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工作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农业报告

农业报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8 14:12:38 | 移动端:农业报告

篇一:农业统计分析报告

**镇2014年农业统计分析

2014年,**镇政府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

一中心任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农村工作机制,采取系列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克服干旱、

洪涝灾等响,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农村经济运行特点

由于惠农政策持续出台,支农资金投入加大,多项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措施对扶持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全镇农、牧主要产品产量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各项改革继续深入。

(一)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1、蔬菜面积增加,水果产量略降。我镇2014年种植面

积为蔬菜种植面积1855.5亩,增长1.5%,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水果产量201吨,减少2.4%,原因是前几年新植的果树开始挂果。

⒉油料面积略降。由于油菜种植实行补贴,油料面积比

上年增加1240亩,增长64%。

(二)畜牧业保持稳定

2014年我镇畜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禽蛋总产量103

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4吨,增长30.4%,其中肉类总产量694吨。

⒈生猪生产加快发展,效益良好。我镇生猪价格一直以来都维持较好价位,农户养殖积极性高。据统计,我镇生猪出栏为2985头,存栏2314头。

⒉家禽养殖业增速加快。家禽出栏8000只,家禽存栏11000只。

⒊山羊养殖平稳增长。黑山羊出栏40只,存栏34只。

(三)渔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2014年我镇渔业生产继续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养殖水面86亩,全镇水产品总产量25吨。

(四) 农村经济总收入持续稳定发展,茶叶产量稳步增长,全年产茶380吨。201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比去年略有增加。

二、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镇农业经济继续朝着协调、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农林牧渔生产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自然灾害侵袭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2014年初受冰冻灾害的影响,农作物无法按季令栽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0万元。

(二)农资价格不断上涨。今年上半年,在化肥市场处于“高价位、高投入、高变数、高风险”的严峻形势下,农业经营成本上升,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三)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地域间发展极不平衡。由于受

传统观念影响,我镇农业产业结构仍比较单一,优质产品少,效益不高,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出售初级产品的现象普遍,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特别是长期以来只重生产,没有认真研究农产品升值,不注重流通,致使农民收入低,新的产业的培植步履艰难。

(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无论从组织结构还是从技术结构看都适应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农村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是屈指可数。显然,二、三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调整内部结构和适应市场竞争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了马桥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利和弊,因此,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为我镇农业发展的重点。

⒈抓住机遇,加快调整步伐。树立“以农兴工、以工聚财、打牢基础、全面发展”的思路的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实施农业科技推广,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中经济支柱单一,优质农产品少、加工滞后、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低的实际问题,坚持面向市场、多元发展、质量、扩大开放的思想,把调整的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优质化的要求上,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⒉突出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在优质粮、特色农产品上要下功夫解决加工、销售以及粮食改革的有关问题,做到生产得出来,销售得出去,尤其是挖掘花豆、生姜等特色产品的深层次加工。在畜牧业上要加大养殖力度,推广畜禽良种及先进生产、防疫技术,增加出栏率,提高商品率。在林业上要做好迹地造林,同时处理好雪损林木,把林业大产业的建设落实到具体的经济林发展项目上。充分发挥本乡资源优势,以科技为依托,深入开发本地农产,最终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015年12月25日

篇二:农业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 申 报 书

一、 项目概述

***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06年6月成立,以蔬菜肥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拟推广为主,实施有机蔬菜的生产和优良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合作社经过3年的农田实验研究,取得了有机蔬菜生产先进技术种植和肥药减量技术上的重大突破,2006年 月 至2009年月,通过在 县 镇对亩大葱、 亩菠菜、 亩大头菜等作物上实施肥药减量技术,实现年产蔬菜 万吨,总产值 万元,蔬菜种植过程中共减少肥药量的10%,亩均节约成本30元。

肥药减量技术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很强的农业科学技术,其技术核心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培肥地力,减少化肥使用量,调整优化用肥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通过创新害虫防治的科学手段,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农产品的农药含量,提高农产品“绿色率”,以此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不断减少农田和环境的污染。以蔬菜肥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拟推广为主,实施有机蔬菜的生产和优良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应用对于促进蔬菜增产、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别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国家“三农”工作的重要工程,对于治理农业土地资源污染,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 项目承担单位的工作基础及技术推广优势

1、合作社简介。***合作社于2006年8月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专门从事蔬菜肥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有机农业生产项目,项目现有人员7名,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助理农技师2名,日常管理人员3名。合作社共有会员50名,涉及三个村庄60余户家庭,由种植户、销售户和示范户组成,蔬菜总种植面积为亩。

2、机构健全。***合作社2006年成立之初,就制定了规范的专业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了完善的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制度,成立了监督机构,保障了合作社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严格落实财务会计制度,会计账簿、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等规范科学完善,很好的保障了成员的经济利益。

3、人力资源保障。该合作社技术人员从事年农业专业技术研究,对农业生产有浓厚的兴趣,并取得突出成绩,同志曾获 奖,在 方面作有深入研究,实现的成果。特别是在蔬菜肥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有机农业生产项目上,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4、技术支撑。通过研究和实验,已经全面掌握农田土地结构的检测分析技术,制定了一套具体可行的土地检测办法及化肥、农药比例的配置、使用原则办未能。有较为规范的技术标准和科学的操作流程。

5、机械设备配套齐全。年月至 年月,先后购置了 、 农业机械设备 套,实现了合作社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

6、成效显著。***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了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2006年 月至2009年 月,通过在镇 、 、 等三个村 亩地实施项目技术,实现年产蔬菜 万吨,总产值 万元,农户人均增收 元,实现了蔬菜肥药减量增效技术在农业生产运用的预期目标,并打造了 区域内的生产示范基地,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信誉度。

此项目的推广,一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条例国家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二是合作社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生产组织形式,既可形成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还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通过吸引新的农户加入,扩大合作社经营规模;三是要以实现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强与福生集团、鲁青集团等农副产品龙头企业的合作,推动合作社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三、项目推广的主要技术内容及实施的主要地点、推广规模

(一)、肥药减量增效技术内容。

1、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内容。概括讲就是平衡施肥,关键是要掌握测土配方施肥原则,即根据测土了解土壤养分含量和各种化肥的性能,确定使用化肥的品种、数量和配比。 一是基肥的配比,将化肥和农家肥混合使用,通过农家肥吸附化肥营养元素的能力来提高化肥的效用。

二是根据不同蔬菜的类型和品种,确定施用不同种类的化肥。如叶菜类需氮较多,可多施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氨水等。果菜类需磷钾较多,可多施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氯化钾等。根茎类需磷钾肥较多,可多施氯化钾、硫酸钾、磷酸二氢钾、多元复合肥等。

三是同时要多施有机肥,就是腐熟的人粪尿,通过充分发酵,营养丰富,肥效持久,也利于农作物吸收,可供蔬菜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使用,也可做用来追肥。

这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生产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实现增收节支的目的。

2、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内容。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制订科学的防治策略,采取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相融合、相协调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是通过抓住病虫防治的最佳时期,及时掌握作物病虫生长规律及病虫情报,对作物的病虫早监测、早预报,提高防治效果。二是大力推广非农药防治技术或者生物技术进行防虫害。例如运用水的功能(如灌水杀蛹、以水压草、适时搁田等)等杀死害虫;三是重大病虫的防治上实行统筹兼顾,能兼治的不专治,能挑治不普治,治前期控后期,减少防治的次数,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同时尽量选用低含量成份的适用农药和高效低剂量的农药进行防治,控制高含量农药和高剂量使用。

(二)、肥药减量增效技术内容的实施的主要地点

目前,在马店专业合作社取得肥药减量增效技术较为成功的基础上,拟选 定市镇作为推广实施的主要地点,这个区域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而且水文土壤比较适宜蔬菜种植,具备推广以蔬菜肥药减量增效技术,实施有机蔬菜的生产和优良品种的发展的新型技术的各项基础条件。

(三)、技术推广规模。总计吸收个行政村农户加入马店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会员总计达到 名,田地总计达到亩,入户总数达到 户。可实现与公司、公司等农产品专业公司的产业对接,实现有机蔬菜生产销售的一条龙。

四、项目组织形式及责任分工

组织形式:肥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项目的组织形式为合作社加农户加公司。由马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和公司组成,合作社的主体是马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户自愿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形成“自负盈亏、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责任分工:合作社负责社内一切经营管理工作,具体包括经营决策、技术指导、财务管理、农田运作、蔬菜营销等。

农户负责按照肥药减量增效技术标准化工作流程实施田间作业。 合作的 公司、公司负责农作物产品的销售

五、项目推广任务、进度安排及预期目标

(一)、项目推广任务

通过马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广,涵盖合作社的5个村庄,还要辐射到专业合作社周边 个村庄,带动广大农村群众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形成以马店专业合作社切入点,打造镇乡以有机蔬菜为特色的农产品基地。

(二)、进度安排

1、2009年四季度,完成资金筹集工作,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财务支出预算。成立合作社的组织机构,完善合作社章程以及其它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合作社的规模配备一

定数量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其它人员等。购置各项基础设施设备、办公用品等。开始进行政策宣传,完成 市镇行政村 个农户的入社协议签订工作,并对农户进行前期的技术理论培训和讲解,达到人人皆知。

完成与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如蔬菜加工企业***公司、蔬菜销售企业***超市等业务的洽谈合作,签订产销合同,提前做好产品销售工作。

2、2010年一季度,组织技术人员对推广的土地实施肥量检测,出据详细的土地营养元素含量检测报告,并制定针对性的农田的肥量施放配方,对农田管理人员和农户进行具体的培训以及机械化操作。完成种子购置及所有土地的蔬菜春播工作。

3、2010年二季度,加强作物的生长管理,特别是病虫害的管理,严格按照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进行防治。

4、2010年三季度,根据作物生长周期收获相关蔬菜,交由合作企业销售加工。 5、2010年四季度,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召开社员大会,对合作社生产工作进行总结,特别是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认真分析,并对下一年度工作作详细安排,年终按照合用社的经济效益分配方式进行分配分红。

(三)预期目标

通过实施推广计划,达到市 镇 农户 计 亩农田的肥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并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实现经济效益增长,通过实行合作社形式的生产经营,可实现年生产 万吨蔬菜,年产值 万元,农户年收入可增长元。二是 地区的土地不再发生结块等现象,土壤质量、营养元素的结构得到了有效的改良;三是有较为可观的社会效益,马店合作社成为肥药减量增效技术的专业合作社,管理经营等各方面运作规范高效,技术水平先进,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较高,向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潜力巨大。

六、项目管理、保障机制及保障措施

1、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取得经济效益,从组织、分工、协作、监督、考核建立一整套科学适宜的制度办法。

一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专业合作社的章程,成立合作社的各项组织机构,如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如理事会、监事会及理事长、理事、经理和财务会计人员等。加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及财务监督等各项工作,为合作社的经营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分工明确,任何经营决策大的事项须由会员代表大会通过方可执行,理事会是做好社内经常性事物的处理,监事会做好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督促其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落实工作,监督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各项决策工作的执行。其余如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等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做好具体的工作。

三是加强农户的协作。制定社员合作制度,加强社员合作管理,在蔬菜种植生产过程

中,要求社员之间团结协作,至始至终,精耕细作,为全社的共同利益着想努力工作。 四是制定各个工种和岗位的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和岗位职责,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工作监督检查,对工作成绩突出、为合作社发展出力流汗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奖励,对违章违纪行为或违反合作社生产管理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处罚,实行月考核,季汇总,年兑现,激励约束工作人员、会员、农户遵守社内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整合推广资源,保证推广效果采用的推广模式和激励措施

一是充分发挥马店专业合作取得成功的效应,通过农户的口口相传以及广播、村委会会议、村民大会等形式进行推广。

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推动技术的推广,特别是一些基础薄、底子弱的农户要专门开展培训,针对性讲解,达到充分认识,熟练掌握。 三是实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办法激发全社上下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按照规定农户入户投资,大增强农户的主人翁意识,关心关注合作社的发展成为他们的头等大事。

3、项目有关单位可能提供的有效保障措施

马店合作社与***蔬菜公司达成产销合同,保障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蔬菜及时销售。

七、经费预算、管理及主要用途

经费筹资渠道:中央财政补贴 万元,农户每户入资元,共 计 万元,马店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 万元,社会融资万元,总计筹集资金 万元。

篇三:农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农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农业发展的本质是产业链

投资要点:

农林牧渔行业上市公司赢利能力普遍较弱,这可从历年来行业内的市盈率一直大幅高于大盘平均水平的事实中有所体现,大农业板块的投资逻辑主要包括: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国家惠农政策支持、个股经营业绩超预期。目前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中,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产业链概念已成农业板块投资的重要逻辑。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关系国计民生,属于弱周期行业;农业占GDP比重逐年下降,从业人员不断减少;农产品具有周期性特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农产品长期供给富有弹性,短期供给弹性较小,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均较小。农业发展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因素、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国家政策、国际竞争。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是农业面临的第一要务;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农产品价格支持和农业补贴政策长期利好农业。种植行业运行特征: 农产品总量平衡,农产品价格稳步提高,我国人多地少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必须提高单产,种子行业将受到国家重点政策扶持,登海种业业绩提升及政策利好应受重点关注。林业运行特征:林业产业属基础原材料型产业,生长周期长,林木资源匮乏,木材供求紧张的格局将进一步推高木材价格,林权制度改革为林业注入活力。畜牧业运行特征:畜牧业生产周期长、存在时间进入壁垒和高成本退出壁垒,容易造成行业的大幅波动;饲料行业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低、毛利率低;养殖业规模化水平低;重点关注进行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上市公司,如正邦科技、圣农发展、华英农业等。渔业行业运行特征:我国水产品产量全球第一。海洋捕捞量近乎饱和,海产品稀缺性对价格有支撑;水产品产量增长主要依赖人工养殖。獐子岛打造海珍品产业链受关注。农产品加工业运行特征: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偏小、设备工艺落后,没有形成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重点关注向上下游行业延展,并具有高附值加工能力的上市公司,如中粮屯河、高金食品。

1. 农业行业概述

1.1. 行业分类

一般农业行业分为大农业与小农业之分,大农业即包括农林牧渔业,属于三大产业之-的第一产业;小农业为种植业。本文所述之农业即为大农业,具体分类借鉴申银万国研究所行业分类标准,主要包括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综合等子行业。农业各子行业之间是紧密相联的,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为农产品加工业、饲料行业提供种植产品(如玉米、大豆、小麦),而饲料为渔业提供养殖原料。饲料业、农产品加工业中的禽肉加工是同属于养殖产业链条。

1.2. 上下游行业关系农业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农资行业,这些行业主要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食品加工、饮料(酒、茶、果汁等)、造纸、纺织、建材等行业。农业为这些行业提供原料。而下游行业,尤其是农产品物流、食品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1.3. 农业行业生命周期分析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增加值增速一直在3%-6%区间徘徊,并长期落后于GDP增速,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中,从理论上来说,我国农业处于成熟稳定期。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用各种指标所衡量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在不断下降, 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由于农业人口仍然是中国人口的主体, 中国依然是农业大国, 农业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各种贡献依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4.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4.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农业作为解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产业,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尽管农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农业劳动力在社会劳动力总量中的比重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这种情况并不能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在下降。应当明确,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与生俱来的, 是由农业的产业功能决定的。农业的最大功能是解决人们的吃饭等基本生活问题, 这是任何其它产业都无法替代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进而导致对农业的多种需求越来越高, 从而要求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1.4.2. 农业占GDP比重下降趋势难改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58%,同比去年下降了0.73个百分点。从近30 年来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走势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过程中,在从改革开放初期曾略有上升,1978年第一产业占比为27.94%,到1983 年达到最高点32.88%,主要原因是1978 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热情,第一产业的产值迅速增长,在GDP 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经济建设的重点缓慢向工业部门倾斜,国家对工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的比重开始持续下降,随着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产值不断增加,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进一步下降,并且基本保持每10 年下降10 个百分点的速度。

1.4.3. 农业从业人员持续下降200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065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39.6%;第二产业21109万人,占27.2%;第三产业25717万人,占33.2%。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14041万人。农业从业人数稳步下降,但从业人数占比仍居三大产业之首,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做出突出贡献。

1.5. 农业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我国农业第一要务是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主要为老百姓提供粮食、农副产品等,产品类型属于生活必需品。从农业增加值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分析来看,两者之间相关性较小,在1978年-1990年这一区间,农业增加值与GDP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1611,说明存在较小的正相关关系;但在1990年-2008年这一区间,农业增加值与GDP增长之间相关系数仅为-0.0433,可见农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农业并不会随经济周期的起落而相应变动,多年来农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增幅一直徘徊在3%-6%之间。

2. 农业行业特征

2.1. 自然垄断性农业特殊的生产资料决定了其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五谷丰登,始于土地,没有土地为依托,农业及其内部各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农业特殊的产出决定了其具有垄断的条件。农业是一切生产和人类生存的起点和先决条件,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是人类和其他产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因素。无论科技如何进步, 非农产业如何发展,都离不开农业为其提供必需的农产品满足其基本消费。

2.2. 与生俱来的基础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与生俱来的, 是由农业的产业功能决定的。

(1)农业的最大功能是解决人们的吃饭等基本生活问题, 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品,这是任何其它产业都无法替代的。

(2)农业为其他产业如食品饮料、造纸、木材加工、纺织行业提供原材料,是这些相关产业链条的第一环。

(3)农业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种植业、林业生产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净化空气,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3. 周期性农业产品具有周期性特征。无论是农作物耕种、畜牧养殖还是水产品养殖和捕捞,都有一定的生产周期,其产品不能在短期内收获,例农作物有一年一熟制、一年两熟制、两年三熟制等;林木产品生产周期较长,最快的人造经济适用林也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才可以砍伐;而畜牧产品如生猪养殖周期为5个月左右;水产品养殖如海胆养殖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黄鱼生长周期一般经过二年左右;渔业捕捞有休渔期。

2.4. 弱质性首先,农业最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自然界不仅为农业提供基本的生产资料,而且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农业经营结果的利与失,风调雨顺,则五谷丰登;若有“天灾”,则农业歉收。即使是科技发达的美国、日本,一旦出现人为力量难以抵御的自然破坏力,一样会出现农业歉收的状况。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南涝北旱、台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例2008年,我国受灾面积为3999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5%,成灾面积为2228万公顷,占受灾面积的55%。

其次动物流行性疾病也会对禽畜业产生极大影响。这种影响是往往是突出性的或是局部性的。随着疾病得到控制,这种影响会慢慢消失。2004年初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区活鸡、鸭、鹅等畜产品全被宰杀,人们对家禽产品消费锐减,出口受阻。2005 年,全国先后有13个省份共发生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病16.31 万只,死亡15.46万只,扑杀2257.1 万只。其中,青海省发生一起候鸟疫情。内地共发生9 起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发病牛612头,扑杀4232头。给养殖户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2.5. 农产品供求弹性分析

2.5.1. 供给弹性

2.5.1.1. 农产品长期供给富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但从较长的时间周期来看,农产品品长期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农民往往根据当年的农产品价格来决定下一年度的种植面积,从而引起农产品产量的周期性波动,由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农产品价格变动主要取决于供给产量的变动,供求的不平衡又导致价格也呈现周期性波动。

2.5.1.2. 农产品短期供给弹性较小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农产品产量对价格的变动反应不敏感,产量难以增加或减少,所以说农产品的短期供给某种程度上具有刚性,短期供给价格弹性较小是农业生产不同于其它产业的一大特点。一旦供求关系失衡,调整需要一个较长周期。2.5.2. 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经济学理论上来讲,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表现为随着价格的上涨,需求量下降幅度较小。而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表现为随价格的上涨,需求量下降幅度较大。农产品大多属于生活必需品和低档消费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且基本为负值或接近于零。我国粮食、蔬菜人均需求量连年下降,肉、蛋、水产品人均消费基本稳定。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粮食、蔬菜、鲜蛋、肉类需求价格弹性较稳定,水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波动较大。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粮食、禽蛋、蔬菜的需求价格弹性较稳定,而肉类、水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波动较大。

2.5.3. 需求收入弹性较小理论上来讲,一般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正,体现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量也随之提高。但人们随收入不断增长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缓慢甚至下降,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较小。粮食的需求收入弹性大多情况下为负值,粮食需求收入弹性在-0.5-0之间徘徊。肉、蛋、奶、食用油等农产品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波动较大。

3. 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1. 人口因素

3.1.1. 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据国家统计

局数据显示,2009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亿人,世界总人口为67.7亿人,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9.6%。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农业面临的第一要务。 面对粮食安全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 年实施新粮食政策,200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除继续坚持并加强原有的政策外,重点在于增加投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粮食政策;2006 年、2007 年又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通过这近几年“三农”政策的正确引导,我国粮食供给已经连续6年增产,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为43070万吨,2008年粮食产量增至52871万吨,增幅达22.7%。人均粮食占有量由334公斤/人增至399公斤/人,增幅为19.4%。 尽管近年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但粮食安全这根弦丝毫不能放松。一方面我国的土地流失比较严重,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一方面人们虽然对粮食数量直接需求相对稳定,但人们对肉类、蛋、奶等需求不断增加,进而间接导致对原粮需求大幅增加。具体品种上对外依存度较高,如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达70%,棉花、白糖进口量占国内消费比重越来越大,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供求非常紧张导致今年价格大幅飙升。长期来看,我们粮食供求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问题将一直是农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3.1.2. 农业解决了农村大多数人口就业我国人口众多,其中农村人口7.1亿,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这就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农业为解决这么多的就业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截止2008年末,我国就业人口总数为7.75亿,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产业)就业人数为3.06亿,占就业总人数的39.6%,占农村总人口的43%,居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及比重之首。

3.1.3. 从业人数下降的趋势难以改变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史来看,农业从业人数下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粮食生产中劳动力使用的密集程度下降,大量农业人口从农业领域解放出来,逐渐转移至工业领域和服务业领域,1978年我国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为70%,2008年比重已下降至39.6%,降幅达43%;服务业比重从1978年的12.2%上升至2008年的33.2%,上涨了2.7倍。

3.2.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与农业相关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

3.2.1. 土地资源耕地资源 耕地资源是不可代替的农业生产资料,据统计,2008年末我国耕地面积为18.25亿亩,仅占国土面积的12.7%左右,而人均可耕地面积仅为1.4亩,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左右,相当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的1/8。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国家、集体和个人每年要占用900万亩左右公顷的土地(主要是耕地)。另外, 由于乱砍森林、草原过牧、盲目开垦等原因,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而由于投入不足, 土壤肥力下降又影响了耕地质量。我国耕地资源面临问题非常严重。 林木资源据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193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18.21%提高到20.36%,上升了2.15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立方米,比上一次清查结果净增11.2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3.63亿立方米,比上一次清查净增11.23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但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全国乔木林生态功能指数0.54,生态功能好的仅占11.31%,生态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扭转。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2008年末,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743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071立方米/人。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量的26% ,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属于人均水资源最少的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淡水有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等五大水系

和众多的河流、湖泊,内陆水域总面积1747万公顷;海水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四大海域,海域总面积47300万公顷,海岸线总长32647公里。 我国淡水资源中可用于人工养殖的面积675万公顷,到2008年底已养殖面积467万公顷,利用比例已经达到70%,利用程度较高;我国海岸带面积宽阔,有2882万公顷,其中可养殖面积260.01万公顷,已养殖面积109.49万公顷,利用程度已达42%。近几年,海水资源人工养殖利用程度增长很快,不过绝对值仍很低,海水养殖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3.2.3. 气候资源光能资源丰富农作物生长需要光能才能完成光合作用,昼夜长短影响着植物开花、结实、落叶、休眠以及地下块根、块茎等营养器官的形成。从全国来看,我国是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4kWh /m2 天以上,西藏最高达7kWh /m2 天。全国太阳年总辐射量在( 33—83 ) ×103焦 /平方米 之间,除川、黔地区外,太阳能资源大都相当或超过国外同纬度地区。东部主要农业区,作物生长期的光合有效辐射量相当丰富,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潜力。 热能资源丰富多样 热量资源是农业生物生存和生长发育所需的外界环境因子和能量。大多数农作物在日平均温度10℃以上才能活跃生长,故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以上的持续期,称为农作物生长活跃期。我国生长活跃期,从东北吉林、黑龙江两省向西包括内蒙古、宁夏、陇东到川西,向南到云南、西藏交界处以西,除塔里木盆地起始于4月1日前外,其余均始于5月1日以后,终于10月1日以前,长约5个月。 我国热量资源丰富多样,夏季温度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高,高温和雨季基本同时出现的特点为农、林、牧各业的发展和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热量条件,形成了中国农业类型、种植制度和作物分布的多样性。东部地区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发挥,获得较多生物量。但是,由于冬、夏季风年际间进退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的不同,导致中国温度、降水年际变化较大,热量资源不稳定,冬季寒冷,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温冷害、霜冻、寒害等农业气象灾害,水热组合有时也不够协调,这些都限制了热量资源的利用,对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不利。

3.3. 自然灾害农业具有周期性特征,一般来说,农业从投入到生产整个生产过程要比工业生产时间长,必须经历一个连续的生长周期。这使得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及自然灾害的威胁较大。与农业相关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三大类:气象灾害、生态灾害和生物灾害。

3.3.1. 气象灾害越来越频繁气候始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决定因素,到目前为止,农业还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沙尘暴等。在下图中我们发现,气象灾害中发生旱灾的比例相对较大,2008年我国因旱灾受灾面积达1213.7万公顷,占气象灾害受面积的73.7%;无论旱灾还是水灾的成灾率都比较高,水灾成灾率一直稳定在50%以上,2008年水灾成灾率为55%,旱灾成灾率波动较大且有趋升的趋势,1997年旱灾成灾率为35%,2008年旱灾成灾率为56%。

受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时有发生,使全球和中国农业生产尤其是种植业的不稳定性增大。例如2009年11月份太平洋地区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出现,导致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发生严重干旱,造成国内棕榈油大幅减产,同时我国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出现历史罕见的干旱,受旱面积达6567万亩,92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亿元以上。

3.3.2. 生态灾害令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灾害显见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南方丘陵山地,这些地区生态条件比较恶劣,易受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据了解,黄土丘陵地区的灾害性水土流失面积达5万平方千米,我国现有的水土流失总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且水土流失面积和速度居世界各国之首。仅肥力损失每年就多达70多亿元。石漠化则以我国的云、贵、桂三省区最为严重。其中以贵州省的面积最大。此外,海洋带发生的赤潮、海岸侵蚀也是我国不可忽视的几大生态问题。在我国,造成生态灾害有自然原因,如气象、地质和地貌等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过量放牧、滥樵、滥挖、滥采、滥垦、滥用水资源等。


农业报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837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