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提高中高年级学生自改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中高年级学生自改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1 07:24:05 | 移动端:提高中高年级学生自改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介绍

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决定了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精神。但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上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自作而不能自改,只能拿出“半成品”,定稿的事留给了别人,作文水平的提高就受到局限,还滋养了学生的依赖思想,十分被动。教师呢,花了很大的气力,精批细改,辛辛苦苦一两个星期,而学生往往只关心分数,并不会去仔细体会和琢磨老师是怎样修改的,为什么这样改。结果是:教师批改疲于奔命,学生作文旧病常发,无效劳动,恶性循环。难怪叶圣陶老先生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有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为此,叶老指出:“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其次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一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修改文章的名言、故事;二是对学生进行作文自我修改的指导。指导初期,教师提供典型案例组织学生集体共同合作修改,中后期,增加个别面批指导,进行分层指导;三是开展了作文自改互改竞赛活动,对优秀学生给予加星加分鼓励,在全班学生中表扬;四是举办优秀作文展,传阅修改得好的习作,把优秀作文推荐到《常熟日报》《小荷》《校园文学》等刊物发表;五是增设《男生日记》《女生日记》,要求后一位学生在撰写日记之前,首先对前一位学生的日记进行修改,再写日记,以此来增加学生互改互学机会。

第三是制订了“作文自改互批课堂模式”,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练习自改互批作文。

(1)示范修改。教师先浏览学生作文,整体把握一下本次学生作文情况,记下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创新之处,选出好、中、差作文各一篇。然后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共同修改作文。(2)自主修改,小组互动。组内互换作文,进行互评,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巡回指导,重视帮助作文水平差的学生。(3)全班交流展示。各组选出代表展示一下本组修改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全班共同分享,其他组员作补充。(4)自我修改。各自拿回自己的作文,阅读同学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自我修改。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交流、讨论。

5.资料汇总,总结经验

研究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收集学生自改互改成功的案例,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教育学生。如择优展示学生作文本、范读修改得好的作文或片段,组织学生撰写《自改互批作文的收获与体会》,召开心得交流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同伴相互交流中学,在教师的面批指导中学。 以此同时,我也收集学生自改互批不足的案例,用反例启发学生学习修改,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没有老师的“雪花乐园》《母亲的爱》《仓鼠逃走记》等修改个案就是这样产生的。 另外,我坚持写教育随笔,随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成与败,经验与教训,如《列提纲的作用》《把你的笔变成摄像机》《化平庸为神奇》《谈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等文章就是这一年中完成的。

三、我的研究体会

1.个人的科研意识得到了提高,教育教学理念有所转变。通过研究,我深切地认识到:课题研究对研究者的各种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是在是太大了。在研究中,我接触、学习了许多先进理念,并学到了他人的先进经验。我不再停留在过去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上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分辨、鉴赏能力,初步做到了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的想法;同时,也使自己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2.作文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能力,是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的基本方向,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教师素

质的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作文讲评课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教给学生作文修改的方法,使学生产生了这样的意识:我也可以做老师,我也有能力鉴赏别人的文章,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了作文兴趣,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所进步。课堂上,学生大胆质疑,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时时并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生生、师生合作互动中感受着集体合作的力量,对作文课不再是畏惧或厌烦,而是充满了向往。根据每次习作后的作文等第看,学生的作文等第在不断提高。

篇二:高年级学生小练笔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高年级学生小练笔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坡家学校霍成祥

一、课题名称

高年级学生小练笔指导研究二、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事,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干巴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白话连篇;要么是《作文选》、《课课通》的翻版,尽是套路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喜读乐写,每个语文教师都在为之不断努力。

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来呢? 我们是否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写作的素材?是否可以让孩子从写一段话开始对写作真正地感兴趣?是否可以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为孩子的写作服务呢?在教材中灵活巧妙地融进“小练笔”训练,加大小练笔的密度,提高小练笔的质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三、课题的界定

1、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渠道。

2、小练笔:就是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

3、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把阅读、习作、生

活三者结合起来,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培养习作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

四、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事,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干巴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白话连篇;要么是《作文选》、《课课通》的翻版,尽是套路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喜读乐写,每个语文教师都在为之不断努力。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力求改变过于追求量化定性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来。

(一)怎样精心选择落笔点,让课堂小练笔独具魅力

(二)探索新课程下“课堂小练笔”的途径和方法

1、在实验中,狠抓了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

2、实验中确定了具有不同难度的随文练笔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3、在实验中将小作文与大作文结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这里的“小作文”指“课堂小练笔”。课堂上的写

话训练作为“大作文”的补充性和完善性训练,注意在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大、小兼顾、详略搭配,尽量使“辅助性”的课堂小练笔训练与单元教材的习作要求相一致。

(三)研究课堂小练笔的训练方式

(四)新课程下课堂小练笔的教学模式

五、课题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明显告诉广大语文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教材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学生将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及时地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去。

2、指导性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丰富的积累”。积累对于作文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仅包括字、词、句,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还包括对经验的、情感的和审美的及灵感的积累。而“小练笔”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的积累方式。积累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学习过程。语文学习除了语言积累,还必须注意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一个人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程度和观察角度直接影响到他对这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程度。阅读教学中“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常见的做法是,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

3、生活是作文之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理论对作文教学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

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

4、丁有宽先生在其“读写结合”实验中指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的实验使我们深受启发,如何活用课文资源,挖掘课文中最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并能给学生习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因素,让学生在习作时不但能模仿,更能创造,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促进他们接受知识,进行内化,形成能力是教育的目的,而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在研究中,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为他们创造自我发展、互相交流,评价的机会,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

2、开放性原则

课堂小练笔的研究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在研究中,应强调学生探究文本,深化文本,参与实践,感悟人生。

3、科学性原则

科学的安排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都要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联系学生实际组织教学活动。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没有一种教学措施能比让学生多写更有助于改进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习作理论知识后,形成和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上“小练笔”的反复训练提高习作能力。

5、循序渐进原则

小练笔的思维过程,也是言语意识过程。学生言语意识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七、个人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四年级作文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我通过问卷调查、师生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作文现状。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都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但平时看课外书少,多数学生一学期只看2-3册,在学校订的报纸杂志也就当天翻翻,过后就仍在一旁了;在看书是否对作文有帮助的问题上,只有40%的学生认为有点帮助,5%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40%的学生不知道作文内容写什么,承认作文中存在虚假内容(自己瞎编的),还有30%的学生抄一篇应付了事;95%的学生认为自己写作文困难,20%的学生认为自己写作文极为困难,认为根本写不好作文;50%的学生害怕写作文。

分析学生的作文现状,了解他们潜在的学习需要,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采他山之石,海纳百川

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调查后,根据调查情况较系统地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有感而发 随机而作》,出自《江苏教育》,江苏教育报刊社2006年—2007年各期;钟启泉主编《教育方法概论》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出版;《小学语文教学》

篇三:自改互评习作 结题报告

《提高中高年级学生自改互评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小课题的提出和背景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评改方式”:“评”是指评价判别,分口头和书面两种。口头“评”即所谓“评讲”,书面“评”即所谓“评语” 和“评定等级”。“改”指修改润饰,包括“自改”和“他改”。“方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小学生习作的评改方式”是指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所完成的习作评价判别、修改润饰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

1、成功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 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对于作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便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作文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2、语文教学系统理论认为:批改应该是学生的事,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批改作示范,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作文评价能力,把批改的标准和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会大大促进构思与修改能力的提高。因为这些标准实际上也是写作的重点要求,学生明确了要求,学有方向,就会更好地实行自我调控,也就达到了以改促写的目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本课题实验的主要目标

“文章不厌百回改”,当学生写完作文初稿以后,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

力”,即培养学生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的习惯,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因此我们提出了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就是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借鉴优秀作品,感知自己的习作并进行比较。通过对内容、结构、写法等分析,找出关键问题加以修正,再从字、词、句、段、修辞等方面逐步进行修改,使习作成为一篇合格作品。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找出作文中的问题,准确修改,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体现。本方法重视让学生在会评的前提下去改,使“改”的目的更明确,“改”的行动更自觉。因此评是改的前提,改是评的归宿。

(二)本课题实验的主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作文的要求,我们制定出了实验内容:

1、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习作修改方面的内容调查,了解学生修改习作方面的能力及意识。

2、针对目前习作修改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实施:(1)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2)“自主修改习作”的方法;(3)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时应注意的问题等。通过习作指导、修改的反复实践,发现规律,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课题研究的阶段中,采用问卷调查、团体座谈等方式经常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学生在自我习作修改中的思想意识的变化及修改的方法总结、能力提升,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及时采取教育对策,完善课题研究。

2、教学资源调查研究法,即对中高年级各班进行班级跟踪调查后取得的文字、校内外资源等。

3、个案研究法。我们根据学生作文及作文自我修改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建立相关个案。观察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对相关的表象与特征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从而不断调控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研究过程、对象、手段、效果等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撰写经验总结论文,使之系统化,提炼经验,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四、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 (2013年6月):前期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写出实施方案,搜集有关作文评改方面的资料。实施方案要本着切实可行的原则制定,突出实用性。

在这个阶段里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收集、考察有关资料,制定实验方案,为今后的实验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作铺垫;②多次召开了教研组成员会议,

动员教师必须以“教会学生学习”的观念来指导今后自己的实验工作,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改变那种不放心让学生自改和互改作文,不相信学生能修改好作文,生怕搞砸了,总不肯大胆放手的错误想法和做法。③在课堂中动员激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向学生阐明学生互评作文的意义,转变学生的观念,纠正学生思想上的一些误区,解除他们的顾虑,激起他们对自主修改习作的信心和热情。

第二阶段 (2013年9月—2014年4月):研究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最重要,需要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选取优秀的文章作为典范,从词、句、结构、写法、详略、修辞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评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作文教学渗透到教学中去,发挥课堂练笔的优势训练学生写作。在作文自评过程中,总结经验,写出阶段性总结及论文。

第一步:根据大纲要求及课本内容制定具体实施的方案。

我们经过不断的探索,根据课程标准对中高段作文评改的要求,制定出了实施阶段目标。

第二步:改革批改形式,逐步提高自改能力。

学生作文评改能力是逐步形成的,必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力求作文评改形式多样化。

1、示范批改、典型引路。学生打好草稿,老师进行批阅,从学生的作文草稿中找出质量不同的作文各一篇,指名朗读,总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让大家口头评论,看文章的内容是否真实,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晰,用词造句是否恰切,文题是否相符。最后由老师运用修改文章统一符号用红笔对文章作增、删、改、调的示范批改,对学生的作文可以“鸡蛋里挑骨头”,对较差的作文则力求找出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激励他寻找新的成功。

在示范批改的过程中,学生从作文实例的具体指导明确了修改标准,掌握了一整套修改文章的统一符号和修改方法,为自己修改作好了准备。

2、分组修改、集思广益。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批改小组,每组中有好、中、差三类写作水平的同学。为了增强学生批改效果,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作文的要求将批改步骤写在黑板上:比如(1)改错字;(2)改错句;(3)找出错的语句;(4)找出不好的或欠缺的内容;(5)写出评语草稿。批改时,每人发给一篇文章根据步骤进行,修改小组成员可以轻声交谈、切磋研究、讨论修改。老师巡回指导,了解批改情况,帮助解决批改中的疑难问题,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或同学,只作提示,决不包办修改。批改后各组代表谈意见,推荐在评改中发现的优秀作品和精彩片断在班上读给学生听,供大家欣赏品味,这样做对好的同学是个鞭策,对差的学生是个促进。最后,还通过全班讨论评出最佳“批改小组”,并挑出修改成功的文章若干篇,由学生本人在班上朗读或张贴在学生园地里,以示表扬。

3、自我修改,深化理解。这一环节是最难的,也是自能作文的最终实现,

即变“他人改自己的”为“自己该自己的”。当大部分同学明确了修改重点,掌握了修改方法后,逐步放手自改。学生自改时要求反复吟诵,通过慢速阅读、快速默读等形式发现问题、分析修改。再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其他同学或家里人听,请他们提意见,再进一步修改。学生自批改后,还可以让学生谈作文修改的好处,谈自己在修改中的体会,让他们知道怎样修改,提高他们的自能作文水平。这样做,教师可以从繁重的批改中解脱出来,考虑学生作文中更重要的问题,加强指导,使学生逐步具备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本领。

第三步:总结操作评改作文的原则。

改革传统作文评改办法,老师并不可以偷赖,相反,对教师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统观全局,把握重点,象指挥家一样指挥改的全过程,从浏览、分析、记录到指导修改,再到总结。但老师只起引导作用,绝不以包办代替,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修改的全过程。评改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或侧重自评自改或互评互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乐意修改。

第三阶段(2014年5月):总结阶段:将实践的具体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上升到理论高度。将课题实施的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在这一阶段里,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①将课题实施的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将实践的具体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上升到理论高度。②参与实验的老师每人在总结的基础上,撰写了论文;③对学生中的优秀作文、互评范文进行收集整理,编辑;④实验教师整理自己资料,写出了课题实施小结。

五、实验研究取得的成果

在上级部门指导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对自主修改习作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和实验工作,使实验工作,逐步沿着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健康发展。我们创设多维度的评改方式,以此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提升学生习作的水平。

1、教师示范改

我们从全班学生的作文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老师的带领下读一句议一句,按照修改标准改、评比、鉴别。在评议中,要引导学生说出好在哪里,错在哪里,怎样改进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将整个修改过程演示给学生。习作修改的步骤:初读习作,发现问题;边读边改,解决问题;听取建议,改进问题;美读习作,体验快乐。修改的方法包括:如何选材,如何拟订标题,如何开篇,如何结尾,如何使叙述条理清楚,以及错别字、病句的修改等等。

2、相互合作,自主批改

(1)、学生互相改

教师按照每篇作文的训练要求和训练重点提出修改重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互批互改。形式主要有:

A、四人小组合作批改法。

一人读自己的文章,小组成员听,在读的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可提示停读,这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平等、融洽、自由的气氛中分析存在

的问题。念完后,自己要谈一谈写作感受,然后组员发言,说说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小组长最后根据组员意见写下总结性评语。最后每小组要选出一篇经过大家修改后的优秀文章准备参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判断、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小组之间、组员之间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B、同桌交叉批改法。一般说来,同桌总是一个优生配一个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来说,可以促使他开动脑筋,对所批改的作文进行评议、批改、下结论。对于优生来讲,他面对的是问题较多的作文,从字词句段篇各个方面做精批细改,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2)、自我反思改

互改结束后,学生根据大家的修改意见逐段逐句修改自已的作文,充分感悟、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效。我们采用以下方式:

A、分析性自评

我们要求学生每次批改自已的作文时除了要修改作文本身的不足外,还要谈一谈写作目的及修改感受,促使学生从总结、反思中摸索规律,使其在“一步一回头”中收到“步步高”的效果。

B、鉴赏性评选

在互改过程结束后,小组推荐的优秀文章参加全班的作文评奖活动,参赛中,由该生上台诵读文章,其他同学既当观众欣赏,又做评委品评,最后师生评选出最佳修改稿。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一方面可促使学生更加用心评改。

3、学生自主评改

习作修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每一位同学的习作水平,因此他们最终还是要把在教师范改、师批生改等环节中习得的方法运用到自主修改习作的过程中去。这一环节是最为关键的,也是自能作文的最终实现。因此,当学生初步具备修改习作的意识和能力之后,我们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每次习作初稿完成后,让学生自己一边读自己的习作一边修改。学生自改时要求反复吟诵,通过慢速阅读、快速默读等形式发现问题、分析修改。修改后可把习作读给其他同学或家里人听,请他们提意见,再进一步修改。最后让学生自己挑选推荐好的章节,上讲台在班上朗读,供同学品味欣赏,还可以让学生谈习作修改的好处,谈自己在修改中的体会。班级里也可定期举行习作展评等活动,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习作成果,以成功的体验来补偿习作修改过程的艰辛,增强改好习作的信心,维系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

4、家长评改

现在家长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在学生完成初稿后根据习作内容和问题,请家长参与,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习作。操作策略上,选择家长比较熟悉的题材请家长参与。如“一个熟悉的人”、“农贸市场等”,这样做一来可以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习作状况,也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的交流、沟通,让孩子觉得自己父母很关注自己的学习;二来呢家长与孩子一对一的评改,时间上更充足,


提高中高年级学生自改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70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