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导游词 > 武威文庙导游词

武威文庙导游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15 07:22:33 | 移动端:武威文庙导游词

篇一:武威导游词

精品线路解说词

武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远在五千多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秦皇汉武、唐宗宋

祖、中华文明由此传扬;龟兹乐舞、驼铃声响,西方文化从此流淌。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

依稀仿佛千年商贾、边塞风情在传唱。 武威——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铜奔马”从这里腾空而起,“马踏飞燕”向世界展示了古

老中国独领风骚的精技诣良;“马超龙雀”给世人宣扬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脊梁;“龙

马”昭示旅游发展的精神,“铜奔马”代表中国旅游形象。 武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文明成就了“天马之乡、五凉古都、西夏辅郡、

佛教胜地”的昔日辉煌;特殊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大漠戈壁、森林草原、冰川雪峰、丹霞砂

林”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民族风情形成了“华瑞藏乡、回鹘党项、边塞羌笛、满蒙锣晌”的

民俗风尚。

“日出山花红胜火,春来漠北赛江南”。唐诗宋词中的凉州孕育了千年风情,现代旅游中

的武威组装了万种姿态:历史文化的厚重打造了追根溯源的板块,大漠生态的精彩筑就了探

险娱乐的休闲。

以文物古迹为主的历史文化游:雷台旅游景区:雷台(汉墓)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

土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雷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1983年雷台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雷台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

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4月被定为甘肃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公元301—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资治通鉴》中记

载:为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轮80余堵,基高9仞”。现雷台保存基本

完好,长106米、 宽60米、高8.5米。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是闻名

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

雷台旅游区文化内涵丰富,仿汉建筑大气,它是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基础上开发成旅游区

的,是西部一流的旅游景区。在景区内展示了铸造精美的天下第一马“马踏飞燕”,修建了堪

称中华之最的汉风大门,铸造了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俑,建造了凝聚汉文化精萃的三幅

浮雕。雷台旅游区的建成给武威人民乃至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优美舒适的旅游观光环境,为武

威对外开放树立了美好形象,提升了全市乃至全省旅游景点建设的整体水平。文庙: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区东南部,座北向南。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公元1437年至

1439年),南北长一百八十七米,东西宽一百三十五米,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鸠摩罗什寺:鸠摩罗什寺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公元386年至403年),距今1600多年,为西域高僧佛经大翻译家鸠摩罗什初入内地时的驻锡译经

之处,后人为纪念鸠摩罗什而在此修建了鸠摩罗什寺。鸠摩罗什寺是当时佛教东渐时期重要的

佛教活动圣地。寺内舌舍利塔内因藏有鸠摩罗什大师的舌舍利而闻名于世。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古龟兹国人(今新疆库车),自小聪慧,幼年出家。曾游

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於东晋时,受前秦苻坚之请,命大将军吕光率军前去迎请,于

公元386年到达凉州,驻锡于此寺,达十七年之久。 长安姚兴即位后,姚兴又派遣陇西硕德西伐后凉国吕隆,鸠摩罗什又被请到了长安,以国师之礼待鸠摩罗什,次年并敦请他到西明阁和逍遥园翻译佛经,又遴选沙门僧契、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

僧肇等八百余人参加译场。从弘始四年开始,通晓佛学、梵语和汉语的鸠摩罗什在姚兴、公

卿和僧徒的拥助之下开始翻译佛经,讲解经典,培养弟子,据《开元释教录》卷四记载,鸠

摩罗什翻译的佛教经论共有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近三百万字。他的译著系统地介绍了

大乘佛教论述缘起性空理论的经论,使当时的思想界耳目一新。他翻译的《法华经》、《阿弥

陀经》、《金刚经》、《十地经论》、《成实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后代中国佛教

天台宗、净土宗、禅宗、华严宗、成实宗、三论宗等佛教宗派依据的主要经典,他翻译的《十

诵律》、《比丘戒本》和《梵网经》进一步完备了汉地的佛教戒律。在语言和文风上,罗什和

他的译经团体一改以往翻译过于朴拙的不足,不仅充分地传达原典的旨意,而且文笔流畅洗

练,甚至成为文学名篇,如影响中国文化很大的《金刚经》、《维摩诘经》、《法华经》、《阿弥

陀经》等虽有其他译本,但直到今天流传盛行的还是罗什的译本。罗什译经不辍,直到圆寂

之前,他向弟子发出誓言:“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后秦姚兴弘始十一

年八月二十日,即东晋安帝义熙五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火化后,形骸已碎,唯有舌头

依然如生,保持原样,现在鸠摩罗什的舌舍利就供奉在这座塔下,所以此塔名“罗什舌塔”。

此塔建于公元488年,在唐宋明清时都有修缮,现在的这座塔是1927年之后重建的,内藏鸠

摩罗什舌舍利一粒,碎身舍利五粒,释迦牟尼佛铜像一尊,大藏经一部,鸠摩罗什塑像一尊,

并有鸠摩罗什翻译的石刻《佛说阿弥陀经》一卷等。 据唐朝《敬德碑》记载,罗什寺“四至临街”,规模宏大, 革期间殿堂被改用拆毁;唯罗什舌舍利塔保存完整。鸠摩罗什大师一生译经之贡献在玄奘之上,影响之大,被称为众师之首,道贯古今,名扬全球。鸠摩罗什寺是研究五凉文化的珍贵遗存,也是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武威的一大奇观,在武威佛教乃至国内外佛教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古人

曾经盛赞罗什寺是“由来僧宝摇篮地”,因“弘法利生集英”而“天下名”。 改革开放以来,鸠摩罗什寺引起海内外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从1995年开始,先后有不

少海内外团体慕名前来考察武威鸠摩罗什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香港宝林禅寺方丈及北京、

广东僧俗考察团,台湾圆光佛学院、新加坡、日本、韩国、澳门、美国、泰国、缅甸等国内

外佛教团体和个人参访朝拜。特别是1998年4月,受赵朴初会长委托,由全国29个省、市、

自治区的34名法师组成的中国佛学院“丝绸之路考察朝拜团”来武朝拜鸠摩罗什寺,在国内

外产生了巨大反响。1998年原武威市人民政府根据武威市佛教协会的要求,批准修复鸠摩罗

什寺。同年,经原武威市民族宗教局批准,成立了鸠摩罗什寺筹建处,经报甘肃省宗教局批

准,罗什寺正式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2000年修复工程经省建工设计院设计,经原武威地区

行署计划处以武地计投(2000)105号和原武威市计划委员会武计发(2000)45号文件批复,

项目总投资20482.29万元,总占地面积285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450.05平方米。 鸠摩罗什寺修复一期工程由凉州区鸠摩罗什寺筹建处负责, 自2001年8月正式动工建

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罗什寺筹资5500万元,、完成大雄

宝殿、东西厢房的修建工程、鸠摩罗什纪念堂的基础框架工程、寺内部分绿化硬化以及星级

旅游厕所建设。

鸠摩罗什寺旅游景区二期建设工程计划筹资12197.93万元, 搬迁罗什寺南侧居民楼2栋72户居民,修复罗什寺藏经楼、山门、钟楼、鼓楼、鸠摩罗

什纪念堂、东西配殿、观音殿、东大门、牌楼,篇二:甘肃概况导游词甘 肃 概 况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我能担任本次之旅的导游员,我姓孙,你们可以叫我小孙,希

望我们相处的开心,也希望各位团友玩的开心,吃得舒心。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甘肃概况,大家知道“甘肃”一词是怎么来的吗?现在由我为大家一一道来。甘肃”一词来自元代成立的甘肃行省。其实,“甘肃”一词是在西夏时出现的。西夏立国

后,在河西走廊西部地区设立了军事指挥机——甘肃军司。1028年,党项族占领河西,张掖

遂为西夏统治,西夏人在甘州设立了甘肃军司、镇夷郡、宣化府。在甘州成立了“甘肃军司”,

统领兵力达3万余人,负责镇夷、番禾(酒泉,也就是肃州)两郡,包括宣化、西凉两府的防

务,其重点是保卫河西走廊中部地区的安全。之所以把今天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称之为甘肃,

是因为甘肃军司所管辖的两个重要的地区甘州和肃州二州,故此人们取甘州(今张掖)、肃州

(今酒泉)两个州的首字而命名为“甘肃”。 今天的甘肃省共设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武威6个地级市,临夏、甘南2

个自治州,庆阳、平凉、陇南、定西、张掖、酒泉6个地区;共有8个县级市、60个县、7

个民族自治县、12个市辖区。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

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

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

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全省总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4.72%,居全

国第7位。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边界线长为8700公里,最

窄处仅有25公里。山地和高原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70%以上;西北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

约占14.99%。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据2009年人口普查统计,全省总人口为2635.46

万人,

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克满等10

个民族,此外还有30个少数民族成份。东乡、裕固、保安为3个特有少数民族。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

平凉、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

乡、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裕固、蒙古、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

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全省86个县、市、区中,除少数民族聚居的20个民族县、市

外,其余66个县、市、区中均有散居的少数民族。 甘肃现有5种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其中伊斯兰教和藏传佛

教信仰的人口较多。信仰伊斯兰教的的民族主 要是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哈萨克族;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有藏族、蒙古族、

土族、裕固族。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在各民族中都有信仰,但人数不多。 由于甘肃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自古就是汉文化和兄弟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汇地。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丝绸之路文化在甘肃遗存最多而且珍贵。由此甘肃的石窟

文化璀璨闪烁,最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 甘肃 的文化丰富且多样,有石窟文化,彩陶文化,长城文化,伏羲文化等等,甘肃之旅

会给你一个“惊心”的旅程,让你感受甘肃的魅力,让你不虚此行。 肚子饿了想吃撒?可多了!兰州的牛肉面,张掖的小饭,天水的瓜瓜,白银静宁的烧鸡,

靖远的羊羔肉,定西岷县的点心,平凉的羊肉泡馍,每走一处都有惊喜,诸多的美食让你大

饱口福。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里,愿大家玩的开心!篇三:雷台旅游区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甘肃武威雷台公园参观旅游,我是本次的导游小徐。相信大家对

铜奔马“马踏飞燕”这个名字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对雷台汉墓却不是那么太熟悉,别急,

现在就请先听我把雷台汉墓给你慢慢道来。大家眼前这个长方形的土台就是雷台,长106米,宽60米,俗称“灵均台”。据说为前

凉国皇帝张恭所筑,到了明代,在此台上建筑了道教的雷祖观。因此被称为雷台,雷祖观在

清初毁于战火,一度重修,再次彻底毁于1927年的武威大地震,现为1933年重修,有三星

殿、雷祖殿、北斗七星殿等古建筑,规模庞大,气势壮观。 后室的中间有停放棺冢的痕迹,当时大约有三万枚古钱币散落于地。在出土的文物中最

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奔马仪仗俑了,在车马出行队伍前面有一匹开路的铜马就是后来

艺术价值高的,也就大家所知道的铜奔马,又称“马超龙雀”或“马踏飞燕”,呈发绿古铜色,

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昂头嘶鸣、三足踏空,右后蹄踏着一只飞鸟,份份

散开的羽毛和向上飞舞的马尾,表示了超过飞鸟急速奔驰的样子,其艺术造型优美,设计非常

精妙。

“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美称,再加上当时经济技术的发展,在这里发现铜奔马也就不

足为怪了。这件艺术品出土后,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名扬四海,凡是见到它的海内外人士,

无不为之倾倒。称赞它是“一颗引人注目的明星”、“绝世珍宝”、“艺术作品的最高峰”··· 好了,我们今天的观光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一路同行,有缘缘再见。祝大家,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篇四:甘肃导游词 省会:兰州

位臵:甘肃省地处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位于祖国

西部,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

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面积:45.4万平方公里。 人口:2237.11万。

行政区划分:

现辖5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 8个县级市,60个县,7个自治县。 地域特色及民

俗风情: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独具魅力的甘南藏族风情、肃南裕固族民俗,让许多国人甚

至外国客人都新奇不已。

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 治州,是藏、回、东乡、保 安、撒拉等少数民族

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内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

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采。古朴典雅

的临复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

止。

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

黄帝登临、广成子修炼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以及公刘

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间文化的传播阵地和民间经济的交易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

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

战场和 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

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

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 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地理概况以及历史沿袭: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

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 它象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

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 甘肃,是取甘州

(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曾臵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筒

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臵过陇右道,故又筒称为陇。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

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 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肃东南

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

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甘肃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华夏始祖伏羲氏曾在这里推八卦、

授渔猎。甘肃作为我国东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甘肃大地上,

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

端嘉峪关、以泥塑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等。甘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地湾遗址证明,这

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在渭河上游。三千多年前,周人先祖发祥于

陇东一带。汉唐以来,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丝绸之路,留下丰富的文物古迹。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

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

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惬意。陇东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起伏于甘肃的东南部,西越兰州后便

是河西走廊,起自兰州西北,止于疏勒河玉门关,长达一千二百多公里,与青海界山祁连山

脉接壤。 河西走廊是一片狭长平坦的高原,海拔一千至一千五百多米俯瞰走廊地带,是绵延

不绝的沙碛地、沙丘和风化的缓地,其中也有绿洲出现。绿洲的水源,来自由祁连山三千三

百多条冰川的雪水所汇成的河流,为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以及紧靠祁连

山谷的乡镇提供水源。河西走廊最窄处仅四十多公里,最宽处也不过几百公里。甘肃的石窟

分布于河西走廊两侧,这里原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当年那些远走漠漠塞外丝路的人为保平安,

纷纷在这个艰辛跋涉之地开窟造像,这些历千年而不毁的石窟,既是宗教、文化、艺术的结

晶,也是丝路历史的见证。于是有了敦煌的莫高窟、安西县的榆林窟、玉门的昌马石窟、肃

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文殊山石窟和马蹄寺石窟、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武山县的水濂洞石窟、

甘谷县的大像山石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泾川县的王母宫石窟、庆阳县的北石窟寺等,简

直是一条石窟走廊。

以前曾是丝路孔道的边荒之地,如今已被兰新铁路自东而西伸展,把一片片绿洲串连一

起,其中各县、市、城、乡均有公交车可达,交通相当便利。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九个省区,但在全国大型城镇中,惟有兰州得天独厚,被黄河

穿流而过,所以这里肯定有你想不到的独特与惊喜。 风情线上首屈一指的是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美誉的中山桥。中山桥跨在黄河上,桥长

233.33米,宽7.5米,4墩5孔,桥上飞架了5道弧形钢梁,俗称?黄河铁桥?。到2010年6

月,就是黄河铁桥的百岁诞辰了。想知道黄河铁桥的来历?听我慢慢道来。清同治年间,陕

甘总督左宗棠督师西征,可被黄河险阻给害惨了,他曾打算请外商帮忙修造一座跨河铁桥无

奈洋人索价过高,就没能实现。到了公元1907年,兰州道台彭英甲又提出了修建铁桥的建议,

这次清政府批准了。于是乎一项由美国桥梁公司工程师满宝本负责施工,德国人德罗作技术

指导,天津人刘永起负责工地操作的浩浩荡荡的工程开始了。三年四个月以后,也就是1910

年6月终于竣工了。您猜花了多少钱?30万6891两8钱9分4毫,精确吧。别说钢材水泥

了,连个小小的螺丝钉都是从美国或是德国进口的。这座桥梁落成之初叫?兰州黄河铁桥?,

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就改成了?中山桥?了。1954年,兰州市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

修加固,现在的中山桥既坚固耐用又气势雄伟,现已成为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一会儿您就

可以领略它的风采。

下一个就是水车园了,它不大,但是却承载了兰州古老水车的风采,到了兰州不到水车

园会很遗憾的哦。

兰州水车,最早出现在明朝,相传段家滩人段续,注意,不是段誉,考中进士到了云南

做官,他游遍了南方,见到了木制的灌溉汲水工具龙骨筒车,便暗暗把构造记在心中,后来

退休回家便巧思构造,终于仿制成功。兰州的干旱大家说有目共睹的,所以段续创制的水车

可算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福音。人们纷纷仿制,在20世纪中期,兰州的水车有252轮,是号称?

篇二:文庙导游词

大家下午好!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千里不相逢,很高兴在这晴空万里的中午与大家相逢。我叫温振博,本次我们将重点游览文庙,那么在途中呢为了大家的安全呢,请大家尽量不要走散,那么在我工作中有什么做的不对的请大家提出来,那么我会竭尽所能的为大家服务,希望我的讲解能够带您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好了,趁着离我们文庙还有一段路程,我先给大家讲下文庙大致的情况吧。 文庙是新世纪新柳州文化璀璨的一颗明珠,同时它也是“龙年盛世看龙城、欢乐健康游柳州”的系列精华游。那么大家一会到文庙大门的时候请高台你们的贵脚,不要踩门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啊这就是对孔子他老人家的一种尊敬和敬仰,所以有劳各位了。那么文庙什么个概念呢?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文宣王庙的意思,那么也就是孔庙的别称了,当然它是用以祭祀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纪念性建筑。柳州是个有着两千多年浓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古城,那么从唐朝以后,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举国祭孔,孔庙又称文庙,庙学合一,也是祭祀孔子,同时呢也教育了人。柳州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后来唐元和十年六月(公元815年),柳宗元到柳州任刺史,发现柳州文庙已破损,他感到很可惜,就组织官民,花了两个月重修文庙,由他亲自撰写了《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到明朝洪武初年(1373年),在柳州的府学(也就是现在的映山街二中)和县学(东台路原市机关幼儿园)又建了两所文庙。1928年,柳州文庙在一场火烧半边城的大难中就烧没有存在了。从此,重修文庙就一直是柳州百姓的心愿。2009年的时候,柳州市政府决定于柳江南岸定在登台山下,驾鹤山侧、柳江河畔,位置得天独厚,重修柳州文庙,并将其列为柳州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之一,2010年 3月份开始动工建设的柳州文庙,仅用短短半年时间就像刘谦魔幻式地矗立在柳州市民眼前。现在重建的柳州文庙选址,可以说是涅槃重生,依山临水,有许多文人墨客称赞有写道这样一句话 “北有曲阜,南有柳州”这是对柳州文庙建造规模的尊称,那么他身着十二章帝王服,头戴十二旒冠冕,让人不得不想起可敬可爱的孔子那慈祥的仁爱的笑脸。那么它以灯台为靠、驾鹤为案,金碧辉煌地耸立在柳州汉城故址上,建成后的柳州文庙,将与亚洲最大人工瀑布蟠龙山和历史悠久的窑埠古镇等,成为“百里柳江”景观带上重要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如果你登山远眺,柳州的文气顿会金灿跃然,成为引人欲意信步于其中的胜境。

在国内2000多座文庙中,唯独柳州文庙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水灵气远胜他乡, 现在重建的柳州文庙地理位置就是朝着西北方向,背靠东南方的登台山,由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等主体建筑组成,建筑以宋代风格为主,结合岭南地方样式,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可以说文庙是富有风情万种的旅游胜地。

篇三:文庙导游词

文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你们向往已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中文庙。欢迎各位的到来资中文庙。资中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距今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位于县城大东街。不过前后经过三次搬迁后,于清道光九年(1829)将文庙迁于此地,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迁到此处呢?是因为呀在南宋时期资中的这条街上出一个叫赵逵的状元,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文庙座落的这条街叫状元街的原因。因为赵逵是一名文状元,而文庙则是来弘扬儒家文化的地方,在封建社会中他们两者之间有着相似之处。所以我们的先辈们就把文庙迁移道了此处。

大家首先请看这个巨大的月池,它的名字叫做“洗墨池”。传说是状元赵逵读书时期洗笔荡墨的地方,旁边的高墙是“万仞高墙”。我们都知道,像皇宫这样高贵的地方,它的宫墙也仅仅被称为“数仞宫墙”。但是孔子庙里的宫墙为什么会被称为“万仞宫墙”呢?这是因为先人们觉得“夫子之墙数仞”不足以表达出对孔子的敬仰,由此可见孔子在古人心中崇高的地位。大家再看这2个华表,众所周知,华表是庄严肃穆的象征,一般出现在皇宫附近,全国各地一般的文庙里也是没有的哦,但为何我们资中的文庙里会出现2个高高矗立的华表呢?这是由于孔子曾被封为“文宣王”,古时候在人们心中享受着帝王的待遇。而这里的2个特别的华表也充分的显示出了当时这里的人们对孔子的万分尊敬和仰慕。所以说跟全国其他的文庙比起来,这2个华表也就显得分外的独特和珍贵了!

当然了,古人认为对孔子光是心中的尊敬是远远不够的,行为上也得充分的体现出 来,大家请看这块碑:“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也就是说在踏入此庙之后,哪怕你是当朝宰相、三军统帅、皇亲国戚,到了这里都得规规矩矩,毕恭毕敬徒步而行的穿过我们前面的这道“礼门”去里面祭拜孔夫子,因为这里是万世师表孔大圣人的神圣殿堂!

大家要知道,在封建社会,这里是不能随便进出的。它不像其他的庙宇,任何人都可以进去烧香拜佛,求神许愿;这里就不行,平时的大门是关着的,只在春天和秋天的祭祀之日或全县学生大考的张榜拜孔之时才把大门打开,让官员、举人、考上了秀才和社会上颇有身份的绅士们才能进去,一般的小民百姓是不许进去的。今天来到这里游览的朋友们我想如果在那个时候至少都能算是秀才了,个个都是有功名的,绝对有资格进去朝拜孔圣人,请! 我们资中文庙总占地面积6787平方米,建筑面积2643平方米,坐北朝南,复四合院式布局,

布局格调以山东曲阜的孔庙为原型,但规模要小一点。这个文庙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别的庙门都是向南而开,这里却是东西二门,东边叫“礼门”,西边叫“义路”,这个根据孟子的“以礼为门,以义为路”而得来的。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资中的文庙里有“五绝一奇”。首先让我们来先看看这其中的一绝——照壁。这个照壁修建于清光绪年间(1857),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川内所有文庙中设有照壁者只有这里一处,在全国文庙、孔庙也是极为鲜见。照壁中七孔镂空壁塑图案精美、寓意深刻,表现了精深的儒家文化内涵。七孔镂空壁塑的砖骨灰塑的工艺手法,极为少见。整个照壁长19.5米,高6米,雄奇瑰丽。

这七孔照壁主要表现的就是“鱼跃龙门”。这个成语我们都知道,“鱼跃龙门”里的“鱼”指的主要是鲤鱼,但是请大家仔细看,这照壁上的鲜活的鱼儿扁脑壳、大嘴巴、长胡子。不是鲤鱼,而是我们资中三绝之一的鲶鱼。资中的鲶鱼在清代就被刻上了照壁,这说明资中的鲶鱼并不是美名于现代,而是早在清代就已经赫赫有名了。这也使得这块照壁极具资中的特色和代表性!第一孔照壁主要传达出的寓意是比喻人在接受尊孔尊儒教化之前好比河中之鱼,然后大家请看第二孔,在第二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龙头鱼身的“怪物”,但其实它是要表示人在接受尊孔尊儒教化的过程中不停蜕变,更加精进的过程,树立一个要向“龙”转化的这么一个理念也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照壁上榜题文字“龙文炳跃”寓意苦读寒窗,鱼跃龙门,彪炳千秋。而第三孔讲的就是有了理想之后要把理想付出于行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孔壁周围有一圈梅花,表示“梅花香至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高楼下的螃蟹,它比喻的是人心中的私心杂念,表示出,只有抛弃了心中一切的私心杂念,才可以达到人生的光辉顶点。纵观这七孔照壁,主要的就是向大家告之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努力的付之于实践,才能获得成功。

好了,大家现在请往后面看,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文庙的建筑布局是一个完全对称的建筑布局,它的中轴线就是我们的第四孔照壁和正前方大成殿里的孔子像这两点所形成的一条直线。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青石牌坊,正中为“灵星门”,左边是“贤关”,右边是“圣域”,表明这里是灵天宝地、圣贤之区。为什么要在这里立这么一个青石牌坊呢?这个在古时候是有讲究的,当人们来到文庙祭拜孔子的时候,要从这三道门进去。但是古人们在祭拜孔子的时候,他们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不同等级的人要从不同的门进去,正中的“灵

星门”在古时候是只有皇帝或者是皇帝钦点的状元才可以走的,左边的贤门是那时候被认为是有贤之士走的,而右边的圣域则是给得圣之人准备的。不过今天大家来到这里地位都是一样的,所以大伙儿也不必拘礼,请跟我来吧!

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我们资中文庙的又一绝——“泮池”。为什么叫“泮池”呢?原来呀,在古代学校被称为“泮宫”。是由鲁德公在泮水之滨建立学宫而统一命名的。“泮池”的意思即是学校门前的水池,传说能振兴学业。在科举时代,童生考中秀才之后,都要到这里来绕池游走,庆贺入学,古人称为“游泮”,是相当体面的光宗耀祖之事。那么它被称为绝的原因是因为别的文庙的只有一个“内月池”即“泮池”,而我们的文庙不仅拥有“内月池”还拥有一个“外月池”也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洗墨池”。两池两两相称,相得益彰。再有就是我们这个泮池本身,大家请看,横跨池面的一座刻有龙形的桥,叫做“状元桥”。跟全国别的文庙不同的之处在于,其他文庙的桥都是一桥一孔,而我们的状元桥是一桥三孔。是不是十分的特别呢?而且在其他各地的有些文庙里它的状元桥是封闭的,不过呀,因为资中在历史上一共出了2个状元,一个是南宋的赵逵,一个则是清朝的光绪年间的骆成骧,所以呀我们文庙里的状元桥是可以向游客开放的,大家不妨在这泮池边和状元桥上尽兴的游走一番,体检一下古时候读书郎升入学官和高中状元的喜悦之情!

我们先来到泮池的左边,现在我们看到这块高大的石碑便是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在他40岁的时候,也就是康熙33年手书的《四书.大学》碑,距今300多年的历史,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康熙也下令全国,凡是有文庙的地方也就必须要立这块碑,现在有些文庙里已经没有了,而我们这里的文庙却至今仍旧保存了下来,这是十分难得和珍贵的。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虽然是一位满洲皇帝,但是他对汉族的儒家文化确是十分的喜欢。这块碑的内容主要是《大学》里经一章的内容,简单的说来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写这块碑的时候康熙正当盛年,其书法刚劲豪放,颇具唐人气韵,从这块碑里的书法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满洲皇帝的深厚的汉文化功底。这块碑与它正对面的石碑并称为资中文庙的另一绝,对面的石碑是明成化四年明宪宗皇帝书《御制重修孔子文庙碑记》碑。两块碑均高4米,宽1.9米,两两对称而立,两道碑文,碑体高大,尤显风采,均以帝王万乘之尊御书,堪称资中文庙之精品。

两座碑的旁边都各有一座祠堂,也是对称而立的。首先我们来看位于左边的名宦祠,名宦祠

供祀的是外地人从隋到清在资州做官而政绩卓著的官员,如唐代的节度使韦皋、刺使羊谔、宋代的范祖禹等,一共二十八人。因为我们资中在历史上曾是州郡属的所在地,为州时间长达900多年,所以这里面的最高官就是州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委书记。现在我们来到了与刚才名宦祠对称而建的另一个祠堂,叫做乡贤祠,乡贤祠供祀的是资中人在外地作官而名扬青史的杰出人物,如西汉的词赋家王褒,南宋状元赵逵、南宋宰相赵雄等,一共二十四人。其中宰相赵雄为这里供祀的最高官员。乡贤祠的旁边有关于张大千所作的资中八景的介绍, 我们知道张大千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他虽为内江人,但却与资中有着很深的情谊。因为他的亲戚很多都在资中,小时候他经常跟着他的二个来到资中玩,所以从小就对这里很了解。1956年张大千离开大陆移居法国的时候,出于对家乡的思念,他便凭小时候自己的记忆,画了这资中八景图,送给自己的资中亲戚。大家不妨来欣赏一下国画大师张大千印象中的资中8景。

位于两座祠堂中间的这一排殿堂式的建筑叫大成门,又叫“戟门”。这道门同外面的大门一样,从前只逢祭祀大典之时才会开放,主要的作用是供文武官员休息整装的地方,平时只能从两边小门进出,左边的小门叫“金声”,右边的小门叫“玉振”。

现在我们穿过了大成门,来到了又一个圣洁的天地。这座院落叫崇圣祠,它与前面的大成殿错落有序,颇具匠心,布局是相当合理、巧妙的。资中的文庙的面积很小,但是他的结构确实十分的紧凑,我们可以看到左右两边的钟鼓楼也都完好的保存下来了!两座楼也是对称而建的,用一句成语就叫做晨钟暮鼓。

好了,游客们,我们现在处于的位置是西庑,在正对面同样与它也是对称而建的是东庑。西庑和东庑在古时候又叫做“厢房”。它们在文庙里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陈列孔子和72贤人(也就是他的72位弟子)牌位的地方。但由于我们的文庙博物馆也在文庙内,所以这里变成了我们陈列我们文庙内珍贵文物的地方。那么我们首先来欣赏这块石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幽兰赋》。这组碑刻一共七块,每块长2米,宽1.2米,是质坚粒细的巫峡石刻制的。话说在清朝的咸丰年间,资中人李福州靠一手熬糖的好手艺,成了当地八大首富之一,就在县城外牛寨溪修起了“李家花园”。李福州读书不多,却天资聪慧,发财后不惜重金购买名人字画装点花园,有一次他在宜宾做生意的时候,发现了黄庭坚的这幅字,他非常的喜欢,并派人专程从巫峡开采到了上好的巫峡石,又花重金请了一位成都的工

匠高手,在自己的家里面把黄庭坚的这幅《幽兰赋》给刻了下来并用他来装饰自己的书房。不过十分可惜的是,待到这位商人死去了之后,后辈式微,字画散尽。而这7块石碑每个就重达1吨多,无人搬动。新中国成立之初,土改时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分到了这堆石头,将它们砌成灶房外墙和猪圈。建房时嫌有字的一面不光滑碍事,就将无字的背面放在外面当猪圈墙,有字的一面是自家灶房糊上了泥巴。谁知这样就完好地保护了石碑,还使它“失踪”了20多年。直到1974年,当时我们文庙的老馆长杨祖垲老先生才意外的发现了这块珍贵的石碑,经过细心的清理、保管之后,这才让此碑重见天日,也让大家一饱眼福!

这块碑我们又把它称为“三绝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在文、书法、雕刻这三方面都是可以堪称“三绝”的石刻。首先是它的文章此文是唐代的韩伯庸所作,大家请看:“阳和布气兮,动植齐光;惟彼幽兰兮,偏含国香。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意在说吸收了天地精华,有国香之资的兰花却因出生不好“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而无人知晓只能孤芳自赏。然后文章说了三个故事来赞美兰花,第一个便是“横琴写操,夫子传之而至今”。这里的夫子便是孔子,说孔子发现的兰花之后很是喜欢,便弹琴给兰花听,以此来赞美兰花的高洁。第二个便是“燕姞梦兰”的故事,说燕姞只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女子,一日梦见他的祖先给她一棵兰花,告诉她这兰花将来会是你的儿子,你现在收下她之后,别人就会像爱兰花一般的来爱你,而后当时的国君郑文公爱上了这位叫燕姞的女子,并以兰花作为定情之物娶了她,果然婚后为郑文公生下一子,取名为兰,也就是后来的郑穆公。第三个讲的便是屈原也喜欢兰花,赞美兰花,我们可以看到,碑里提到的“骚人,楚客”指的就是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兰花的确是有国色之资,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寄愿移根于上苑”,即搬到了皇宫受大家的赏识。介绍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不难想到其实孔子的遭遇就像兰花一样,一开始周游列国,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不被赏识,而后才被人们认可,受到大家的尊敬。因此把这篇《幽兰赋》放在祭拜孔子的文庙里,也是十分适合的。我们再看他的雕刻,说它绝是因为这位工匠的刻工了得,他把黄庭坚每个字的虚笔都刻得近乎完美,栩栩如生,十分难得。当然了,三绝”中最绝的还属黄庭坚书法,全文396个字,平均手掌大小,写得气韵横生,是50多岁的黄庭坚第一次被贬后奉召回京时书写的。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跌宕开阔、沉着刚劲的手法,来表现受冤平反后的心情及对兰花品格的向往。碑文中的字体奔放壮美,


武威文庙导游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13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