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窦娥“双重性格”的艺术表现

窦娥“双重性格”的艺术表现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13 09:45:17 | 移动端:窦娥“双重性格”的艺术表现

窦娥“双重性格”的艺术表现 本文关键词:性格,表现,艺术,窦娥

窦娥“双重性格”的艺术表现 本文简介:一、戏剧等叙事传播文体中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塑造人物,塑造典型形象是戏剧等叙事传播文体的中心任务,离开人物形象塑造,即使故事情节再复杂离奇,场面再精美别致,也不可能称为一部好的作品。有些戏剧作品昙花一现,其根本原因在于编剧只顾编故事、造悬念、玩技巧,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曹禺曾经说过,他非常重视对人

窦娥“双重性格”的艺术表现 本文内容:

  一、戏剧等叙事传播文体中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塑造人物, 塑造典型形象是戏剧等叙事传播文体的中心任务, 离开人物形象塑造, 即使故事情节再复杂离奇, 场面再精美别致, 也不可能称为一部好的作品。有些戏剧作品昙花一现, 其根本原因在于编剧只顾编故事、造悬念、玩技巧, 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曹禺曾经说过, 他非常重视对人物的塑造。他认为写戏主要刻画人;写好作品就要写好人物。大凡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其中的主要人物会独立于剧目之外形成不朽的经典人物, 活在我们精神生活之中永不离去, 或成为该剧目的代名词。中国古典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和其中的主要人物窦娥便是如此。该剧成功之处的在于对窦娥“双重性格”塑造。即“依顺、孝顺、善良”和“逆反、不屈、刚烈”性格特征在人物行动中的表现, 使得窦娥这个“爱憎分明, 柔逆交集”的小女子产生了倾倒式的同情爱怜的审美情感反应。直到今天, 人们生活中偶遇冤屈不快, 常脱口而出“真比窦娥还冤”的口头禅, 这就是戏剧等叙事传播文体人物塑造成功的地位和价值所在, 也是中国古典悲剧《窦娥冤》中窦娥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成就和价值所在。

  二、以关汉卿的《窦娥冤》为例:窦娥“双重性格”的艺术表现

  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根据“东海孝妇”的故事改编的, 通过一个蒙冤而死的妇女的满腔怨愤, 使天地发生异常变化的情节, 抨击了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 强烈的表现了长期遭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剧中的窦娥形象鲜明,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窦娥是一个善良、依顺、孝顺的人。窦娥的依顺主要表现在她对天命的敬畏和她强烈的贞操观。窦娥是关汉卿笔下塑造的典型悲剧人物, 她三岁丧母, 七岁做童养媳, 十七岁成亲, 不到二十岁便做了寡妇, 窦娥尝尽了贫苦。她对着死水般的生活是哀怨的, 但她把它归结为前世注定的, 是典型的“生死由命, 富贵在天”的思想, 她在悲剧命运前从未想过改变现状, 而是消极处世, 顺时而处, 随遇而安, 情愿逆来顺受, 尽孝守节。窦娥的依顺还表现在她具有强烈的贞操观。面对张驴儿父子的逼婚, 窦娥极力克制人的自然本能, 虽然她也曾有空房难守的感叹, 却始终恪守“一女不嫁二夫”的戒律。窦娥虽遭年幼失母、少年离父、青春丧偶等一连串的人生打击, 窦娥身上有着高贵的品质, 她善良, 孝顺, 对婆婆尽心服侍, 她活着仿佛就是为了尽孝, 关汉卿在剧中也着力描述了这一点。当张驴儿父子逼迫窦娥和蔡婆婆两人成婚, 窦娥劝婆婆她怕婆婆一时糊涂毁掉了自己的名声, 同时也是出于对婆婆的关心, 也体现了她的孝道。在大堂上, 昏庸的官员想将她屈打成招, 但她并没有屈服, 但当听说要打自己的婆婆时, 窦娥马上招供:“住住住, 休打我婆婆, 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她宁愿自己背上杀人的骂名被处死刑, 也不忍让婆婆受到伤害, 可以看出窦娥的“至善”和“至孝”, 就连最后被押赴刑场, 窦娥都要绕道走, 怕婆婆看到了伤心, 最后窦娥父亲窦天章替自己平反后, 窦娥想到的不是自己, 不是官居要职的父亲, 而是那个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婆婆。这样一个善良, 孝顺, 集人世一切苦难于一身的人, 却最终成为黑暗社会下被无辜摧残的牺牲品, 最终走向毁灭的结局, 可怜可悲可叹, 同时悲剧的力量使人震撼。

  窦娥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窦娥本来不想和现实生活作对的, 但黑暗的现实却迫使她爆发出抗争的火花, 张驴儿的逼迫并没有使窦娥屈服, 她把希望寄托于官府, 依然选择了“官休”, 她对衙门的期望是执法公正, 能还自己公道和清白, 但在这个黑暗时代, 窦娥的命运无疑是悲惨的, 官员个个贪赃枉法, 昏庸无道。他们不但不能坚持正义, 主持公道, 反而欺负弱势群体, 鱼肉百姓, 把百姓当做“贱虫”, 他们奉行“人是贱虫, 不打不招”将窦娥打得“一杖血, 一层皮”, 此时窦娥才明白过来, 正如剧中第三折:“没来由犯王法, 不提防遭刑宪, 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这段唱出了窦娥的苦闷, 展现了窦娥撼天动地的沉冤和她不屈不挠的反抗, 既是被压迫者负屈含冤的痛苦呼喊, 也是对社会之黑暗的泪控诉和抗议。她慷慨激昂去痛斥日月天地, 诅咒酷吏, 这些做法已经超越了她对自身命运、悲剧遭遇的感叹, 而是对黑白不分、善恶对立的黑暗社会, 对现实的怀疑和不满, 对世俗观念里最为权威神圣的鬼神日月天地表示的抗议与否定。这反映的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受压迫、受愚弄最深, 最善良的人民的觉醒。

  三桩誓言是窦娥的“双重性格”对比的统一体现。窦娥冤屈而死的三桩誓言是作品中最突出的情节, 通过这一折戏剧冲突的发展, 作品在广泛的揭露社会矛盾的基础上, 将批判的矛头集中在黑暗的封建吏治上。三桩誓言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在对官府的幻想破灭绝望后, 她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愤然指责鬼神日月天地。在当时的社会中, 天地鬼神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 鬼神也是人间统治者的象征, 窦娥实质上就是对现实, 对现实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否定, 这种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产生了超乎自然的, 撼天动地的力量。窦娥的三桩誓言是为了引起朝廷的重视, 作品里, 她的父亲窦天章正是因为这个地方亢旱三年, 才被朝廷派来巡视。窦娥用血与泪的冤屈才引起朝廷的重视, 才得以平反冤屈。但是, 窦娥她一方面反抗和否定最高统治者, 一方面又把希望寄托在最高统治者的身上。窦娥悲剧的悲剧结局就在于她性格的二重性, 她一方面接受命运的摆布又想挣脱命运的摆布, 一方面她依靠官府和天, 又控告官府和天, 她的反抗是不彻底的, 她始终被别人操控着自己的命运, 总是依附于别人, 她不懂得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正是由于窦娥性格里有很多对立的方面, 当这些矛盾发展和激化, 便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正是由于窦娥人物性格的二重性, 窦娥的人物形象才显得更加丰满、真实、有血有肉。传统戏剧的核心灵魂是写人, 呈现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通过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叙述感情发展来表现人物内在的变化过程, 使作品更为生动、丰富、细致, 以达到相应的艺术效果。这样的作品才能鲜活、多彩, 充满人性的力量, 演出时才真实可信。古往今来, 能受到观众青睐的成功作品无不人物形象销魂夺魄, 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无不例外均成功地塑造了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窦娥“双重性格”的艺术表现》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85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