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延安文艺传统与当代文艺精神

延安文艺传统与当代文艺精神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11-15 11:25:05 | 移动端:延安文艺传统与当代文艺精神

延安文艺传统与当代文艺精神 本文关键词:文艺,延安,当代,传统,精神

延安文艺传统与当代文艺精神 本文简介:2017年4月9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七十五周年暨《人文杂志》创刊六十周年高层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延安文艺研究中心和人文杂志社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学者围绕“《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当代中国文

延安文艺传统与当代文艺精神 本文内容:

2017年4月9 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七十五周年暨《人文杂志》创刊六十周年高层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延安文艺研究中心和人文杂志社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学者围绕“《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及意义”“ 习近平文艺讲话与毛泽东《讲话》的历史联系及当代意义”“ 毛泽东与习近平文艺思想研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民性‘大众化问题研究”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再认识

研究延安文艺绕不开《讲话》。《讲话》发表七十五周年后的今天,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期,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面对、运用《讲话》留下的丰富思想成为文艺领域必然要探讨的问题。从当下出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发掘《讲话》内涵,是本次论坛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圣元(中国社科院)认为,《讲话》绝不是一个战时的特殊文本,而是古今中外共同的文学思想和理论的结晶,现在已经是中国文艺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丁国旗(中国社科院)认为,《讲话》不是暂时的文本,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总结,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地位。王泉根(北京师范大学)从文学的价值谈起,认为《讲话》对推动新世纪的中国文学、讲好中国故事依然有指导作用。段建军(西北大学)认为,《讲话》是把工农兵作为团结、教育、提升的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启蒙主义精神。田刚(陕西师范大学)认为,《讲话》和延安整风实际上主要针对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传统,而不是 “五四”精神,“五四”在这里是隐性层面和价值背景。《讲话》既是对左翼文学的突破和超越,同时又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传统的理论总结。杨乐生(西北大学)认为,必须客观冷静地面对讲话,在战时状态、建国前期和改革开放后新的历史条件之下,《讲话》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要认识《讲话》的历史局限性,不能一味强调它对今天的中国文艺作用如何之大。作为一个学术性的问题,对《讲话》的研究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之后的发展变化和未来的指向。

二、回归历史语境,重识延安文艺

延安文艺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其得失的争论至今未已。重识延安文艺是本次论坛的焦点之一。袁盛勇(重庆师范大学)区分了延安文艺与延安文学,认为对延安文艺的研究应该多元化,要容纳不同的声音,同时也应该细化、具体化;他还认为,《讲话》把延安文学分为了前后期两个不同的文学阶段,因此延安文学有不同的传统,具体说就是以“五四”启蒙思想为主的小传统和以革命文学为主的大传统。李继凯(陕西师范大学)认为,兼容性与现代性正相关,当下研究延安文艺应该多方反思、兼容并包,承认不同的观点各具价值。冯希哲(西北工业大学)认为,要进一步发掘延安文艺的内容及精神、提升研究品质,必须注重相关文献、史料的发掘与整理。丁国旗、张积玉(陕西师范大学)认为,应该回归文本、深入具体历史语境,以历史的态度研究延安文艺及《讲话》。田刚谈到当下存在对延安文艺简单判定好坏的两种极端认识,梳理了左联解散到《讲话》发表期间出现的三种重要思潮,认为认清1942年的整风运动使延安文艺分为了前后两种不同文艺景观是回到延安时期的基础,这里体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吴敏(华南师范大学)探讨了周扬在延安时期解读和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观念中的具体观点,如他阐释“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等问题时的变化,认为可以从周扬的个案出发,研究延安时期的正面经验和负面教训。郭娟(《新文学史料》编辑部)从延安时期的史料谈起,认为延安文艺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截面,要从多个角度进入延安,才能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姜彩燕(西北大学)以学界对何其芳道路转向的研究为例,认为延安文艺很难有一个确定的形象,这种不确定性一方面是来自于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则折射出当代知识分子在价值观方面的多元性和当下学术环境可能具有的一些不稳定性或者不确定性。李跃力(陕西师范大学)从非共产党的中国记者、外国记者、国民党这三种“他者视角”出发,认为“他者视角”下的延安具有三种形象,即作为镜像的延安、作为集体想象物的圣地延安和作为话语战场的延安。由此得出,历史语境中的延安并非只有单一面孔,而是多元的,对延安及其形象的书写十分复杂,需要重新梳理。徐改平(陕西师范大学)考察了西方英文著作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形象,并对这些著作的接受和改编情况进行了研究,认为不论是作者还是读者,立场不同则“历史面貌”有别。

三、延安文艺传统与习近平文艺思想

近年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文艺工作讲话,《讲话》与习近平文艺讲话的对比研究和两个讲话对当代文艺的影响研究是本次论坛的亮点。赵学勇(陕西师范大学)指出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领域开始认真反思、清理西方文艺观念的影响,并且力图逐步建构中国文论体系,他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对延安文艺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袁盛勇认为,要采取一种整体性的眼光去关注延安文學,既关注它本身的整体性,也要关注延安文学跟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两者之间的关联。丁国旗认为与毛泽东《讲话》以“政治”为中心不同,习近平的文艺讲话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突破了文学“四要素”的理论藩篱,形成了围绕“人民”的文学“五要素”理论。段建军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已经不是毛泽东时代团结、教育、启蒙的对象,而成为了艺术的主体和出发点,既是艺术塑造的核心,又是文艺的评判者。冯希哲谈到了毛泽东、习近平的文艺讲话对中国社会、知识分子、人民大众的影响,认为毛泽东《讲话》围绕的核心是民族性,而民族性是知识分子在情感、文化认同上最容易突破的地方,这和习近平谈到的文化传统问题有相通之处。李西建(陕西师范大学)关注的是延安文艺与中国现代政治美学的构建,认为新文化运动中的现代启蒙,是由《讲话》开启的中国现代政治美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他还认为,对文艺的思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有机构成,文艺在习近平这里成为了强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贾洁(中国社科院)列举了当下中国文艺批评的乱象,认为文艺批评活动应当自觉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努力发挥批评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竭力避免当前批评存在的主要问题,重塑文艺批评精神,开创文艺批评新局面。韩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认为,研究毛泽东和习近平的文艺讲话要回到历史语境,聚焦讲话关键词,生成有效的、有意义的问题域,从而烛照当下。惠雁冰(延安大学)着重谈论了延安文艺对当代文学的影响,认为延安文艺以鲜明的人民性、民族性的精神气度深刻规约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建设思路、发展路向和生命样态,而延安文艺对阶级属性、政治倾向的高度重视则简化了文学的创作规律,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持续性隐痛。王翠(北华大学)认为,毛泽东的《讲话》与习近平的系列文艺讲话最大的区别是两者所处历史阶段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但两者的共性是都要求文艺创作与批评要书写时代、反映时代。

四、延安文藝的多维度研究

除了深入主流研究范畴之外,学者们也从其他维度、其他侧面认识、发掘延安文艺内涵。张积玉认为,延安时期其他文艺样态,如戏曲、音乐、电影、教科书等也应该是受到关注的对象,这些方面隐藏着历史的真貌。周维东(四川大学)考察了延安时期的二流子改造与起家叙事之间的关系,认为二流子改造总的来说是大生产运动下面的一个支流,是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出现瓦解时的特殊现象。这种起家叙事当中,既采用了传统的人情劝诫方式,也渗透了政治威权的因素。此时,文学不仅是一种现实的反映,而且直接介入了实践。王贵禄(天水师范学院)认为,人民性诉求是延安文艺最为显著的特征,其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具体表现在对人民性理论三个维度的阐述上:一是生活体验中的人民性;二是文学创作中的人民性;三是文学接受中的人民性。焦欣波(陕西师范大学)通过对文本的细读与批评,着重考察了延安时期新编“水浒戏”的文学叙事与修辞策略,认为延安时期新编“水浒戏”是最符合延安革命政权的文艺形态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政治发展的文化产物,也是激发民众崇高革命精神的强大锐器。韩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认为,要关注空间意义、地理意义上的延安文艺,而不仅是时间意义上的延安时期;她还探讨了当下延安文艺的课堂教学问题,认为应该及时将学界最新成果引入教材,发生研究“效益”。吴妍妍(西北工业大学)认为,延安时期的出版业对延安文艺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出版体制转变情况、出版条件、出版界的领导等方面。武菲菲(陕西师范大学)在文艺大众化视角下探讨了延安戏曲改革对民间审美趣味的征用,认为这一征用集中体现在延安戏剧改革对大团圆结构的传承和改造中。

延安文艺在很大程度上规定、制约了新中国文学的范围和走向,其影响无比深远,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延安文艺最重要的理论文本,在当时及之后的文艺思想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在时代面貌迥异于延安时期的当下,如何评价《讲话》成了一个关键问题,本次论坛对于此问题的争议也较为激烈。参加本次论坛的学者们认为对延安文艺、《讲话》的研究要深入历史语境、回归具体文本,揭示出历史的复杂性,而不是以当下经验去进行验证、衡量,简单判定其好坏对错。譬如对延安文艺的分期问题,有学者即以《讲话》发表为标志,探讨了文艺指导思想的不同,认为延安文艺前后期具有相对不同的面貌,将后期延安文学归纳为了“党的文学”。习近平近年来的文艺讲话与毛泽东《讲话》的联系及习近平文艺讲话对当下文艺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是本次论坛的核心主题之一,与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普遍认为应该联系时代背景,认清二者异同,在学术层面上探讨二者的内涵及意义。可以看出,毛泽东、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对比研究已经并将继续是延安文艺研究新的主题和热点。值得注意的还有,经由不同维度不同侧面对延安文艺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也成为了延安文艺研究的重要关注点,这种研究方式也许可以回答“如何利用现有的文献材料对延安文艺进行整体性研究”的问题。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tags:
延安文艺传统与当代文艺精神》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147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