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语言学论文 > 传播主流价值观要打好地名文化牌

传播主流价值观要打好地名文化牌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8-16 16:33:29 | 移动端:传播主流价值观要打好地名文化牌
  传播主流价值观要打好地名文化牌

  【摘要】地名文化与主流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相对稳定性,并且地名在反映主流价值观时具有地域侧重性。地名文化影响人群广、传播范围大、传播渠道多且成本低,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主流价值观与地域文化的特点,构建专用地名库,加强地名的命名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地名的文化传播功能。

  【关键词】地名文化 主流价值观 社会文化

  地名是地域文化孕育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优势。我国应在主流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重视地名文化的作用,构建地名文化与主流价值观的对接传播机制,充分发挥地名的文化传播功能。

  地名文化与主流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相对稳定性,且地名在反映主流价值观时具有地域侧重性

  地名文化与主流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地名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赋予一定地域范围的特定称谓,地名的形成一般经历语言表达、约定俗称再到官方认可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地名文化传统,为地赋名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一个地区可以用体现本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文字命名,可以用本地区的江河湖海、山川地貌等地理标识命名,也可以用地域色彩浓郁的英雄故事、神话传说等命名,凡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特定地域范围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传统。有些地名即便被沿用千年、百年,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也与当代主流文化不相违背,与主流社会意识下的文化发展及其凝练而成的核心价值观念具有内在一致性。

  地名文化与主流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多地方的名称虽几经变更,但大部分仍保留着古代地名的文化含义,且沿用时间一般在数十年或几百年,有些甚至长达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每一时期都有居于主流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也有相应的主流文化认同和核心价值理念,文化风气因时、因地而异,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然而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理念一经形成,便有了稳定性。因此,孕育于一定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地名文化也因社会主流文化及核心价值观念的长期传承而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特点尤为明显地体现在中国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地名文化之中。

  地名文化在反映主流价值观时具有地域侧重性。地名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在反映主流价值观时,也相应地表现出民族差异性。主流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现当代社会价值认同、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依据,并且在与地域及民族文化的融合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地名所反映的地域文化必然是在特定地域中具有主导影响力和得到普遍认同的文化内容,一般着重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地名文化在体现主流价值观中表现出的地域和民族差异,并不意味着其与主流价值观存在出入。相反,地名文化是对主流价值观在融合地域或民族文化基础上更为精炼的表达,而其与地域民族文化的融合则能够让当地民众更加容易理解、认同和接受主流价值观。

  地名文化影响人群广、传播范围大、传播渠道多且成本低,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

  地名文化影响人群广、传播范围大。地名文化是主流价值观的产物,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并且地名文化相比舆论宣传、教育引导等主流价值观培育方式更具优势。其中,地名文化影响人群较广、传播范围较大,这是其他任何方式都难以比拟的优势。在地名所标示的地域中,地名会被所有当地人所熟知,加之中国人特有的乡土情结,使人们对地名的文化意义耳熟能详。例如,中国有些地名与战争年代的英雄有关,比如山西的左权县、陕西的志丹县、河北的黄骅县、黑龙江的尚志县以及吉林的靖宇县等,均以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命名。此种命名方式本身便是对人民群众开展的一种革命传统教育,而当地人也都熟知地名背后的英雄故事。

  地名文化传播渠道多且成本低。地名文化不仅为当地人所熟知,而且凡是与地域范围产生联系的个人、组织和单位,也会对地名及其文化内涵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地名还因与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紧密相关而被广泛使用。人类社会中一切活动或现象的发生都具有特定的地域性,而以地名限定事物或现象发生的空间范围是人类语言表述的基本习惯。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汶川、北川等成为了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地名。实际上,无论是对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抑或对于当地人和外地人来说,地名都是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地域文化载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同时也成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有效而低成本的方式。

  地名文化的社会认同度高,凝聚着人类最基本的地域情感。众所周知,中国人因血缘宗族情感而形成的伦理观念具有明显的乡土情结。中国人对父母亲人的尊重,对故土名胜的钟情,对生养自己故土的依恋,往往都体现在他们对地名的记忆中。地名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不仅符合主流价值观,而且具有庞大宏阔的情感容量。因此,我们可利用地名文化社会认同度高的优势传播主流价值观,使其获得广泛的社会共识。

  构建专用地名库,加强地名命名管理工作,权衡地名修改的成本与效益

  结合主流价值观与地域文化特点,构建专用地名库。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镇化规模越来越大,新建街道、新建居民小区和大型基础设施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在新建城镇、街道、社区和工程的命名中,各地应当本着主流价值观与地域文化融合的原则,拓展命名收集渠道,创新命名征集机制,集思广益,积极构建专用地名库。如针对新建小区数量增多的现实,各地要在命名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政府可出台相关命名优惠政策,鼓励并引导开发商或所有权单位建立专有房地产项目命名库,并邀请当地的文化学者遴选把关,在丰富地名文化含义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认同度。

  加强地名命名管理工作,整合文化、工商等部门职能。地名因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功能优势而成为文化部门的管理对象。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地名文化管理机制中,仍存在事权不一、职责不明和多头管理等问题。如在房地产项目的命名中,因其本身具有商业属性,工商管理部门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管理;同时,文化局也具有一定的管理职权。对此,我国应在地名命名中进一步出台相关规定,对工商、文化等地名文化管理部门的行政职权进行更为明确具体的规定和划分,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地名文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审核标准。

  科学论证地名修改的必要性,权衡地名修改的成本与效益。对于大部分地名来说,其所代表的地域范围越大,使用年代越久远,影响范围越广,就越不易修改。近年来,在我国的一些地方,主要是一些市县级行政单位出现了一股地名修改热潮,如山东省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便是其中比较成功的范例。因为“兰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要比“苍山”大得多,且因王羲之等历史文化名人而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可度。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更名失败或引发争议的案例,如2007年6月,苏州西山镇更名金庭镇,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口水仗”.因此,在地名修改和命名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满足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充分权衡地名更改的成本和效益。

  【参考文献】

  ①杨英法、聂雅:《社会思想引导、社会舆论调控与社会情绪管理》,《光明日报》,2014年9月28日。

  ②花露、张洁玉:《地名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浅析》,《商业经济》,2009年第11期。

  ③孙和平:《中国地名文化的姓氏元素及其符号形态》,《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传播主流价值观要打好地名文化牌》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88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