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地基与基础心得体会

地基与基础心得体会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0 07:32:05 | 移动端:地基与基础心得体会

篇一:基础工程心得

《基础工程》心得体会

因为专业需要,我们选修了《基础工程》这门课程,就我们了解,它是一门工程学科,专门研究建造在岩土地层上建筑物基础及有关结构物的设计及建造技术的工程学科,在土力学的基础上还涉及到工程地质学、弹性力学、塑形力学、动力学、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

该《基础工程》课程总共包括10章内容,分别是浅基础、连续基础、桩基础、基础处理、土木合成材料、挡基础、基坑工程、特殊土地基以及动力机器基础与地基基础抗震。我们主要学习了浅基础、桩基础、基础处理、挡基础。

在浅基础这一章中,我们清楚了浅基础的类型,按照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扩展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型基础、箱型基础、壳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统称为扩展基础,它的作用是把墙体或柱的荷载侧向扩展到土中,使之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联合基础主要指同列相邻两柱公共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将同一方向上若干个柱子的基础连成一体而形成柱下条形基础,它的抗弯刚度较大,具有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如果基础软弱且在两个方向分布不均,需要基础在两个方向都具有一定的刚度来调整不均匀沉降,则可在柱网下沿纵横两向分别设置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从而形成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当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底面积占建筑物平面面积的比例比较大,或者建筑物在使用上有要求是,可以在建筑物的柱、墙下方做成一块满堂的基础,由于它的底面积比较大,故可减少基础压力,提高基础土的承载力,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箱型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外墙和内墙组成的有一定高度的整体空间结构,适用于软弱地基土的高层、重型或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建筑物;壳型基础更好的发挥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特性,省材料,造价低。

通过桩基础的学习,我们知道它是有桩、土和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可以分为低承台桩基础和高承台桩基础。按照受力状况的不同可以分为:竖向抗压桩、竖向抗拔桩、水平受荷桩和复合受荷桩;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可以分为:端承型桩和摩擦型桩;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桩主要有以下五大作用:1、传递荷载;2、消除地基液化影响,对于液化基础穿过液化土层,将荷载传给稳定的不液化层;3、减少沉降;4、抵抗水压力;5、改变地基基础的动力特性。

在地基处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它的目的与内容主要包括:1、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以满足设计对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2、改变地基的变性性质,防止建筑物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以及侧向变形等;3、改善地基的渗透性和渗透稳定,防止渗流过大和渗透破坏;4、提高地基土的抗震性能,防止液化,隔振的减小振动波的振幅等;5、消除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等。地基处理的方法有:碾压及夯实、换图垫层、排水固结、振密挤密、置换及拌入、加筋等。

我们了解了基坑工程中基坑维护结构形式,有:放坡开挖及简易支护、悬臂式维护结构、重力式维护结构、内承式围护结构、拉锚式围护结构、土钉墙围护结构。我们还知道了挡土墙的各种类型: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板桩式挡土墙。

我们不仅通过课本学习地基基础,而且我们还去了一些典型的工地进行一段短暂的实习,书本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更能是我们对课堂上的知识加以消化与理解,学会学以致用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去过晶崴大酒店二期工程,该工程用的就是浅基础,西南面用了内支撑和排桩的支护方法,防止沉降塌陷,我们还去了绿地,看到了许多巨大的灌注桩,有的正在破桩,有的正在做承台,类型也是我们之前所学到的。我想大家更喜欢通过这样的

方式去学习这门课程,通过零距离的接触,体会到工程的过程,发现其中的细节,积累相关的经验,更好的全面了解地基基础。

篇二:基础工程实习心得体会

基础工程实习心得体会

班级:

姓名:

学号:

这个暑假我去了家附近的工地实习,该工程项目名称是******。短短一个月,晒黑了不少,但是相对于我得到的知识,我觉得很值得。

我去实习的时候,工程已经到了基础施工阶段。通过平时所学的知识和寻求帮助,我在闲暇时间整理了土方开挖阶段的施工过程。首先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开工前先勘探现场,清除地面及地上障碍物,保证三通一平。其次是根据图纸测量放样定出开挖边线和开挖深度,此过程特别注意要保护好木桩,以保证土方开挖标高位置与尺寸准确无误。然后按照施工要求,确定开挖顺序和开挖坡度。本工程由于开挖深度不大,因此采用机械开挖、回填,人工修整。开挖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基坑排水的问题,吴工告诉我,当时此工程由于雨水问题延误了几天工期,原因是几天大雨导致基坑蓄了很多水,然而排水设施跟不上进度,因此延误了工期。同时还需注意基坑支护,以确保基坑壁不会坍塌。

因为遗憾错过了前期的土方开挖过程,所以在基础施工过程中我更用心的学习。虽然只实习了一个月,可是我却完整地看到了整个基础施工过程。过程:夯实地基→桩基开挖、桩钢筋笼制作→桩钢筋笼安装→桩混凝土浇筑→桩基砼养护→破桩头砼→承台、基础梁垫层模板→承台、基础梁砼垫层浇筑→承台、基础梁砼垫层养护→承台、基础梁模板、钢筋制作→承台、基础梁钢筋安装→承台、基础梁砼浇筑→承台、基础梁养护。

看似简单的过程,中间实则复杂,钢筋的选用、绑扎都必须遵守规范,中间跟工人们了解了一下如何绑扎钢筋,感觉实地学习比在课堂上更形象生动,我更容易理解。看着他们在烈日下辛苦工作,感叹每栋建筑的升起都来之不易,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何来高楼大厦?

在工地实习的这个月,很感谢吴工和其他施工员的教导和帮助,他们带我了解了很多在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也学到了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当然,这次实习也让我更全面的了解自己。首先是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尽管在学校学了很多,可是没有实地应用,因此掌握的不够熟练。其次是专业实践阅历不够丰富。专业实习时间太少,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向前辈们学习,同时转换学习的态度,转被动为主动,积极向他们学习、请教。然后是专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不够灵活。我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够扎实,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些零零散散的知识点运用起来很困难。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更要重视积累和运用,让自己掌握的更好。最后是通过这一次认识实习,我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的东西,受益颇丰。深入工地一线的实习,使我能够将所学理论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

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

在实习中,我发觉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思想准备。这次实习除了在专业方面得到了非常大的收获之外,我还学会了怎样和同事们友好相处,虚心向他们请教。通过实习,我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对建筑施工的理性认识。

篇三:土力学学习心得体会

《土力学》在线培训课程学习体会 在网络课程这样综合的平台上近一个月的学习,对《土力学》这门课有新的认识,也感

受到了学科带头人李广信教授的授课魅力,现将本人学习李广信教授《土力学》课程的的几

点体会分享一下。

在听课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广信教授对土力学岩土工程问题的哲学思考。这种科

学与哲学结合起来理解和学习的方式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觉得很新颖,很立体。他认为哲

学源于岩土,岩土充满了哲学。分析时他提出岩土是人类最早接触和最早使用的材料,旧、

中、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人类使用岩土材料的水平;几大古文明(古希腊、古希伯来、古印

度、两河文化、印第安人、古中国)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不约而同地认为人是上帝(神)

用土创造的。而且还指出土层的厚度与文明、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成正比;人类耕耘营

造,生生不息,建造了宏伟的楼堂殿宇、大坝长堤、千里运河、万里长城,创造了一个个璀

璨夺目的古代和现代文明,岩土材料以其与人类间悠久而密切的历史渊源而出现在哲学命题

中。根据自身所学所感的总结,李广信教授归纳出:一方面岩土作为非连续性、多相性和古

老的天然材料,形成其性质的复杂性和极大的不可预知性;另一方面岩土工程是充满了不确

定性, 因而充满了风险与挑战,也就包含丰富的哲学命题。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岩土、学习岩土、

进行岩土工程实践具有新时代的意义和实践价值。哲学的核心是“求真”和“求知”,它的特点是思辨性、解释性和概括性。大师在讲课的

时候就像在谈人生,李广信教授用哲学观点来分析解释和阐明土力学原理,对土力学学科中

复杂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解说,极大的启发了我的思路,引导我从哲学角度

思考土力学的科学问题,就像李老师授课时所讲,我们现在研究或看待问题时要整体宏观的

把握问题,即是很难,但是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学会运用哲学思想考虑科

学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水平,更有益于我们的启迪我们的科研思路。 人类要想在大自然中生存,就必须顺应自然,它是一个和谐体,会排斥一切不符合和谐

发展的因素。回归到土力学中,任何一项与土有关的工程,不论是边坡还是地基,不论是大

型工程还是微型工程,在设计和施工研究时都要遵循土的三大基本特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

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我们工程的稳定性和存在性。在工程中出现的许多错误与事故就

是违反了土力学基本原理才发生的。听李老师土力学的阐述,深入细致的讲解,在不知不觉

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有关《土力学》的纯粹的知识,更多的是关于土力学的研究方法与一些

思考。也使我越来越坚信,《土力学》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对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外,李广信教授在对《土力学》课程内容把控上很有针对性和总结性,总能把较为复

杂的内容转化成易懂的知识点教予听课者,在知识点处都有整体性的把握,并能很直观,清

晰的抓住主要矛盾。比如:岩土工程在地基承载力问题上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概念,不是精准的

数值;应变与强度问题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岩土工程中的加固与减弱,应遵循:无为而治,

顺乎自然,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的思想;土在加载变形过程中似乎是有生命的,有不同的发

展阶段等等。

对于《土力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李广信教授也有自己的一套总结,包括三个方面,首

先是土的三大特性,其次是经典土力学的三大定律,最后是土的三类岩土工程问题。三个方

面内容环环相扣,土的特点决定土的受力情况和发展定律,工程岩土问题需要遵循定律来达

到设计目的,这样使土力学整门课程的内容结合成面的形式,而不是成知识点的形式。 在听课过程中对李广信教授讲解印象深刻的还有他提出了趣味土力学的说法。他认为在

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类比、比喻和故事等,会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也能够加强对概

念的理解和记忆,但是课堂授课毕竟不是脱口秀,避免过多的“包袱”冲淡了课程的主要内

容的讲解与理解。大师的课程资料上不乏生动形象的代表,比如:沙滩上的观察、地震液化

等动态的表现形式,不仅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对知识有了更深更直观的认识。说实话,以前总感觉土力学课程,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同时也很枯燥,作为经验不足

的年轻教师,很难将这些课程讲解的形象生动,让这些枯燥的力学理论变得生动起来,让学

生易于乐于接受。自我深省还是专业功底、学术素养不足,无法将现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

能提高到一个新的讲解层面。李广信教授的讲解让我更加深了对土力学课程的认 识。

总之,李广信教授的讲课,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对难度较大的《土力学》课程讲

解和学习的信心,还对李广信教授的严谨丰富的治学理念和态度深深钦佩。此次学习能够指

导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哲学思想的培养,并且也尝试着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哲学思想,

采用李广信教授的授课思路和方法,抓住重点内容,努力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窍门。这

次网络在线课程是一次快乐、收获颇多的学习经历。篇二:土力学学习心得 土力学学习心得

学习土力学这门课程还是比较难的,其理论基础比较多,且又很贴近工程实际。在学习

土力学中,你会联想到你所学习的一些专业知识,如材料力学、水力学、工程材料、工程地

质与水文地质等知识,是一门既广又专的学科!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土力学这门课程,它主要是研究土体的变形、强度和渗透特性等内容。

从土体本身的特性,如散碎性、三相体系、自然变异性推导其出力学特性:变形特性、强度

特性以及渗透特性。研究方法是将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描述碎散体特性的理论(压缩

性、渗透性、粒间接触、强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土的变形、强度和渗透特性以及与此有

关的工程问题。而本册土力学书中前三章便是研究土体的这些物理及力学特性,而后五章便

是研究土的一些工程问题:第四章压缩固结是研究土体的变形问题,第五章抗剪强度和第六

章挡土墙土压力是研究土体的强度问题,第六章边坡是研究土体的稳定问题,而最后一章是

在前面的基础上研究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 将土体本身特性和其力学特性结合在一起的是有效应力原理:????u。其含义是,研究平

面上的总应力,等于孔隙应力u和由土骨架承受的应力(有效应力?)。有效应力原理在研究

土的渗透特性时提出,贯穿于整个土力学课程。 下面,我通过有效应力原理为主线来梳理整个土力学内容:在研究土的渗透特性时。可以通过有效应力原理来确定在渗流条件下水平面上的孔隙水

应力和有效应力,进而通过判断有效应力是否为0来判断是否发生流土。 研究土的压缩与固结时,通过单向固结模型模拟的土体固结过程就应用了有效应力原理。

其描述为:在某一压力作用下,饱和土的固结过程就是土体中各点的超孔隙水应力不断消散、

附加有效应力相应增加的过程,或者说是超孔隙水应力逐渐转化为附加有效应力的过程。在

这一转化过程中,任一时刻任一深度上的应力始终遵循着有效应力原理,这是整个土体压缩

与固结研究的基础。

研究土的抗剪强度时。在直接剪切实验和三轴压缩试验中,都采用三种不同的剪切方法。

即不固结不排水(uu)、固结不排水(cu)、固结排水(cd)。其中,是否排水即是否存在孔隙

水应力。而孔隙水应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有遵循着有效应力原理。 所以说有效应力原理贯穿

于整个土力学中,是土力学研究的一块基石,是解决工程问题的钥匙。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

应该明白学习的重点了吧,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以理解为重,最重要的是自己课下

积极主动独立完成课堂作业,这个非常重要,有助于你进一步了解土力学课中学习的知识!以上就是我对于土力学这门课程初步的认识。以后大家若有机会再学习相关深入的课程,

我想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篇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总结 昆明理工大学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学习报告 目录

课程基本内容总结

一、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

二、土的渗透性与渗流···································6

三、土中应力和地基沉降计算 ·······························9

四、土的抗剪强度与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13

五、土压力与土坡稳定性································17

六、岩土工程······································19

七、浅基础·······································22

八、桩基础及其他深基础····································24

九、地基处理·······································26

十、特殊土地基·······································28 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方法

1.主要的地基类型············································32

2.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32

3.施工时的注意事项和施工要点································34

4.结束语··················································34课程基本内容总结

绪论

土是岩石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风化作用的产物,是矿物颗粒组成的集合体,多数情

况下是由固体颗粒、水和空气组成的三相体。土力学是运用力学知识和土工测试技术,研究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土的变形及其强度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土力学、地基和基础是

本课程介绍的三部分主要内容。 1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1.1土的生成和组成

1.1.1岩石的风化是岩石在自然界各种因素和外力的作用下遭到破碎与分解,产生颗粒

变小及化学成分改变的现象。通常把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分化三类。

1.1.2土的组成:固体颗粒、矿物质、颗粒间孔隙中的水和气体。

1.1.3.土的颗粒级配:土由不同粒组的土颗粒混合在一起所形成,土的性质主要取决于

不同粒组的土粒的相对含量。土的颗粒级配就是指大小土粒的搭配情况。

1.1.4粒径级配:

工程上为了表示土粒的大小及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即各粒组占

土粒总量的百分数)用质量百分数来表示。确定方法 筛分法:适用于粗粒土(0.075mm≤d≤60mm )比重计法:适用于细粒土 (d<0.075mm) 表述方法:粒径级配累积曲线。

1.1.5级配曲线法:

纵坐标表示小于某粒径的土粒含量百分比。 横坐标表示土粒的粒径(对数坐标)。

1.1.6筛分法:用一套孔径不同的筛子(60、40、20、10、5、2、1、0.5、0.25、0.1、

0.075mm),按从上至下筛孔逐渐减小放置。将事先称过质量的烘干土样过筛,称出留在各筛

上的土质量,然后计算其占总土粒质量的百分数。

1.1.7土中的水 土中水的含量明显地影响土的性质(尤其是粘性土)。 结合水:吸附在土颗粒表面的水。 自由水:电场引力作用范围之外的水。

1.2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1.2.1土的三相体系:即固态相、液态相与气态相,有时是二相的。固体部分(土颗粒)

一般由矿物质组成,有时含有机质,其构成土的骨架主体,是最稳定、变化最小的部分。液

体部分实际上是化学溶液而不是纯水。三相之间相互作用,固体相一般居主导地位,而且还

不同程度地限制水和气体的作用如不同大小土粒与水相互作用,水可呈不同类型。

1.2.2土的密度ρ(土的天然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土的质量。表达式: ??ms?mwm? vvs?vw?va单位: kg/m3 或 g/cm3 测定方法:通常用环刀法(内径61.8±0.15mm,高20+0.016mm,体积为60cm3) 。

1.2.3土粒相对密度ds(土粒比重)。 定义:土粒质量与同体积的4℃时纯水的质量之比 。 m

表达式: d?s

sv??s。

s????

单位: 无量纲

?w:4?c时纯蒸馏水的密度。?s : 土粒的密度,单位体积土粒的质量。测定方法:通常用比重瓶法。

1.2.4土的含水量ω

定义: 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 表达式:

??m?

m?100%?m?ms?100%

sms

测定方法:通常用烘干法,亦可近似用酒精燃烧法

1.2.5表示土中孔隙含量的指标——孔隙比e和孔隙率n

(1)孔隙比: 土中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之比, 无量纲 表达式: e?vv

v

s

(2)孔隙率(孔隙度):土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 表达式: n(%)?vv

v篇四:土力学实训总结 土力学实训总结 转眼间,一周的实训马上就要结束了。这才觉悟到时间如白驹过隙,过得飞快。现在想

起刚学这门课的时候对什么都觉得不知道老师讲了也不是很懂。就连出去跟老师在外面的铁

路线路上实习。自己也是看热闹。对于许多东西都事是而非。即便老师讲了对于初次接触的

我也只是觉得好奇。根本忘了自己学习的目的。

在实训的过程中我根据任务指导书上的要求,通过查课本把自己以前没有搞懂的问题认

真的全都弄明白了。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认真地完成了。尤其是缩短轨配置的计算,把自己

以前老搞混淆的计算步骤现在也搞清楚了。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我也虚心的请教同学、和老

师。经过同学和老师的耐心讲解自己以前不会的也彻底懂了,自己由以前对这门课的讨厌也

变得喜欢。

实习过程中我对土力学的:土的密度试验,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土的剪切试验,土的

固结试验以及土的击实试验,都有了了解。现将了解到的知识总结如下: 实验一土的含水率试验

(一)、试验目的

105—1100c下烘于恒量时所失去的水的质量和干土质量的百分比值。土在天然状态下的

含水率称为土的天然含水率。所以,试验的目土的含水率指土在的:测定土的含水率。

(二)、烘干法试验 1.操作步骤

(1)取代表性试样,粘性土为15—30g,砂性土、有机质土为 50g,放入质量为m0的称

量盒内,立即盖上盒盖,称湿土加盒总质量m1,精确至0.01g.

(2)打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在温度105——1100c的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

与土的类别及取土数量有关。粘性土不得少于8小时;砂类土不得少于6小时;对含有机质

超过10%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0c的恒温下烘至恒量。

(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干土加盒质量

m2为,精确至0.01g

实验二 土的密度试验

(一)、试验目的测定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试验方法与

适用范围 1、操作步骤

(1)测出环刀的容积v,在天平上称环刀质量m1。 (2)取直径和高度略大于环刀

的原状土样或制备土样。

(3)环刀取土: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随即将环刀

垂直下压,边压边削,直至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将环刀两端余土削去修平(严禁在土面

上反复涂抹),然后擦净环刀外壁。

(4)将取好土样的环刀放在天平上称量,记下环刀与湿土的总质量m2 2、计算土

的密度:按下式计算

??

mv?

m2_m1

v

3、要求:①密度试验应进行2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03g/cm3,取两

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②密度计算准确至0.01 g/cm3. 实验三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一)、试验目的

细粒土由于含水量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液限

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量。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塑限,计算塑性指数、给土分类定名,共设计、施

工使用。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是用标准的击实方法,测定土的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

干密度与最优含水率。


地基与基础心得体会》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611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