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理性对待双十一的心得体会

理性对待双十一的心得体会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4 07:19:06 | 移动端:理性对待双十一的心得体会

篇一:对双十一的看法

对双十一的看法

就双十一的看法,我主要有以下观点:1、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而言,从某一方面来说,我觉得,我们在双十一中受到了一些不法商家的欺骗,例如,很多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所谓的商品五折销售,无非就是将售价先提高很多倍之后,再降价销售,甚至很多商品都是去年的商品,很多商品,我们好不容易抢到而来,但是最后却被告知已经没有货了,因此被强制退款等一系列措施,商家从中赚取大量的流量费,深深的坑了我们消费者;2、站在国家及Tmall模式的商家而言,这次双十一,推动了国家的内需,从而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从某一方面而言,促进了国家的GDP;3、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而言,我们购物要理性,需要自己仔细衡量自己实际需要的商品之后再“下手”,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了对自己一点价值都没有的东西。

篇二:对双11的看法)

2013年11月11日,21时19分45秒,2013年天猫“11111”购物狂欢节总成交额破300亿。阿里巴巴数据中心,大屏幕显示2013年天猫“11111”购物狂欢节总成交额破300亿。图片来源:浙报集团/东方IC

“双十一”再度来临,截至11月11日13点04分,阿里“双十一”的交易额突破191亿元大关,这一数字相当于去年“双十一”全天的交易额。阿里巴巴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双十一”的成长轨迹来看,可以用爆炸式来形容。2009年淘宝商城首次推出“双十一”活动时,只有27个品牌参加,总共销售额也只有5200万;2010年交易额达到了9.36亿,已经让人明显感觉到了这个活动的价值,当年香港一天的交易额也只有8亿,一家电商匹敌一座城市的消费水平,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而2011年就相当疯狂了,交易额达到了33.6亿,当天交易额超过1000万的商家有38家,超过4000万的有3家;2012年天猫和淘宝交易额超过了191亿,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单日单店交易额超过1亿的有3家,超过5000万的有14家。191亿究竟是什么概念呢?这几乎是当年阿富汗的GDP总额。是什么助推了“双十一”的购物狂欢?“双十一”背后蕴含了不少经济学理论。

首先,是激励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理性人会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因此,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利用节日做促销其实是一个比较老套的营销手段了。元旦、中秋、国庆、圣诞……只要是个节日,我们都能看到商场里五花八门的打折促销。但是,“双十一”促销之所以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节日促销都要成功,就是因为电商们不仅仅采用了传统的价格激励,还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激励。简单来说,无非就是类似“把谈恋爱的钱用来给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这样的宣传。就是在这种全民消费的激励之下,很多人在光棍节当日的消费超出了自己的预算约束。

其次,是价格弹性。需求定理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将使其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衡量的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那么这种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的。

11月11日当天,很多网店的商品低至5折、3折甚至1折,我们也许会感到疑惑:他们真的能赚钱吗?还是不惜亏本也要随促销的大流?当运用需求价格弹性这一工具来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在这场促销大战中,大部分卖家的收益是远远超过他们平日里的收益的。

显然,商家绝对不会对大米之类的刚性消费品进行降价促销,一方面利润微薄,另一方面相关产品的促销对于销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不同于大米、食盐这些缺乏弹性的生活必需品,服装首饰等的需求量往往极易受到价格的影响。我们看到,恰恰是这一类——衣服、饰品、化妆品、家具等易受价格影响的商品,成为了“双十一”促销的主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左右商家打折力度的是什么因素呢?动辄5折促销,商家不会亏损吗?这一问题可用“二级价格歧视”来解释。

所谓二级价格歧视就是按销售量定价,即通过对相同货物或服务的不同消费量索取不同的价格来实施。虽然价格普遍下降了,但是通过扩大产量和实现较大的规模经济,较低的单位成本仍能增加商家的利润,且低价格能吸引客户、带来回头客、促进二次消费等。

价格、心理激励,价格需求弹性,再加上二级价格歧视,这些成为了“双十一”销量能够出现爆炸性增长的关键因素。

“双十一”带来的消费变局是非常明显的,美国媒体感叹中国“双十一”一天的销售规模已经赶超美国两大网上购物日,预计电子商务将助力中国在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这对于一直寻求消费升级的中国来说,是雪中送炭。中国如果无法成为最大的消费市场,那么就永远只能以工厂的身份,给欧美国家的消费者打工。

“双十一”的出现,还刺激了二三线城市的消费增长。从去年的数据统计来看,网购释放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地区消费潜力的作用非常明显。万亿销售额中,三四线城市的销售额增长

高达60%以上,高于一二线城市。这种对于消费需求的刺激,特别是“逆发展刺激”,是以往很多刺激政策都难以企及的。

说到底,马云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带来的关键命题就是“创新”。创新式的产业链组合,创新式的“双十一”消费时点,恰恰为未来的民营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经济网网友 许一力)

“双11”狂欢真是经济转型信号?

“双11”这一天,仅淘宝网旗下天猫商城的成交额不断被刷新,截至11日21时19分45秒,支付宝交易额已超300亿元。除天猫之外,京东、易迅、当当等电商平台,以及国美、苏宁等家电、3C产品零售巨头,也有不错的成交额。

“双11”本来是光棍们的节日,如今却演变成了网购商家的狂欢节。由此不难看出,互联网的确具有超强的推动力,它不仅能让一个节日变味,还能让这个节日的商业价值快速释放。正因如此,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看来,“双11”不仅仅是一个购物节,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信号。

马云之所以认为“双11”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信号,是因为网购已经形成下游产业。以服装制造业为例,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已经出现大批专业为电商企业做定制产品的下游供应链企业。而且,消费者下单让厂商按需生产的“C2B模式”也正在兴起。这的确说明,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正在发生转变。

但是,“双11”是否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信号,还值得商榷。所谓“经济转型”,是指一种经济运行状态转向另一种经济运行状态,其内涵很丰富,涉及面很宽。仅凭“双11”这一天的成交额,很难说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信号。就目前而言,“双11”不过是一场网购狂欢而已,还没有上升到经济转型的高度。

这场网购狂欢,只是让部分消费者、电商、支付行业、部分生产商和快递企业,获得了短暂的快感。但是,我们对“双11”要有理性认识。“双11”终究只是一个网络消费节,其性质与国庆、圣诞、元旦等消费相对集中的时间点没有太大区别。过度夸大和追捧“双11”,或许会让电商发展迷失方向。

无论是传统消费模式,还是网络购物模式,显然都是一把“双刃剑”。然而,今天我们似乎只看到网购的种种好处,却没有看到网购的种种问题。不可否认,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和销售模式。但也要看到,即使出现了大批专业为电商企业做定制产品的下游供应链企业,网络品牌在与传统品牌竞争中仍没有处于上风。据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淘宝“双11”破亿的“淘品牌”只有5家,其他多数都是传统品牌。

“双11”最终创下的天价成交额,只不过充分说明,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高物价等因素抑制了消费潜力的释放。如果传统商业控制成本后产品能大幅降价,估计也能迎来自己的购物狂欢节。因此,电商们在“双11”期间疯狂捞金的同时,还要清醒意识到,电商能否取代传统商业,还是一个未知数。只有意识到“双11”的局限性和电商存在的弊端,电商才有望在未来真正引领中国经济。(冯海宁)

篇三:双十一请理性

双十一请理性

“双十一”,光棍节——属于单身青年的一个另类节日。光棍节产生于校园,并通过网络媒体广泛传播。与此同时,伴随着网络购物和客户端购物的普及与兴盛,网上各大购物平台也纷纷打出“脱光狂欢”的旗帜吸引人群注意力。

在前两年“双十一”的宣传造势和移动客户端购物的推动下,2014年的“双十一”似乎赢得了更多人的期待,“双十一”当天的销售情况也愈发火热。官方数据显示,天猫“双十一”当天网购成交额达571亿,仅在开场一分钟后交易额即突破1亿。网购过程中过大的订单量和同一时间的巨大访问点击量也使得支付宝、余额宝等支付媒介一度崩溃。

所谓的“脱光”,所谓的“一次购物省一年的钱”,在如此盛大的购物狂欢背后,你是否能看清其实质?在整点的“秒杀”环节中,你是否能敏锐把握其本质?

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学术界对于“双十一”的看法依旧是反对者居多。诚然,网络购物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不少优惠与便捷,让消费者不出家门便可以“淘”到心仪又价廉的商品。然而,“双十一”的网络甩卖,买家的疯狂购买,真的如大多数人口中的“拉动中国经济发展”那么意义重大吗?有网友认为:“价值100亿的商品卖50亿甚至更低,损失还不是商家承担?社会购买力盘子就那么大,透支消费后,接下来必然是一段时间的萧条,这种饮鸩止渴的促销有何意义?”的确,“双十一”就像是一枚定时炸弹,不将其置于合理的天平上就容易引发爆炸。

大学生群体作为光棍节的主力,也自然而然成为“双十一”活动的主要面向群体之

一。大学生能否冷静对待“秒杀”、抢购?笔者对周围的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

“我和宿舍的朋友们一起等待?双十一?的到来,都顺利?秒杀?到了想要的东西,虽然花的钱比较多,但也感觉很值。”

“我对?秒杀?活动不是特别热衷,但是确实很多商品都降价了,我看到心仪的商品就买了。”

“其实我并不太赞同熬夜?秒杀?的行为,这可能是过度追求便宜商品的一种?海囤?行为,存在一定盲目性。”

从以上几种观点中可以明显看出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三种意见——追随、反对、观望。但是数据显示,追随者占大多数。

网购商家半价、“秒杀”的旗号,成为大学生疯狂网购的主要原因。很多人表示,半价是难得一遇的机会,不仅可以买到心仪的商品,还能花比平时少一倍的钱。这种心理是典型的“中国式占便宜”思想,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超市开业降价或周年庆,拥堵的人群常常会令人“望而生畏”。诚然,抢购便宜的商品是一种节约的表现,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商品的质量是否与其物美价廉的口号相符合,或是购买此商品是否能在日后的生活中置于实处,而不是一味从众,最终只是将其闲置在家中。

此外,少部分学生的跟风、攀比心理也是“双十一”火爆的原因之一。团购更实惠,羡慕他人购买的东西等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十分普遍。大学生活相较高中而言更为轻松自由,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为大学生的网络通行提供了便利,大家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信息,商家的口号也更易被接受,这也对“秒杀”起到了推动作用。

网络购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享受购物的欢乐。然而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网购也存在许多财产安全陷阱,我们应该正视半价优惠,将“秒杀”放在合理的天平上,学会理财,创造一个理性的购物环境。


理性对待双十一的心得体会》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875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