当中要形成味觉听觉触觉嗅觉,着力打造的意境美画境美。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假山是福州三山之一的乌山,巫山上有座状元峰,希望子孙早日考取功名,旁边还有一座白塔叫做定光报恩多宝塔。

我们假山前面还有一汪池水,这个池水是活水,因为福州有丰盛的地下水,我们跟江河湖海都是相通的,常年不枯,这个池塘有专有名词叫做泮池。泮池基本上都设在孔庙当中,都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考取功名,走过玉带桥,跨过泮池,所以自己园林中的泮池只修半圆,希望儿孙早日考取功名,走过孔庙全圆的泮池。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鎏金的屏风,谁的家里能摆上那么的屏风,非富即贵,但是大家看到这个是祝寿的屏风,祝寿的屏风中所有的图案都是非常精美的。当时做祝寿的屏风都要做了十年以上,当时比如说某某人家七十大寿,他们家里书法最好的写一个,文章写最好的一个,再找一个刻工最好的。文章之精美,书法之遒劲,刻工之精细,三绝碑,这些碑当中有很多的古汉语古诗词。

当我们走出这个小的门洞的时候,我们二梅书屋的参观就要进入尾声了,刚才我们进来的时候是从郎官巷进来,而出来的时候是塔巷。大家很奇怪为什么这个大宅会一宅通两巷,一宅通两巷是福州古民居的特色。进来的时候大门相当大,这是出将入相的时候非常澎湃,而回来的时候非常从容。

三坊七巷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徽因等等著名的人物,在这个不到650的土地上,走出了493个照亮中国历史长河的人。我希望经过今天二梅书屋的参观,大家会爱上三坊七巷,爱上福州,载福而归。谢谢大家

篇二:三坊七巷二梅书屋

福州三坊七巷建筑之二梅书屋调查报告

摘要:福建省明清时期建筑群主要集中在三坊七巷,此地大量的建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省明清时期建筑的发展历程,笔者在三坊七巷经重点调查了二梅书屋,在此基础上写就此报告。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思路,以所调查过的建筑为实例,阐述福建省明清时期建筑发展历程,侧重分析明清时期建筑技术、时代特征,并以所调查过的建筑作例证加以分析。

关键词:明清时期建筑群;二梅书屋;建筑技术;时代特征

引言:

三坊七巷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至今古老坊巷风貌基本得以传续,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其布局气势磅礴,细节精致绝伦,皆体现了和谐内敛儒雅的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 由于地处东南古城,三坊七巷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中原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不断沉淀,加上后天独特拥有的海洋文化基因,使得其地域文化中带有一种广阔的放眼世界救国为民的胸襟,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而二梅书屋是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中著名古建筑之一,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州最著名的古书屋之一。

一、二梅书屋建筑地理位置图

二梅书屋位于福州市郎官巷,为凤池林星章住宅。是

清代凤池书院(福州一中前身)山长林星章的旧居,因

书斋名“二梅书屋”,而成为这座宅院的代名词。如同三

坊七巷其他大户人家一样,二梅书屋也是“一屋跨两巷”,

前门开在郎官巷,后门开在塔巷。二梅书屋的功能定位

为“福州明清家具博物馆”,由福建省文物商店陈列明清

时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二梅书

屋”,位于福州鼓楼区郎官巷南侧25号,其后门在塔巷

北侧26号,一屋通二巷。郎官巷内现在尚有十多座明清

年代的深宅大院,“二梅书屋”是目前巷内保存最好的名

居古屋之一,可与巷内的严复故居相媲美,也是福州最

著名的古书屋之一。其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完整的构

建体系,充分体现中华古建筑高度的艺术水平和科学水平,见称于中外。

二、二梅书屋概况

二梅书屋占地2000多平方米,院共五进,后门通塔巷。四进花厅原为主人书房,房前植有两株梅花,取斋名为“二梅书屋”。 各主落门、窗、壁板等皆由楠木制成,门窗都有双层镂花,壁板、门扇上部堵板用油漆绘有戏剧故事和花鸟树木等图案。进与进之间均用高墙分隔,以假山雪洞为通道,是福州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代表。

二梅书屋始建于明末,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清代道光、同治年间曾大修过,坐南朝北,东、中、西三座毗连,是一座单层土木结构的屋子。门头双重大门,第一重朝街六开大门,原门额中挂“进士”金字匾;入门,中间小厅,两侧耳房。进石框大门,三面环廊,东西两廊宽2米,安放仪仗、执事牌。廊下天井,中为走道,两旁栽花。从天井上三层台阶为一进厅堂, 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正间用彩金插屏门,隔成前后

厅,大厅高敞,两侧厢房房门四开,窗用木格编排成各种纹饰,门扇、窗扇、壁板等全部楠

木构成。二进建筑与首进大略相同,

所不同的是厅前庭院略小,天井两

侧有披榭。东侧墙外即是“二梅书

屋”,一间藏书屋、一间书房,屋前

有两株梅花,自成小院落。院内尚

有坐南向北三间排与坐西向东五间

排小屋;二梅书屋的东侧有灰塑雪

洞(七星洞)通连一、三进。三进为花

厅,三开间,前后四间厢房,所有

门、窗、壁板等皆用楠木制成。窗

子都是双层漏花,冬夹窗纸,夏蒙

窗纱。壁板、门扇上部堵板都有油

漆绘画,有戏剧故事和花鸟树木。

厅前小花园有两座古亭,并有一株100多年的荔枝树和一株棕树,树后假山和塔巷仅一墙之隔,由东侧小门连结东侧开门塔巷的前后两座建筑,均为五柱三间排厅堂的庭院。各进之间围墙相隔,过道露天处用覆龟亭遮雨。是福州市保存较好的一座五进大院。

二梅书屋各主落门、窗、壁板等皆由楠木制成,门窗都有双层镂花,壁板、门扇上部堵板用油漆绘有戏剧故事和花鸟树木等图案。进与进之间均用高墙分隔,以假山雪洞为通道,是福州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代表。

三、建筑形式与结构

1、马鞍墙

福州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做外墙,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相较于福建古民居古朴风格,福建古民居的墙头艺术可谓缤纷多彩。大门上方墙头的图案叫灰塑。灰塑,古称灰批。材料以石灰为主,作品依附于建筑墙壁上沿和屋脊上或其他建筑工艺上,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渊源其甚早,以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寺庙和豪门大宅用的最多。灰塑工艺精细,立体感强,色彩丰富;题材广泛,通俗易懂,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人物、花鸟、虫鱼、瑞兽、山水及书法。灰塑是福州古民居的一大特色,图案纹路由贝壳制成,立体逼真,颜料由天然矿物质研磨而成,经久而不褪色。灰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人的所思所想,故有屋顶上的“家族心灵史”之称。

3、插屏门

宅院中四扇漆金插屏门将每一

进的厅堂隔为前后厅,插屏门既起

到了阻隔视线的作用,在风水上也

有阻挡财气外流的说法,所以插屏

门通常都紧闭不开,除红白喜事等。

插屏门常见有黑红两种颜色,黑色

为明代建筑断代依据,因避讳君主

朱姓,故而民间使用黑色;到了清

代,以至喜庆民间多用红色。插屏

门上常装饰有漆金纹饰,除了吉祥

如意之外,在民间风水学上有金生

水、水火相克的说法,所以也有插

屏门有镇宅防火的寓意。

4、避水楼

宅院每一进厢房的上方都还有一

层阁楼,俗称为“避水楼”。福州自古

就是沿海城市,南后街地势很低,以

前常常发洪水。宅院通常都会设有这

样的避水楼,阁楼楼上不是住人所用,

而是存放契约、文本、善本、字画等。

避免水淹被毁,或者发洪水时也可躲

避上头。

“半边亭”精巧别致,虽体量不大,但却玲珑秀

气。“半边亭”结构奇特,右边单层的为攒尖顶的半边

亭,顶下雕刻精细的花卉纹饰沿顶部半周,五根柱子,

其中三根嵌于墙体内。形成三面朝外的半边亭。左右

为两层歇山顶样式半边亭,飞脚有精美彩绘,檐前顶

端装饰有梅花形瓦当。亭周有6个悬钟,其中两个嵌

于墙体内。整个亭子与周边假山融为一体,通往二层

的台阶隐藏于假山之中,四周花草成群,站在二层亭

内抬头便见硕果累累的古荔枝树,低头则是铺满睡莲

的一汪半月池,池中涟漪连绵,真是设计精巧,人间

桃花源。

6、门

二梅书屋宅院的门,有多种类型:按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可以分为屋门,房门和插屏门。屋门即为大门,是宅院的出入口处,位于宅院建筑的明显位置,此外,大门还是主人身份、社会地位、财富等的象征。宅院位于郎官巷的正门的大门为三开间六扇,门扇由木板拼接而成,门板厚实,可以随时更换和拆卸。而宅院位于塔巷的大门样式是完全不同的拱门,拱门直接由明砖砌成的拱状门洞。房门是宅院建筑内部的门,分割和界定个个房间,房门门扇对安装且每扇都较细长,通常门扇的上下部分各占一半,格心多镶嵌藤编材料,美观实用。插屏门通常设置在宅院的大门后方以及厅堂正中,类似于北京四合院的影壁,起到了遮挡视线和保护风水的作用。

7、斗拱

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

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

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

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

拱。也作枓拱、枓栱。由斗、栱、翘、

昂、升组成。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

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

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

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

早期斗拱的形象。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

8、护栏

栏杆有木栏杆、石栏杆、石木栏杆、矮墙等种类,安装在高台、台基的边缘,或安装于两柱之间,窗台下,以代替半墙,多见于临水建筑、楼阁、走廊等处。而二梅书屋中多以木栏杆、石栏杆为主,竖木为栏,横木为杆,为防护而设装于两柱之间或窗下,以代替半墙。石栏杆的用途是维护安全,装饰性极好能够丰富园林的空间层次感。

四、结论

本文虽曰“调查报告”,但实为调查总结,文中观点多为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只是通过实地调查学习、归纳这些成果。知行结合是学习建筑的最重要方法,当许多以前只会出现在纸面上的建筑物逐一活现眼前,就好如一个个小小的愿望得以实现,对他们从感性的认识变成实在的了解,我越发感觉到这些遍布华夏大地的木头史诗正是我们触摸、认知历史的链条,他们把历史的时空维度刻画成木纹、瓦石甚至是看不到的形制、数据,认知他们,是得到历史真实感、存在感的过程。人之所以真实地存在,应当是因为身在时间和历史当中。所以,需要去拜访这些古建筑的,不应只是学习古建筑的人,而是任何真实存在的人,更是那些需要寻找真实感和存在感的人。

篇三:导游词

三坊七巷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带大家参观的“三坊七巷”,是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地标意义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称的中华第一街。09年6月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了“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荣誉称号。公元前202年,福州城初建时,称“冶城”。统治者是勾践的后裔无诸。过了200多年,西晋时期的福州已经稍有规模了。晋安郡首任太守严高嫌城太小。便在今屏山南麓建成一座郡城,称为“子城”。而三坊七巷源于唐末闽王王审知扩建的新城。当时王审知,嫌原有的子城太小,在子城外以钱纹砖砌筑起“罗城”,据说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砖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城北是政治中心,多为贵族居住。城之南为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也就是在此时,三坊七巷成为罗城西南的重要区域,坊巷格局初步形成。

今天的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从北到南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了“棋盘状”的传统街巷格局。在城市变迁过程中,、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被改建为马路。因此我们今天讲三坊七巷实际只有二坊五巷。“三坊七巷”历经许多年,仍 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民国建筑计200多座,其中水榭戏台、严复故居、沈葆桢故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是中国目前在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除明清时代的建筑外,更令人惊叹的是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蕴。近代诗人陈衍作诗提到:“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自晋、唐代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特别是到了清代中后期,这里涌现出一批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像林则徐、沈葆桢、林旭、严复、林觉民、林纾、林徽因、冰心、庐隐、郁达夫等等。你会惊奇的发现,他们的生活背景都或多或少映现在三坊七巷,可圈可点的达150多人之众。

现在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杨桥巷。杨桥巷古名叫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被扩建为马路,由巷变成了路,很自然路名就定为杨桥路了。旧时杨桥巷东头南面有“台湾林”大

院,因为这个大院曾有海峡两岸的一段佳话。陈宝琛在光绪12年访台时结识了台湾板桥林氏家族的林维源,促成了他的二妹陈芷芳与板桥林家结亲。陈芷芳嫁给了林维源的侄子林尔康。甲午海
二梅书屋导游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534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