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4-20 13:40:02 | 移动端:《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历史》专题三第二节《新文化运动》,用一课时完成。本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六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①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承接了前面“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知识点。从思想解放的层面上看,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物质制度思想三个层面的学习。新文化运动正是思想层面学习的典型事件。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又为下一课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前提。

  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是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旨在传播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价值观的思想启蒙运动。同时又是一场比较全面地文化转型运动。

  ③和必修一必修二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必修一中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修二中《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都是学习理解本课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注重情境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欣赏,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会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也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三、学情分析

  高中历史学习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并能联系后世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客观全面的分析新文化运动。

  四、学法分析

  教法、学法及依据

  本课主要采取了“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播放视频,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归纳总结获得认识:了解—理解—见解。

  教学手段及依据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学生利用“课前提示”预习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   设问:结合图片思考,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目的达到了吗?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中国向西方学习,争取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过程,大体经历了器物技艺—社会制度—文化心理三个层次的依次递进;或者说,经历了经济—政治—文化的逐渐递进。其特点是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本课主要学习第三层次思想文化学习—新文化运动。

  通过“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视频的播放,感知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必要性。并利用幻灯片中的最后一句话“1915年-1916年的中国,政治及思想界为什么会出现沉闷、彷徨?”。引出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思考。

  【师生互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背景:

  设问:为什么要开展新文化运动呢?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引导学生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找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政治方面 内:独裁专制 外:列强侵略

  经济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 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势不两立(直接原因)

  2、概况:

  要求学生齐声回答,完成下面表格: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旗 帜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u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落实基础知识。

  层层设问: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创造了客观环境。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新青年·敬告青年》

  ----陈独秀

  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步进行分析。

  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层面深入到思想文明层面。

  u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横向和纵向分析问题的能力。即和以前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联系起来,同时和西方的启蒙运动联系起来。

  设问:为什么要高举这两面旗帜呢?

  〈学生思考回答〉我们知道,20世纪中国社会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是制度落后,即君主专制制度,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危害,如阻碍社会进步、箝制思想、造成中国的落伍等等。而君主的对立面是民主,所以要“民主”;实行民主才能实现社会解放、思想解放,社会进步。另一个问题:科学不发达,迷信思想盛行。历代封建统治者宣扬君权神授,宣称帝王的权力是神授予的,皇帝是天的化身,皇帝统治百姓是上天安排的;人要顺从天意,就要服从皇帝。给广大人民带上封建的精神枷锁,进行的精神奴役。因此需要科学。唯有科学才能扫除迷信,才能确立真正信仰。而唯有摆脱迷信,才能追求民主。提倡科学,实际上是为提倡民主创造条件。

  因此,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可以讲切中时弊,深入人心。民主科学的思想很快就会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继民主共和以后,另一深入人心的主流思潮。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课件展示一段文字材料“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

  设问:这段材料共同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什么主张?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打倒孔家店”其实就是反对复辟”

  课件继续展示:

  材料一:“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二:“打倒孔家店” ——吴虞

  材料三:康有为称颂孔子是“万世教主”,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教义最完善、制度最完备,门徒最众多”,“民权、议院、选举、民主、平等均为孔子所创。”

  ——《中国近代史》

  设问:

  孔子与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命运为何截然不同?,试从时代背景、思想状况、经济基础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时代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袁世凯复辟帝制

  思想状况:儒家思想处于绝对统治地位;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设问一:什么是新道德,什么是旧道德?为什么新文化运动会把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呢?(合作学习)

  <学生思考回答>

  新道德是资产阶级的新道德,即提倡人权、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等,旧道德主要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儒家传统道德的核心思想)。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特别是其中的三纲,臣下要绝对服从君主,要尽忠,儿子要听从老子,要尽孝,妻子要嫁夫随夫,要守节。这使得臣、子、妻都成了附属品,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人身自主权,实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道德和一套为封建专制统治制造忠臣顺民、制造奴才的伦理。但是它适应了中国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因此历代统治者都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所以袁世凯上台后,为了其特殊的政治目的,实行尊孔复古。尊孔,实际上就是维系旧道德,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因此,要在思想领域反封建,就必须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设问: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多媒体展示材料: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的片段

  胡适著书勤勉,却留下数部“半部书”,如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都仅写成上半部。黄侃借此在中央大学课堂上调侃胡适道:“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不解,问何意。黄侃颇为阴损地回答:“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部没有了也。”语毕,学生们哄堂大笑。

  又一次,黄侃在讲课中赞美文言文的高明,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用文言则仅需‘妻丧速归’4字即可,仅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

  这一次,胡适回击了,而且巧妙得令人拍案叫绝。也是在课堂上,胡适大讲白话文的好处时,有位同学不服气,并用黄侃关于文言文电报省钱的论调来反驳。

  胡适说:“不一定吧。要不我们做个试验。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发电报拒绝了。复电便是用白话文写的,而且非常省钱。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代我用文言文拟一则电文,看看是白话文省钱,还是文言文省钱。”

  同学们果然纷纷拟稿,最后胡适从电稿中挑出一份字数最少且表达完整的,其内容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胡适念毕,不无幽默地说:“这份电稿仅12个字,算是言简意赅,但还是太长了。我用白话文只须5个字:干不了,谢谢。”随后胡适解释道:“干不了”,已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的意思,而“谢谢”既有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有婉拒之意。可见,语言的简练,并不在于是用白话文还是用文言文,只要用字恰当,白话文也能做到比文言文更简练。

  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u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文言文和一段白话文的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知到二者的区别,很容易理解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

  教师: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1、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2、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设问:文学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2、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设问: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拨:

  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既是一次思想革命,又是一次文化转型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斗争的继续。

  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国学大师钱玄同主张 “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言

  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

  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l 教师点拨::

  l 进步性:

  l 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l 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l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l 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l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l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

  l 局限性

  l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探究性学习)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的?

  <学生思考回答>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比如西方文化拜金主义。信息时代的今天,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吸引和融合,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之趋,而与此同时,文化的多元化和寻求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的特质的寻根意识也不断增强,我们既不应融合而抛弃传统文化的特质,也不应保存民族文化特质而拒绝吸收和融合。所以我们要做到:

  l 前期没有与群众斗争相结合

  l 没有提出反帝

  设问: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请同学们通过下面材料进行分析。

  u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图表材料的能力。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疑难探究】

  ★☆探究: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前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探究: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你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原因: 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

  ②认识:对于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③对待:对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地接收,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课堂总结】提问知识要点:背景、概况、新文化运动内容、评价

  教师强调: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u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知识结构。回应导入,突出主题。

  【知识结构(板书)】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2、概况:

  l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l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l 旗 帜:民主 科学

  l 主要阵地:《新青年》

  l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l 性 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近代历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转型运动。

  l 积极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l 局限性: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课堂练习】

  1、康有为著《孔子该制考》推崇孔子;陈独秀等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孔教,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B.冲破封建阻力,倡导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C.把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D.扩大自身的影响

  2、前期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主要是为了

  A.在思想上反对封建主义 B.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 D.支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之所以说鲁迅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是因为他

  A.把反封建的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B.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C.对封建礼教攻击最猛烈

  D.首先提倡白话文

  4、在中国近代史上,对封建思想抨击最猛烈的一次是

  A.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C.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D.“问题”与“主义”之争

  5、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六、课后反思

  本课的引入了大量的材料,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能够纵向的和新文化运动之前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以及之后的五四运动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和同一时期西方国家的思想状况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问题。

  本节课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史料得出结论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待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