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控制农村中学生辍学对策》结题报告

《控制农村中学生辍学对策》结题报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4 07:16:06 | 移动端:《控制农村中学生辍学对策》结题报告

篇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结题报告

清新县三坑镇枫坑小学课题组

2010年4月

我校的县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从2006年10月开始实施研究到现在有3多年时间了,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刻苦钻研以及全校教师的积极配合、支持帮助下,课题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同时参与研究的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批农民工入城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不断增多。我校有学生3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有60多人,占全校学生的 16.7%。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 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自信,进取性、自觉性不够强,生活习惯不良,不讲卫生、不勤换衣服等。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留守儿童”这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压力,也给老师带来了新的课题研究。对此,我校结合实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成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监管人的现状与留守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关系。

3、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4、建立符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

6、通过活动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自己的巨大付出,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到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自觉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儿童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

5、提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能力。

6、增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体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一切辅导活动的计划、实施、组织都要顾及全体留守儿童,协助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同时承认并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具体方法上对学

生实行个别对待,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采用灵活的辅导策略。

2、活动体验性原则:

心理辅导是一种情绪调节、情感体验,是心灵沟通、理念的认同,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所能奏效的。必须创设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游戏,通过活动、游戏使学生获得理念的感悟、情绪上的宣泄和技能上的掌握。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展示其精神生活的丰富性、智慧和体验的深度、想象和意志的力量、能力和性格的特征;他们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心理品质,使得自己的心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3、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辅导活动主体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唱“主角”,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接受训练和启示。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尊重学生首先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学生,同时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学生的不同于别人的独立的观点和独特的个性。理解,则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真正于学生取得心灵上的沟通。

5、发展前瞻性原则:

从人本主义出发,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到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看到学生无限发展的潜力方面,看到学生自助互助的潜力,充分挖掘学生个体自身和学生集体中的教育资源,同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但是也不能忽视矫治性和预防性工作。

6、保密性原则:

对于学生不愿意公开或公开后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容,如心理测验、师生个别谈心的内容都应该保密。

六、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力促留守学生获最佳发展。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把握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观察、关注法。通过观察、了解留守儿童在学校内的生活及学习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4、经验总结法。组织并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5、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践创新。

6、案例研究法。将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研究者的教育故事及时作提炼验证并反思。

7、谈心法。通过与留守儿童耐心的谈心,进行思想交流,以达到心灵沟通的效果。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收集准备阶段(2006.10-2007.3)这一阶段也是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主要进行了,选题论证,制定方案,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分析成因,设计研究重点及措施。

第二阶段:实践探讨阶段(2007.4-2008.4)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运行操作,修订计划,收集积累资料。进行个案分析,制定阶段计划,操作方法验证。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2008.5-2009.7)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思,总结中期成果。结合实际,查验效果,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形成并掌握处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并进行成果汇报展。

第四阶段:结题推广阶段 (2009.9-2010.8)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课题研究成果并加以推广,加大覆盖面。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汇总各种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汇编成果专辑,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自查会,申请课题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经验和成果

(一)深入地了解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只有兄弟姐妹留守家中,无人看管,放任自流。

2、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甚至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临时监护人管教不严,甚至无力管教。

3、父母离异或因意外让孩子成为单亲或孤儿,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4、父母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不强,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甚至产生“读书无用论”。

(二)探索出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地基本对策

1、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开学初,我们利用多数家长都在的机会,记录好他们的家庭背景,向家长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父母姓名、外出务工地址、联系电话;临时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住址联系电话等。同时认真填写《“留守儿童”情况登记表》,做到心中有数。

2、 成立“一帮一”和“手牵手”活动小组。对班上的“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老师,由任课老师具体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制订学习帮助计划,明确帮助时间、内容、阶段性效果。除此之外,还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手牵手”活动。各班要求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一起成长。让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留守儿童”真诚的帮助,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让他们体会到不是兄妹胜似兄妹的同学情。

篇二:《初中生辍学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

作者:田士昌(石家庄市无极县七汲镇中学)

摘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部分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初中的辍学问题,近几年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对将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控辍的根本方法是分析辍学原因,如欺辱现象、不登校现象、心罚体罚现象、不买书现象、不合理评估、平等教育现象、师生不平等现象、民办私立学校的不公平竞争等辍学原因的分析。建立控辍机构,如学校的控辍领导小组、师生的控辍捆绑小组等。完善控辍方法,如激励教学法、师生捆绑法、教师控辍量化法。最大限度的控制辍学,切实落实九年义务教育法,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素质。

关键词:普九 控辍 学习 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可是,自1986年7月1日实行至今,虽然国家和社会早已创造了良好的义务教育环境,但学校和家庭并没有依法保障实行儿童、少年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日渐严重。

(二) 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首要难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大障碍,就是农村中学生的辍学问题。中学生辍学近几年已被教育主管部门及当地政府当作首要教育问题,进行了强有力的政府行政干预,但效果不太理想。即使个别学生返校,其返校生的学习已是名存实亡。这严重阻碍了普九的进程。

(三) 世界教科文组织早已提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辍学生学习生涯的提前中断是不可能达到终生学习目的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如果没有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基础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说治理辍学问题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是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前提,是振兴教育的重要前提,是振兴中华的重要前提。

(四)、为了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现国民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以达到振兴教育、振兴中华的目的。我们无极县七汲镇中学课题组反思了我们的教育行为的成败,提出了课题《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一)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

我国农村中学生的辍学是普九的失败,农村小学生的辍学是我们民族的悲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是,某些地区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没有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普九步履艰难,控辍有名无实呢,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中学生的辍学原因。

1、社会原因: 社会不良文化的“狂轰滥炸”。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是校园欺辱现象的重要“帮凶”,从打打杀杀的电视武打片,到黑社会称王称霸的枪战镜头,从渲染暴力的“记实文学”到追求轰动效应性新闻的大小报纸,都会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不良印象,为他们的模仿提供了鲜活的“榜样”。文化市场管理的混乱使得非法出版物和非法娱乐场所,充斥了大量的色情和暴力内容。越来越多的电子游戏厅、网吧的泛滥,童工的任用,娱乐场所的普及,看电视引发的类似黑社会组织的猖狂等现象都使得社会这个大舞台过早的让个别学生

成为了角色。使得很多青少年深陷不能自拔直至辍学。

农村秘密网吧的泛滥使得学校的管理难上加难,学生不登校现象和中途离校现象泛滥,假“请假”泛滥,最后使得这些学生留恋网吧,造成辍学。农村小企业滥用童工现象严重,使得假期开学时的学生辍学现象严重,返校率很低。不健康电视节目使得个别青少年崇尚暴力,模拟黑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率逐年增高,因而形成辍学。

2、学校原因: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初中校内八大原因及厌学原因、小学教育原因:

(1)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初中校内八大原因

① 欺辱现象:在校内外欺负人的现象正逐渐成为学校和学生家长头痛的问题,欺辱现象的类型也逐渐由流动性、游戏化向长期性、集团化发展,欺辱动机多种多样,欺辱现象的后果十分严重:受辱学生辍学,受辱学生转学,受辱者沦为欺辱者、加入集团,学生矛盾升华为社会上的家族矛盾,学生矛盾转化为学生家长与学校的矛盾等等。欺辱现象正在成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 不登校现象:学生从家庭背书包出家门后不是去学校而是半途走了“小道”,去了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形成了学校见不到人而家长却认为孩子去了学校,这种现象称之为不登校现象。学生不登校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家庭管理不够,学校管理松懈,学校和学生家长联系不及时,学校周边娱乐诱惑场所太多。不登校现象的后果是严重的,它容易将社会不良因素带入学校,是学校欺辱现象和学校暴力形成的主要污染源。教育成为服务行业的首要标志应该是学校与学生家长的即时沟通,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遏制不登校现象。

③ 心罚体罚现象: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无疑是教育的反面,会给学生造成无法弥补的内伤。我们把教师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否定、讥讽、挖苦称做教师对学生的心罚现象。心罚和体罚都会给学生的自尊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如果由于老师的原因而使学生的上进心、自尊自信心统统丧失,这简直是教师的犯罪。请记住: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的暴力行为或对学生自尊造成伤害的任何言行不配称之为教育。

④ 不买书现象: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读、看、听、写、练等能力中读、看、写、练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课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工具,而学生的不买书现象已日益严重。不买书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其后果十分严重:学生的读、看、听、写、练五种能力中有四种受到制约,给教师的施教过程增加了难度,由于无书而使学生丧失了读看能力从而使终身学习能力大打折扣,由有价的课本耽误了无价的宝贵的知识学习,这可能是人生中最大的愚蠢、遗憾和错误,当前,学校和教师对此无能为力,“一费制”的实行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意义。

⑤ 不合理评估现象:

⑥ 平等教育现象:也叫大锅饭教育现象。我们不要在推助弱者的同时压制强者,也不要在解放强者的同时抛弃弱者。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需要的是真正的“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查尔斯·汉迪说:“对教育而言真正需要的不是国家制定的进程表,而是给每一个孩子一份私人进程表”。

⑦ 师生不平等现象。

⑧ 民办私立学校的不公平竞争现象。

(2)农村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反思 ——从学生的“心里话”寻找改变学生厌学的策略

(3)小学教育原因

初中生厌学和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太差。调查表明:60%的初中辍学生小学阶段的基础太差。这说明小学教育应当加强,抓辍学要从小学阶段开始。

3、家庭原因:

(1)家庭管理不够。独生子的增多使社会上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随之增多,诸多家长对孩子是“再穷不能穷孩子、再累不能累孩子、再火不能训孩子、再闲不能教孩子”,家长关心孩子的只是“孩子在外受气了没有”、“孩子还有零花钱没有”,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把学校看成了“托儿所”,导致了这些孩子的“无法无天”、“自由自在”、“心想事成”、“快快乐乐”。最后学习日下,厌学辍学。

(2)农村个别家庭的“知识无用论”。农村暴发户的暴富冲昏了头脑,认为没有知识照样可以发家致富,上学上到识字即可,提前成了小老板。

(3)农村特困家庭的无奈。农村大批的特困家庭由于缺少劳动力,即使免去特困生的杂费,其家长仍然无奈的让孩子提前成为了劳动力。

(二)农村中学普九控辍策略

1、控辍的社会策略:通过国家与社会力量将蚕食着学生们心灵的黑网吧彻底砍掉清除,对企业的任用童工问题相关单位要真正的去管去查,将非法娱乐场所规范化,将电视节目净化,将九年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可操作化,将九年义务教育毕业证法律化。

2、学校改革策略:从学校中存在的八种问题入手,从学生的主体愿望出发,从根本上改变学校教育的弊端,找到消除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教师教学行为方略。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3、家庭教育策略

三、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问卷法和实验法。

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家访、座谈、问卷等方法搜集资料,经过统计整理与思维分析,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回答既定的问题。辍学研究课题组前后共调查了无极县范围内的5个乡镇的300名辍学生,600名初中毕业生,1200名中小学在校生,调查问卷5000余份。得到了许多详实的有效数据,为辍学研究提供了依据和策略。

实验法是利用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实验出切实可行的学校控辍策略。由课题组兰会谦主研的控辍方法实验的法制法、捆绑法、激励法、量化法等,都为辍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经验数据。

四、研究的过程

(一)组建研究队伍

研究人员是研究的主体,组合一支德才兼备、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骨干教师研究队伍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课题研究从立项至今已有三年之久,三年的探索实验中,队伍不断扩大,由最初的七汲镇中学推广到遍布全无极县的5个学校,参研骨干教师由最初的8名初中教师发展到现在的包括12名校长的70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无极县教育局领导陈同学、邢军强、刘英国、李伟多次到辍学研究课题组指导,在三年课题研究中,对课题组指导讲座12次,召开全无极县科研骨干课题研究会两次,在七汲镇中学召开题题研讨现场会一次;二是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七汲镇中学校长穆勤生对课题研究的时间、物品以及学校的教学教研给予了大力支持,隔周举行一次的课题教研会三年从未间断,亲自带领课题组到深泽县部分学校和无极县其他学校进

行科研交流。三是一线教师的踊跃参加。

(二)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学习

课题研究人员的不断学习,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是课题研究不断深入的前提。辍学研究课题组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学习。

1.坚持专家指导讲座学习。三年课题研究中,上级部门组织的专家讲座课题组成员都踊跃参加,石家庄市教科所所长田运隆关于教改形势及教科研的重要性讲座,石家庄师专副校长王升博士关于澳大利亚基础教育思考和关于课题研究的报告,河北省教育厅教研规划办李经普主任的科研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儒德教授关于学习理念与教育行为的转变的讲座,东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向葵教授关于结合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人性化思想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讲座,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妹芝关于学校管理的讲座,等等,都为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指导。

2.坚持网上学习。利用先进的电子手段,年轻教师纷纷在自家的电脑上查找与控辍相关的材料,利用业余时间丰富了科研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

(三)精心设计调查问卷、不辞辛苦深入调查、以“问题”带动研究、以研 究提高普九质量。 辍学问题是一个涉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都为普九铺平了道路,因此,辍学问题的研究就主要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原因入手,其中学校原因是辍学研究课题组调查的重点。

我们为147名辍学生设计的问卷中首先提出问题:“你辍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统计调查结果是:个人原因67.3%,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原因只占32.7%,果真如此吗?进一步的问卷又提出问题:“你辍学的个人原因是什么?”统计调查结果是:35.3%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基础知识太差”,占“辍学的个人原因”中八个原因的第一位。同时另一调查问卷“你辍学的学校原因是什么?”调查结果分析为:与教师有关的“师生不平等、老师讲课水平、老师不合理评估、老师的不尊重学生”等原因占46%,位居学校原因的第一。

另外课题组对800名在校初中学生进行了厌学问题调查,结果是:56%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厌学的“个人原因”占51.5%,厌学的个人原因中“个人基础太差”占32.5%,厌学的学校原因中与教师有关的原因占47.8%。

课题组综合以上几个问题后,发现辍学生和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其辍学和厌学原因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因素是农村中学生厌学、辍学的最根本原因,其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学因素对中学生的厌学、辍学影响不容忽视。问题得出后,课题组便将辍学研究的重点放到了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上,这样以问题带动研究,以研究带动教学,用素质教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落实九年义务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性

三年的课题研究中,共分成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2002年1月——2003年1月)调查研究阶段。以田士昌、兰会谦、安拴位为主,调查询问了无极县范围内的300名辍学生,调查了1500名在校初中生。为课题的后期研究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第二阶段:(2003年2月——2004年1月)教学改革与控辍实验阶段。通过激励教学法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通过实验法制法、师生捆绑法、量化法,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责任感。

第三阶段:(2004年2月——2005年6月)农村中学控辍方案实验与总结阶段。

从第二阶段开始,课题研究成果论文相继完成17篇,其中田士昌的《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调查》;张翠娟、刘翠平的《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辍学的影响调查》;张丽英、马银霞的《浅谈师生关系》;赫玉良、梁分月的《不买书现象研究》等论文均获得石家庄市教育科研论文评选奖。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及控辍策略

治理中学生的辍学问题首先要究其辍学原因,在家庭、社会、学校、个人这四方面原因中,我们首先对学校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了导致农村中学生辍学的校内八大根本原因及相关的治理策略。

1、欺辱现象

在校内欺负人的现象正在逐渐成为学校和学生家长头痛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社会不好”“学校和老师管理不好”“父母教养不好”的原因造成的,实则不只是如此,欺负人也是孩子形成的能力之一,应就这种能力进行分析。

(1)欺辱方式的类型

① 排斥其于局外,使其孤立无援。

② 敲诈、勒索其物品或金钱。

③ 肆意讥讽、骚扰(如藏东西、在书桌中放吃惊、嫌恶之物等)。

④ 语言威胁,使其陷于恐怖、不安中。

⑤ 纠缠盯视其行踪,

⑥ 给身体以直接暴力。

受害者往往仅是忍耐,等时间过去,从受辱方的心里倾向来说,其影响是巨大的,往往使欺辱受害者对学校生活失去信心,对人心、将来、可以信赖的人失去希望。

(2)欺辱现象的类型

① 集团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独生子较多,加上农村家族势力思想的影响,现在社会上流行孩子从小认干亲、拜干兄弟等,调查显示,农村初中在校生有干亲的占80%以上。在学校以干兄弟形式或江湖铁哥们形式形成阵营或对垒者,一旦有两个人发生矛盾纠纷,极易引发成两大阵营的矛盾冲突。

② 游戏化:欺辱现象往往在不触人耳目之处,以半开玩笑游戏的方式进行。事后对旁观者或受害者堵嘴,受害者害怕不敢说,老师自然也就很难知晓。

③ 流动性:对象不特定,谁与众人稍有不同,就会受到排斥、欺辱。

④ 长期性:学生在校期间的欺辱现象常常会带入社会,使社会上的长兄铁弟参与,从初一直到毕业后都不放过。

(3)欺辱现象的动机

① 羡慕感:由于对方被认为是好学生或具有某种优秀品质或特长,而拿其出气,泄愤后潜在着对有能力的学生的羡慕。2001年七汲镇中学的初三5班中流行的欺辱现象其动机就是如此,此班级的尖子生过早的就“夭折”了,结果是这个班的中考成绩平平,竟无一人考入无极高中。此种动机产生的欺辱现象可简称为“欺上”。

② 轻蔑感:由于对方“力量弱”(无法抵抗)或“有身体缺陷”或“动作磨蹭”等对其

篇三:《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钟祥市张集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农村中的许多富余劳动者,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他们的孩子绝大多数只能留守在家庭,由老人或亲戚代养,这些学生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留守学生。据权威部门调查研究,我国目前有2000万左右留守学生,其中近四份之一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现有教学班级7个,学生316人,其中绝大多数学生为农村户口。据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学生53人,占全校人数的16.78%,在这些留守学生中,多数学生在校表现良好,成绩也处于中等水平,但性格略显孤僻、倔强,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

二、课题实验的意义

1、农村留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依恋期”突然中断,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分离焦虑”,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受到外界的诱惑而误入歧途。他们厌学,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为了掩饰这种自卑,他们行动上表现为逃学、通宵上网、抽烟、喝酒、甚至打群架,从而造成心理上的畸形。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现象是

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不仅仅是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甚至整个社会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2、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正成为一个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实现,影响农业和农村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三、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意见》还提出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途径,其中第一条就是: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四、实验假设

1、通过此项研究,调查本地“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现状与成因,摸清农村学校 “留守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2、通过此项研究,探讨、构建农村学校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开展的方法、途径与基本操作模式,从而为新时期农村学校“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寻求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

3、通过此项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探究利用“校本培训”培养心理健康教师的途径与方法,为目前量大面广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开辟一条新路子。

4、通过有效开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矫正与预防“留守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提高其的心理素养,开发其心理潜能,促进其智力发展。

5、通过此项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五、课题实验的主要内容

(1)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

(2)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研究。

六、课题实验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是通过网络搜集国内外有关初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资料,搜集相关课题研究的最新信息。

2、个案研究法。依据正确的理论指导组织学校教育教学和校外的活动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循环进行,以期达成目标。

3、调查法。主要调查现阶段各年级“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影响他们心智发展的因素。调查的范围和对象是本校的全体教师、大部分学生、部分家长(临时监护人)以及社会关心教育的人士和组织。主要采用访谈、问卷和测验等调查方法。

4、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统计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发展特点及健康水平。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按照方案做好阶段性的总结,在总结中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6、行为研究法。主要用于观察和访问﹐了解留守生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关于留守生行为的规律﹐从而采取具体措施﹐帮助留守生修改他的行为。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全程两年完成,具体工作的开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

1、搜集材料、汲取理论

(1)收集学习文献资料,进行农村学校“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2)设置四个档案盒(计划与总结、学习资料、教学案例、成果资料),随时随地准备收集过程资料。购买阅读“留守学生”研究资料,网上了解当前课题研究的动态,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沙龙活动并积极听取专家讲座。

2、发放问卷,调查研究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调查、摸底、统计,分析“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首先对我校“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受监护状况进行两类问卷摸底调查,取得有效的调查数据,分类建档;找出“留守学生”存在各种问题的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村“留守学生存”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孤僻、任性、冷漠、自私。不能很好与同伴相处,对老师和同学不信任,逆反心理特别严重。

(2)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波动性较大,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学生有攻击性行为倾向。

(3)自卑感较重,学习做事没有自信心,缺乏毅力和恒心。

(4)懒散、行为习惯差,缺乏组织性、纪律性,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甚至个别学生有违法行为。

(5)茫然,厌学。学习习惯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上进心。流失严重,辍学学生中大多数为“留守学生”。


《控制农村中学生辍学对策》结题报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86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