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朝花夕拾阿长外貌

朝花夕拾阿长外貌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19 06:07:54 | 移动端:朝花夕拾阿长外貌

篇一:朝花夕拾前四篇阅读练习题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4.《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35、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答: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段文字选自《 》。《狗猫鼠》选自《 》。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答:

(3)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4)读过这段文字后,你受到什么启示?

答: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1)《狗猫鼠》。《朝花夕拾》

(2)答:目的是在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答:作者是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4)(略)

34、《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

34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4(C

三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1.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

①“切切察察“的毛病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摆“大”字 ④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⑤讲“长毛”的故事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重点写了为“我”买《山海经》

2. 为什么题目上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

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位。课文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所以,这个题目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呢,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3. 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为什么此前此后反倒写了不少?

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想像她怎样到处打听,想像她怎样跑书店书摊,想像她操了多少心,在想像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

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为的是写最初是怎么会接近书籍的,怎么会渴慕《山海经》的,接着写为什么求之而不可得,又是怎样的念念不忘,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在阿长买来《山海经》之后,写“我”的震悚的心情,写如获至宝的心情,写此后搜集的图书,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怎样令人尊敬而又感激,阿长的热心对“我”的成长有怎样的意义。

4.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5.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6.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7. 鲁迅怎样描写阿长?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试举一例

作者描写阿长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可以使人物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①文中反复描写阿长的睡相,那是静态描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大”字,好就好在这个“大”字的比喻,单说“伸开两脚两手”,还不清楚,打个比方,怎么个伸法就一清二楚。可见描写一种状态,有时打个比方,就很传神。

8. 阿长买山海经过程200字

街上是人山人海,可惜热心肠的不多。几经碰灰,终于觅到了一家书店,遂进。“老板,有没有卖啥三啥经的?”阿长一边寻看着书架,一边探问道。

“这里有《诗经》《佛经》《财经》《三字经》等等,不知你指的是哪本?”伙计笑道。“哦,你把那本《三字经》拿来我看看。”阿长满怀希望,接过伙计递过来的书,大略一翻,并没有什么哥儿所说的鬼呀魂呀之类的插图,不觉有点失落。

“请问有没有那种插图的《三字经》?”阿长递回了书,又朝书架扫了几眼。店伙计一愣,笑问道:“嗐?!有意思了,什么插图?”

阿长仰起头想了片刻。

“好像是什么鬼呀魂呀之类奇怪的东西。”

“你说的不会是《聊斋志异》吧!”店伙计有点不耐烦,掂起掸子四处拍了拍。“不,一定不是,好像是什么经的!”阿长果断地回答。

“没有。”伙计板起了面孔,不听她多一句话,便下了逐客令。

阿长挺委屈地走出店门,四下望了望,失望地往回走。

“怎么办,怎么办?” 她暗自思忖着,不觉踱到了一个书摊前,眼前一亮。“有没有画着奇怪动物的三什么经?”阿长俯下身子。

“有啊有啊!呃……瞧!”小贩兴奋地从书堆中淘出了四个小本,掂着一角在空中晃了晃。

阿长拿过一个小本,翻开来直起身子,忽而十分欢喜的样子。

小贩看了她一眼,乐呵呵地说:“这真是一本好书,小时候不知翻了多少遍了,上面还有狮身人面像呢!四本《山海经》,八十文。”

阿长想都没想,数出了八十文递给他,接过那四本小书,用布包好,飞也似地跑去叫哥儿去了

29. 为什么说“仁厚黑暗的地母”?

地母就是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说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鲁迅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魂灵得以永安。

10. 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

11.本文若是想表达对阿长的赞美,为何开头写她的诸多不好之处

本文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情节曲折动人,在鲜明对比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利于表达作者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一、填空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 wù )惧惮( dān ) 粗拙(zhuō ) 哀悼(dào)震悚( sǒng) chuāng(疮)疤孤shuāng( 孀 )jié( 诘 )问 pī( 霹 ) 雳渴mù( 慕 )

2、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二、题目讲析: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

答: ①阿长是“我”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山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一石三鸟,既交代了重点的人物也交代了重点的事情,还暗示了长妈妈为“我”买来有画儿的《山海经》一事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②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同忆,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祝福、祈祷之情。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答_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反映了她的善良。

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

答: 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5.当阿长问《山海经》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表现了我对不是学者的阿长的轻视。

6.阿长为“我”买来“三哼经”时,“我”有何反应?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太出人意料。令“我”十分震惊。

7.“三哼经”是阿长对《山海经》的称呼,这与文中哪一句话相照应? 她并非学者。

8.作者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她的“神力”在于她愿意做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在于她愿意使“我”开心的事,在于她对“我”的关爱。

9.作者写“我还很记得”阿长带书回来的情形,又反复写书的内容,这有何用意?

写出了当时的情形十分难忘,突出了这书给“我”带来的有益的影响。

10.“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四本书虽然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 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11.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

篇二:2015年常熟市初三语文调研测试卷及答案

2015届初三调研测试

语 文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陶(yě)飘 ③争(yán)斗艳 ④一劳永 (yì)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街头的灯火,已阑姗,不知有几人还在众里寻他。缘灭缘起,天上如动的云在低语:千百度后,一切归于流年。浩月当空,疏星朵朵,星星微动着嘴角,私语着秋夜的静美,朦胧又透着清爽,微凉又浸着切意,这恬静的秋夜啊……

3.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论语)八则》)

②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蒹葭》)

③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杜甫《望岳》)

⑤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⑦从今若许闲乘月,。《游山西村》)

⑧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4.名著阅读。(5分)

(1)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请列举一个“她满肚子的麻烦的礼节”,并说说我对她的敬意“完全消失”的原因是什么。(2分)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 ....

(2)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汤姆·索亚历险记》,请说说下文中的“华尔特先生”的身份是什么?在主日学校,学生怎样才能得到一张蓝色纸票?汤姆·索亚手里的这些各种颜色的纸票是怎么得来的?(3分)

希望眼看就要落空了,就在这个时候,汤姆·索亚却走上前来,手里拿着九张黄票、九张红票和十张蓝票,请求得到一本《圣经》。这真是晴天霹雳。再过十年,华尔特先生也不会

料想竟是这个宝贝来提出申请。可是又无法推脱——票面都不假,按照规定都该是有效的。

5.下面一段话中有几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3分)

①凭借出色的便携性及超越手机的大屏幕体验,使平板电脑成为近年来消费类数码产品的新宠。②根据国外权威市场调查机构IDC的调查结果,2014年全球平板电脑的出货量达到了约2.296亿左右台,而2015年的出货量预测将会在如此巨大的数字上再添加10%以上。③当然,随着未来平板电脑产量的日益扩大,以及消费者对于平板电脑使用需求的日益精准化,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将会逐渐重视使用平板电脑观赏影视作品过程中音质的好与坏。④他们更会将音质的好与坏提升到与电脑屏幕、处理器、运行内存一样的高度,使之成为衡量一款平板电脑优质的重要指标和参考。

(1)第句,修改意见:(2)第句,修改意见:(3)第句,修改意见: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归园田居(其一)》一诗,完成6-7题。(5分)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陶渊明诗歌意境恬淡闲适,请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2分)

答:

7.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末尾“但使愿无违”一句中的“愿”具体指哪些内容。(3分)

答:阅读《出师表》一文,完成8—10题。(6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棒、允之任也。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9.下边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攘除奸凶 ..

B.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

C.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

D.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

10.“亲贤远佞”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进献的最重要的建议,请你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分析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强调这一建议的重要性的。(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11—13题。(7分)

(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节选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注】擢,提拔,提升。广宸,皇帝的听闻。

1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既第之后( ) (2)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 ) ..

(3)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 ) (4)辄咏歌之( ) ..

1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13.作者升任翰林学士时,为什么采用诗歌的方式向皇帝进谏?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回答。(3分)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一16题。(8分)

有害物质的“安全标准”是怎么来的?

①任何有毒有害物质,都需要在一定的剂量下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要建立食物中的“安 全标准”,首先要知道人体能够承受安全剂量是多少。理想情况下,是要找到这样一个量:当人体摄入的这种物质低于这个量时,就不会受到损害;而高于这个量,就有一定的风险。这样的一个量,被定义为“无可测不利影响水平(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简称NOAEL)”。

②在实际操作中,NOAEL的确定并不容易。多数情况下,研究人员是用动物来做实验。首先,喂给动物一定量的目标物质,跟踪它在体内的代谢和排出情况。如果该物质很快被排出,那么问题就要简单一些。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几个月)喂动物不同的量,并检测各项生理指标,以动物没有出现任何生理指标异常的那个量为动物的“最大安全摄入量”。如果这种物质在体内有积累,就比较麻烦,需要考虑在体内积累到什么量会产生危害,然后再计算每天每公斤体重能够承受的最大量。考虑到动物和人类的不同,需要把这个量转化成每公斤体重的数值,再除以一个安全系数(通常是几十到一百,有时甚至更高),来作为人的“安全摄入量”。

③还有一些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缺乏直接实验数据,对于动物的危害也是在大剂量下得到的。而通过饮食都是“小剂量长期摄入”,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就没有实验数据。

科学家们会采用“大剂量”下得到的实验数据,来“估算”在小剂量长期摄入的情况下对人体的影响,从而制定“安全标准”。这种“安全标准”就更加粗略,最终得到的数值跟采用的模型和算法密切相关。

④显而易见,所谓的“安全标准”是人为制定的。制定的依据是目前所获得的实验数据。 当有新的实验数据发现在更低的剂量下也会产生危害,那么这些“安全标准”就会相应修改。 比如镉,也有一此初步实验显示在目前设定的安全量下,也有可能导致肾小管功能失调。如果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这一结果被确认,那么镉的“安全限”就会相应调低。 ⑤此外,安全标准的设置中都会使用一个“安全系数”。在制定莱克多巴胺安全标准时,美国采用的安全系数是50.而得到每公斤猪肉50微克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和加拿大的安全系数就要高一些。得到的标准是每公斤40微克。而联合国粮农组织就曼为保守.采用的标准是每公斤10微克。中国则采用“零容忍”,完全不允许存在。

⑥不难看出,这些“安全限”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是“安全”与“有害”的分界线。

14.结合第①段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为“食物安全标准”下一个定义。(3分)

15.文中划线句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6.选文第④段中说“如果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这一结果被确认,那么镉的?安全限?就 会相应调低”,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句中的“这一结果”具体指什么内容?(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2题。(18分)

捡破烂儿的先生

于德北

①我叫他先生,虽然他是一个捡破烂儿的。

②那一年,繁华的重庆路又大兴土木,这里将盖起一座又一座超豪华商场,据说所卖物品皆为名牌,价格贵得惊人,绝非平民百姓可以问津。这个城市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有几座这样的商场也在情理之中。

③我骑着自行车,从灰层忒多的工地穿过,准备去一家编辑部送自己新写的故事。 ④在重庆路与一条小街的交叉口,在一处深深的门洞下,一道奇异的风景吸引了我的注

篇三:扬州中学教育集团2014年第一次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2014年第一次模拟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4.3 说明: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 选择题的答案,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的答案,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其它地方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3. 选择题为第1—5题和第13题。

一、积累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娴熟xián 杀戮àn 闭门羹..lù 深谙..gēn

B.诅咒唐tuí .z?u消弭.mí 考妣.bǐ 颓.C.荟萃谷bǐ 确凿然大波xuān .cuì秕..záo 轩.

D.殷红yīn天堑弃bǐng 面面相觑..qiàn 摒..qù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灯月交映、水波粼粼,瘦西湖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B.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自愿到偏僻的农村去支教,经过他们的努力那些地区的办学状况有了提高。

C.由于马航飞机的失联事件,使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政治危机都不被人关注了。

D.我们初三毕业班的学生,虽然面临着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是依然能迎难而上,努力学习。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

C. 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

D.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泛舟在美不胜收的扬州古运河上,那真是惬意无比啊! ....4.下列文学常识或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江苏扬州人。课文以“盼春——绘春——赞春”为顺序,描绘了春草、春风、春花、春雨、迎春五幅图,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B.《黔之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寓言。文中通过虎的机智勇敢来衬托驴的外强中干。

C.《威尼斯商人》是法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作品围绕是否“照约执行割一磅肉的处

罚”的纠纷展开,歌颂仁爱、友谊与爱情。

D.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对比的写法,回忆了作者儿童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同的生活,写出百草园的乐趣,反映了三味书屋生活的多个方面。

5.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所以,尽管十三燕是个失败的人物,但却是令人敬佩的,因为他道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真理,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这一道理的榜样。

①梅兰芳迅速崛起,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他与梅兰芳唱对台戏时落于下风。

②在临死前留下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③电影《梅兰芳》中有个十三燕,是个曾名重一时的“伶界大王”。

④即使面对空旷的戏台,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唱完了最后一场。

⑤眼见败势已成,他却没有选择逃避。

8.语文实践活动。(9分)

【活动一】走进名著。(3分)

鲁迅的《朝花夕拾》带我们一起走进他多味的童年,我们从《阿长与< 山海经>》中感受到鲁迅对阿长的敬意,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感受到百草园给鲁迅童年带来的趣味。选择本书中其它文章,写出文题,概括内容,简谈感受。

【活动二】综合探究。

材料一: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内容。(20字以内)(2分)

扬州网讯(记者 徐勇)昨日,记者翻查了扬州本月空气质量状况,除1日为中度污染外,2-8日均为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重污染状况已持续7天,创了我市空气污染纪录。

连日的雾霾让各大医院呼吸科的门诊量急剧上升,苏北医院呼吸科徐主任介绍,雾霾天气,外出时,最好戴上有防护功能的口罩,在室内应注意空气的净化,有疾患者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专业在读博士杨瑞洪告诉记者,雾霾中主要是PM2.5与PM10,

这些有毒颗粒非常的小,普通的口罩并不能有效防护,需要专门的口罩。

虽然冷空气的到来暂时缓解了扬城的雾霾天气,但是消除空气污染只能靠“天”的让人们多少有些无奈,我们期待职能部门采取措施,让千年古城尽可能少的笼罩在雾霾之下。

(1)概括新闻内容:

材料二:仔细观察右边的统计图,如果雾

霾再次袭来,你在家中和在户外活动时,选择

哪些防护方法比较方便可行?(2分)

(2)家中防护: ;室外防

护:。

(3)材料三:环保专家表示雾霾天气形成

原因复杂,但以下是公认的几点:(2分)

①汽车扬尘,尾气;②工业废气污染,排

放不达标;③工业喷漆,化工原料气体;④建

筑扬尘;⑤冬季地面气温低空气容易出现平流,很少有对流天气,导致地面的污染物一直在地面附近横向流动。

请你根据材料三中提供的资料,有针对性地提出两条合理的治霾措施: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阅读《从军行》,回答9—10问题。(5分)

从 军 行

李 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9.根据全诗塑造的将军形象,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独领残兵千骑归”

一句的画面。(3分)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日:“齐因孤国

①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②③④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日:“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

⑦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身事:亲自侍奉。③致:招致,引来。④见事:被侍奉。⑤凑:通“走”,奔赴,趋附。⑥乐佚轻战:悠闲安乐,不怕打仗。⑦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战国策·燕昭王招贤》) ⑥⑤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合谋以伐齐( )(2)隗且见事( ) ..

(3)燕王吊死问生( ) (4)岂远千里哉( )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13.下列各句中“于”的用法与“况贤于隗者乎”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

A.皆以美于徐公B.其一犬坐于前 ..

C.又留蚊于素帐中 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14.联系《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先帝刘备知遇之恩的追叙,思考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三)阅读说明文《人造皮肤》,完成15—18题。(14 分)

人造皮肤

①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保护屏障,它好似一件天然的外衣,每天行使着“守门人”的职责,帮人类抵御外界侵袭。但是一旦这件“外衣”发生烧伤、烫伤、溃疡,要想恢复可不是衣服那样随便拿针线缝好就行。

②过去,对于烧伤与溃疡患者,治疗上多采用自体皮肤移植术,即医生从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取下一块完好的皮肤,重新植入烧伤部位。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不仅会造成新的创伤,同时在无“墙”可拆、无自体皮肤可用的情况下,还会引发更多严重的后果。

③20世纪80年代,外国科学家先后研制出多种人工真皮,如来源于异体或异种(猪)皮的无细胞真皮基质、以胶原为主要原料经冷冻干燥后形成的海绵状胶原膜,此外,还有透明质酸膜、聚乳酸膜等。这些人工真皮的基本特点是可诱导自体的组织细胞浸润生长形成新的、结构规则的真皮样组织,从而重建真皮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学界已成功将这种复合皮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但是复合皮制作费用十分昂贵,移植后存活率只有50%左右,所以很难普遍推广。

④我国对人工皮肤的研究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但是近年来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经过长期研究和反复实验,由我国自行研制的人造皮肤已于近期率先在陕西省西安市临床应用。

⑤据专家介绍,这种人造皮肤直径约6厘米,厚度为2毫米,外形看起来就像张饺子皮。其来源于被割掉的,没有受过污染、最为纯净的新生儿包皮。这种将包皮的细胞消化、分离、培养后提取真皮组织和表皮组织,而后再将表皮细胞、真皮纤维细胞复合于牛胶原蛋白支架上重新长成的“人造皮肤”,不仅具有真皮层和表皮层,在色泽、质感、生物相溶性上也都实现了以假乱真,很美观。这种“人造皮肤”材质来源广、价格低,体外构建了含表皮细胞的复合皮,并用于修复深度皮肤缺损创面,移植存活率高,一些成果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⑥该人造皮肤可用于烧伤、烫伤、溃疡在内的皮肤创伤类以及皮肤缺损患者。其使用方法很简单,就像用创可贴一样,在无菌条件下打开内包装,小心清洗皮片,去除残余液体,然后分清正反面揭除尼龙膜,贴在创面,之后用纱布包住即可。专家说,目前临床使用过的患都,没有出现排异反应,一般在贴人造皮肤期间,患者也没有任何感觉,不痛不痒,以后就和自体皮肤一样。

15.细读第②段文字,给“自体皮肤移植术”下个定义。(3分)

16.第③④段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结合这两节内容回答。(4分)

17.细读第③段和第⑤⑥段,指出外国科学家研究的人工真皮与中国科学家研究的人工真皮,使用之后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分)

18.链接材料:北京时间2010年10月22日下午,正在上海拍摄电视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片场发生意外,台湾艺人Selina(S.H.E成员之一)和内地艺人俞灏明因为一场爆破戏而导致严重烧伤,之后被送往上海瑞金医院紧急治疗。事后selina经纪人证实Selina全身54%严重烧伤,近八成是三度烧伤,主要分布在背部和四肢。

细读链接材料,结合本文中的知识。你认为Selina在自体皮肤移植、国外人工真皮、中国人工真皮三种选择时,会选择哪一种方法?为什么?(3分)

(四)阅读散文《窗外人生》,完成19—22题。(19分)

窗外人生

王呈伟

①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时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

②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樊篱的渴望。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这时就需要窗子天地间才会多一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有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③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得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之气被唐人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诗化,一种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胸襟的开放,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传承为史书中的一脉奇香,引领后来人书写自己的人生,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韬,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满面含羞。

④宋人的天地似乎是小了些,“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空从方塘中赏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情感的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然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仅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表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从此大宋庭院的天空悬挂上一颗颗多感的心,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倚门


朝花夕拾阿长外貌》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10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