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对于中美合作的心得体会

对于中美合作的心得体会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1 07:19:04 | 移动端:对于中美合作的心得体会

篇一:对中美关系的分析与思考

对中美关系的分析与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摘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与不同的发达国家存

在联系。而其中,中美关系可以说是最重要,最特殊的一对双边关系,是两个对世界格局都

有很大掌控权的大国间的复杂问题。历史发展以来,中美关系有一个一直变化的长远进程,

时至今日依然存在双面的动向,合作与竞争共存。经贸方面,中美两国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

点,在国际事务中,中美两国也有许多共性,但同时,中美两国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分歧和

矛盾,合作的基础与不和谐的因素分别从两方面影响着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中美关系,合作,利益,竞争

一、中美关系历史回眸

1.古代清朝时期中美之间就有往来

1804年,美国“爱丽华号”商船来华,这是中美开始正式交往的源头。

2. 近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①(1840 ——1899)清末英法联军侵华,而美国尾随英法,充当帮凶。

原因主要在于当时美国致力于解决国内问题,包括南北战争、西部开发等,这也是美国

国家体制、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美国作为侵略者参与了一些事件,包括1844

年逼迫中国政府签订《望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伙同沙俄充当英法的帮凶,

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7年美国单独侵略台湾失败,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②(1899—1945)独立侵华时期到反日助华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产值世界第一,美国

实力上升,转变为主要侵略者侵华,1899年,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美国不再尾随西

方列强,有了独立的侵华权利。1900年,参与

八国联军侵华。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

为推动日本进攻苏联,美国等国对日本侵华采

取绥靖政策。1942年—1945年,中美两国联合

反对法西斯,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中国国民党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

③(1945----1949)扶蒋反共,独占中国

美国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为了遏止共产党在中国的发展壮大,二战

结束后,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还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形成独占中国的局

面。

3、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由冷战对抗到关系正常化

①(1949----1972)敌视和对抗

中美利益和意识形态上存在根本不同,美国所

追求的人权、民主及社会形态和作为社会主义

国家的中国产生了冲突,影响了它的某些利益

获取,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外交

上孤立,经济上封锁,援助国民党而反对共产

党,还发动朝鲜战争,形成对社会主义的包围;

朝鲜战争期间,派遣第七舰队到达台湾海峡,

干预中国内政;1964年美国入侵越南,中美关

系更加紧张;

1954年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签订

②1972--至今,走向正常,合作与不利因素并存60年代中期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陷于越南战争中无法自拔;70年代后经济陷入滞胀阶段,而同时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中美在综合地位上产生对等,两者都互相需要与对方的合作。

1970年,中美恢复大使级会谈。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同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政府在联合公报中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同台湾断交、撤出军队和设施、废除美蒋条约。两国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

新阶段。1989

年,中国政治危机使中美关系又进

入瓶颈阶段,中美关系在动荡中发展,直到2000

年,美国通过了与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的立法,

对中美关系有了大的促进。21世纪以来,美国防

长哈格尔上任后对中国的首次访问推进了中美关

系正常进展,而最近的“夫人外交”,即奥巴马

夫人携女儿来华与彭丽媛相见,也是一种机智的

外交手法。

2014年夫人外交

总结分析:中美两国的国力、在世界的话语权影响着两者的关系,不平衡时利益表现为一方对另一方的抢夺即侵略,而当二者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后,在各方面的利益关联就会很大,需要合作才能共赢。而获取利益最大化就要牵扯到对双方间冲突等不和谐因素的利用。

二、中美关系的稳定因素

中美是不可能完全对立的,两者有基于利益、发展的合作基础,合作共赢是目前时代发展下双方最好的选择。

1、在全球化时代,美国与中国相互依存,相互需要,

两国合作空间不断扩展。

在当今时代,大国之间既有竞争的一面,更有合作

的一面。是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合作伙伴。共赢是

大国间外交最好的选择。右图为2008年6月17日,

王岐山和保尔森作为两国元首的特别代表共同主

持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对话期间,两国签署

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

2、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美相互之间不断相互适应、正视对方的实力和利益,有助于

中美关系的持久稳定和发展。中国的既定方针是“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不会挑战美国的霸权,更不会威胁美国的安全;中国也不会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更不会搞对外扩张。

3、中美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已成为支撑中美关系的一

个强有力的新点,2001至今,两国贸易额年均增长

27.4%, 2008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达3337.4亿美元 。

中美两国已经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到2010年2月底,

美国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到58362个,美方实际投入

达到了628.2亿美元。美国是中国外资最大的来源地

之一。中国在美国兴办的贸易型和非贸易型公司也呈

现增长的趋势。到2010年1月底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各

类投资超过45亿美元,投资范围广泛。经济利益间的

联系是较为坚固的。

4、中美之间已经建立起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机制。21

世纪以来中美元首级、部长级互访顺利进行。从邓小

平到江泽民到胡锦涛,中美建交一直平稳发展,国际

报道也极多,这些都促进了中美合作共赢局面。

三、中美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

1、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台军售,军事问题一直较为敏感,在军事关系方面中美发展也有一段历史,1980年美国防部长布朗访华被称为是中美军事关系的“破冰之旅”。此后中美军事关系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跌宕期”,一度因为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2001年中国海南领空的“中美撞机”事件使中美关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9.11”事件后军事交流开始回暖。

2008年美国对台军售问题而中断了中美军事交流和高层互访。

2009年10月24—11月3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访问美国。台湾问题和对台军售,是徐才厚访美的重要议题。徐才厚要求美方解决阻碍两国关系发展四大障碍。但在2010年又起波澜:2010年1月29日,美国公布价值64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计划。中国作出强烈反应:暂停中美两军计划内的相关互访交流安排;对参与售台武器的美国公司实施相关制裁; 台湾可以说是美国打出的一张牌,主要目的就在于制约中国发展,并且挑拨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关系,可以促进更多力量加入美国阵营,而这个问题的历史性导致其不会短时间内解决,因此对美国来说这种手法是制约中国发展的低沉本方式。

2、中美船只对峙与美韩联合军演

2009年3月发生了南海“无瑕号”事件、5月黄海

“胜利号”事件,6月中国海军一艘潜艇与美国一艘军

舰携带的拖曳声呐相撞。杨洁篪在越南河内会见美国国

务卿希拉里坚决反对军演。(右图)

篇二:2011中美关系心得总结

2011中美关系心得总结 形势与政策 第1 页 当前中美关系有什么新特点?如何构筑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 中美关系和此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更上层楼的中美关系呈现出五大特点:全 面、丰富、深入、互恵、复杂。 全面:从这份《中美联合声明》中,可以看到中美关系比以前更加的全面。现在的中美 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继续发展之外,在过去军 事交流方面也有很大进展。声明中专门对中美两军前段时间的交流予以肯定,并提出:深化 两国反恐、继续推动两军关系取得更大的进展。此外还包括了民间交往、气候问题等各个领 域,可以说非常全面。 丰富:更上层楼的中美关系比过去更加丰富。以这次两国国家元首政治会谈的议题看就 可以看楚这一点。本次访华议题有中美战略互恵关系及具体领域,如:加强反恐磋商合作及 执法合作、上海世博会、中美科技会作、航天科学合作、民用航空合作、农业合作、卫生合 作、加强教育合作、在促进全球复苏、朝核六方会谈、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等。与过去的中 美首脑会谈相比,讨论的议题及内容从来没有这么丰富。 深入:对这次中美首脑外交的过程分析可认识到,当前的中美关系比过去更加深入了。 在过去己开拓的合作领域里,又进一步深入下去。以中美教育合作为例,《中美联合声明》 中表示:目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人员已接近10 万人,美方将接受更多中国留学人员赴美学 习并为中国留学人员赴美提供签证便利。美国在华留学人员约有两万名。美方将启动一个鼓 励更多美国人来华留学的新倡议,今后四年向中国派遣十万名留学人员。中方欢迎美方上述 决定。这么具体明确的声明在过去中美交往中是很少见的。又如关于卫生合作,具体规定了 将在甲型H1N1 流感的预防、监控、报告和控制以及禽流感、艾滋病毒及艾滋病、肺结核、 疟疾。双方还将加强在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方面的合作。 互恵:中美关系现在正向构筑战略互恵关系方向发展。18 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奥巴马 总统举行会谈时,温家宝总理说:中美建交三十年来,双边贸易额大幅度增长,这符合两国 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美合作可以发挥独特作用,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 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损;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合作比遏制好, 对话比对抗好,伙伴比对手好。 复杂:中美关系还具有相对的复杂性。中美两国从建交到现在的三十年时间,双边关系 发展十分迅速。但其间也经历了多次曲折反复,有时甚至还很严重。美国国内有少数人总是 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发展不满意并多方干扰,企图干涉中国内政。中美之间也有些矛盾和问 题。如温家宝总理和奥巴马总统举行会谈时说:希望美国改变对华出口管制政策,提高高技 术产品出口比重。同时两国应加强在能源、环保、高科技等领域的相互投资与合作,促进双 边贸易趋于平衡。对当前中美之间存在美国贸易保护问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也不会很 快解决。 在美国霸权体系的状态下,中国已经比较成功地和平发展了三十年。这已经是人类历史 上,不同文明形态、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两个大国长期和平共处的一个奇迹。问 题是:从现在开始,中国还能不能在这个体系下继续生存和发展? 第一、 形势发生了变化。 一个变化就是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世界的冲击力很大。尤其是对当前唯一超级大国—— 美国的冲击力更大。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乐观估计中国GDP 成为世界第二是在2015 年, 我们整整提前了五年实现了这一预期,比很多中国人的预期也更快。这跟金融危机爆发有一 定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原因,中国力量的上升跟美国遭遇到的困境形成反差,这种反差导致 形势与政策 第2 页 彼此心态发生变化。 如果中国比以前更加自信,那么美国显得比以前更加急躁。这种心态的变化使得两国关 系同以前相比出现了变化。过去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框架、准则是否适用现在和未来的关 系,中国成功地跟美国共处了三十年,从今往后还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 题。能否做到,我觉得取决于两国的互动,取决于中国能否有效制定和规划新时期的对美外 交。未来中美两国能不能避免历史上大国之间由摩擦到对抗的“宿命”,取决于两国的努力。 第二,全球化时代,威胁多元化、信息化、多极化,国与国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度增加。 美经贸3800 亿美元的规模,中国的巨额美国债权,使得两国经贸关系唇齿相依。这就 引出一个问题:政治上,两国在这个多元化时代里,正如奥巴马所说,都在寻求“多伙伴的 世界”,彼此虽

然不一定成为朋友,但也没有必要成为对手,大家完全可以成为伙伴——伙 伴是可分可合的,但为了共同的利益,大家至少可以暂时在一起朝好的方向努力。 威胁多元化意味着美国还难以把中国定位成主要的战略对手。因为,美国目前至少面临 着四重挑战:首先,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巴基斯坦反恐局势、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安 全关切,都需要中国的合作、配合、支持和协调。其次,美国需要重建国内经济基础,以此 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重振经济不仅关系到奥巴马个人的前途,也关系到美国霸权的未来。 美国无法承担中美全面交恶的代价,需要中美携手共同实现双边经贸以及全球经贸的再平 衡。再次,美国面临气候变化、G20 等一系列全球性议题,肩负领导责任,如果缺乏中国的 支持就很难有所作为。如果实现不了对这些具体问题的领导权,何谈对全世界的领导?最后, 美国面临着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在这方面,中国似乎是一个标志,但中国绝不是唯一的 新兴大国,至少有“金砖四国”。面对群体性崛起大国的共同挑战,美国无法集中所有的资 源、精力对付中国。这些都决定着它必须找到新的出路和办法跟中国打交道。这是中美可以 寻求继续和平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 第三,在新时期,两国领导人也应该具有新的战略思维、视野和胸襟,也应该用新的 视野来看待两国关系。 最后,中美关系既是双边关系也是全球关系。 全球有很多事情等着中美共同去努力应对和解决。如果因双边矛盾而置全局责任于不 顾,中美都负不起这个责任。两国的这层顾虑也有利于控制危机。 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国可以找到新的合作基础和稳定的方向,使两国关系继续向前推进。 如何构筑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 第一,保持现有沟通渠道的畅通,对于存在的分歧,要坦率交流,交换意见,这样反而有助 于增进战略互信。 第二,不断扩大彼此合作的领域,合作中增进战略互信。如果合作是互利双赢的,自然会增 进战略互信。 第三,中美关系已经不止是中美双边关系,还关系到全球以及各地区。因此,在各地区一体 化进程中,采取开放、包容性立场,也有利于增进战略互信。比如,在东亚,中国已向美国 表明,中国无意挑战美国,也无意将美国赶出东亚地区。 第四,要扩大民间交往,在留学生、孔子学院、中国各省与美国各州、中美友好城市等各 个层面上增加和扩大交流,因为双方的战略互信的根基,应该扎根于双方民众中。[转载] 分析2011 年的中美关系走向 分析2011 年的中美关系走向:不会全面对抗 形势与政策 第3 页 回顾2010 年的中美关系,虽然双方关系有所紧张,但目前还构不成对抗的局面.总体来 说,2010 年中美双方相还处于一个相互的战略摸底阶段,也是双方的战略布局阶段.进入 2011 年,中美是继续相互摸底或继续战略布局?还是进行战略对抗?目前还不好说,这恐怕要 看中美双方最后的战略决心和胆量,也要看中美两国目前各自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恐怕只有 等到胡奥会谈之后才能明确. 一.目前对中美两国来说各自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1.对中国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和发展.发展需要稳定的局面,因此稳定是必备 的条件.首先就是要稳定国内形势,而稳定国内形势的最重要的前提则又是发展,只有可持续 发展了国内才能稳定.所以对中国来说稳定和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其次就是 要稳定周边,周边的稳定是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保证.因此中国一定要稳定周边局势. 2.对于美国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摆脱经济危机,实际上也是一个发展问题.虽然美国 也强调要面对一些非传统的安全问题,但这个问题实际上对美国来说不构成重大威胁,这实 际上是美国为了介入全球事务而自造的一个借口. 从以上来看,实际上中美两国目前各自最主要的任务都是发展.只是美国的国内稳定和 国家安全问题要弱一些.中国周边的稳定与安全问题是美国对中国的优势,也是美国遏制中 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这就是中美两国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一点. 二.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矛盾重点是什么? 中美两国的战略矛盾或冲突主要也取决于目前两国各自的首要任务,也就是说中美两国 的战略冲突与矛盾主要的还是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的矛盾.虽然说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霸权不 利,但总体上来说目前还基本上构不成重大的挑战,美国目前还是把中国定位为潜在的对手. 中国目前还无力全面挑战美国的霸权,中国也无心挑战争美国的霸权. 所以霸权之争不是中美矛盾的焦点,经济上的冲突才是目前最大的矛盾.目前中美之间 的一切对抗或称之为不合作都是围绕着经济这一主题.也就是中美贸易问题和人民币升值问 题是目前中美关系的焦点. 三.中美两国目前各自的优势或长处是

什么? 中美两国相较,当然美国是占有明显的优势的.由于美国目前经济危机困难的重重,其最 能发挥的优势就是强大的军事实力,这是占有压倒性优势的. 对于中国来说总体的实力不如美国,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相较于目前的世界 经济发展而言),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已经不在美国之下,甚至于有超过美国之势.经济总 量是中国3-4 倍的美国不能很好的发挥经济实力优势.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危机是美国的引发 的,受冲击最大的自然是美国.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极端的利已主义.美国向来是在经济危 机来临之际以牺牲他国利益来保本国利益,也就是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不会去尽 力挽救世界经济,自然对世界的影响力就缩水了. 形势与政策 第4 页 已往美国的优势是有强大的同盟,而中国始终是受孤立的一方.但由于欧洲连自保都困 难,加上中国强大购买力的诱惑,使得欧盟不能给美国提供全面的支持与帮助,最多只是站脚 助威而已. 而中国目前虽然还孤立,但新兴经济体金砖五国本身利益的共同性,决定了这些国家不 会完全站在美国一边来孤立中国.中国手里的余钱是各国所希望得到的,虽然不能救世但却 可以救市,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巨大的帮助,这也决定了一些国家不会完全站在美国一 边. 因此,美国在总体实力和军事实力上占优,中国在经济影响力上占优. 四.胡奥会谈的意义是什么?会谈的焦点是什么? 这一次胡奥会谈的意义基本上将决定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实际上就是博弈双方要在这 次会谈中亮自己的底线,亮出自己的底牌,双方好根据对方的战略底线来重新作战略调整. 因此,会谈的焦点首先是军事上的交流,避免误判而冲突.另一方面就是中美贸易问题与人民 币升值问题.这是关系到美国能够从中国身上捞取多少利益的问题,也是中国能否帮助美国 摆脱经济危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寻找中美双方的战略平衡. 至于东亚问题则只是中美博弈的一种表现形势,是美国向中国施压的一种手段,根本就 不是中美博弈的焦点.但是胡奥会谈如果双方都不让步,中美将走向对抗,如此一来,东亚局 势将会进一步的紧张,中美双方恐怕将会通过东亚的博弈胜负来逼对方妥协让步. 中国的底线肯定是经济发展不能受阻,核心利益不能受到严重侵犯. 美国的底线恐怕是中国不能严重挑战美国的霸权,中国必须对美国作出适当的让步. 目前东亚战争危机已经如箭在弦,胡奥会谈双方没有亮出各自的底线,双方不能达成战 略上的平衡,那么东亚危机就会演变成东亚战争,中美对抗的局面就很容易出现. 五.未来的中美关系是走向对抗还是合作? 总体上来说,合作还是中美关系的主题,但竞争还将继续.中国不只是经济影响力巨大, 中国的军事实力也不容小觑.与中国全面对抗,美国是肯定要付出巨大,承受不起.中美经济 关系密切,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这也决定了中美对抗是一个双输的结果.因此,中 美关系的主题恐怕还是合作. 中国虽然不结盟,但中俄关系非常密切,中俄有着相似的处境和相同的战略利益.俄罗斯 是中美对抗中的一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这是美国所忌惮的. 目前美国的战略是胁迫中国合作,也就是美国领导下的中美合作,是想把中国也变成美 国的一棵棋子.美国知道,遏制中国发展是不大可能的事,但必须要胁迫中国发展.否则中国 一旦崛起,自然就对美国霸权形成挑战. 形势与政策 第5 页 中国目前的战略并不是挑战美国的霸权,中国目前只不过是要拓展发展的空间,稳定安 全的发展环境,维护和争取自己在世界上应得的利益. 发展是中国的主要任务,维护主权是 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中国即不会主动挑战美国,也不会想要出现中美全面对抗的局面.但中 国必须有一个所能承受的底线.中国不会要求与美国平起平坐来分享霸权,那意味着要承担 更多的国际责任与义务,同时也要面对众多的国际麻烦.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一直不肯承认G2 论的原因之一.另外,美国的过速衰败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美国过速的衰败会引起世界局势 的动荡,同时在许多问题上美国也可以说一个挡箭牌.但中国也不会被美国的强大压力所胁 迫,那意味着将失去更多的主权利益. 只要美国对中国的要求不太过分,中国有可能做出一定的让步,以避免出现中美全面对 抗的局面.而美国同样也必须对中国的一些安全主权要求做出一定的让步,以作为中国对美 国让步的的交换条件.也就是说中国不会无条件的对美国强硬做出让步. 而如果美国也同样不想与中国全面对抗的话,那么美国同样也不会给中国太多的压力, 当中国的主权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的时候,中国也只能是与美国全面对抗了. 目前的一个最大的不确实因素是,奥巴马面临选举问题,每临选举,美国都会拿中国说事, 如果奥巴马不对中国强硬,就很难得到高分.而如果对中国太过强硬,中国肯定奉陪,中美

关 系就会停滞或倒退.中美关系取决于美国对中国的强硬程度.美国越强硬,中国也将会越强硬. 六.中美军事关系走向以及对东亚局势的影响 中美军事关系的走向是中美关系的缩影,可以从中美军事关系的走向来判断中美关系. 军事施压一向是美国的重要手段,制造了东亚紧张空气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对中国进行军事 施压.在胡主席访美之前,美国在西太平洋集结了三个航母战斗群,恐怕是为胡奥会谈制造气 氛.然而中国方面不会被美国的强大军事压力所动.最近网上突然公开的四代机图片,如果是 真的,其目的也肯定是对美国的军事回应.再加上最近有意无意的曝光一些有关东风21 导弹 的信息和航母的信息,这似乎是在告诉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施压无用.也说明中国不会对美 国做出重大的让步. 在胡主席与奥巴马会谈之前,中美开始了军事接触,互摸军事底线,一定是为胡奥会谈定 一个基调,各自提前亮出筹码.军事交流的信息及成果,对中美关系取决定性作用.美国如果 不想与中国对抗,中美军事关系就一定能回暖.中美的军事关系目前恐怕是要通过东亚特别 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度来体现.如果中美选择了对抗,那么东亚恐怕就一定要有战争. 总之,中美全面对抗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合作应当是中美关系的主题,但对抗的可能 性依然是存在的.胡奥会谈将决定今后一个时期内中美关系的走向,也就是说2011 年是中美 关系的一个转折点,要么对抗,要么加强合作.如果中美选择对抗,也很难出现面对面对抗的 局面,恐怕是通过第三方来实现. 形势与政策 第6 页 浅谈2011 年中美外交走向 2011-1-4 伴随着2010 年最后一声钟响,人们送走了2010 年,迎来了2011 年的到来。跌宕起伏的2010 年终究不能让人释怀。 中美两国的关系,也经历了从奥巴马总统上台以来的微风扑面的蜜月期,到现如今的暴风骤 雨的冰冻期。自从美国高调的向世界宣布:美国要重返亚洲的那一刻起。中美两国的关系就 变得十分的敏感和复杂,并在一定时期里变得更加的脆弱,仿佛整个世界都处在了一触即发 的军事对抗当中。 为了能为中国领导人访问华盛顿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中、美两国在这一敏感时期,可以的 制造出了一种祥和友好的两国关系,以为胡锦涛总书记的美国之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 是在这时期美国的挑衅动作并没有停止。在美防长盖茨访华前夕,美国的另一艘核动力航母 “罗纳德·里根”也奉命前来搅局。虽然美国一再声称:里根航母的到来只是为了震慑朝鲜 而采取的“临时之举”。但是,美国的这种辩解并没有打消中国的顾虑。 美国究竟为什么要重返亚洲?由美国重新洗牌的亚洲的格局会是什么样的?中国如何在美 国制定的“遏制中国”“围堵中国”的战略决策当中,如何发挥自己的软硬两种势力来抗衡 美国。而美国又是如何制定反遏制反围堵的决策,将是中美两国所有外交关系当中的重点之 重 在二次大战结束之后,美国的战略重心一直是以欧洲为主。尽管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欧洲的重要性并没有因此有丝毫的减弱。相反的还加强了与欧洲盟友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领 域里的全面合作和发展。可是,随着苏联的垮台,华约的崩溃离析,特别是欧洲最后一个共 产党政权国家南斯拉夫政权的被颠覆,欧洲已经纳入了美国的政治版图内。虽然,欧洲还有 俄罗斯。可是现在的俄国已经无法靠自己的实力来独自抗衡美国的挤压。同时欧洲的油水已 经没有了,欧洲对美国的吸引力并不想当初那样的迷人了。 因此,美国开始重新制定它的全球战略决策,将他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了欧洲以外的地区。从 近二十年的世界局部战争上来看,亚洲成了当今世界最不安定和最不稳定的地区。第一次海 形势与政策 第7 页 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伊朗核危机,朝鲜半岛的持续紧张态势,都为美国 在亚洲的军事部署和干预打下了良好的借口。 美国人历来都是以世界老大的身份来自居的。为了能改自己找到一个军事扩张和军事存在的 理由,美国利用一切甚至以一种见不得人手段来制造矛盾和事件为自己赚取利益。在制造矛 盾的同时他也在寻找他下一个敌人。哪怕这个敌人根本不存,在他也要制造出来一个敌人。 这就是美国。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举足轻重的国家中国很“不幸”的纳入了美国视线范围内。作为世界新 兴的经济国家中国无疑是美国最大的敌人。美国在处理对华关系上,从来就没有将中国当成 “可信赖、可依靠”的伙伴。美国在战略层面上,是将中国当成美国最危险的最可怕的敌人, 在战术层面上将中国列为,可以利用和可支配的不可缺少的“临时”盟友。这就是美国对中 国所奉行的胡萝卜加大棒的一贯手法。 而中国由于自己在对美关系上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在一些国际事务上或是对美交往当中, 采取

了忍让步步后退的方略。这种忍让让美国尝到了甜头,只要美国不爽,中国政府的大笔 订单,就会出现美国市场上,中国这种思想的并没有为改善两国关系起到积极作用。反而恰 恰相反,美国更是变本加厉的对中国横加指责。中国在与美国的交锋当中,不但失去了领导 权、支配权。甚至连话语权都丧失了。中国不像美国那样的将美国列为自己的敌人。在战略 决策上,中国将美国列为了不可信赖的不确定的敌人,而不是最危险和最主要的敌人。在战 术层面上,中国将美国当成了可以学习借鉴的敌手。这两种战略战术上的不同导致了中美两 国的关系的复杂化。 中美两国的关系在一定时期是斗而不破,长期斗争,长期合作的一种非典型的国与国的外交 模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谁也离不开谁。 美国是金融帝国,钱财是美国的一切。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的经济命脉,都攥在中 国的手里,人民币就是美国的催命符,要命鬼。打贸易牌中国奉陪,打资源牌,中国可以利 用自己的稀土优势,将美国科技神话打碎。利用自己的军事,撕破美国打造的“c”型包围 圈,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加紧与美国为敌的国家的联系,在委内瑞拉、古巴、朝鲜、伊朗、 缅甸、叙利亚,这些美国看不顺眼的国家的合作。将美国的后院闹得鸡犬不宁。让美国食不 甘味,夜不能寐,让美国寝食难安。看他还有没有功夫倒蹬中国的事务。 形势与政策 第8 页 展望2011:中美话语权之争将更尖锐 2010 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经以其在金融危机中的卓越表现,赢得了前 所未有的国际话语权,但与此同时,也面临来自既有利益体系强大“反洗牌”压力。2011 年,是世界主要国家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的关键之年,既有的国际体系也必将面临更深刻的变 革,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能谋得多少话语权?2011 年将在法国戛纳举行的新一届二十国集 团(G20)峰会,或能窥见端倪。 在国际体系中,话语权是现有世界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中国的崛起,谋求更多 国际话语权,也成为这一过程应有的“题中之义”。 中国开始不做“追随者” 改革开放31 年以来,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就现有的世界秩 序来说,中国很长时间里一直是“参与者”,还不是重要的“决策者”。而随着中国崛起和 对世界事务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开始影响、甚至部分参与重组不同议题上的国际话语体 系。 例如在气候问题上,1992 年联合国地球公约签署以来有关减排问题的国际谈判和对话 进程,中国长期来看一直是一个被动的应对者。1997 年的《京都议定书》签署时中国并非 主要的影响国。2005 年巴厘路线图谈判时,中国的作用不断上升。2009 年全球气候问题的 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减排和气候谈判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国际金融问题上,美国面对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将拥有大量出口盈余的中国 列为替罪羊,提出人民币汇率的人为低价是导致美中贸易失衡的原因。为此,美国不仅在 2010 年8 月通过了所谓要求报复中国出口产品的“人民币法案”,20 国集团首尔会议之前, 美国还提出了要给经常性项目盈余大国设定“盈余不能超过国民生产总值4%”的上限。在 中国的全力回击之下,20 国集团首尔峰会就货币问题采取了较为平衡的提法,即既反对不 负责任的货币政策,也反对“竞争性贬值”,这被视为美国的“失败”。 目前,全球经济失衡确实是世界经济发展里程中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究竟什么 国家、什么问题需要对世界经济失衡负责?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合作而言,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和政策争论,更是涉及国际社会未来究竟如何合作、以及今后全球金 融和经济发展方向性的问题。 形势与政策 第9 页 美国将中国大量出口列为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既不符合事实、更不客观公正。中国的 大量出口,是上世纪90 年代后美欧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大量“外包”以及人为 刺激金融服务业在GDP 中所占比重上升的结果,不能将今天世界经济的“美国病”归咎于中 国。而2010 年11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扩大中国的投票权,也恰当地反映了今天的中国在 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实力和地位。 中美话语权之争将更尖锐 展望2011 年,中国在人民币汇率、促进全球自由贸易、带动全球经济发展,以及20 国集团在加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监管等议题上的斗争中,将继续发挥重要的国际影响 力。2008 年9 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自由贸易 进程受到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最大威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高举自由贸易旗帜的最重要力量之 一。 另一方面,由于中美在人民币汇率、双边产品进出口、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外资

篇三:中外礼仪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人交往的日益频繁,文明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商务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中外礼仪》这项课程,本人通过听了礼仪知识讲课程,并观看了相关的礼仪录象,觉得我们在礼仪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觉得学习礼仪知识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对我深有感触,受益非浅。

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一直将文明礼仪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文明礼仪更显得尤为重要,它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可谓包罗万象,无处不在。一个人的举止、表情、谈吐、对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因此,在平时工作与生活中,着重注重四个方面提高:一是强化自律意识,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二是端正思想态度,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三是讲究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礼仪水平;四是注重学以致用,提高工作效率。

文明礼仪培训学习心得文明礼仪培训学习心得在这次文明礼仪学习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位,从小小的鞠躬礼到文明用语,似乎我们都有太多的忽略,比如在平时生活中文明用语声音太小、面部无表情等常见问题我都没有多加注意。

总之,现代礼仪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职业竞争中,学历只占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归属于你的礼仪举止是否得体,得体的礼仪举止会使你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中外礼仪》这门课程对我触动很大,对我学习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一个女生,我希望在外在形象塑造方面可以多讲一点,讲细一点。老师上课风趣幽默、博学多识、为人师表的形象,亦将对我产生重大影

响。我将会把课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个人形象和人际关系,使自己在公关礼仪方面有一个质的提高。


对于中美合作的心得体会》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67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