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石头天使的女性主义分析

石头天使的女性主义分析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11-04 10:34:31 | 移动端:石头天使的女性主义分析

石头天使的女性主义分析 本文关键词:石头,天使,女性主义,分析

石头天使的女性主义分析 本文简介:摘要玛格丽特劳伦斯在她的马纳瓦卡系列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与命运、男权及人性弱点抗争并最终觉醒、独立的女性形象。《石头天使》主人公哈格希伯利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尽管哈格一生坎坷,但她不屈不挠,坚决与父权、夫权和子权作斗争,努力摆脱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天使”形象,最终实现自我解放。关键词《石头天使》;哈格

石头天使的女性主义分析 本文内容:

摘要玛格丽特•劳伦斯在她的马纳瓦卡系列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与命运、男权及人性弱点抗争并最终觉醒、独立的女性形象。《石头天使》主人公哈格•希伯利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尽管哈格一生坎坷,但她不屈不挠,坚决与父权、夫权和子权作斗争,努力摆脱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天使”形象,最终实现自我解放。

关键词《石头天使》;哈格•希伯利;女性主义;女性自我意识

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浪潮正在兴起,此次女性主义运动的目标,超越了前一次所提出的女性与男性拥有平等的财产权与选举权,进一步提出女性在政治、教育、就业、文化等各领域应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在这一大背景下,女性主义文学蓬勃发展起来,女性主义作家们基于女性经验,纷纷在作品中倡导女性独立、宣扬女性意识、鼓励女性挣脱父权制的枷锁,从而实现自我解放。这场盛行于欧美的女性主义运动,对于加拿大民族文学及女性文学的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这一时期,加拿大民族主义意识萌发,女性意识也逐步增强,出现了许多世界闻名的加拿大女性作家。这些女性作家们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是新时代的知识女性,她们比任何人都渴望表达长期以来受到压抑的自我以及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玛格丽特•劳伦斯就是她们当中的一员。

一、玛格丽特•劳伦斯与《石头天使》

玛格丽特•劳伦斯是加拿大当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曾两次荣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被誉为“加拿大文学之母”。玛格利特•劳伦斯一生著作甚富,其成就最高的作品是与她早期个人经历有关的非洲系列小说与马纳瓦卡系列小说。马纳瓦卡是劳伦斯以其生活了20多年的故乡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小镇尼帕瓦为原型,虚构的草原小镇。马纳瓦卡系列小说共有四部,均以此小镇为背景,发表于1964年的《石头天使》是第一部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其余分别是《上帝的玩笑》(1966年),《火中人》(1969年)和《占卜者》(1974年)。马纳瓦卡系列小说堪称劳伦斯对于女性主义运动及其理论反思的结果。在该系列小说中,劳伦斯积极探索两性关系、女性生存与成长,她在每一部小说中都塑造了一位土生土长、饱受父权压迫、渴望独立自主、具有强烈女性自我意识的女主人公。其中,《石头天使》的女主人公哈格•希伯利是这些人物中最为丰满、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小说《石头天使》以第一人称叙述,主要讲述了处于弥留之际的90岁高龄的哈格对于自己坎坷人生的追忆:她从小就具有顽强不屈的性格,面对父权制的压迫,从不肯逆来顺受,而是奋起反抗,追求独立的自我。在作品中,劳伦斯选取了女性一生中所扮演的三个重要角色,即女儿、妻子和母亲,作为突破口,着重描写哈格与父权社会中上述三角色的决裂,从而体现了主人公勇于反抗男权社会,追求自由及自我意识,主宰自我命运的宝贵精神。

二、对抗父权的控制

小说主人公哈格•希伯利出生于马纳瓦卡镇一个富庶的家庭,她出生时母亲不幸难产离世。她苏格兰后裔的父亲杰森•卡利是当地非常成功的商人,然而他性情高傲专横,深受欧洲大陆旧有价值观的影响,同时对儿女的管教及其严厉苛刻,父亲的一言一行对哈格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极大影响。哈格从小就坚强独立、不肯服输,即便受到父亲责罚也绝不掉眼泪,所以父亲格外疼爱她,但父亲更希望她是个男孩。很小的时候,哈格曾听到过父亲这样替她感叹,“那个孩子,她像鞭子一样伶俐。如果她是个——”。父权社会要求女性做受男性支配的“天使”,而不需要聪明伶俐、有自我意识。父亲的感叹,让年少的哈格对软弱的、受制于人的女性形象产生了憎恶。此外,由于母亲的离世,童年时期的哈格和哥哥们由一位阿姨照顾。这位阿姨是仅有的一位与哈格接触较多的女性,但是她却更多偏疼哥哥们,所以哈格受到的不公平对待也促使她更加抗拒和抵触这种传统的女性形象,这一切在她12岁时便体现出来。当时,哈格的哥哥丹身患肺炎不久于人世,她的另一个哥哥马特请求她穿上母亲的衣服装扮母亲来安慰病危的丹,但哈格断然拒绝,她无法容忍母亲的温柔与谦和,“进入我脑海的只是那个我从来未见过的温顺女人,据说丹……从她那里继承了我厌恶的脆弱。虽然我内心也多么想对丹表示同情,可让我扮演她——我绝对做不到。”哈格的成长经历,决定了她从内心深处厌恶和抗拒这种温柔、懦弱、弱不禁风的传统的女性身份。成年后的哈格意识到女性要想解放,想要摆脱父权制社会强加给女性的特征,从而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仅仅在经济上与政治上拥有与男性平等的地位是不够的,还要在教育上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虽然父亲并不注重子女们的教育,但是经过哈格的努力,她还是在父亲那里争取到了读大学的权利,接受高等教育是她一生中始终保持自我,坚持对抗父权制社会的坚实基础。大学毕业后,哈格回到家乡,提出要通过教书来养活自己,但专横守旧的父亲并不同意,而是让她为家里打理店铺,无奈之下她只好遵从父亲的安排。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哈格在大学里得到了女性主义的思想启蒙,具有追求自由与自我意识的渴望,但面对强大的父权,她的女性自我意识尚未成熟,不足以与之对抗。即便如此,此时的哈格却更加向往自由,心中也已经埋下了与父权抗衡的种子,这也为她与父权决裂埋下了伏笔。后来,哈格遇到了年长她14岁的农夫布拉姆•希伯利,并坠入爱河。布拉姆结过婚,有孩子,家境贫寒,行为粗俗,没有品味。在别人看来,他们二人无论在年龄、外貌、经历、财富、地位、行为举止,还是在受教育程度上,都相差悬殊。但是在哈格眼中,恰恰是布拉姆这种截然不同的行为举止和粗野奔放的个性让她着迷,让她体会到了一直以来所憧憬的自由。所以,这一次她摈弃传统婚姻观念,不顾父亲的坚决反对,无视周围人鄙夷的目光,甚至不惜以断绝父女关系为代价,毅然决然地嫁给了布拉姆。之前在自食其力方面,哈格没有足够的能力与父权对抗,不得不顺从父亲的安排;这一次,她拒绝扮演“天使”,绝不妥协,敢于与父权进行正面交锋,努力摆脱父权控制,最终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婚姻自由。与父权控制的对抗,以及与专横父亲的最终决裂,标志着哈格的女性自我意识已经觉醒。

三、摆脱夫权的束缚

结婚以后,哈格的角色发生转换,由女儿成为妻子,以及后来成为母亲;身边的男性也由父亲换成了丈夫布拉姆。尽管布拉姆不像她的父亲那样专制,但男权意识也促使他要求哈格履行传统婚姻中所谓的妻子的义务,而他自己却对家庭毫无责任感。慢慢地,布拉姆的丑陋德行也都暴露出来:一事无成,经常酗酒,差点儿被关进监狱,对哈格总是加以指责。在这种情况下,哈格不得不承担起所有的家务,以及承担起服侍丈夫和照顾两个儿子玛文和约翰的责任,这几乎成了她的全部生活。然而,更让哈格感到愤怒的是,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只能靠替丈夫生儿子而得以实现,她深刻意识到布拉姆想要建立自己的王朝的劲头绝不亚于她父亲。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婚姻生活中,哈格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自由,而是扮演起了男权社会强加给女性的“天使”般的贤妻良母角色,这是她之前一直所鄙视和厌恶的,这也使她迷失了自我。与此同时,哈格也终于看到了布拉姆身上令她无法容忍的缺点:行为野蛮,举止粗俗,缺乏责任感,没有文化,没有教养。这让她在周围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她开始怀疑自己当初该不该嫁给这个被父亲骂作“宠物猪”的男人,悔恨在她内心中不断积累。除了性格因素之外,经济因素也冲击着这段超越世俗的婚姻,促使哈格坚定决心去寻找自由,重新找到自我。当哈格看到儿时穷苦的玩伴结婚后生活富足幸福,而自己却因婚姻失去了原本优越的生活时,她内心更是无比悔恨;特别是当她为生计兜售鸡蛋而被称作“鸡蛋女人”的时候,她彻底被唤醒了。她终于意识到,不知不觉中她已经丧失了自我,成为了丈夫的附庸,这完全违背了她最初与父亲决裂,争取自由和婚姻自主权的初衷。当哈格回到家看到镜子里自己又老又丑的面容时,她十分惊讶,“一个人怎么会在瞬间发生这么大变化,而自己却浑然不觉?”24年的婚姻生活虽然改变了哈格的容貌,但却始终无法动摇她对独立自由的渴望,以及对自我意识的追求。这一刻,她终于鼓足勇气带着小儿子约翰离开了那个让她迷失自己的家,下定决心与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决裂,彻底摆脱夫权的束缚。如果说,上一次哈格对抗专横的父亲并与之决裂是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当时她天真地对布拉姆抱有幻想,希望从他那里得到她在父亲身边从未有过的独立与自由;那么,这一次哈格的女性自我意识已走向成熟:离家出走表明了哈格已认识到自己对于伴侣选择的草率,在女性自尊与婚姻的冲突中她毅然选择了前者。她不甘做“房中天使”,不甘做男性世界的附属品,敢于解放自己,敢于与传统婚姻模式决裂,追求理想生活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四、拒绝子权的支配

离开丈夫后,哈格带着小儿子约翰来到了加拿大东部的一座城市,在奥特利先生家当管家。她对雇主的忠诚以及工作的细心,不仅换来了她经济上的独立,甚至还帮助她赢得了奥特利的遗产。终于哈格凭借努力获得了自身的解放,成为不再依附于男性的独立的人。长久以来的经历让哈格体会到女性一定要主宰自己的命运。但不幸的是,她不但主宰自己的命运,还试图主宰儿子约翰的命运,她过多关注自我意识,忽视儿子的尊严和感受,以门第和财富为由,阻挠约翰和阿琳相爱,最终间接导致了二人车祸死亡。爱子约翰的离开令哈格倍受打击,此后她便与另一个儿子马文和儿媳多丽丝一起生活。在他们共同生活的20多年中,尽管哈格得到了悉心的照料,但她的内心十分痛苦。一方面,她依然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愿受他人支配,拒绝成为别人眼里年迈无能、处处需要人照顾的弱者;另一方面,她因为自己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而感到羞愧。她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外化为了对待儿子和儿媳的刻薄,她拒绝做“天使般”的良母。当儿子和儿媳没有能力继续照顾她,并出于安全考虑,决定将她送进养老院时,哈格异常愤怒。她认为,在养老院里她会被剥夺自由,事事由他人照顾,受人支配,而她一生最渴望得到的就是自由和独立的自我。在她看来,儿子的决定令她绝望,90岁高龄的她已经不可能继续与儿子抗争,所以她无奈再次选择离开,拒绝接受儿子的支配,去寻找真正的自我与自由。年迈的哈格几经周折独自来到海边,虽然受到口渴与饥饿的折磨,但是她仍不妥协,不愿回到儿子马文身边。由此可见,独立与自由对于哈格而言是多么重要。直到后来,有人发现哈格并将她送入医院,此时的她已处于弥留之际,除心脏外其它器官均已衰竭。在与两个儿子的相处中,哈格至始至终拥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保持独立的自我,拒绝成为儿子的附庸。哈格一生中始终在与男权社会强加给女性的身份作斗争,她与父权制的三次正面交锋,真实再现了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成熟,体现了她追求自我解放、独立人格的决心与勇气。哈格对于男权的抗争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而是代表了20世纪60年代广大加拿大女性的心声,同样对于当今世界中仍深受父权思想压抑的女性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劳伦斯著,秦明利译.石头天使[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玛格丽特•艾特伍德.生存——加拿大人文学主题指南[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1.

[3]郭继德.加拿大文学简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王丽莉.马纳瓦卡的石头天使——玛格丽特•劳伦斯《石头天使》中海格的艺术形象[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2).

[6]胡爱华.活着,就要坚持自己独立的个性——读《石头天使》[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作者:马博 单位:辽宁大学


石头天使的女性主义分析》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119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