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工作方案 > 易地搬迁工作方案

易地搬迁工作方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27 06:19:23 | 移动端:易地搬迁工作方案

篇一:易地搬迁实施方案

·泾川县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甘肃泾川·2008】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平凉市泾川县2008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2、建设单位:泾川县高平镇人民政府

3、项目性质:贫困搬迁

4、建设期限:2011年9月——2013年8月

5、搬迁与安臵方式:整社搬迁本村内就近集中安臵。

6、搬迁规模:拟搬迁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115户503人。

7、建设规模:本项目设一个安臵区,新建住宅115户,户均建筑面积67.68平方米,新建人饮工程1处,埋设供水管道6.15公里;新建道路一条2.1公里;架设0.4KV低压线路3.2公里,安装变压器1 台,户表工程115户;新建果园230亩,改造果园230亩;迁出区生态恢复92亩,安臵区绿化23亩。

8、项目投资:项目总投735万元,其中:人畜饮水工程15.2万元,农电工程18.44万元,道路工程16.76万元,产业开发工程25万元,住宅工程637.6万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10万元,其他费用12万元。

9、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3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易地扶贫试点资金151万元,整合其他专项资金3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2万元,自筹537万元。

二、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目前,我县部分地区农村住宅处在自然环境差、地质环境恶劣的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生活水平十分低下。为了确保这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仅靠政府“输血式”救济只能是治表不治本,无法使当地群众尽快过

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高平镇是我县省列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之一。大寺坳村属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迁出区大寺坳村罗家社群众均住在黑梁河流域的沟壑边缘地带,自然条件恶劣,道路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山地面积较多,受交通运输不畅等因素制约,产业结构单一,无主导产业,群众生活困难,人口连年下降,2008年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80元,严重制约着高平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寺坳村罗家社群众的贫穷落后面貌,为人民群众创造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引导群众实现小康,国家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既能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主导产业,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因此,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对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加快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贫困易地扶贫搬迁,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主导产业,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2、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切实维护好、引导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要加

快贫困地区发展,实现群众共同富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能够使当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自己赖以生存的恶劣环境,为群众提供新的生存空间,创造新的发展环境;能够更大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恢复和扩大生产能力,增强发展高效农业的适应性;能够品种单一、粗放经营的农业发展现状,便于迁出区群众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效益;能够发展多种经营,扩宽致富增收渠道,加快致富步伐;能够为移民提供较好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人口素质,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最终实现贫困地区人民的全面发展。

3、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灾后重建工作的迫切需要。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居民住宅大部分在侵蚀残塬地带,房屋以土木结构依坡建设,窑洞依山开挖。易地扶贫开发试点工程拟对部分群众搬迁安臵到生存环境比较优越的地方,并配套较为完善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从而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4、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探索和实践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指导思想,突出整体扶贫效益,对移民实行集中连片安臵,统一管理,按照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的要求,优先发展特色产业,凸显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变救济式单纯“输血”为开发式综合“造血”,可提高国家扶贫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有利于调动贫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近年来,泾川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新建了移民农宅,配套了水、点、路及产业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

改善,为全县贫困山区和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区群众搬迁探索出了新路子,提供了新模式。

(三)易地搬迁的可行性

1、政策可行性。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及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甘政办发[2004]112号)的颁发为易地搬迁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2、资源可行性。大寺坳村坳心社安臵区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生产生活设施为易地搬迁提供了优质的资源保证。

3、产业可行性。依托安臵区已经形成并初具规模的优质果品产业,利用产业优势,能够引领和带动广大搬迁群众尽快建设产业集群,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三、项目县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臵。泾川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东经107°15′-107°45′,北纬35°11′-35°31′,东与陕西省长武县接壤,南邻灵台县,西接崆峒区、崇信县,北靠甘肃西峰、镇原、宁县等区县。

2、行政区划。全县有15个乡(镇),215个行政村,1476个自然村。人口密度238人/平方公里。全县有汉、回、蒙、藏、苗等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8%。全县有6个乡(镇)102个村被省上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乡村。

3、气候。泾川县地处内陆,系大陆性气候,属泾、渭河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年日照为2315.4小时,

日照百分率52%。≥0℃的日照时数为1769.6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76%。太阳辐射的年总量为532.32千焦/每平方厘米,生理辐射年总量为210.9千焦/平方厘米,热量较丰富,农作物一年一熟。全县年平均气温10℃,最热为七月,平均气温为23℃,最冷为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下4.4℃,气温年较差为27.4℃。多年平均无霜期174天,最长为208天,最短为148天;年平均降雨量553.4mm,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全年降水量约3/5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量为327.1mm,占全年降水量的59.1%。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冰雹等。

4、水文。地表水:泾川县境内地表水系为黄河三级支流——泾河水系。泾河、汭河、黑河、红河四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6.938亿立方米。其中,自产径流量为0.761亿立方米,占径流总量的11%,其余为过境水。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出现于地表以下500米以内,浅层水出现于地表以下150米以内,水质宜于人畜饮用和农业灌溉。合计地表水和地下水,全县水资源总量为0.76亿立方米。

5、土地资源。泾川县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呈山、川、塬三大类型。全县总土地面积为1403.9平方公里,折合211.4万亩,现有耕地80.9万亩,林地69.6万亩,草地19.8万亩。

6、种植业资源。(1)粮食作物:全县粮食作物种类多、分布广,历来以冬小麦为主,约占粮田面积的60%,其次是玉米,占20%左右,高粱占10%左右,谷类占6%左右。(2)油料作物:以菜籽、胡麻为主,其次是荏籽、芝麻等,一般作零星种植。(3)饲草及绿肥作物:以苜蓿为主。(4)野生牧草:有狗尾草、地毯草、冰草、

篇二:易地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村易地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意义

为切实改善我乡高山贫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贫困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促进乡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搞好高山易地移民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xxx的基本情况:可大乡地处酉阳东面,与湖南两乡两镇接壤,全乡幅员面积10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农业户3891户,农业人口15838人,该乡在八面山下,成丘陵地势, 海拨450—1400米,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20℃左右,降雨量300—450毫米,全乡总 土地面积20 .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876亩(田8270亩、土9606亩),有林地6.4万亩,人均耕地1.12亩,种植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油菜、薯类和杂粮杂豆。全乡牲畜饲养料2.3只,主要是猪、牛、羊。2006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675元,村组建制调整前,全乡有特困村5个,特困人口3186人,村组建制后,现特困村4个,现有特困人口850人,主要分布在新溪、昔比、可大、七分村,这些特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在600—1000元,人

均粮食350公斤左右,他们多数居住在八面山半山下,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土地瘠薄且自然灾害频繁,产业结构单一,脱贫致富的步伐十分缓慢,是我乡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

2、项目村的基本情况:项目村新溪村位于可大乡东南方,酉阳的最东端,地处八面山山脚下,与湖南省接壤,地理位置偏僻,海拔高度在600—1400米左右,距乡政府所在在20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513户,总人口1753人,幅员面积 10.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473亩(田996亩、土477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人均收入为1675元,全村贫困人口316人,有一所完全小学,有一个村卫生站。

3、移民迁出地的人口及基本情况

项目所在地新溪四组,由原新溪三、五、七组合并而成,现有59户246人,现搬迁地杨柳坪是四组中的一部分(原七组),位于八面山半山处,海拔高度900—1400米左右,地质结构为油沙泥,自然资源贫乏,立体气候明显,生存条件恶劣,人民群众生活贫困,这个地方无法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因此,根据县政府的要求,乡政府决定对新溪四组(杨柳坪)30户125人进行整体搬迁。

4、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多年以来,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农户陆续搬出了杨柳坪,多数青壮年也拼命外出打工,希望早一天能够有经济实力搬迁出去,但是,多数农户只有守着贫瘠的土地等

待观望,要举家迁离这片居住无数代人的地方,对于多数农户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易地移民搬迁试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使他们看到了希望。要是没有这个项目的实施,以该地区特殊的地质结构和边远的地理位置,不仅特困村项目中的基础设施和农民增收项目难以在这里实施,国家的扶贫措施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更为严重的是,居住地农民原始粗放的耕作方式、放牧方式和生活方式,会加快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其后果是当地农民将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并且是贫困的将越来越贫困,贫困人口将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逐年增多,只要有这种现实存在,我们的扶贫开发、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共同富裕就会是一句空话。所以无论从扶贫开发、生态保护,还是从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对该地区村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和政策解释,农户自愿申请,我们确定 了30户,125人纳入这个项目规划,把这30户实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

(二)可行性

1、坚持基本原则,确保扶贫效益:在搬迁上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安置上体现“以土地为本,农业安置”的大前提,把本项目的实施和特困村扶贫项目与国家退耕还林项目有效结合起来实施,配套做好水、电、

路基础设施,解决好教育、医疗、户籍、土地调整、住房建设等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加强组织领导,尊重群众意愿:项目实施前,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政府乡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城建国土、扶贫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党政办主任、财政所长、扶贫专干和乡建员的为成员的高山移民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高山移民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政策解释和宣传动员,由党政主要领导带队,组织移民领导小组成员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采取村民会议、现场会议、个别访谈等形式,把政策措施向群众讲深讲透,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多数村民都涌跃参加会议、提出建议,自愿申请搬迁,并对搬迁农户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收入情况进入了张榜公示。

3、规划安置地基本情况:为了减少搬迁成本,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安置地确定在本村的3组(小地名:下厂)该地自然条件较好,地理位置平坦,距原新溪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生产条件优越,教育、卫生机构齐全,有利于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结构稳定,土地肥沃,人均点有耕地1.6亩,能够为移民提供生产用地,是移民理想的安置地。

三、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规模

我乡这次共申报的高山移民30户125人,实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计划新建住房和附属设施2400平方米,其中,户均

住房面积60平方米、附属设施面积20平方米,户均菜地200平方米,人均耕地0.5亩,新建搬迁户输电线路2000米,新建人饮蓄水池100立方米,架设引水管道3000米,安装供水管道1000米,新建便道1.5公里,改造耕地62.5亩,同时,对迁出地进行恢复,退耕还林,栽植油桐。

四、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概算:该项目总投资102.7万元,其中:住房及附属设施投资55万元,开发调整基本农田投资18.75万元,农田水利建设投资10万元,道路建设投资6万元,人畜饮水投资10万元,其它设施建设(主要是电网建设2.95万元)。

2、资金筹措:申请使用怪工代赈(国债)资金62.45万元,群众自筹40.25万元。

五、项目建设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

解决了群众搬迁难题,解决了因贫困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为搬迁地群众解决了精神上的负担、经济上的压力,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民心工程,既改善了干群关系,又提升了政府的形象。

2、扶贫效益

一次性对生存状况恶劣地区的群众进行搬迁,解决了以往的年年都在扶贫,但年年都在返贫的现象,改善了搬迁户的生产生

篇三: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安置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安置实施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 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某某县某某乡某某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方案 (二)项目性质 新建

(三)项目实施单位

某某省某某县某某乡人民政府 (四)项目主管单位 某某县发展和改革局 (五)项目建设地点 某某省某某县某某乡 (六)主要建设内容

某某县某某乡某某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计划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10户、贫困人口470人。其中:曾胡湾1、2、3、4、5组60户,贫困人口236人,严家河6、7、8、组19户,贫困人口92人,张楼9、10、11组31户,贫困人口142人,将整体搬迁至该村集中安置区。

某某县某某乡某某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主要建设工程为:新建住房和附属设施8800平方米(110户贫困家庭,按每户平均60平方米,设计超出部分分年度实施,设计中用虚线表示),新建输电线路2000米,新建饮水塔一座,提水泵站一座,架设引水管道3000米,安装供水管道5000米,硬化通往移民点公路1.5公里,改造低产田

59.5亩。同时,对迁出地进行恢复,退耕还林,栽植板栗、油茶、杉树等经济作物。

项目实施后,可使该村生活在贫困线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户110户、贫困人口470人,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500元以上,达到脱贫致富,并使迁出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恢复和治理,增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377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37.16万元,占总投资的89.42%;其他费用21.96万元,占总投资的5.82%;预备费17.95万元,占总投资的4.76%。

建设投资构成见表1-1。

建设投资构成表

表1-1 单位:万元

(八)资金来源

工程总投资377万元,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有关计划,确定该项目资金来源为:

搬迁户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折资4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1.14%;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53%;申请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补助资金2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2.33%;

(九)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1年,搬迁安置自2011年10月开始,2012年9月全部结束。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某某县概况

某某县位于某某省东北部,大别山西端,环水上游,东临红安,南接黄陂、孝昌,西连广水,北望河南省的信阳、罗山、新县。县域南北长48.8km,东西宽42.2km,面积1986km2。低山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8%。溪涧、河流交错穿插,地形较为复杂,地形特征大体上是“八山半水分半田”,是国家级贫困县。某某县现辖17个乡镇,359个村,15万农户,63万人。

某某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孕育了徐海东、刘华清、聂凤智等100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和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某某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某某也

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故乡。

地处鄂北门户的某某县,北眺中原大地,南瞰江汉平原,107国道、京广铁路擦肩而过,横穿全境的京珠高速公路和大安线、黄土线、宋长线以及正在建设的石武高速铁路等交通网络使某某的交通四通八达。

2010年,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脱贫奔小康为统领,以项目建设、改善民生、改革创新为重点,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进,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完成了2010年的各面经济目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全面发发展。

(二)某某乡概况

某某乡位于某某县东北部,东与新城镇相邻,西与城关镇交界,北与东新乡、丰店镇相邻,南与阳平镇接壤,地跨东经11209′-20′,北纬31.30′-38′,乡政府机关驻地某某距某某县城11公里,全乡共有25个行政村,2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707人,农业人口39259人,劳动力19899人,城镇人口2448人,城镇居民1988人,全乡版图面积186.5平方公里,全乡耕地面积28194亩,水田面积18568亩,旱地9626亩。悟宣线、城高线、何姚线、汪新线连通四镇一乡,规划中的郑武高速线路、麻竹高速线路穿境而过,郑武高速还将在我乡建站,这使我乡的交通极为便利。

(三)项目所在地概况


易地搬迁工作方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64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