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导游词 > 茶马古道导游词

茶马古道导游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15 07:23:10 | 移动端:茶马古道导游词

篇一:茶马古道风景区导词

茶马古道风景区

导游词

一 概 况

茶马古道风景区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境内,距离益阳市区150公里。素以南方最后一支马帮和最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存著称于世,这里保留了原生态的高山民居风光和峡谷风光,远离尘嚣,秀美独特,故被称为“高山之城,茶马遗风”。

茶马古道风景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1、2月稍冷,7、8月较热而无持续高温,其他各月均为气候舒适季节。因地处高山,早晚偏凉。年平均气温16.2——17.6摄氏度,无霜期长达275天,日照1335.8小时,降水1706.1毫米。

茶马古道风景区是一处融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风景区。在这里,您可以体验骑马观光的乐趣,也可以探寻马帮文化的历史遗存。景区内林秀水美,山高谷深,集“雄、奇、险、秀、幽”等风景特色于一身:

雄者:景区内峡谷深涧,危崖耸立,雄浑有力,气势磅礴,充满雄伟之美。

奇者:景区内处处可见奇峰怪石,或拟人,或拟兽,形态各异,气象万千,造型丰富,鬼斧神工。

险者:景区内的游道大多依崖壁而建,虽然增加了足够的安全措施,仍不失惊险刺激,正如古诗云“栈道依松划,危楼叠石连”。

秀者:即秀丽之美。景区内林木葱郁,溪水潺潺,阴柔共媚。远山逶迤,四季繁花,苍翠欲滴,富有高山民居特色的木屋民居掩映期间,秀美极致。

幽者:乃幽深、幽静之美。这里山高谷深,群山围闭,远离尘嚣,是超脱逸世、凡尘不染之佳境。行于林间小道,便会油然产生超凡、隐逸之情,是闲暇度假,修心养性的风水宝地。有诗赞曰:“古壁嶙峋跨石台,悠然盘径绝尘埃,一溪水色浸台径,四面涛声入玉杯”。

茶马古道风景区下辖三个单元景区:关山峡谷游览区、高城文化体验景区、川岩景区。关山峡谷以“雄、险”见长,适合探险攀爬体验,惊险刺激;高城是体验高山人家民俗民风以及安化茶文化的景区,适合休闲度假,是厌倦城市喧嚣的人们可以“让心放下的地方”;川岩景区景观秀美奇特,阴凉而幽雅,被人称作“骑在马背上的峡谷”,带给人骑马观光的独特体

验。

二 历史文化遗迹

茶马古道风景区位于大熊山森林公园北麓,自古就是一方圣土,留下了众多的传说、故事、历史遗存。

(一)大熊山的由来

古人常根据天上星宿来确定方位和测定季节时令,因此,古代山川河流的命名多与天上星宿相对应。大熊座,即北斗七星,“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为玄武之神(即真武星君、真武大帝)镇守。

大熊山又名熊胆山,神山,传说大熊山乃真武星君之福地,故名。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混洞赤文》载,“玄帝乃于黄帝时下降,附太阳之精托胎于净乐国善胜皇后身孕十四月,则太上八十二化也。生而神灵,长而勇猛,不统王位,年十五辞父母而寻幽谷,内炼元真,誓断天下妖魔,救护群品,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道教经书中描绘真武的形象是披发黑衣,金甲玉带,仗剑怒目,足踏龟蛇,顶罩圆光,形象十分威猛。《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龟蛇合体、龟与蛇交。《佑圣咒》称真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雨水为万物生存所必需,故真武星君的水神属性,深受人们的信奉,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司马迁《史记》有“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的记载。据考证,“熊湘”即指大熊山。南宋祝穆名著《方舆胜揽》亦称“山川熊山,己昔黄帝登熊山,意其此也”。近年大熊山古寺遗址内还发现了“轩辕黄帝游此山”的碑记,印证了大熊山神奇悠久的历史。原大熊山顶有真武大帝庙一座,惜已坍毁,不可复见。

(二)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是采用安化境内山区特有的大叶茶群体品种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烘焙、干燥以及人工后发酵、自然陈化等独特工艺形成的具有独特风味的黑茶。品质色泽乌黑油润,汤色橙黄,香气纯正,茶味醇和,耐冲泡。

安化黑茶系列产品包括:

1、花卷茶:即俗称的“安化千两茶”,根据包装重量的不同分为千两、五百两、百两、十两茶等,是传统的人工踩制紧压茶类。

2、砖茶:有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等,是以机制为主的紧压茶类。

3、三尖茶:按档次分为天尖、贡尖、生尖茶三种,有散装,也有紧压类。

安化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崇山峻岭,云雾缭绕,有“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宜茶环境;特定的环境形成了具有特殊制茶品质的国家级茶树良种——云台山大叶茶群体品种。

安化黑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膳夫经手录》(公元856年)中,便有“渠江薄片,其色如铁”的记载,而直到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才开梅山置县,故安化有“先有茶,后有县”的说法。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1年),安化黑茶就被定为贡茶,供奉朝廷品用,一直延续到清代,后世称为“四保贡茶”。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被定为官茶运陕甘茶马司,作为朝廷与边疆少数民族以货易货的商品,换取马匹,供战事使用。

“茶事斯为盛,人烟两岸稠”,安化黑茶极盛时期,从宋朝时期的安化苞芷园、丁家湾一带,发展至资水沿岸的小淹、江南、边江、唐家观、酉州、黄沙坪、东坪、洞市等地,明末清初,仅黄沙坪一地,有名字可考的茶行即有52家之多;据专家考证,其时江南镇茶叶装卸码头达14处之多,脚帮(装卸工)达500多人。全县制茶、贩茶的茶行、茶庄达300余家,湖南80%的茶出自安化,盛况空前,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茶叶产销集散地。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安化是全国最大的黑茶产区,黑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40%。

资料链接:2005年农历正月初四,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将安化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一篓天尖茶成功拍卖出48万元的天价。

(三)安化茶马古道

“茶马”一词,一是源于唐朝开始的茶马交易机制。古代中原政权为了加强军事力量,以茶叶等商品与边疆游牧民族换取战马,并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茶马司”,“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二是山区茶农以茶叶换取生活物资,由于山道崎岖,交通不便,多用马匹作为驮运工具,因此,茶和马联系在一起。由此引申出了“茶马之路”,即留存至今所谓的“茶马古道”。

茶能清解脂肪,祛除油腻,补充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对于地处边陲的游牧民族,以牛羊肉为主,“不得茶,则困以病”,喝茶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习惯,而因常年迁徙的生活特性,游牧民族的喝茶种类以紧压茶为主,主要是因为紧压茶方便携带,易于储存且耐冲泡。安化黑茶的品质特征正符合西北少数民族的饮茶需求,因此,从明代被朝廷定为官茶开始,安化黑茶逐步取代其他茶类,成为了西北少数民族饮用的主要茶类,经陕西、甘肃等地茶商销往内蒙、青海、宁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直至民国年间政局动荡,交通阻塞才逐步衰落。

安化地处山区,山多地少,有“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宜茶环境,自古“活家口者,唯茶一项”,随着黑茶产销的兴盛,商家为了收购和运输茶叶的便利,在安化县境内集资修建茶马

专道,这些道路翻山越岭,以青石板铺就,沿途建风雨廊桥、茶亭、栓马柱等供歇息之用,绵延数百里。借助资水横贯全境的地利之便,茶商在安化山区内收购茶叶后,沿茶马专道驮运至江边集镇,再通过水运销往外地。据专家考证,古代安化黑茶的运销线路是经资江运往洞庭湖,再转运湖北沙市,经襄樊、老河口至泾阳、晋阳、祁县,然后销往西北边陲。因此,也就形成了安化茶马古道与其他地区茶马古道截然不同的“船舱马背式”的独有特色。

直至今日,安化县内仍留存了大量的茶马古道遗迹,有的仅剩小段路基,有的绵延数里,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有黄花林场腰子界一段、江南至洞市黄花溪一段、陈王次庄至山口一段、洞市老街一段、永锡桥一段等等。茶马古道风景区内,保留了最为完整的一段茶马古道,由山下联环村至高城村绵延几公里的青石板路,由于未进行旅游开发前仍未通公路,这里依然靠马匹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当地人一直对茶马古道多有维护,才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每逢山下市集圩日,山里人用马匹驮着木材、山货、茶叶等去山下的市集换取生活物资,成群结队,蔚为壮观,也正因如此,安化县内保留了南方最后一支马帮,也算是安化茶马文化历史的一桩幸事吧。在川岩景区内,现今仍保留了安泰廊桥、永济茶亭旧址、川岩茶叶禁碑等茶马古道遗存,仿佛在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

资料链接:在安化,茶和马密不可分,黑茶的兴盛,带动了马帮的发展,以至于马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深深地植入到了民间的习俗和人们的心中。人们对马既崇敬又依赖,本地清代民间的木雕、石雕多见马的生肖图。在当地骑马拜访亲友,必须在门前十余步提前下马,否则视为对主人不恭。民间木匠用的架板工具称“木马”,小孩夹竹竿玩耍曰“竹马”,这些俗称沿袭至今。在山下的洞市乡,至今还传承着这么一个民俗:入春以后,早晨放牧叫“春露牛,夏露马”。而安化乃至益阳当地的许多地名也多以“马”命名,如白马村、鹿马村、鹿马溪、马尾上、马嘴坳、马迹塘等等。

三 川岩景区

川岩景区属于茶马古道风景区的一个单元景区,具有“奇石、飞瀑、水秀、林幽”的高山峡谷景观特点。景区内游道是湘中罕有保存至今的茶马古道路线之一,曾是古代安化茶叶以马驮运经湘西至川藏的重要通道,景区内现仍保留了安泰廊桥、永济茶亭旧址、川岩茶叶禁碑等茶马古道遗存。游川岩景区,可骑马观美景,充分感受古茶马文化遗韵。

1、高城览胜

登览胜台,可远眺高城全景,高城水街、田中一丘田、九龟寻母等景尽收眼底。

2、方外桃源

至登仙台,由高至低透视川岩峡谷谷口全景,雨后初晴之时,云雾缥缈,如登临仙界,下观

凡间,峡谷人家,小桥流水,恍如远离人间,不知有秦汉的世外桃源。

3、安泰桥

为茶马古道遗迹。安化地处山区,山多地少,有“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宜茶环境,自古“活家口者,唯茶一项”,随着黑茶产销的兴盛,人们为了运输茶叶的便利,集资修建茶马专道,这些道路翻山越岭,沿途建风雨廊桥、茶亭、栓马柱等供歇息之用,绵延数百里。桥名“安泰”,意指过此桥者,平安畅顺,前途大吉。寄托了家人对马帮外出贩运茶叶换取家用,出入平安的心理愿望。

4、和合石 订盟台

和合石,俗称“接吻石”、“姻缘石”。大熊山乃真武星君福地,众仙云集,和合二圣到此,贪恋川岩美色,不忍离去,遂化身于此。

盟者,立誓缔约也,自古有“海誓山盟”之说,寓意爱情坚贞,如山海般坚定不移。登台拜和合二圣,指山订盟,可保永结同心、婚姻美满。此台亦为观赏和合石,取景拍摄之最佳位置。

资料链接:和合二圣是民间喜神,主婚姻和合,他们手中一人执荷花,一人捧盒,盒盖稍微掀起,内有一群蝙蝠,从盒内飞出。“荷”与“和”、“盒”与“合”同音,取和谐好合之意。纹样以此内容组成,常见用于木雕、漆画、砖刻、刺绣、剪纸和木版年画等处。民间有供奉和合二圣求夫妻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的习俗。

5、仙泉 永济茶亭

真武星君乃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仙位尊崇。传说此水来自天上瑶池,饮之可得仙气,延年益寿。仙人过此伫足,取水饮之。世人谓之“仙泉”。

永济茶亭,为茶马古道遗存。为马帮休憩之地,惜已坍毁。

(指认护泉天神、金甲神兽、海狮石、仙人桥等景。)

6、川岩碑廊

石壁壁立,形如“川”字,谓之“川岩”之来历。

石壁下,仍存留各时代捐路碑和茶叶禁碑等多块,印证了茶马古道的历史。

安化黑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膳夫经手录》(公元856年)中,便有“渠江薄片,其色如铁”的记载,而直到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才开梅山置县,故安化有“先有茶,后有县”的说法。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1年),安化黑茶就被定为贡茶,供奉朝廷品用,一直延续到清代,后世称为“四保贡茶”。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被定为官茶运陕甘茶马司,作为朝廷与边疆少数民族以货易货的商品,换取马匹,供战事使用。

篇二:徽杭 古道导游词

Tip:风景时先停下脚步,行走时专心看着脚下的路。

一、 由来

徽杭古道是继我国“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

黄山市古称徽州,由于地窄人稠的生存缺陷,注定了徽州人要向外部世界拓展生机,远赴异乡,奋迹商场。

徽商多是小本起家,尤其吃苦耐劳,所以绝大部分徽商出行选择的是乘船或徒步,一代代的徽州人贩运盐、茶、山货,走出了一条条经商之路,徽杭古道即其中之一。

清朝道光年间,皖南浙西的大山里,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曾沿着古道肩挑背扛进浙经商,艰难求生。他要翻过这座山头,把货物送到杭州,才能卖个好价钱;少年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徽州,甚至上海、京城也有了分号,他成了全国第一大商人。他成了全国第一大商人,他的名字叫胡雪岩。

徽杭古道俗称逍遥岩古道,已近八百春秋。

二、神犬探路,胡梅林修路

胡梅林即胡宗宪,明嘉靖间绩溪龙川人,曾任杭州知府,旋升浙江巡按御史,提为总督,总制七省军务抗击倭寇,驻杭州多年,常来往于徽杭古道。宋代开凿的道路只是因陋就简的羊肠小道,只能徒步攀行,不能乘轿走马。胡宗宪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对古道进行扩建。他养有一只能通灵性的大头神犬,施工时就按神犬所走的足迹选择更理想的线路,炸开巉岩,拓宽路基,铺上石阶,绝险处构筑栈桥,建成栈道;劈开张风凹堑口,构成关隘。胡宗宪登临关上,赞为江南险绝,题名“江南第一关”。奠定了今日“徽杭古道”的规模。

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战乱波及绩溪,民众深受其苦,逃入深山避难,地方民团据守“江南第一关”以自保。太平军要经此进军浙江,为天险所阻,久攻得克。攻守战中,“江南第一关”和关外的道路遭到严重破坏。战后,地方人士重修关内外受损古道,复建雄关。

三、江南第一关

江南第一关”是因太平天国是待王李世贤率军于此,赞为天险而得名。太平天国时期的英王陈玉成就是从这里攻入杭州的。“江南第一关”当地人又称之为“逍瑶岩”,在伏岭镇东部,海拔424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关脚下有岩口亭,依山傍水,景致清幽,亭门上书“径通江浙”四个魏书大字。从关脚到顶,有石阶1400级,其关之险要于此可见。关口垒石为门,楣石东刻“徽杭锁钥”,西刻“江南第一关”。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抗日年间,1934年12月3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第十九师3000余人,由浙江昌化进入安徽绩溪,在在蓝天凹山脊挖掘战壕。红军沿途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唤起全民族抗战,受到绩溪百姓热烈欢迎!

解放战争年代,共产党游击队曾在这里与国民党的正规军打过几次仗。游击队依据有利地势,既能相机消灭国民党军的小股部队,又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顺利撤退,为大部队打败国民党军队,提供有力支援。

四、泗州庙

步入峡谷,路后山崖下旧有一小庙(今小水电站后),供奉着泗州菩萨,俗称泗州老爷,妙称“泗州庙”。有的说泗州老爷是神。泗州老爷原来是玉皇大帝外孙,从小为玉帝和王母娘娘所疼爱,视若掌上明珠,不离前后。一天,玉帝正在书斋研墨书写,外孙在一旁爬椅爬桌,嬉戏跟前。一不小心将桌上的墨池打翻,墨水四溅,有几滴落下天界。天上一滴,地上成河,酿成了大祸。一时间大雨倾盆,洪水成灾,淹没九州,斃民无数。太白金星据实上报天庭,玉帝闻之又惊又怒,追究其责,论罪当诛。众臣纷纷说情,王母从旁讨饶,念其年幼无知,从宽处理,打落凡尘,以赎其罪。外孙来到人间,苦心修炼,终成正果,后封为神,称“泗州老爷”。据说,泗州老爷同情民众疾苦,有求必应。每遇大旱灾年,农民请出泗州老爷求雨,颇有灵验,人们尊称他为“雨神”。逍遥山谷环境险恶,山里人建泗州庙于古道之旁,借助神威,保行人平安。

五、徽剧

江南第一关的所在地是伏岭镇,伏岭镇是徽菜、徽剧的发源地(所以伏岭的厨师多全国各地都有,出名的有为毛泽东烧“武昌鱼”名菜的厨师程明开)。伏岭徽剧自明朝中叶诞生以来,伏岭邵姓家族,创新徽剧曲目。最后徽剧班进京就发展成之后的国粹----京剧。

史记,当时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攀比。徽州商人纷纷蓄养家班,角色斗艺,为乾隆下江南收集声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装徽剧,当时徽班进京就是从这条古道去京城的。

六 江南第一关景区内怪石

其中磨盘石、天冠石、将军石、佛掌石……等等(每个石头都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到时一一给大家讲解)。

游客们,这里左边像是零乱堆放的一堆石头,当地人把它叫做“磨盘石”。据说磨盘石实际上叫“梦盘石”,史记:宋宝佑年间(公元1257年),绩溪大石门人胡旦一天晚上梦见江南第一关水口有一堆盘石,于是第二天他来江南第一关的水口处果然有这堆盘石,为何在江南第一关水口处梦见这么堆盘石呢?他百思不得其解,随即他就沿着古道边游边寻思梦的寓意,当走到现在的“二程庙”处看看前面路断了不能在前进,可是往里的风景更加迷人和关峡的险要,让他忽然感悟出到:?是不是上天托梦让我把这段路接起来??天意不可违,于是他回家后立即着手筹集银两开凿修筑这段险要的古道,使得古道上下贯通!(这一接通实际是把我们徽州原来被岳飞斩断的龙脉接通了,绩溪的风水就又好了,因为是胡姓所接,所以后来胡姓家族就出了很多名人,如绩溪的“五胡”。这里又引发“岳飞斩龙脉”的故事,在后面的摩崖石刻路段,我再为大家详细介绍),因为“梦盘石”的外形像个磨盘,加上绩溪话说“梦盘石”有和“磨盘石”的谐音相像,所以当地人又把它叫成“磨盘石”了,“磨盘”是徽州磨面的工具,磨出的面粉可以做成绩溪的一特色小吃——绩溪挞馃,中国披萨,绩溪挞馃以香椿、腌菜馅料为主(可以存放多天,方便携带充饥),绩溪人出门做生意带的又称“盘缠果”,出门前留下的又称“记家果”。

(到了这里左边上去就是古道的精华段右边就开始进入逍遥谷了)前方这个巍峨耸立的巨石,就是传说中的将军石。“将军石”也叫“关公石”,是我们当地人对关公的尊称。为江南第一关“逍遥谷”中的镇妖之石,守护着我们徽州绩溪的龙脉,保佑古代徽州人背井离乡、阔别

亲人出关和回家都能一路平安。不少徽州游子均以此寄托思乡情怀。绩溪籍国际知名科学家、当代绝妙诗人程良骏有思乡绝句:“远望江南第一关,几多游子泪潸潸。逍遥岩上将军石,何日归来奋力攀。”大家请看:从这里步入逍遥谷。大家看到这里有一潭溪水——“天池”,整个逍遥谷内就在这块能蓄水成池,这就是当年胡宗宪走 徽杭古道的洗马之地,叫做“洗马潭”。胡宗宪经徽杭古道去杭州为官,不仅耗资修复过徽杭古道,而且也留下一些传说故事, 他曾经带着心爱都黑狗走徽杭古道,黑狗引路,带他走上来捷径,就是走上由胡旦接上的一段精华路段,同时,还带引他走上另一个捷径——“马头岭”。(在通往下雪堂附近的路段上),这里一眼望去,眼前犹如一幅幅精华版九寨沟的绝妙画卷,美轮美奂的山谷景色让你流连忘返!

迎面方向的这块“顺帆石”,寓意着外出发展的徽州人能一帆风顺,一路顺风。走在徽杭古道上,路径“顺帆石”大家都要用手摸摸它,沾点儿灵气,图个万事顺顺当当、一帆风顺,从政经商的图个步步高升、好运常在,美女帅哥求个顺风顺水、终成眷属。

这里是当地村民家喻户晓的“姐妹石”、“妯娌石”,石头的左上方那条石线,好似人的脊梁骨。这就是徽州人提倡的做人做事要有徽州人的骨气,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徽州脊梁”由此而来。同时,告诫人们:徽州人外出发展,家中多有女眷,妯娌、姑嫂之间要和睦相处,亲如姐妹,“出门客”在外才能安心经营,努力打拼,实现梦想,早日平安归来。 大家请看:前方到了“点将台”, “点将台”是天神点将为人间消灾降福的地方。传说,江南第一关将军石为关羽将军的化身,“点将台”的另一说是,明代兵部尚书胡宗宪途径古道去杭州时,天神点将赋予他驱逐倭寇保卫国民的本领和智慧。此后,在我们当地就有来这样的习俗:让外出求学、从政、经商的家人,在他出山前登上“点将台”洗礼,祈求上天赋予他们智慧和力量,成为成功者!“妯娌石”在点将台下面,寓意着妯娌女眷们站在下面盼望着自己的男人成功回来的那一天。徽商走徽杭古道外出,家属送别均送到此地分别,因为这里有关公神和顺帆石的保佑,走徽杭古道以后的路段将是一帆风顺、一路平安。而得到徽商归来的消息,家人也是到点将台去迎接。数百年以来,代代相承。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抬头往前方看一下,这里有块石头高入云端的巨石,在古代《绩溪县志》里记下了他的大名,叫“天冠石”待会我为大家解说。再往后面这个方向看一下,有酷似绩溪火腿的火腿石悬挂在山腰,隋末汪华农民起义军在攻克江南第一关的守敌时,为了轻装上阵,曾把随军背来的火腿丢进了这个山谷里,有些就成了火腿石,随着战事的推进,汪华领导的起义军占领了江南的大片土地,后来,汪华为李世民所用,并封汪华为越国公,镇守江南。一次在宴会上越国公汪华用家乡的火腿宴请朝廷御使,并通过御使把火腿送给唐王李世民,唐王李世民吃后赞不绝口。以后,越国公每年就把火腿作为贡品送进京城,当时绩溪到杭州路途遥远,而且运输不便,越国公就在杭州较近的东阳、金华一带用家乡的配方制作火腿,请了绩溪师傅现场把关,所以就有了 “金华火腿出东阳,东阳火腿出绩溪”之说。

七.岳飞斩龙脉

说起岳飞抗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为什么徽州人就不喜欢岳飞呢?相传宋朝末年,皇帝恐江山不保请来道士作法,后道士对皇帝说:“乌云遮月,江南要出天子”,江南有个“祝山街”地方的竹子都将成器,将来是一个竹节一个官,皇帝信从了道士的蛊惑,派岳飞下江南斩龙脉,他带领20万兵马下江南既斩龙脉又杀方腊,来到祝山街将所有的竹子全部砍掉后沿登源河而下,又发现当时登源河畔十八个村落的地形,像是18只上水乌龟,貌似玄武兽之类,考虑到徽州位于临安不远,恐威胁到大宋江山,于是他大斩龙脉,斩掉17只后准备再斩第18只时,神提醒岳飞不能赶尽杀绝,再说这是一只瞎眼乌龟也翻不起大浪了,于是岳飞就刀下留住了这只独眼乌龟。后来这只瞎眼乌龟得道成仙后就常想起江南龙脉被斩一事,自己的故乡龙脉被斩要想法把它重新接上啊,于是就托梦,堆了一堆盘石托梦给了诚实而聪明的

胡旦了。龙脉接成以后,绩溪从“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凄惨现象,转而出现名人辈出

“岳飞斩龙脉”和“胡旦接龙脉”的故事,虽然只是民间传说,但徽州人“不修岳王庙、不敬岳王神”的传统保留至今。

八。漏米洞

从施茶亭继续向黄毛培方向前行,我们能看到路边有个穴洞,当地老百姓称之为“漏米洞,原来施茶亭背后半山腰中有一个佛教寺,是杭州城灵隐寺的分支机构,叫新兴院,始建设于唐僖宗乾符五年(878),一天,灵隐寺高僧济公和尚来到办差,专门为灵隐寺重修大雄宝殿采办木料。经与住持方丈和大施主邵某商量,同意砍伐邵施主山上那几棵千年古杉。但去灵隐有三天的路程,当地有民谚说:“不慌不忙,三日到余杭。”如此高大粗硕的杉木如何安全运到灵隐寺呢?方丈和施主大伤脑筋。寺中和尚和当地民工手足无措,而济公和尚与老君洞的几个道士却打得火热,整天下河摸鱼捞虾,上山猎兔捕蛇。在杭州那边,灵隐寺急得一锅粥,僧人和施主纷纷指责济公。唯独方丈心中不乱,不急不躁,在耐心等待。原来普贤和济公心通佛祖,济公兼师“老庄”,他们通过逍遥河中的“丹井”沟通灵隐寺中的“神井”,借助佛祖神掌的力量,只需一个时辰就把营造大雄宝殿的全部木料运到。事情成功之日,人们啧啧称奇,改叫寺庙“稀奇”寺。

为答谢西寺僧众协力之功,济公询问往持方丈需要点什么?方丈说“西寺地处深山悬崖,为了生存,最缺的是大米。”济公说:“这有点难,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件事。”方丈说:“济公,你尽管说来。”济公回答:“普渡众生,尽力而为,取我大米适可而止。”在佛龛底做了一只米桶,一只可供三十人一天吃饭的米桶。从此以后,每天晨钟后一个时辰到佛龛取米,就能取来三十人吃饭大米。开始,寺中和尚以为是香客所献,慢慢地知道佛龛自动漏米。取米就象今天到自动取款机取钱。于是取米的和尚起了贪心,想每天多取一些。可这佛龛却照样定量供应,多取不给。这恼了一班和尚,他们砸开佛龛看个究竟。冲撞了佛祖。带头者暴毙现场。从此漏米佛龛不再漏米,新兴院也失去了灵气。香客渐少。不久就颓败了。

九、摩崖石刻:“圣宋宝佑丁巳六月旦日,大石门胡八十府属讳润捐金用工开辟,凿去巉岩,甃成阶级,以便往来,永无危险,至中秋前五日毕工。聊记岁月云耳。”

这方石刻面积3.6平方尺,阴刻楷书56个字,记述了徽杭古道江南第一关段开创历史。这方摩崖石刻已越754年,也就是说754年前南宋时期因发明了火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拓宽改造,形成了今天大家脚下的古道,从此徽州于杭州联系更加紧密了。脚下全程五里1400余级台阶的古道是宋代以后延至今天绩溪人民精心开辟、静心养护的结果,史载,大石门人胡旦修筑的5华里路段,正是徽杭古道的精华段所在。1400个台阶已经成为徽杭古道上的“神板”,当年胡旦、胡宗宪、都修筑过一段古道,他们都走出古道成为一代枭雄。

沿着江南第一关拾阶而下,大家从这里往右上看,那就是天冠石。那是一块看得见,摸不着的岩石。人们常说,官大一级压死人。但这里的天冠帽不压人。想升官发财的游客,请站在这里默默地许下心愿。如果官升了,腰包鼓了,可别忘了回来还愿哦。为什么叫天冠呢?据说一是岩石生在高处,镶嵌在云彩之中,二是权利掌握在上头,上头重视提拔你,上级是天,所以自古以来这方巨石就被美其名曰“天冠石”。

篇三:大理导游词

大理古称叶榆,是云南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汉汉武帝在大理设置郡县;南诏国(738—902年)、大理国(937—1253年)在此建都,是当时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初设迤西道、大理府等。由于大理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艺术丰厚,被誉为“文献名邦”、“西南的敦煌”。大理还是蜀身毒道及茶马古道(即今滇印、滇藏公路)经由地,西亚、西南亚文化以及汉、藏、彝、白、纳西、傣等民族文化在此交汇,形成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开放性以及宽和、兼容的文化特征,有“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之称。

1956年,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

南城门

前面这一座雄伟的城楼便是大理古城最古老的建筑—南城门,它也是古城的正门。刚才在214国道隔离带的巨石上我们看到“双鹤拓疆”四个大字,传说白族的祖先是循着一对双鹤的足迹来到这块风水宝地的,意思是“大理是仙鹤开拓的疆土”,所以南城门又称为“双鹤门”,双鹤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城门上巍峨的城楼被当地人称为“南门古楼”,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是古代殿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城门上的“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大理时所题。南城门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影视中上镜最多的“大理古城标准像”,可不要错过拍照留念的好机会哦!

各位朋友,拍完照后我们马上就要沿着皇城根进入“六朝古都”—大理古城游览。请看,眼前的这一段城墙气势宏伟、曲折蜿蜒,现存300多米,高8米,是1999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的。

登上城楼,大理风光奔来眼底,古朴的城墙处处透露出王者的风范,这也是我们将其称为皇城根的主要原因。说到这,可能有的朋友就会问:刚才你说的“六朝古都”不会是南京吧?其实我告诉您,我们大理也是名副其实的六朝古都。熟悉云南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云南的彝族、白族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从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开始,先民们便已经在这块土地上先后建立了独立政治的南诏国和武侠小说中脍炙人口的大理国,再加上南诏国灭亡之后的三个小王朝和大理国时期的大中国、后理国,这几个王朝都以大理古城为都,所以说大理古城是“六朝古都”。从公元779年到大理国灭亡前的500多年里,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到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跨革囊渡过了金沙江,翻越苍山灭了大理国,将云南行省省会迁移至今天的昆明。

大理古城的历史

古城大理,原为白族先民“西洱河蛮”所建筑的“羊苴咩城”意为羔羊之城。据清代学者解释说,大理地肥水美,就连娇弱的羔羊都能在这里幸福地生长,可见大理自古以来便是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第六代王异牟寻把都城太和城迁到这里,仿长安城格局建造南诏王都。重建的羊苴咩城方圆十五里,外城“六街三市”为四方商贾所居,异国珍奇都在这里交易。中间又筑了方四里的内城,名为叶榆城,为南诏王室和文武大臣的住所。南诏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期(824—859年),在城西南建立了“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的五华楼;城西北又建崇圣寺和千寻塔,延续到大理国时期才完成三塔全部工程。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时,仍以羊苴咩城为都城,并以“大理国”为国号,改叶榆为大理。“大理”一词来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大礼国”。“礼”与“理”谐音。段思平改为大理国,有改革旧制、推行礼制、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此后,“大理”一词便被沿袭成为以洱海

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专有地名。大理城在唐宋500多年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个年代是古代大理城最辉煌的时期,据美国学者考证,公元1000年时大理曾为世界上十四大都会之一,排名第十三位。当时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大理成为国际城市,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如今的大理城,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南诏、大理国的都城—羊苴咩城西部的旧址上修建的。历代曾经多次扩建、重修。大家看到的东(洱海)、南(双鹤)、西(苍山)、北(三塔)四座城门楼和部分城墙,按照当今国际上对古代文物的“修旧如旧”原则,已在逐步修葺,大体恢复了昔日的容貌。

白族居民

城内街道纵横、井井有条,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九街十八巷大都保留明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居民建筑特点,显得故意盎然。

白族居民特点:青瓦白墙、朴素大方、典雅别致、崇尚文化。

所谓“三坊一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大理建房靠苍山、面洱海,正房坐西朝东,每当下午至傍晚阳光照耀在这一墙壁上再反射到院内,把整个院落都照得明亮,故称“照壁”。所谓“四合五天井”,即由四方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辆房子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

苍山十九峰十八溪间的鹅卵石,被聪明的白族人民信手拈来,垒墙筑房,造就了民间所说的,大理有三宝,其一是“卵石砌墙墙不倒”的奇迹。根据8世纪的《蛮书》记载,大理用卵石砌墙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的丰富经验,已形成特殊的砌墙技巧。其要点是:大小搭配、错缝垒叠、大头像内、小头向外、认真填塞、块石砌墙角。技法包括:干砌、夹泥砌和包心砌三种。有趣的是,刚砌好的卵石墙,用手掌拍打,会颤抖的才坚固耐久,于是有“新墙如豆腐”之说。 另外还有哪两宝?待会儿下了城楼,我带大家细细看看去,慢慢道来?? 复兴路

穿过城门,回头看,在城门后方还有佛龛,龛内有佛像,这是其他古城楼所看不到的,这些佛像是大力作为“妙香佛国”的重要见证。

这条古色古香的街道叫复兴路,它连接了南北两座城楼,就像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把古城一分为二。它不但是古城的“长安街”(古城最长的南北主干道),还是古城的“王府井”(古城主要商业街)。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土特产和手工艺品让你看得眼花缭乱,这里终日熙熙攘攘、365天的热闹非凡,就怕你不花钱。扎染、草编、大理石;翡翠、木雕、金银器;沱茶、乳扇、卤饵块、雕梅、蜜饯、水泡梨??就看你吃的了多少,驮得动多少喽?不过合适的提醒你一句,回家的路费可要留够哦!不然“讨个鹤庆婆,当做骡子驮”,你买再多的东西也要有人帮你驮了;当地的白族金花,不仅温柔善良,而且能干贤惠,只是连你也许都会被驮到她家去喽!

杜文秀帅府(大理市博物馆)

大家请看,大门匾额上刻着“总统兵马大元帅府”,这里原为云南提督衙门,也曾是清末滇西农民起义领袖杜文秀的帅府,现在是达历史博物馆。该馆陈列的历史文物的藏品总数为4883件,其中不少是精品文物。分别有“历史文物展厅”、“陶俑馆”、“佛教艺术馆”、“书画艺术馆”、“大理白族扎染艺术馆”、“杜文秀起义图片展”、“大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展馆”、“碑林区”等展区。馆内的碑林是云南省目前最大的碑林,收集了大理国至清代的200余通碑刻,其中“山花碑”是用汉字记录白语的珍贵碑刻,距今已有500多年,是明代白族著名诗人杨黼所

作,碑文主要咱送了大理的美景和抒发了个人的思想感情,需用白族语言才能朗读。

红龙井水景街

这条潺潺的美丽小街叫红龙井。那是因为这儿曾经有过一口水井,叫红龙井,是附近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后来当地人就用“红龙井”来指代这条400多米的街道。以井的名称来命名街道也是古城的一个文化特色。

大理古城周边的美得益于沧洱美景,但城内真正的美却在于水,在于清凉甘洌的苍山雪水,在于神秘清甜的地下井水。这山溪与井泉,既平添了古城无限的静谧与温柔,也造就了水神与龙的美丽传说。关于红龙井,就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古时有位孝子非常孝敬老母亲,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孝子四处求医问药,病情终未见好转。一晚,孝子梦见一老者告诉他,在古城的某个地方埋藏着一颗玉白菜,可治百病;玉白菜有四条红龙看守,让孝子用诚心去感动红龙。梦醒后半信半疑的孝子按照老人的指示果然找到了玉白菜,并告诉红龙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好心的孝子终于得到了红龙的同情,摘得玉白菜,治好了母亲的疾病。消息传开后,财主想霸占这颗神奇的玉白菜,便冒充孝子来到红龙井,贪心的财主想把整颗白菜拔走,一时间地动山摇,红龙踩死了贪心的财主。从那以后大理就隔三岔五的地震,人们说,那是因为财主动了龙脉。

2003年,大理市政府以“红龙井与玉白菜”传说为素材,全新打造了一个及食宿、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水景文化休闲区。水仍是苍山流淌下来的溪水,穿西城从红龙井洞直泻而来;落差,则是古人的大智慧,几百年前造城就顺应自然,整个城市略微西高东低,无怪乎大理城自古“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房前柳成荫”。

现在,我们进入了全长408米的红龙井水景街区,溪水轻轻抚过四个盘形石水槽,奔流向东。这里塑“孔方兄”寓意深长:方孔之中“水满则溢”,水代财,属于自己的财好好留住,不该属自己的财就让它自然地流去吧!我们可以沿着溪水两旁的人行道分级而上,路两旁绿柳成荫,路上鲜花盛开;眼前清泉流淌,水花溅起,如玉珠落盘,潺潺水声不绝于耳。大家看,顽皮的小孩追逐着跳过了水中的石头,有的还干脆脱掉了鞋子踏进溪水里,有的半蹲着戏水打闹;在尖叫声、欢笑声中,也许有回忆起了童年的你。水是这样清澈,如果感兴趣,你们也可以去踩踩水,去泼泼水,大理红龙井的吉祥幸福水,会给你们带来好运!

我逆流而上,现在到达了景区的核心区。来,大家进入这个小亭子,这里就是红龙井的原址。请看!亭子中心这个雕塑正是传说中的“玉白菜”;雕塑四周墙壁上:这边刻有“红龙井与玉白菜”的传说;这边有“十二生肖图”,这里是“红龙井的建造过程”;哎!怎么单单少了红龙?哈哈!这位朋友精明!让他看到了。我们就只顾往下面看雕刻,也没注意朝上看看,这不是,龙正盘在亭子的四根柱子上守护着玉白菜呢!

这一路上,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小酒吧、小餐馆,且大都将座椅放置在水边,如果有谁走累了,在竹椅上歇歇,沏上一壶清茶,来几样美味或点心,约上几个朋友,照样也能谈天说地聊人生。夜晚来临,当水边的仿古街灯依次亮起,灯光随水晃动,景致更是迷人。坐在水边,不用弯腰,你的手野呢个伸进清凉的溪水;清风拂过,柳叶划过你的发梢,远处传来飘渺的古乐,你肯定以为自己来到了世外桃源。呵呵,人生之惬意,也不过如此吧!大理,更适合一心向往“慢生活”节奏的忙碌都市人解压放松、休闲度假。

大理武庙

您前方这块古照壁已经屹立了600多年,它长21米、高15米,属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当年大理尚“武”精神的见证者。照壁具有装饰、辟邪和反射阳光的作用,曾有人说埃及人在金字塔里用镜子层层反光汇集阳光,而我们白族则是用智慧留住了阳光。

照壁对面就是大理古城内香火最旺的地方—武庙会。

大门石碑牌坊—棂星门,本该是文庙建筑。跨过此门,考生学子得神赐福,必定金榜题名。请注意:坊门正面字体颜色为青色,背面则为蓝色,喻指从此步步高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此为“石马井”,相传是古城财富之眼,围绕古井,依四象方位有麒麟、貔貅、金蟾、龙龟四只招财纳福的祥兽镇守。品饮瑞祥兽口中涌出的清泉,福禄寿喜便会始终围绕在身边。地上的雕刻均为“孔方兄”,还刻着四个字“河赕古道”,什么意思?让我给大家解释:据唐宋时期文献记载,洱海在南诏国时期称为“河”,白族称坝子(盆地)为“赕”,河赕就是洱海地区,河赕古道,也就是指通过大理洱海坝子的这段古驿道。

穿过武成门,地上铺就着“阴阳太极八卦图”,寓意天、地的鲲鱼和鹏鸟雕塑下方各置一刻度盘,每盘刻有易经六十四卦象,对应关武帝与六十三白族本主神,转动鲲鹏依卦象找到自己的守护本主,为幸福生活祈愿祈福。

再穿一殿,又一广场,中央置道教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后天八卦与二十八星宿组合的卦位圆盘环绕四灵而设,可对照生辰卦位找到自己的守护星辰。

我们眼前这座气势恢弘的建筑,就是在明代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武庙大殿。进得大殿,对面端坐正中的红脸美髯公—对,您说对了,关圣帝君!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关羽,三国名将,一位武功盖世、高风亮节,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历史人物,堪称人之楷模,为万世敬仰。他还有“治病救灾、驱恶辟邪”,“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的神力,所以被奉为武财神。旁边两位照例是关平、周仓。可后边的呢???不知道了吧!那是六十三位我们白族的本主神。

将关帝圣像与六十三尊大理本主神像同侪供奉,妙香千里。这可是头一回,大理武庙将成为全球3万多座武庙中唯一的“本主武庙”。

何谓本主呢?本主是白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物,其实就是本土本地的保护神,也称为村社保护神或民族保护神,就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寨居民生死祸福的神灵。在大理白族地区,几乎村村寨寨有自己信奉的保护神,有龙、虎、牛、羊、鸡等动物;有南诏王劝丰佑的清平官段宗榜;有唐代征伐南诏的将军李宓;有为人民除害的英雄段赤诚以及历代的节妇孝子等等。这是一种由神到人的意识观念的转变现象。每逢春节以及本主神,所有村民都要沐浴更衣,打扮一新,杀鸡宰羊,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将山上本主庙中的本主迎接到村中供奉,一同欢度佳节。此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一年比一年热闹,一村比一村隆重。

历史上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大理会举办规模很大的“春醮会”,主会场就在武庙内,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云集武庙,向关帝求财祈福、祁五谷丰登,然后在庙会上看表演、听洞经音乐,进行商贸交易,逛集摊点,热闹非凡。

武庙会将推出最原生态的庙会和民俗文化活动,特别不同的“本主文化体验周”:拜本主诸神、吃本主宴席、赏本主舞乐、接本主巡游等活动,把原汁原味的,兼具观赏性、趣味性与参与性的白族本主文化推介给全世界!

洋人街

大理有条洋人街,很多游客千里而来,慕名寻访,这部,我们已经来到街口了。大家看,街道两旁虽都为白族居住,可橱窗上却写满了洋文,旅游旺季时金发碧眼的老外满街都是,进了小酒吧,那四面的墙壁,甚至顶上,哪国的文字都有,写得满满的。洋人街原名“护国路”,为纪念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全国首义、起兵护国而得名。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理旅游业逐渐兴盛起来,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基本都住在这条街的第二招待所内(后改名红山茶宾馆,现已拆除并建为中心广场),为了适应这些游客的需要,这里陆续出现了很多面向外国人的酒吧、西餐厅、工艺品店、彩拓店以及出租车铺,无论早晚,都能看到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慵懒地坐在路边的小桌旁,或埋头看书,或低声叙旧,或高谈阔论,组成了大理一道别致的风景,整条街充满了浓浓的西洋味,久而久之成了一条亦中亦西的街道,于是这条街就被称为“洋人街”。

如今,随着大理旅游接待设施的逐步完善,外国人的身影已经在大理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了。来自各省的国内游客从当地人那里开始学会了感受说,享受生活。尤其是学会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或许激情过后更需平淡,或所以更趋向于恬静、安逸便变成了大力顺德黛米。很多到过大理的朋友都认为,在大理的感觉其实就是像邓丽君各区《小城故事》中的境界,在冬日温暖的的阳光下、在洋人街边放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一本好书,这样的生活不知大家是否向往?


茶马古道导游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134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