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化优势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优势,建设,研究,服务
息化优势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本文简介:摘要:从基本特征来讲,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应当落实于公共服务以及提升文化内涵,而并非停留于扩张空间或者扩大城市的整体规模。因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宗旨就在于构建全新的宜居城市,遵照以人为本的根本目标来推行全方位的城市建设。在上述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素质教育,在此前提下提升整体性的民族素养。从目前的现状
息化优势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本文内容:
摘要:从基本特征来讲,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应当落实于公共服务以及提升文化内涵,而并非停留于扩张空间或者扩大城市的整体规模。因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宗旨就在于构建全新的宜居城市,遵照以人为本的根本目标来推行全方位的城市建设。在上述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素质教育,在此前提下提升整体性的民族素养。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新型城市化尤其有必要关注职业教育。这是由于推行职业教育的举措有助于提升城市化的整体水准,确保为现阶段的城镇化提供优质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信息化优势;服务
新型城镇化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关于城市信息化建设、高校信息化建设,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建设实践,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国内专门研究地方高职院校如何发挥自身信息化方面的优势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文献却不多见,还没有形成研究热点,略显单薄,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以指导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1新型城市化不能缺少信息化作为支撑
1.1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容
建设新型城镇化,指的是从经济、生态以及文化等多样化的视角入手,对于城镇化涉及到的各个层面予以全方位的提升与优化。因此可见,新型城镇化在根本上应当符合生态保护以及经济发展的根本宗旨。构建新型城镇化,关键落实于创建“新型”的城镇。在拓宽城镇化建设覆盖面的前提下,还要致力于推进全方位的生态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经济建设等。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城镇化进程正在实现全方位的拓展。然而实质上,构建新型城镇化不应当把伤害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作为代价,这是由于城镇化如果要体现自身的核心性价值,那么不能缺少生态环境为其提供根本支撑。如果欠缺了优质的生态,新型城镇化也将由此而丧失其核心意义。相比于传统模式下的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更加突显了生态保护的宗旨。作为地方性的高职院校来讲,应当密切关注近些年来新型城镇化的推行状况,在此前提下才能激发同学们建设家乡的潜力与热情。
1.2信息化对于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价值
目前的状态下,新型城镇化正在致力于全面推进,此项举措在根本上符合了城镇化的全新时期特征。因此可以得知,新型城镇化不仅停留于浅层次的面积扩大或者人口增多,而是把整体性的关注点转向了社会保障、人居环境、产业构架以及城市中的就业模式。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更多关注的是最根本的城市质量。近些年以来,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信息化正在致力于全方位的推广,信息化因此全面融入了现阶段的数字乡镇建设,同时也涉及到无线城市以及智慧城市。在建设智慧装备的前提下,城市中各种类型的基础设施将会获得全面的健全,上述措施也在客观上助推了整体性的城镇建设,对此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与带动。因此可以得知,建设新时期的城镇化不能缺少信息化。据教育部网站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高职院校上千所,其中地方高职院校五百余所。高职院校有三大功能:服务地方经济、开展科学研究、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有力促进了地方的发展,互利双赢,并且地方高职院校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又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地方高职院校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最为紧密,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不可轻视。
2地方高职院校发挥信息化优势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2.1地方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有机结合,互利共赢
第一,地方高职院校的功能定位与自身发展需要。城镇化与现阶段的高校建设应当紧密结合在一起。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高职院校有必要致力于全面的改进自身,针对现阶段的地方建设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主动与区域发展相适应,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走特色发展之路。把合作办学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与管理机制。高职院校如果要致力于助推现阶段的新型城镇化,那么作为政府就有必要从全方位的视角入手加以统筹。与此同时,作为高职院校也有必要为其提供多层次的政策作为支撑,对于公平竞争应当予以更多的关注。高职院校应当从多环节的视角入手来分摊各类培训成本,以此来助推全方位的转型。第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城镇化在客观上不能缺少高水准的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本身也构成了推行城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要素。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高职教育在各个年度都会接纳超出60%的农村学员。因此可以得知,高职院校较长时期以来都在致力于转移很大比例的农村劳力,据此优化了现有的产业结构并且提升了整体性的就业水准。与此同时,城镇化建设在客观上也不能缺少优质的品味为其提供保障,与之相应的教育层次正在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2.2地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比较优势
2.2.1信息化人才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从本质来讲,高职教育应当更多关注行业特征以及地方经济,确保为上述二者提供根本性的服务。在设置特定的专业时,现阶段的高职教育有必要把构建地方经济视作关键与重点,其中的主导应当落实于特色产业以及支柱性的区域产业。通过运用上述的举措,应当可以培育出更高层次的优质人才,确保其能够服务于现今的城镇化进程。目前,各高职院校均开设有主流的信息技术专业,培养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也很丰富,比如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信息化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与其他科研机构的长期合作等。2.2.2信息化技术优势地方高职院校有成熟的数字校园建设经验和图书馆资源及各种软硬件资源,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师、企业兼职人员,信息技术合作机构,并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和资源,与一些企业合作,推动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提供快捷、便利、廉价的信息交付渠道,使消费选择更加多元化。强化对农民工的远程培训,比如开网店,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站等。2.2.3地方高职院校的地缘优势目前的状态下,很多高职院校都处在偏僻山区,其中涉及到农民与农业。因此,高职院校与现阶段的城镇化之间具备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二者应当紧密融合在一起。同时,高职院校也正在着手开设全新的高职专业,招聘全新的科技型人才。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前提入手,针对高职院校现有的各类资源应当予以全方位的整合。在必要的时候,高职院校还可以聘任高水准的专业人员前来进行讲座,以此来推进现阶段的城镇化。因此可见,高职院校本身具备突显的区位优势。
3结语
地方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信息化优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及时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为当前新型建设化建设和地方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尹江勇,曹中原.新型城镇化,河南发展的新动力[N].河南日报,2010-07-09.
[2]李振京.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3(30):24-26.
[3]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
作者:邓赵辉 单位: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