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心得体会范文 > 针灸门诊跟师心得

针灸门诊跟师心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06 | 移动端:针灸门诊跟师心得

篇一:骨伤科4跟师心得

骨伤科跟师心得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形容腰为肾脏之家。同理可认为:肌肉为神经、血管和淋巴之府。X光用于医学影像检查以后,骨骼的关节间隙、排列、密度、形态结构等被医生视为病理改变的依据。连同骨骼正常的的生理改变也难于幸免被声讨为病理改变。例如骨质增生、腰椎间盘退变或突出被视为疼痛的靶子。

肌肉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感受器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承担着骨连接和肢体运动,极易在损伤受累和病变后出现疼痛反应。在临床中,仅借助影像学检查肌痛症显而易见是片面的。X光、CT、核磁共振成像读片成为骨伤科、疼痛科、针灸理疗科、甚至软伤科的医生约定俗成的诊疗程序和依据,遗憾的是取代了最重要的查体触诊。

中医的经络和穴位不能直观的看到其物质存在,并缺少对肌肉解剖的描述。使初学者感觉抽象和学习难度大。西医的影像检查,认为骨结构形态异常压迫神经致痛,忽视骨骼肌病变所致,使疼痛由简单被列为疑难病。古代西方医学中的研究者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曾经说过“能治疗疼痛者为神医”。足见古代西方重视疼痛的研究,并认识到治疗疼痛的难度和复杂性。

学习骨膜压揉法的重要意义:

历史证明,科学不断进步是不可阻绕的规律。但是,新的科学成果,与传统的根深根深蒂固的错误“王朝”的较量,是艰苦的,辛酸的,甚至是残酷的。推陈出新,比科研的道路更艰难、更漫长、更痛苦。尽管如此,笔者坚信,真理是不可战胜的。

祖国医学的《医林改错》,充分说明医祖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今天,我们要敢于拿起批评的武器,撰写现代《新医林改错》。无论错误理论在谁撰写的巨著里,或在大学教材里,或在堂而皇之的书店里,如果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没有理由羞羞答答与错误理论和平共处。患者不是小白鼠,是我们的同类,是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尊严应与我们同在。废弃虚荣,科学至上,把不当医疗和医疗事故牺牲品的数目降到最低点,是医学科学工作者永没有休止符的追求。

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机械性压迫致痛的学说,形成了一个王朝,是西医骨科手术近百年的错误。一些被诊断为腰突的患者,尽管没有经过手术,选择保守治疗后,该患者临床症状可以完全消失,但突出物依然还在的病例并不少见。再者,被查到有腰椎间盘突出物的患者,有些从未发生过腰腿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言而喻的颠覆了上述理论。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手术切除后症状仍不衰减,分明是椎管外的软组织损害,却无辜的又被推上了手术台时有发生,上演了不寒而栗的重复错误手术的拉链事件。

颈椎病不应该是颈肩痛的代名词;腰椎病不应该是腰腿痛的代名词。骨骼没有感受器,原本没有痛觉,把软组织的疼痛张冠李戴称为骨骼病变痛而痴心不改实属错误。

肩周炎不能作为肩痛症的代名词。因为一个痛点被诊断为肩周炎,将会用大部队,打击小股敌人,误伤了正常的组织或漏治真正病灶。

膝关节周围痛不能误诊为关节炎,甚至错误的对其施行关节腔封闭。 人体三维平面解剖:

1、冠状面(额面)

2、矢状面

3、横截面(水平面)

五环五线骨膜压揉法的含义

一、躯体五环

多少年来,中医按摩以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学位指导临床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树立解剖学与治疗学结合的全新理念是非常必要的。穴位治疗与非穴位治疗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产物。学习国外医术,并非离经叛道,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鸿扬祖国医学。为便于学习者对人体肌肉起止点易损伤、易发病部位的理解和记忆,把人体五个横截面骨骼肌附着处称为五环,使复杂的解剖简单化。

1、一环------- 头颈结合部水平线;

2、二环------- 肩胛骨、锁骨水平线;

3、三环--------剑突和肋弓软骨水平线;

4、四环--------骨盆上口水平线;

5、五环--------骨盆下口水平线为。这五个水平线是五个重要诊疗环节。

二、骨盆五线

骨盆移位可以导致脊柱、全身关节和骨骼肌的力学失衡。同理,骨骼肌挛缩可以也会影响到全身骨关节的平衡,甚至引起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紊乱。躯体与内脏疾病的密切联系,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广泛关注。利用骨盆

上下口的内外五条线,系统调整骨盆的三维移位,是突破国内外传统理论,所创立的新概念,新进展,新方法。

五线(单侧骨盆)

1、一线-------竖脊肌线

2、二线-------腹直肌线

3、三线-------腘绳肌线

4、四线-------直肌收肌线

5、五线-------髂腰肌线

三、骨膜

对运动系统软组织病变的主动肌、被动肌和辅助肌等骨骼肌附着处实施手法治疗,能迅速代谢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后渗出的血肿、水肿等无菌性炎症分泌物的有害物质,改善软组织病理改变后导致的组织增生、结节、条索、粘连和结缔组织钙化等,使病变组织的排列由无序变为有序,有效缓解和消除肌痉挛引起的急慢性疼痛、麻木、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在松解肌紧张,增强微循环,增宽关节间隙,扩大躯体各关节可动范围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治软组织损伤并发的躯体各系统功能紊乱和内脏疾病。

脊骨神经学说认为,脊神经在椎间孔受压时,相应节段的神经功能因传导受阻而出现其支配区域的功能障碍和症状。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的失治,可涉及点、线、面、体一系列损害和并发症。使人体产生的功能性障碍或复杂性症状,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力,从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们对脊神经学说和骨性压迫学说的完全信赖和崇拜。

1.椎管内软组织损害:硬脊膜外和神经根周围的脂肪结缔组织以及黄韧带、椎间盘等

2.椎管外软组织损害:骨骼肌骨膜附着处、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和脂肪组织

3.椎管内外混合型软组织损害

篇二: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胡剑波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胡剑波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胡剑波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

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学生:胡美锋

篇三:魏清琳主任针灸临床经验体会

魏清琳主任针灸临床经验体会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优势病种科 文新

魏清琳主任医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22年,精研岐黄,勤学不倦,长期潜心于古代医理与现代医学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的有机结合,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开拓进取,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重视中西医结合,认为中、西医学各有所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临床疗效颇为显著,深受患者好评;其严谨的治学作风为同道所称颂。笔者临床跟师,就临床所见所闻汇总归纳,以窥其一斑。

一、脏腑经络辨证同参

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除疾病的过程,是中医治疗的根本。魏老师认为,在针灸临床中,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当相互为用,不可有所偏废。

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的生理特点和病机特征为核心,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脏腑辨证首先应辨别疾病属于何脏何腑,即辨明脏腑病位。脏腑病证是脏腑功能失调反映于外的客观征象。由于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它反映出来的症状、体征也不相同。根据脏腑不同的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来分辨病证是脏腑辨证的理论依据。所以熟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病变特点是脏腑辨证的关键。其次要分辨虚实寒热,即脏腑病位上的具体性质。病性辨证是脏腑辨证的基础,如在脏腑实证中,有寒、热、痰、气滞、血瘀、水、湿等不同;在脏腑虚证中,又有阴、阳、气、血、精、津虚之别。只有辨清病性病机,才能得出正确的证候诊断,为治疗立法提供确切依据。

经络在生理上联系内外,贯穿上下,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抗御外邪,并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和分布规律;在病理上传注病邪和反映病候。故《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充分说明了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诊治疾病方面的重要性。经络循行于周身,无处不在,但各有脏腑络属与分布循行,故在运动系统病则以辨经脉为主,古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说,根据经脉理论,阳明行于身之前,少阳行于身之侧,太阳行于身之后。因此,在临床中对于经络病变,魏老师主张辨其经络而以远道穴位治之。远

道取穴,关键在于辨证正确。针在远道,一则疏通经气,行气活血,二则便于患者活动局部。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它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症,因而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联系的脏腑,作为辨证归经的依据。明代针灸学家张三锡在其所著《经络考》中说“脏腑阴阳,各有其经,四肢筋骨,各有所主,明其部位以定经,循其流以导源,舍此而愈知病之所在,犹适燕而南行,岂不愈劳而愈远哉!”,强调了依症辨经的重要性。如头痛一证,即可根据脉在头部的循行分布而辨别,其痛在前额连及眉棱骨者多与阳明经有关;在两侧连及于耳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脑连及项背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连及目系者,多与厥阴经相关。又如胁肋与少腹是肝经所过,故两胁疼痛或少腹痛,多于肝经有关。再如根据经络在下肢的循行规律,腰腿疼的患者凡痛在下肢的外侧者,多属少阳经;痛在下肢的前侧,多属阳明经;痛在下肢后面者,多属太阳经。这些均为经络辨证的例证。

魏老师认为针灸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治疗手段,特别在治疗上以腧穴经络为基础,这就构成了针刺治疗与中药治疗在作用传导途径上的差异,因此临证对脏腑病变所表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归纳,以脏腑病位为纲,将疾病病位与病性的判断有机结合,重视经络辨证,结合脏腑辨证以开展针刺治疗。如患者何××,女,34岁,教师。自24岁经常右侧头痛,多在月经周期前或经间加重,疼痛前视物昏花,自觉目“抽”约20分钟后,眼症状消失后出现搏动性右颞部疼痛,疼痛甚则恶心、呕吐,可持续2~3天。服麦角胺、咖啡因可使头痛减轻,但不能控制复发,曾在某医院做脑电图、颅平片,眼底检查均正常,舌质黯,苔薄白,脉弦细。据其每于经期头痛不已,痛有定处,脏腑辨证为瘀血头痛。痛循少阳经而作,既为体征,又为辨经依据。脏腑经络辨证同参,当为少阳胆经血滞不行之瘀血头痛。治以疏解少阳经气,活血化瘀通络。针风池,率谷,阳陵泉,丘墟,血海,三阴交,合谷,太冲。3次后头痛消失。为防止复发,嘱其下次月经前来院治疗,针7次后,诸症皆愈。

二、督脉夹脊取穴互配

“取督脉腧穴,疗四肢疾患”是魏老师治病特色之一。《难经》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故取其治元神之病;督脉为

“阳脉之海”,能振奋诸阳经经气,五脏六腑经气输注汇合于任督两脉,故能调整脏腑,畅达气机,统摄阴阳,扶正达邪。督脉行脊里入于脑髓。肾脉贯穿脊椎,属肾,肾主骨,生髓,肾督两脉的关系密切。故凡是影响四肢功能的疾病,如关节炎、中风后遗症、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等,魏老师都认为与督脉有关。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脑与脊髓发出的外周神经支配四肢的感觉、运动,当相关致病因素造成外周神经病损时可出现四肢的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或肌肉萎缩等症状。纵观中西医理论,衷中参西,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治四肢疾病仅在局部取穴的治法,提出了“取督脉腧穴,疗四肢疾患”的观点。其选穴原则为上肢疾病取大椎,因大椎与全身阳经交会,能疏通四肢气血经络,尤以上肢头部为主。下肢疾病取命门,命门穴为培元补肾,强健腰脊之要穴。肾之精气充足,则下肢强劲有力。加之在督脉循行部位拔罐,屡获佳效。

夹脊穴为临床应用范围较广泛的一组穴。最早记载于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般是指T1~L5棘突旁开0.5寸的34个穴位,也有人提出颈夹脊的概念。魏老师在使用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时结合现代神经解剖学知识,即根据脊神经分布区域,选取与夹脊神经节段相应的夹脊穴,着意深刺,使针尖直达椎板骨膜,并采用提插捻转相结合的补泻法,意在直接影响夹脊穴所在部位的组织,引起针感传导反应,通过神经体液,影响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介质,调整改善脊椎内外环境,达到消除和缓解肌紧张,消除痹症的目的。如患者梁×,男,45岁,工人。素有腰腿痛史10年余,22天前因搬重物滑倒,扭伤腰部引起腰痛,平卧及活动痛剧,影响睡眠,经某院拍X线片,诊为腰椎增生,施按摩、服药均无效,慕名来魏老师处诊治。经检查,腰部外观无红肿,腰椎4~5间压痛明显,叩击时牵引骶椎疼痛,右坐骨神经通路压痛,大腿前侧及胫前肌痛,右腿直腿抬高25°,分髋试验(-),舌质暗紫,边有瘀斑,脉弦涩。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腰椎侧弯,生理前突变直,4~5椎体间隙变窄,3~5椎体前上缘唇状增生,诊断为腰椎间盘脱出继发坐骨神经痛。魏老师认为患者肾气不足,因劳致伤,损及腰部经络,气血瘀阻,经气不畅,痹而作痛,治疗当行气活血,益肾通督。针命门、腰阳关、L3—L5夹脊、肾俞、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三阴交、太溪。经3次治疗后,疼痛减轻,右腿抬高40°,后因阴天疼痛加重,至11天腰腿疼痛消失,患者可抬高70°,并可行走。继针5日后患腿功能恢复,症状消

失,临床治愈。魏老师采用深刺夹脊穴的方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快、疗效短。她指出,采用夹脊穴治疗必须准确判断病位,如哪几个椎体或脊神经发生病变,就采取与之相应的哪几对夹脊穴;再者行针手法强度以患者有轻微针感为宜,不可过强,每次运针时间不超过1分钟,以防晕针;而定位准确和深刺至椎板骨膜是治疗的关键。魏老师还采用本法治疗带状疱疹、下肢疼痛以及感觉异常等病症,都是根据神经分布区域而用相应的夹脊穴,临床疗效显著。此均为古今针灸书籍所不备,反映了魏老师独到的临床经验。

三、刺络拔罐治疗并施

刺络疗法,源于《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中的“刺络”,“刺小络之血脉也”。《灵枢·小针刺》云:“满则泄之者,气盛当泻之也,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指出刺络疗法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活血、消痈散结、活血止痛、祛瘀除邪而不伤正气之功效。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掌握刺络时的出血量。单纯刺络法为血液自然流出,或稍稍挤压针刺局部,往往瘀血留驻不消,贼邪伏而不退,虽有祛邪、散风、通络之作用,但不能达到尽去其邪之效果。《素问·刺腰痛》云:“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横脉出血,血变而止。”《灵枢·血络论》云:“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医学源流》又云:“凡血络有邪者,必尽去之,若血射出而黑,必会变色,见赤为止,否则病必不除而反为害”,经典之论均明言血尽方可邪出,然而应用传统刺络法难求其尽。关于刺络的出血量,魏老师认为,于病变部位点刺后置罐拔之,以使淤血尽祛,邪热尽祛,而新血生矣,同时,医者还可透过玻璃罐直接观察出血量,达到预定标准,即行取罐,故疗效神速。如带状疱疹,其病为邪毒炽盛,充斥肌肤,阻滞经络气血,而“不通则痛”,根据《内经》“热则泻之”的原则,治以清热通络,祛瘀止痛,采用刺络拔罐法,在疱疹聚集处用三棱针点刺微见出血后,用闪火法拔罐,沿疱疹分布区将罐作带状排列,每一罐令出血5~10ml,使血泻邪而愈。

在刺络拔罐临床适应症方面,魏老师遵循《内经》“阴阳相得,合而为弊,内溢于经,外溢于络”之经旨,根据清代医家叶天士关于“久病入络”理论,认为凡病迁延不愈,必影响全身气血运行,致邪毒壅盛,气机阻滞,经络闭塞,脉络瘀阻,血瘀不行。对气血淤滞或痰湿瘀阻之证,合古代“刺络”与“拔罐”两法为一体,临床用于治疗发热、哮喘、三叉神经痛、面瘫、带状疱疹、软组织损

伤、静脉炎等疑顽杂症,多获捷效。


针灸门诊跟师心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107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