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意蕴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意蕴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1-13 00:29:07 | 移动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意蕴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意蕴 本文关键词:意蕴,高等教育,新时代,内涵,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意蕴 本文简介:摘要: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到十九大报告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经过五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理论基础,发展了时代内涵。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包容性、时代性和差异性,它是人本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意蕴 本文内容:

  摘要: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到十九大报告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经过五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理论基础, 发展了时代内涵。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包容性、时代性和差异性, 它是人本发展、有序发展、创新发展的共生发展。人本发展是以师生为本的发展, 即以教师权利为本位, 在回归立德树人的本质属性基础上深化高校各项职能;有序发展是通过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保发展, 即通过依法治校保障师生的根本利益, 激发师生的主体精神;创新发展是通过深化改革促发展, 即通过依法赋权、制度创新深挖高校的发展潜力, 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人本发展是目的, 创新发展和有序发展是方式, 共同推动人本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 以师生为本;

  Abstract:From“propelling intens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put forward by the CCP's report at the 18 th Party Congress to“realizing the intens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required by the CCP's report at the 19 th Party Congress, a great achievement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in the five-year practice.The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has enriched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developed its times connotation.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nature of inclusiveness, epochalness and otherness, so that it is a mutualistic development including human-oriented development, orderly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eople-oriented development means a teacher-student oriented development which is namely based on teacher' rights.Besides, it deepens every university or college' function on the basis of returning to essential attribute of enhancing morality and fostering talents. Orderly development ensures development by perfecting the modern university institution which namely guarante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fundamental interests as well as motivates their subject spirit by governing university or college by law.Innovative development promotes development by deepening reform which namely excavates university or college'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promot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rough granting rights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Hum an-oriented development is the final target and it should be put forward by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together.

  Keyword: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higher education;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teacher-student oriented;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人殷殷寄语:“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的“兴”和“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和“强”, 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目标的最终实现。为此,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而坚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是培养“兴”和“强”青年一代的必然选择。十九大报告立足于高等教育发展实践, 为新时代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新的定位、深化了理论基础, 注入了新的内涵。

  一、内涵式发展的实践新发展

  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针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实际所提出的特色概念, 并随着高等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其最初含义是指学校通过内部挖潜而开展的扩张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 当时普遍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偏小, 但是高等教育投入又不能大幅度增加, 于是提出走“内涵型发展”道路, 就是在不增加高校数量的情况下通过学校内部挖潜来扩大招生规模的发展形式, 与之相对的“外延型发展”则指通过增加高校数量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形式。90年代末高校急速扩招, 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担心与日俱增, 传统“内涵型发展”与“外延型发展”的含义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内涵型发展”的主要意思就演变成了以质量为主导的发展, 以此区别于扩大招生规模、追求数量增长的“外延型发展”。[1]由此可见, 最初的内涵型发展主要指通过内部挖潜来容纳扩招规模, 90年代后的内涵型发展主要是指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发展。

  自党的十八大首次在党的报告中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来, 我国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推进,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持续向好, 教育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显著提升。[2]2015年我国在校生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 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并适度超前。

  表1 2013—2017年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数据统计表

  从上表可看出, 2013年至2017年期间, 全国高校总数、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毛入学率和普通高校专任老师人数逐年上升。其中, 毛入学率每年递增2~3个百分点。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的规定, 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发展规划目标为40%, 该目标已于2015年提前完成。毛入学率标志着教育相对规模和教育机会, 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 招生规模已不是衡量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性指标, 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位列世界第一, 但是因为国家人口基数大, 每百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占比不高, 而毛入学率则反映一个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整体水平。

  美国教授马丁·特罗以毛入学率为指标, 将高等教育划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未及15%, 属精英教育阶段;达到15%, 进入大众化阶段;超过50%, 标志着迈向普及化行列。2002年,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大众化阶段;2012年, 毛入学率达到30%;2015年, 发展至40%。2002年至2012年10年时间,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了15%, 数值翻了一番;2012年至2015年3年时间, 增长了10%。近几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长提速, 并非大幅度扩大了招生规模, 而是因为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18~22岁适龄人口逐年减少, 毛入学率稳步提高。依此增长趋势,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表示中国将在2019年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论不是一个目标理论, 而是一种预警理论, 它是对已经发生的高等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描述, 是对历史和现实高等教育现象的一个总结。[4]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意味着高等教育开始成为其国民的基本需求, 高等教育开始成为国民职业生涯的“基础教育”。[5]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大众化发展到普及化阶段, 高等教育产生大变革, 教育功能、教育理念发生大变化, 高校治理体制、学术管理形式、教学模式等高校活动均需要创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作为衡量教育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 既是表征教育数值增长的数量指标, 更代表着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标准, 它意味着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 国民在校学习时间延长, 学历层次提高, 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 高等教育量的增长与质的变化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 要实现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学校规模、学生人数、师资力量、教育经费等数量均是不可缺少的硬指标。从上表可以看出, 十八大以来, 生均教育投入总体上升, 生均经费投入仍然不足, 师资力量绝对数增加, 但迟滞于招生增长幅度, 故生师比逐年增加, 若不加以改善, 教师负担日益增加, 可能会影响教学质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快速增长, 国民整体受高等教育机会增加, 对高等教育的内涵也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新时代的内涵式发展既需要有适度的数量扩张, 要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条件作基础, 更需要有持续的质量提升, 要有高度完善的发展体制做保证。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提档的关键时期, 这是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不可避免的重要发展阶段, 它赋予了内涵式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 更高的时代要求, 更深远的发展内涵。

  二、内涵式发展的政治新定位

  教育是人民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教育工作,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八大的基础上, 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深化教育改革, 加快教育现代化,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展素质教育, 推进教育公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十八大报告的传承与发展, 既有一脉相承的政策连续性, 又有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性, 同时赋予了新时代教育新的历史使命。

  在教育的战略地位上, 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十九大报告具体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我们从以下几个层面加以理解教育战略地位的发展:第一,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教育战略目标, 要“建设教育强国”, 即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强国;第二, 总任务更加具体,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较之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意义更加深远、战略目标更为清晰、战略任务更加明确;第三, 地位更加特殊, 就是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将教育与我国历史进程、现实国情、新时代的任务紧密而直接地联系在一起, 更加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6]所谓基础工程, 首先指明了教育是基础平台, 其次强调教育是一项事业, 必须率先实现, 同时要具有领跑社会经济的实力和担当, 要从原有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提升到支撑和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位置。由此可见, 十九大报告把高等教育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优先发展教育, 才能面向新时代、赢得新时代、领跑新时代。因此, 高等教育强国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先行实现, 高等教育不是适应新时代的问题, 要赢得新时代, 最重要的是要有领跑新时代的能力。”[5]

  在办教育的宗旨方面, 十八大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九大传承这一宗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落实, 关键是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育人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育人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人的标准是人民满意不满意。

  而为了落实教育目标, 实现教育宗旨, 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它是在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基础上, 对于教育的根本性质和任务的新概括。这可不是一般性的宣示, 它明明白白地表达了我们党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和坚守。它提示我们, 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 根本任务是育“人”。[7]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表明我们党要采取更加扎实具体的措施来回归育人的本质。此外, 十八大报告提“促进教育公平”, 十九大报告提“推进教育公平”;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主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十九大提高到“发展素质教育”;十八大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十九大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可以看出, 从“把”到“落实”、从“促进”到“推进”、从“实施”到“发展”、从“推动”到“实现”, 十八大对于教育的要求具有号召性和感召力, 主要在于提出任务和目标, 经过五年的实施,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十九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更注重实效, 措词中的行动要素更多, 定位更高, 显示了我们党对于当前教育工作的新部署和新要求。从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教育实践来看,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 十八大确定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如期实现, 我国教育进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的新阶段,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正在焕发出生机活力。

  人才成就未来, 教育成就梦想。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于教育改革发展实践, 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而提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略, 其根本意蕴在于回归高等教育本质, 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三、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新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要有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更加坚定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统筹协调、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8]《教育规划纲要》确立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立了“坚持优先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导向、坚持促进公平、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党的领导”基本原则。这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的指导思想, 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行动指南。十九大报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报告开篇提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 十四个基本方略都与人民密切相关。教育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根本的发展,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基本方略落实在教育领域中具体体现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师生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坚持依法治校,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师生权利, 坚持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坚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论基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心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都是以人为本,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工程。

  四、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内涵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涵, 并没有正式的定义。学界定义不一而足:有的人在发展观层面上理解内涵式发展, 因而强调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和优化发展;有的人在质量观层面上理解内涵式发展, 进而认为内涵式发展就是提高质量和强化特色;有的人把内涵式发展视为一种技术与方法, 进而要求挖掘高等教育内在潜力增强办学效益。[9]有学者从发展的侧重点来看, 内涵式发展是以质量提升为重点的发展方式。有学者从发展的系统性来看, 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各要素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是资源、规模、质量、效益等四者的统一。有学者从发展的主体和驱动力来看, 内涵式发展是依靠内部因素、内部改革促进发展。内涵发展以事物内部因素及其结构的变革作为发展的动力, 强调事物内部的改革, 通过结构优化, 激发活力, 增强实力, 提高效能。[10]之所以难以给内涵式发展下精准定义, 因为它本身是一个极丰富的概念, 主要体现在:

  (一) 内涵式发展是一个包容的概念

  过去教育学界长期认为, 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是相对立的概念, 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 外延式发展则是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 注重外延发展会影响内涵发展的提升, 强调内涵发展将会降低外延发展的规模。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 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没有外延式发展的内涵式发展难以有内涵, 没有内涵式发展的外延式发展难以有发展, 内涵发展包含着外延的发展, 没有一定的外延发展做保障, 内涵发展也难以激发活力。比如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需要有相应的经费投入、学生规模和师资力量, 没有经费的投入, 教育难以上质量, 没有规模的扩张, 教育难以有影响。毛入学率形式上是规模的扩大, 但其实质结果是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 数量和规模的外延式增长实则也是体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指标。内涵式发展重点是发展, 在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内涵, 这个内涵就是以人为本, 就是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是少数人的全面发展, 而是整体国民的全面发展, 即教育发展必须公平正义地惠及全民。因此, 只要是高等教育有助于提升整体国民智识、能力和素质的发展都是内涵式发展。

  (二) 内涵式发展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内涵式发展其名为发展, 就是一个不断突破、推陈出新的进程;其意为内涵, 即是由内而外, 不断激发潜能的过程。社会在不断发生深刻的变革,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内涵式发展的概念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教育实践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悄然变化。现在的高校早已不是“象牙塔”, 高校服务于社会, 社会反哺于高校, 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和科技, 社会向高校提供资源和信息, 正是在这种深度互动中, 内涵式发展协同发展。十八大提出教育要优先并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十九大要求教育要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引领经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 以前被誉为先进的教育理念, 现阶段可能不适用, 到将来可能是阻碍发展的落后理念。故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唯有与时俱进, 才能永葆活力。

  (三) 内涵式发展是一个差异化的概念

  内涵式发展根据发展主体的不同可分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高校内涵式发展, 其各自的职能和方式不尽相同。前者侧重于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来实现内涵式发展, 政府的职责是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 对教育资源统筹安排, 推进教育公平, 深化教育改革, 加快教育现代化, 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营造公平竞争的大学发展环境。后者侧重于各高校主体通过挖掘自身优势, 发挥自身特色,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水平。高校的内涵发展根植于各高校的大学精神和文化底蕴之中, 基于高校办学历史、学术传统、学科、地区、行业特色各不相同, 高校的内涵发展模式应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百家争鸣、各领风骚, 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是在共性中彰显特色, 在发展时注重内涵。“要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 避免千校一面。”[11]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在于落实高校办学的主体地位, 充分激发高校的活力, 创造条件支持高校自主发展和差异化发展。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各高校的发展目标主要是规划而非计划, 在建设过程实行治理而非管理, 对发展绩效强调监督而非控制。没有各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难以实现, 没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统筹规划、结构调整, 高校内涵式发展不可能具备“强化特色、注重创新”的发展环境。

  从发展的内容来说, “高等教育战线要强化质量立校意识, 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12]那么内涵式发展以“质量提升为核心”是提升什么的“质量”呢?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等教育职能的质量, 还是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成果、教育者、受教育者等要素的质量, 抑或是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 高校立足于实践的现状有各自的模式, 教育部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13]尽管内涵式发展的重点不同, 发展途径和方式多样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 内涵式发展应当“以人为本”,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依靠育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 最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四) 新时代内涵式发展的要素

  因为内涵式发展的内生性、时代性、差异性, 使内涵式发展的内涵更加深厚、复杂,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内涵式发展的标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内涵式发展的时代内涵, 明确了发展方向。《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最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了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根基, 它是人本发展、有序发展、创新发展的共生发展。人本发展是以师生为本的发展, 即坚持以师生为中心,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师生权利,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有序发展是通过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保发展, 即坚持依法治校, 坚持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创新发展是通过深化改革促发展, 即要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1. 人本发展

  高校师生是学校历史的主体, 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学校建设和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力量。高校只有紧紧依靠广大师生, 尊重师生主体地位, 发挥师生首创精神, 才能不断开创内涵式发展新局面。

  首先, 以教师的权利为本位, 明确教师权利, 充分尊重保障教师权利的实施。通过赋予教师学术权、取得报酬福利权、参与管理权、职业发展权和申诉救济权等各项权利, 以激发教师的主体精神, 唤醒其内在创造性。只有以教师权利为本位, 尊重教师, 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体积极性, 实现教育事业利益的最大化。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教书育人, 其作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的领路人, “言传身教”是教育的主要方式, 只有充分尊重教师, 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教育劳动更好地向下一代传承文明, 传递知识。同时, 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只有以教师权利为本位, 激发教师的雄心, 使教师获得认同感, 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学术创造性, 将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内涵式发展融为一体, 从而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 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属性, 尊重教育发展规律, 重新确立以教学为基和以人才培养为本的理念。新时代高校的职能已从传统的“育人、科研、服务”拓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 不管高校的职能如何拓展,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职能始终不会变, 可以说高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各项职能都是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只有以人为本, 其他各项职能才能有效开展。高等教育的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内涵式发展本质上是高等教育向自身主体与内在逻辑的回归。教育始于对人内心良知和智识的牵引, 教师的目的在于遵循人才发展的自然法则, 将人的智慧和美德由内而外地自然导出。教育是人们主动吸收知识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灌输的结果,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由“教”向“学”转变, 教学方法从“灌”向“引”发展。

  再次, 深入拓展高校各项职能, 做好教育强国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人的价值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得以展现, 人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实现的需求。内涵式发展只有从人的发展需求着手, 展现对人存在价值的终极关怀, 才以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精神, 服务国家发展, 彰显高等教育在国际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高校承载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职能, 是高校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源泉, 同时, 高校师生履行高校职能的过程也是实现自身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2. 有序发展

  内涵式发展是整体协同、持续稳定的有序发展, 而不是因时而变、因人而变、因事而变的运动式发展。有序发展就是坚持依法治校, 建立科学完善的治理结构挖掘管理潜力, 发挥制度效益, 通过章程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健全科学决策机制, 保障学术组织相对独立行使职权, 完善校内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 健全社会参与监督机制。有序发展的目的是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大学制度, 保障师生的根本利益, 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和聪明才智, 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实现内涵式发展。

  3. 创新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创新是跨越这一关口的首要动力。新时代内涵式发展要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接轨, 必须要通过改革深挖高校的发展潜力, 利用创新激发师生的主体精神。一是要善于依法自我赋权。高校要在法治框架内积极探索改革之路, 落实法律所规定的高校权力, 保障自主办学行为的合法性, 深化改革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落实高校独立法人的法律地位。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 争取学位设置自主权, 在法治框架内探索学校学位制度, 规范招生自主权以及在机构设置、职务评审方面的高校自主权等。二是要利用制度创新挖潜。高校要发掘制度创新能力和主体创造能力, 深挖内部潜力。制度创新的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不断创造新的知识, 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重心深化高校各项职能的改革创新, 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研创新机制、教师人事职称制度改革、科技成果使用和收益管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等改革规范化, 激发师生积极性, 释放大学学术潜力。要将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社会参与机制、资源竞争性机制制度化, 着力优化配置办学资源, 提升大学学术生产力。内涵式发展通过制度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术创新、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创新机制的成果得以固化, 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创新和激励作用, 使改革创新真正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助推器”。

  高校内涵式发展是由人本发展、有序发展、创新发展完整结合的发展, 三者相互作用, 互相促进, 联系紧密。人本发展是有序发展、创新发展的基础和目标;有序发展为人本发展提供支持条件, 是人本发展的保障;创新发展通过制度创新激励人的创新潜力, 是人本发展的动力;有序发展给予创新发展以支撑, 创新发展赋予有序发展以活力。总之, 人本发展是目的, 创新发展和有序发展是方式, 共同推动人本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才.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26 (7) :14-17.
  [2]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 (2017-01-19) [2018-11-9].http://www.csmayi.cn.cn/GB/17906588.html.
  [1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 (2012-03-16) [2018-1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203/t20120316_146673.html.

  注释
  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2013—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网络本专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等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
  3毛入学率, 是指某一级教育不分年龄的在校学生总数占该级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 (18-22) 岁人口数]×100。

    刘记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意蕴[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6):59-66.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意蕴》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62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