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策略探讨 本文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控制,防范,探讨,策略
关于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策略探讨 本文简介:摘要:经济全球化发展引起企业的竞争加剧,为确保企业今后的稳定发展,必须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这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当前内部审计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内审人员专业知识局限,审计方法和程序不合理造成.本文结合相
关于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策略探讨 本文内容:
摘要:经济全球化发展引起企业的竞争加剧,为确保企业今后的稳定发展,必须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这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当前内部审计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内审人员专业知识局限,审计方法和程序不合理造成.本文结合相关的工作实际,总结了防范风险的措施,加强对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制定完善的审计制度,在审计全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控制;防范策略
0 引言
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高效性,在内部审计方案的制定上,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审计方案与现实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不必每次审计追求全面开花,这样就不会出现眉毛胡子一起抓的问题,有效减少了项目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审计效率.另外审计人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好与坏,要想审计工作完成的效果好,必须制定完善的人员培训计划,充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1 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
1.1 内部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
内部审计风险有一定的潜在性,其发生的可能性由很多因素决定,如果审计人员发表了错误意见,或者发表了不当评价之后,而且承担了审计责任后才能形成审计风险,但对于不恰当的意见和评价,需要工作人员对其完成验证后才能显示出错误性,完成这一步就取决于审计的法律法规环境、经济环境、审计的风险内容等.由此可见,在一段时间内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如果内部审计结论对单位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承担了后果后,就表现为现实.
1.2 内部审计风险涉及范围广
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控制成本费用,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其涉及到企业整个经营运作过程,而当前的外部审计工作只局限于合法性和真实性,效益审计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大的范围.
1.3 内部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
审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因素产生,如经营活动重要数字遗漏[1],对项目的错误评价、会计错弊、抽样技术局限性等都会形成审计风险,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2].
2 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2.1 选择的审计方法不合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很多领域开始使用,如果选择的方法、程序不科学,那么将会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甚至发生审计风险.各个被审计单位的现实情况不同,最终的审计目的也不同,审计采取的程序是否恰当只能根据主观去判断,难以保证其是否恰当[3].当选择的审计方法不合适后,会遗漏一些重要的内容,或者导致对审计内容误判,最终得到的审计结果和实际不符.一般在审计过程中会选用抽查法,如果抽查比例不高或覆盖面不广,则很多证据只能代表一部分的事项,对整体发表的意见就没有客观性,而且这一方式不是以风险评估作为导向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导致审计人员发表的审计意见出现偏颇,进而出现审计风险.
2.2 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审计人员的素质可以包括三个方面: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内部审计人员和专业的审计人员不同,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而言,其主要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工作准则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专业技能也不如专业审计人员高,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将公正的评价做出.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普遍缺乏充足的人员支持,例如专业人员不足,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等,而且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在思想方面较为陈旧,在企业日常的审计工作当中仍然保留着以往的审计思想,没有较好的风险预警意识,导致审计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有限,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水平不高.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配置,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
2.3 审计环境日趋复杂
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各行各业进行体制改革,经营发展战略不断扩展,导致所处理的经济事项越来越复杂,业务量也越来越大,审计的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很高要求,除此之外,近些年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加上本国经济全球化发展,致使企业经营管理所处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造成审计风险发生率的增加.
2.4 内部审计机构未完全独立
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好内部管理十分必要,否则企业对外发展将会受到影响,为了掌握好企业经营管理和效益,实施内部审计显得尤其必要.但是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都不是完全独立,在企业相关负责人指挥下开展工作,和外部审计机构相比,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还远远不够.在审计工作涉及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影响企业形象情况下,就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制约内部审计机构作用的发挥,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不能从公正的角度进行监督和评价,很多内容都有失公允,从而使内部审计的作用降低.
3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审计人员素质提升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强化对审计队伍的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必要途径.
一是完善审计人员准入制度.对要进入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要制定严格的筛选流程,例如通过竞聘上岗,采用岗位知识笔试、面试等,选取合适的人员,最后再进行岗位工作试用,在试用工作时间内,各项工作都达到要求的才能正式入职.通过严格的筛选,保证内部审计人员从专业标准、职业道德方面符合职位要求,严把审计人员入口关,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完善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所有人员都能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结合审计工作的具体需求,有计划、系统的组织高层次的业务培训,结合自身岗位工作需求,不断对相关的工作知识进行更新,以此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三是完善审计人才竞争机制,将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的薪酬待遇挂钩,让其相互约束,相互制衡,如果审计人员表现良好,在薪酬奖励上可以及时体现,鼓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突破自己.年终对所有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审查其在岗工作情况,如果某位员工绩效考核一直较低,应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和原因,如是员工自身的思想问题、能力素质偏低且不能积极主动地予以解决,可予以离岗处理.
四是应提高审计风险意识,在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强化和内外部单位的人员沟通,针对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沟通,相互之间可以得到更多的认同、支持、协助,要保持职业精神,避免被不良的习惯所影响和同化,树立健康良好的工作风气.
3.2 制定完善的审计制度
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避免存在审计风险,必须先建立严格、完善、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审计制度,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六方面:第一,在建立审计制度时,要对经营管理意见书进行改进,做好审计报告,审核无误后提交给上级部门.第二,根据每年的工作情况,对于当年的审计报告都要提交给上级部门,上级领导要认真查阅,避免出现形式主义[8].第三,对所属的部门要及时监督,检查其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四,贯彻落实审计法规,对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办法加以制定.第五,工作人员及时提出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为当年的审计工作奠定基础,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保证审计工作的完善性.第六,如果要对审计工作组织进行审计时,也要严格按照正常流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企业的审计风险真正的减少,才能够改进经营管理.
3.3 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
在审计之前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不同,审计人员要提前做好了解工作,分析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被审单位的固定风险进行合理评价,这样在最终确定审计方案时,能够做到处理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保证审计的效果和效率,避免存在较高的审计风险.审计工作方案制定过程中,要确保科学性和合理性,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采取有效的防范处理措施,有必要实行被审计单位的承诺制度.
在审计全过程中重点做好对内容和质量的控制:一是制定审计方案时,分析审计中的重点工作,然后科学配置审计力量,结合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知识结构等,对不同的人员进行合理分工,确保其完全胜任这一岗位;二是实施项目时,相关人员进行监督,执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审计方案和流程操作,在没有得到上级批准时,坚决不能变更程序;如果发现存在问题,一定要先收集好审计证据,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审计组长根据审计人员实施的审计程序,使用对应的审计方法,对应该收集的审计证据要进行复核,完全符合要求,证据真实有效后,才能做好最终的审计工作,避免在审计中存在风险.三是审计组长(主审)必须对审计人员编制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审计组长(主审)在报告形成之前,做好对底稿的核对,专业机构在审定审计报告之前,做好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工作.四是做审计评价必须严谨,评价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保持客观公正.当评价不符合实际后,就容易出现审计评价风险.在审计评价中必须注意,只对所涉及到的审计事项进行评价,其他事项不予以评价,在审计中没有涉及到的具体事项可以不进行评价,对于审计过程中包括的具体事项,没有收集到确切的证据,也不能随便进行评价,只有证据充分、可靠,才能进行评价,进行评价过程中,所使用的词汇必须恰当,充分反映实际情况为宜,对于当前经济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新事物、新问题,当国家的政策法规还没有明确规定时,进行审计评价时一定要持谨慎态度.
3.4 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时必须保证执行工作的独立性,确保审计工作公平、公正地开展,反应企业内部的真实情况.一是建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遵循独立性原则,主要原因是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内部机构的管理,在这一原则下建立并发展,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经费、工作、人员等很多方面都要和被审计单位相互独立,当这些权利都独立之后,执行工作中就会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当影响内部审计机构的因素越少时,其对被审计单位的评价就越真实,越能反映出当前企业的发展情况.审计职权可以独立行使之后,工作就不会受到总经理、股东等其他人员的干扰,审计工作就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其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二是建立审计机构必须坚持权威性原则,这不仅是审计机构权利和地位的体现,也是上级领导对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度体现,如果上级领导不重视审计部门,那么其开展工作势必面临很多问题,实际发挥的作用也有限.
4 结论
通过以上对加强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策略分析,虽然审计工作存在很多风险,但是只要工作人员结合实际经验,严格按照审计标准对被审计企业进行审计,保证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就能较好地发挥风险控制与防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逢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4(16):143.
[2]石升伟.防控经营风险---加强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3):36-39.
[3]赵咏梅.探讨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及防范策略[J].新财经:理论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