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经济讲座心得体会

经济讲座心得体会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18 05:29:33 | 移动端:经济讲座心得体会

篇一:学术讲座心得报告——国家经济发展篇

“当前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几个认识问题”

讲座心得体会报告

讲座心得之一

“当前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几个认识问题”的学术报告心得

5月30日上午,聆听了南京大学张二震教授关于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认识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回答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三个典型问题:一: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吗?二:全球失衡的本质是什么?三:怎样正确理解外需与内需的关系?通过张教授对三个问题的深入浅出的诠释,使我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无论深度还是广度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驱动的原动力无非是对外贸易,投资,消费这三个,而具体到中国的经济,一直以来人们都给中国对外经济加上“出口导向型”的称号,似乎中国的经济主要是靠出口贸易来拉动发展的(备注:所谓出口导向型是指通过扩大出口来带动本国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其实不然。通过这次报告,我们了解到中国走的是一条渐进式的对外开放道路。报告从3个方面说明了中国属于开放型经济而不是所谓的“出口导向型”经济。(1)外部环境近些年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渐使其趋于进,出口均衡化;(2)政策导向、工业化发展角度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决定了中国没必要采取“出口导向型”政策;(3)中国入世的影响也决定了中国经济必须走进,出口均衡化的路子。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具体阐述,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中国采取的是开放型经济模式。

全球失衡从本质来看,实际上是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是实体经济的一种极端情况下的动态均衡。我们不能把中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说成是所谓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因为我国是制成品生产国,而且在产品内分工中,我国主要承接的是中间环节,而每个生产加工环节都会发生增值,必然导致我国出现持续顺差。其实全球经济发展处于不均衡的状态,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南北发展的不平衡。要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出路在于缩小南北发展差距,这就需要发达经济体践行全球“包容性”增长理念,给予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以更多帮助、扶持,切实缩小南北发展的差距,而不是对于新兴国家经济发展的指责与推卸。

危机同时也暴露了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脆弱性,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中国应该改变原来外向型发展模式而采取以内需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目前中国要加强产业间的关联性,强化竞争效应,促进企业的技术改进和效率的提升,推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并着手在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和产业升级,在这个方面,广东,这个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再一次充当了吃螃蟹的第一人,走在了全国的最前面。从本质上看,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增加人民的收入,这就要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我国通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和大幅度提高。然而在经济发展尚未进入群众高额消费阶段之前,试图用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将是不可行的,而随着08年政府投资4万亿元的弊端不断显现,靠政府投资的这条路也走不太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得不还是倚重于出口贸易,不过,政府近几年也在试图通过出台一些鼓励性政策来拉动民间投资,如鼓励私人资本投资村镇银行等。

从报告中,我们还正确认识到: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负,并不意味着所谓的“负贡献说”,实际表明的是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减弱。对外贸易在开放型经济中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故我们应该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通过这次的学术报告,使我重新认识了我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定义,并对其发展的模式和程度及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篇二:世界经济贸易形势之学术讲座心得报告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讲座心得体会报告

2012年12月7日上午在商学院128学术报告厅听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杂志主编裴长洪研究院关于《世界当前经济贸易形势分析》的学术报告。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历史性剧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危机与动荡此起彼伏,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相互交织。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裴长洪研究员对世界贸易形势、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多方面的阐述。

2011年全球贸易增速放缓

通常来说,世界经济增长与世界贸易增长存在正向的关系,而且世界贸易的增速要快于世界经济增长。

2011年全球贸易总体呈现两个特点:

第一,伴随着全球经济下滑,世界贸易呈现回落的态势。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大幅跌至-10.7%,创下了二战以来的最大跌幅。2010年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复苏,世界贸易增长率大幅回升至12.8%,是自1980年以来最高的年度增长率。2011年世界贸易增速基本维持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水平。

第二,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好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速下降幅度较大。发展中国家也维持更加强劲进口增长。这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维持相对高的增长率,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从而带动进口增加。

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疲软

对于2012年的全球贸易走势,大体预测是,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全球贸易增长将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增速上。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判断:

第一,先看当前国际贸易先行指标的走势:

先行指标变化显示国际贸易增长回落。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先行指标,该指标的变动通常能提前反映未来国际贸易走势的变化。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自2010年5月份达到3838高点之后一直处于下降的通道。虽然2011年9月和10月出现小幅的反弹,但也远低于历史的平均水平。

另外,国际航运市场不景气。从集装箱运输市场(HRCI)来看,国际集装箱指数自从

2010年3月达到916点之后,也一直处于回落的态势。所以,国际航运和集装箱市场走势不支持贸易强劲增长。

第二,决定贸易走势的主要因素:

一是香港贸发局出口商信心指数持续下滑。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转城市,其出口商的信心直接反映了未来贸易走势变化的走势。香港贸发局通过调查出口商从而编制季度出口商信心指数,该指数显示从2010年2月份达到顶峰59.1后持续回落,尤其是2011年三季度的出口商信心指数只有49.5。该指数的分水岭是50,如果高于50意味着信心扩张,低于50意味着信心收缩。因此,出口商信心指数的收缩意味着2012年世界贸易的增速将会放缓。

二是2012年贸易融资风险上升。作为反映国际金融市场的最重要的风险衡量指标泰德利差,从2011年8月到10月上涨了2.5倍,一般来讲,当泰德利差上行时,则显示市场风险扩大,市场资金趋紧,银行借贷成本提高,也连带提高贸易企业的借贷成本。说明由欧债危机引发的银行业危机开始影响贸易融资。

三是高位徘徊的失业率导致贸易保护会进一步加剧。2010年由于经济下滑导致三大经济体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失业率是一个滞后指标,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衰退结束之后两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失业率仍将处于较高水平,所以,2012年各国的失业率会继续攀升。鉴于各国失业率往往是出台更具保护性贸易政策的重要催化剂之一,所以,2012年各国一定会出台更多的保护本国就业和产业的政策。

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条件恶化,并且还面临着几个大的挑战:一是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价格将继续保持上涨态势;二是劳动成本持续上升。中国工资将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上海等地工人工资,仅比美国一些人力成本低的州便宜30%。由此可见,未来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制造将在沿海发达地区日益丧失竞争优势。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几个新机遇:

第一,中国的市场优势凸显。中国国内市场的规模和范围以及工人的高素质让很多企业选择“坚守中国”。据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接受调查的350家企业中,有61%的企业是在中国生产、采购,并供应中国市场,仅供应美国市场的企业占10%,供应中国和美国以外市场的占8%。

第二,产业配套能力是中国的新优势。很多工厂之所以选择留在中国,通常处于以下考虑:迁移生产基地既费钱又费时,而且新的市场尤其是中国以外的市场存在未知风险。部分依赖低劳动力成本的企业会转移出去,但其他领域很难,如笔记本电脑生产商,这个行业劳动力成本所占比重很少,且非常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实际上,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且国家规模较小,正是东南亚一些国家难以吸引某个行业产业链的整体搬迁的原因。

第三,中国工人素质成为新优势。有关调查表明,同制造业的其他变量相比,中国工人的素质评级良好。根据调查反馈,虽然中国在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分较低,但工人素质一项得分很高。而且,中国制造业的人工成本的优势也同样明显。

第四,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出现新优势。随着近年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产业,中西部加工制造的比较优势正在形成,从而延续了东部已有的要素禀赋优势。重庆、四川、广西等地相继成为出口贸易后发优势地区。

第五,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新优势。由于发达国家需求恢复缓慢,体现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互补性的出口产品,特别是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增长的弹性将较小,而体现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性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增长弹性将较大。这种新的需求将带动我国进一步发展先进制造业,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和其他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可能培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第六,企业“走出去”具备新优势。我国不仅具备了海外投资的外汇资金实力,而且也具备企业海外发展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持续高速增长,高速公路、铁路、桥梁、机场、港口码头、电站、学校、医院和市政工程等建设项目,数量多、规模大、水平高,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的竞争力就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此外,我国部分制造业和资源开发行业也具备了海外投资的优势因素。

第七,人民币正在成为新优势。目前人民币是世界上最坚挺的货币之一。随着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扩大,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也将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将成为新的交易工具出现在国际金融舞台和世界货币市场上。

第八,金融体系稳定和外汇储备的优势。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纷纷陷入困境,而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流动性充裕,经营稳健,不良

资产处于极低水平;加上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使我国开放型经济具有极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不仅保障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而且保障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尽管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缓慢,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步伐仍然不可阻挡。

篇三:中国宏观经济热点问题之学术讲座心得报告

宏观经济热点问题讲座心得体会报告

心得体会四

报告题目:宏观经济热点问题

主讲人:哈尔滨商业大学 韩平教授

韩平教授关于宏观经济热点问题讲座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历史回顾,第二部分是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经济热点问题,听了韩平教授的讲座,让我对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热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一、历史回顾

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由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主要任务是解放思想,回归市场经济。第二阶段(由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主要任务是加快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三阶段(从胡温新政开始至今)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速递在世界上来说创造了奇迹,连续三十年,GDP年均增速达到了9.8%,将近10%,这在全世界都是没有的。在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升世界第二。在2009年,中国GDP为33.5万亿元--4.8万亿美元。按照现行汇率折算,中国GDP约为日本的96%、约为美国的34.5%。日本自1968年以来便稳坐世界第二经济打过交椅,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总量距日本仅有“一步之遥”。21世纪,应当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回到世界第一的最好时机,200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了已超过50%,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发动机”。纵观国内国际形势,中国面临

着千载难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业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有待解决。

二:当前热点问题

1、人民币升值和其影响

尽管美元大幅降息,但欧元、英镑、日元、瑞朗、澳元等主要货币兑美元均为创新高,这意味着各国央行正竭尽全力避免本国货币进一步升值。大量热钱潜入,造成人民币加速升值和连续加息,热钱投机不断,正是国内股市和楼市价格、CPI迭创新高的源头。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短期内可能会推动全球初级产品价格飙升,使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收入有所增加。但人民币升值很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复苏出现反复,造成实际需求下降,从而引发世界经济再次探底和初级产品价格泡沫破裂,这将是新兴市场国家难以承受的严重后果。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是最有利的。

2、就业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估计需就业总数在700多万,到2011年,大学生毕业人数

接近760万,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中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所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显示情况,决定了大多数人在高科技产业工厂没有能力得到工作。这些普通劳动者没有高知识,没有技术,生活在社会的最边缘,却是我国最基本人口的注册部分。沾我国人口的大多数,他们最大限度靠打工的收入仅仅过着温饱的生活。我们必须在长时间内保持传统工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局面,不能轻易放弃传统的工业(鞋子,成衣、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工厂)盲目追求高新技术产业,否则广大劳动者没有工作所带来的事业,造成的链锁反应将给国家带来可怕的灾难性后果,普通的劳动人民的消费才能支撑国家的工业体系,如果广大的普通劳动者没有工作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我们的工业就会崩溃。


经济讲座心得体会》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7333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