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10-30 15:49:59 | 移动端: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 本文关键词:植物学,范例,论文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 本文简介: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一些天然植物药的相继研发成功,从天然植物中寻找药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成了众多化学工作者从事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其中部分植物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为人们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对于其中许多非传统药用植物品种,至今我们尚未知其内的基础物质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 本文内容: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一些天然植物药的相继研发成功 ,从天然植物中寻找药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成了众多化学工作 者从事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其中部分植物 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为人们的健康做 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对于其中许多非传统药用植物品种,至今 我们尚未知其内的基础物质成分,为了充分发掘这些宝贵的植物 资源,对它们的化学成分及成分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为它们的 入药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发扬我国传统中医药事业显得非常有必 要和有意义。我们在这里为你提供一篇药用植物学论文,希望能 帮助到你论文的写作。

  题目: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

  摘要: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 定等原因引起的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并纠正药材标 准中有关蕨类植物基源的相关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 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蕨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 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 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 源于蕨类植物的共有27科88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 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53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 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 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19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 结论  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 些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关键词:法定药用植物;蕨类法定药用植物;植物基源考证

  “法定药用植物”的概念首先在《中国法定药用植物》一书 提出,后笔者对法定药用植物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法定药 用植物指历版国家标准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版地方标准及 其附录收载的药材饮片的基源植物。植物由于分类系统的变化、 种等级分类群的改变、种的鉴定和归并等原因,造成同一植物有 多个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的状况,法定药用植物情况也是如此,这 也是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之一。以往有学者对不同地区、不同民 族对同一药材使用植物种类不同,同一药材名称各异或同一名称 实际药材不同等情况进行过系统考证,但尚未见文献或着作对药材 的植物基源由于分类鉴定等原因造成的混乱情况进行过考证研究 .为此,笔者收集了我国以中国药典为代表的收载药材的各类国 家标准、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药材标准120余册,对这些 标准收载药材的植物基源进行考订归纳。现首先报道蕨类法定药 用植物基源考证的情况。

  1蕨类法定药用植物考证概况

  我国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共有27科88种,经考证,其中53种基源 鉴定清晰,标准所用名称正确规范,不同标准间使用相同的中文 名和拉丁学名,所用拉丁学名和中文名与《中国植物志》或Flora  of China(以下简称FOC)相同,如扁枝石松Diphasiastrum   complanatum (L.)Holub、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P.Beauv.)Spring、贯众Cyrtomium fortune J.Sm.等。而35种 植物基源在分类变化、种等级鉴定、中文名称或拉丁学名等方面 存在问题,其中由分类系统的变化而造成种混淆的5种,由于种等 级分类群的意见分歧或种的鉴定、归并不同而造成的拉丁学名混 淆的11种,另有中文名称的误用,把中文别名当做正名或把中文 植物名和药材名混淆的共19种。

  2分类系统的变化

  石松科垂穗石松Lycopodium cernuum L.收载于湖南药材1993 、四川药材2010等;灯笼草Palhinhaea cernua(L.)Franco et   Vasc.收载于湖南药材2009;而《中国植物志》收载垂穗石松 Palhinhaea cernua(L.)Vasc.et Franco.石松科有灯笼草属和 垂穗石松属,秦仁昌(1978)分类系统和秦仁昌、吴兆洪(1991 )分类系统以前者命名,而《中国植物志》以后者命名 , 两者实  为同一属Palhinhaea Franco et Vasc.但FOC、Christenhusz线 性排列系统和张宪春(2011)等系统又把垂穗石松属并入石松属 Lycopodium L.,故使该属的名称复杂化,其实,上述标准和植物 志收载的3个名称为同一种植物。灯笼草属中文名采用时间较早, 现《中国植物志》的垂穗石松属一名现使用普遍,故以采用该名 较好,另该种为该属的模式种,故名称采用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L.)Vasc. etFranco为好,考虑到灯笼草一名在以往使 用时间较长,可将灯笼草作为别名。
 

  石松科藤石松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Spring)  Holub ex Dixit收载于广西瑶药2014一卷和贵州药材2003等;藤 子石松Lycopodiastrumcasuarinoides(Spring)Holub.ex Dixit 收载于广西药 材1996; 石子藤石松Lycopodiumcasuarinoides   Spring收载于四川药材1977Lycopodium L.为石松属 Lycopodiastrum Holub.ex Dixit为藤石松属,此在秦仁昌分类系 统、《中国植物属志》、《中国植物志》中均如此分 类,Chri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和张宪春(2011)等系统把藤石松 属并入石松属Lycopodium  L,故出现了Lycopodium  casuarinoides Spring一名,上述标准收载的3个名称实为同一种 植物。秦仁昌(1978),秦仁昌、吴兆洪(1991),《中国植物 志》和FOC分类系统均把藤石松属作为独立的一属,中药标准中亦 多采用Lycopodiastrum Holub. ex Dixit这一属名,另藤石松为 藤石松属的模式种,故认为名称应 采 用 藤 石 松 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Spring) Holub ex Dixit,石 子藤石松为别名,藤子石松为不规范名称,不应采用。
 

  木贼科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收载于福建 药材2006和上海药材1994附录;节节草Hippochaete ramosissima  (Desf.)Boerner收载于部颁标准藏药1995附录。秦仁昌分类系 统和《中国植物属志》中木贼科有问荆属EquisetumL和木贼属 Hippochaete Milde两属,《中国植物志》把此二属合并为木贼属 Equisetum L一属,现代分类系统均按《中国植物志》的归属方式 处理,上述标准收载的两名称实为同一种,认为该种拉丁学名以 采用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为好。另鸭跖草科 Commelinaceae有植物中文名亦为节节草Commelina diffusa  Burm. f.,应注意区别。阴地蕨科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 ( Thunb.)Sw.收载于药典1977等;阴地蕨Scepteridiumternatum  (Thunb.) Lyon.收载于贵州药材2003;薄叶阴地蕨Scepteridium   daucifolium  (Wall.  exGrev.) Lyon.收载于贵州药材2003; 而《中国植物志》收载薄叶阴地蕨Botrychium daucifoliumWall. 阴地蕨科在秦仁昌分类系统和《中国蕨类植物属志》中,均有小 阴地蕨属Botrychium Sw假阴地蕨属Botrypus  Michx和阴地蕨属 Scepteridium Lyon三属,1959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阴地蕨科 仅有阴地蕨属一属,即上述3属的拉丁属名均归至阴地蕨属 Botrychium Sw.;FOC、Chri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和张宪春的现 代分类系统亦均将3属归至阴地蕨属Botrychium Sw.一 属,且把 阴地蕨科并入瓶尔小草科。故Botrychium  ternatum  (Thunb. )Sw.和Scepteridiumternatum(Thunb.)Lyon.实为同一种, Botrychiumdaucifolium Wall.和Scepteridium daucifolium  (Wall.ex  Grev.)Lyon.亦为同一种。故认为该2种的名称应分 别采用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Thunb.)Sw.和薄叶阴地蕨 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

  3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

  卷柏科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et Grev.)  Maxim.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和中国药典2015年版等;垫状卷 柏Selaginellatamariscina(Beauv.)Spr.var.pulvinata  Alston收载于贵州药材1965.垫状卷柏作为一个独立的种早在 1859年就已经确定,其间虽有研究认为其是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的变种,但因形态与卷柏区别明显, 作为一个独立的种目前已经没有争议,且中国药典等大部分标准收 载的拉丁学名均为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etGrev.) Maxim.,《中国植物志》亦采用该拉丁学名,故应定论用此拉丁学 名。木贼科笔管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subsp.debile   (Roxb.ex Vauch.)Hauke收载于广西壮药2011二卷;节节草 Equisetum debile Roxb.收载于北京药材1998;笔管草Equisetum  debileRoxb.收载于部颁标准成方九册1994附和福建药材2006.该 种中文名应为笔管草,节节草系误用 ,节节草为笔管草的原亚 Equisetumramosissimum Desf,应予纠正。关于本分类群等级的处 理,目前尚有争议。《中国植物志》作者经过对国内各主要标本 馆所藏大量标本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有关 标本为很典型的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但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的有关标本则很难确定是Equisetumramosissimum Desf.还是Equisetum debile Roxb.ex Vauch.故《中国植物志》赞成R. L. Hauke(1962)的观点,即对本分类群采用亚种的概念。考虑到本分类群等级的处理尚有争议,国内许多地方植物志如《浙江植物志》等仍采用种的概念,且中药材标准亦大多作为独立的种收载,故宜用笔管草Equisetum debile Roxb.ex Vauch.的表述为宜。海金沙科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1977、1985、1990、1995、2015、部标成方十册1995附录等;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Cav.) R. Br,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附录和中国药 典2015附录等; 狭叶海 金 沙Lygodiummicrostachyum  Desv.收载于福建药材2006和湖南药材2009;小叶海金沙Lygodium scandens(Linn.)Sw收载于广西瑶药2014一卷等。对上述相关植物,《中国植物志》收载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狭叶海金沙Lygodiummicrostachyum Desv.和小叶海金沙Lygodiumscandens (Linn.)Sw.3种,其中Lygodium scandens(Linn.)Sw.和Lygodium microphyllum(Cav.)R.Br.实为同一种植物小叶海金沙,前者为正名,后者为异名;FOC把其拉丁正名和异名互换,变为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Cav.)R.Br.,而把Lygodium scandens(Linn)Sw.作为小叶海金沙的异名。另FOC把 狭叶海金沙Lygodiummicrostachyum Desv.并入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合为一种。
 

  据《中国植物志》载,狭叶海金沙与海金沙的区别为不育羽 片的末回小羽片掌状深裂,裂片长而狭,能育羽片有不育的长尾 头实际海金沙的形态变异很大,其植株下部明显具有狭叶海金沙 上述特征,故仅凭局部的标本,就定种狭叶海金沙,依据不足, 认为FOC把狭叶海金沙并入海金沙是合理的。小叶海金沙与海金沙 有明显区别,其末回小羽片形小,通常为三角形钝头,叶为薄草 质,叶轴藤本状,粗健;小叶海金沙的2个种加词scandens和 microphyllum在不同的标准均有使用,考虑到后者为中国药典附 录收载,影响力较大,且FOC比《中国植物志》在国际上有更大的 影响力,故认为小叶海金沙以采用拉丁学名Lygodium microphyllum (Cav.) R. Br.更好。鳞始蕨科乌蕨Sphenomeris  chinensis(Linn.)Maxon收载于贵州药材2003;乌蕨Stenolomachusanum(Linn.)Ching收载于药典1977等。乌蕨属在秦仁昌分类系统及《中国植物志》中均采用拉 丁名Stenoloma  Fēe,但据现代研究,该拉丁名不符合命名法,故FOC、Chri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及张宪春系统等均将其属名纠正 为Odontosoria Fēe.尽管Stenoloma Fēe的命名不合法,但并不影响实际使用,据文献查阅结果,目前除个别蕨类植物分类文献外,其他罕见有使用Odontosoria chinensis这一学名者,而tenolomachusanum这一学名使用最广 ,收载的标准亦以使用这一学名居多,且也是《中国植物志》使用的正名,故认为在中药材的基源中,乌蕨以使用 Stenoloma chusanum (Linn.) Ching这一学名为妥。蹄盖蕨 科单叶双盖蕨Diplazium  lanceum(Thunb.)Presl收载于广西药材1990;《中国植物志》中单叶双盖蕨的拉丁学名Diplaziumsubsinuatum(Wall.ex Hook.et Grev.)Tagawa,而把Diplazium lanceum(Thunb.)Presl作为异名收载。目前植物分类普遍的观点亦与《中国植物志》相同,且在实际研究应用时,亦多使用Diplaziumsubsinuatum (Wall. ex Hook. et Grev.) Tagawa一名,故认为法定药用植物基源中亦应使用这一学名。凤尾蕨科剑叶凤尾蕨Pteriscretica L.收载于贵州药材2003,按《中国植物志》该拉丁学名的原植物为欧洲凤尾蕨,欧洲凤尾蕨分布于欧洲及非洲,我国不产;而剑叶凤尾蕨的拉丁学名为Pterisensi formis Burm.,该种生海拔300米的林下,产海南(崖县、南山岭),也产于印度北部、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贵州不产,与欧洲凤尾蕨不同种。另有欧洲凤尾蕨的变种凤尾蕨,形态与前者相似,曾有误定为欧洲凤尾蕨者,故《中国植物志》凤尾蕨项下特列一误定的拉丁学名Pteriscretica auct. non L.凤尾蕨在我国分布广泛,贵州的印江、独山、桐梓、遵义、雷山、贵阳、清镇、平坝、安顺、毕节、大方、安龙、德江等地都有分布,故疑系把凤尾蕨误定为欧洲凤尾蕨。肾蕨科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Linn.)Trimen收载于广西壮药2011二卷。但FOC采用了Nephrolepis cordifolia (Linn.) C. Presl这一学名,而把该标准采用的拉丁学名作为异名处理。认为该标准采用的这一学名为分类着作如《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等所普遍采用,学术论文中亦多使用该学名,故认为法定药用植物中仍 应 使 用 肾 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Linn.)Trimen这一学名。槲蕨科中华槲蕨Drynaria baronii(Christ.)Diels收载 于药典1977、药典1985、药典1990等。中华槲蕨一名在《中国植物志》、FOC、《西藏植物志》等均未见,《中国植物志》收载秦岭 槲 蕨Drynaria sinica Diels, 其中有异名Drynaria baronii  (Christ.)Diels,FOC收载秦岭槲蕨Drynaria baronii Diels,故三者实为同一植物。
 

  考虑到该种分布于我国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用秦岭槲蕨更切 合实际分布。中国药典等标准皆使用Drynaria baronii Diels这 一拉丁学名,故该种宜采用秦岭槲蕨Drynaria baronii Diels这 一名称,中华槲蕨可作为别名。槲蕨科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J.Sm.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1977、2000和2015等。槲蕨的拉丁学名除上述标准收载的外,尚有Drynaria roosii Nakaike,且为《中国植物志》和FOC的正名,在分类学上以后者使用更多,但在中药学领域,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这一学名使用更为普遍,如中国药典和贵州、内蒙古、新疆 、西藏、台湾等省区的药材标准均使用这一学名,《浙江植物志 》等一些地方志亦使用这一学名,为了避免混乱,在法定药用植 物中仍应保留使用这一拉丁学名。石松科石松Lycopodium clavatum L.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和中华药典1930等。按Lycopodium clavatum L.的原植物为东北石松,而石松的拉丁名为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exMurrey.根据中国药典1977对该药材叶大小的描述 , 认 为 上 述 标 准 收 载 的 植 物 应 为 石 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ey.卷柏科毛枝卷柏Selaginella braunii Bak.收载于《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按毛枝卷柏的拉丁学名为Selaginella  trichoclada   Alston,而Selaginella braunii Bak.为布朗卷柏的拉丁名,从该标准描述该药材茎分枝有毛等特征分析,该种应为毛枝 卷柏Selaginella trichoclada Alston.讨论蕨类植物种类众多,总数达12000多种,不同的分类系统科属概念差别较大,尤其是属等级分类系统变化时,会导致种拉丁学名的改变,出现一种蕨类植物使用多个拉丁学名的情况。且某些属的蕨类植物形态相似,种鉴定或种等级分类群意见相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导致了蕨类植物基源的混乱,尤其是中药专业者对植物分类的变化状况掌握不全,应用到中药材后更容易出现问题。现结合植物分类和中药材标准两方面内容,把中药材标准收载的88种蕨类植物的基源行了查考,基本厘清了这些蕨类植物标准收载和基源的变化状况,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相信会对来源于蕨类植物的中药材植物基源的正本清源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维良,马临科,郭增喜,等。中国法定药用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 1-381.

  [2]ZHAO W L.Dissertation on the legal medicinal plants [J].Chin J Mod Appl Pharm(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 34(9):1361-1364.

  [3]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543.

  [4]湖南省中药材标准[S]. 1993: 158.

  [5]四川省中药材标准[S]. 2010: 353-403.

  [6]湖南省中药材标准[S]. 2009: 91-250.

  [7]张宪春,张丽兵。中国植物志·第六卷(第三分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58-236.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例》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07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