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警校培训心得体会文章3篇
警校培训心得体会文章3篇
警校培训,使我改变了这种错误的看法,并逐步认识到公务员,特别是人民警察这门职业并不是所谓的铁饭碗,人民警察有严明的组织纪律约束着,千百万双眼睛监督着,稍有不慎就会失去这门职业。下面是警校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警校培训心得体会
天的军训生活,犹如一首激动人心的交响曲,苦与乐构成了它的主旋律,值得回味,难以 忘怀! 那铁的纪律,严酷的训练就是我们的军训。我们不断的进行着枯燥的训练,有时在太阳 底下站军姿,站得脚软头晕,眼冒白光。每一次训练都是接受汗水的洗礼,每一天生活都在 进行意志力的抗争。但即使军训再苦再累,我们也要挺过去。这种钢铁般的意志,遍布了整 个军训操场。 火热的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然而即使太阳毒辣,我们却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尽心 地练习。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太阳狠,然而比你狠的却是我们钢铁般的毅力。是啊,付出总 有回报,你看那动作,虽然没有军人那么标准,但也有一股阳刚之气,这是我们付出与回报 的必然,这是用汗水浇灌的成功花儿的绽放。 刚到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很期待,毕竟是第一次到正规严格的军训,然而当我们第一 次训练时,那种严格的动作要求,让我们缺乏锻炼的身体很难适应,一个下午就把我们的腿 酸的站都站不稳。我们有点动摇了,想过放弃,但是我们克服了软弱,始终坚持着。两天后 我们微微地适应了军人的生活,我们面貌一新:不但身体强壮、充满活力,而且我们的意志 也得到强化,个个有着钢一般的毅力。这对于我们这三年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军训随想 一年四班陆杭 在夏日,燥热的日子里,我们开始了军训的第三天。 仍旧是纯净的天空,却又肆意地放纵着烈日,让它毫无忌惮地覆盖整个大地。只是在校 内的小路上,留下一片绿荫。
每一天,我们都从这片小路上静静走过,看着一个个熟悉或者陌生的面孔,我突然感觉 到自己的渺小,无数的精英在这里汇聚,在往后的日子里,竞争无处不在。我想,不论是在 学习上,还是军训中,我们这些莘莘学子,都应该不断地去超越,去迎接新的挑战。军训, 更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展现自己的舞台 在这一条小路上,我们曾经开始了军训的第一天,在这条小路上,我们挥洒了我们在一 中的第一份汗水,付出了我们在一中的第一次努力。我们的努力,随着这条悠长的小路,慢 慢延续。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操场。 满眼的绿色。天空仍然是那么的纯净,纯净地看不到一丝云朵,只有那蓝蓝的天空。 军训时,静静地站在广阔的操场上,只觉得一张张渐渐熟悉的面孔,
在我的身边纹丝不 动地站立,我只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炎热的天气,丝毫不能动摇我们坚定的信念,我们在心中默念,坚持下去,永不言弃! 我们站立着,烈日不能催垮我们的意志,因为现在,我们都是一中人。 坚持不懈,这就是一中人应有的信念! 在烈日中,我们挺立着,九百五十个身影,在操场上刻下了一个个大写的人! 我们是一道风景 高一六班 张格格 昨晚突降的暴雨并没有驱散丝毫暑气, 今天仍然是烈日当空, 但火热的天气丝毫不能减 退我们更加火热的热情。 毫无疑问,此时在每个人的内心中,军训就是意志的考验和磨练。
因为这是一场对手是 自己的战斗,所以我们都有不能输的理由,能够坚持,那么你就是胜者。宽阔的操场成了我 们的战场,而在这个战场上,我们就是一道风景。 整齐的队列,笔挺的身姿,是我们用意志描绘的风景。我们磨炼的是非凡的毅力,较量 的是超常的体力,拼搏的是出类拔萃的耐力。听!耳畔拂过的清风在为我们喝彩。看!似火 的骄阳在为我们加油。时间伴着汗水从指间滑落,这是意志的考验,每一个身影,充满着执 著和坚定。 震天的呐喊,嘹亮的歌声,是我们用声音描绘的风景。 "一,二,三,四——"洪亮的 番号声在操场上空此起彼伏,久久回荡。那声音仿佛能穿透的云层,用我们的豪气和热情感 染头顶的烈日。 愉快的歌声缓解了军训紧张而严肃的气氛, 我们认真的学习平时并不熟悉的 军旅歌曲,在歌曲中体会和感悟当代军人的风采。 勇敢地挑战自我吧,挥洒汗水的同学们!炎炎烈日下,广阔天地间,时间早已见证了我 们坚定的意志。只要我们坚持到最后,我们就是胜者,就是这道美丽的风景。
篇二:警校培训心得体会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间在警校学习已有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之中,通过对公安理论知识和警务技能的学习,使我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公安工作的了解,增强了从事人民警察职业的信心。在这一个月的学习当中心得体会,我把它归结为八个字,即"二个转变,三项提高"。 第一个转变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变。经过公务员考试层层筛选,激烈角逐,我有幸通过了考试,进入了公安系统。以前我和许多人一样,认为公务员是一个铁饭碗,只要考上了就衣食无忧,毫无顾虑,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改变了这种错误的看法,并逐步认识到公务员,特别是人民警察这门职业并不是所谓的铁饭碗,人民警察有严明的组织纪律约束着,千百万双眼睛监督着,稍有不慎就会失去这门职业。我重新思考和审视了自己,让自己真正在思想上体会到了人民警察这四个字的含义。
第二个转变是在行为作风上的转变。毕业之后再也没有进入学校进行过集中系统的
学习,也没有受过严格的规范要求,似乎也逐渐习惯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但自从进入警校学习以来,我改正了身上许多的缺点,纪律观念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更加的积极向上,同时严格服从学校管理并时刻以一名人民警察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和衡量自己的行为和作风。
这一个月期间,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作风开始转变的同时,也更加增强了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对公安业务知识和警务技能的学
习,使我公安专业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归结起来这些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公安理论知识和警务技能的提高。虽然我是毕业于公安院校,但是属于非公安专业,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公安理论知识学习和警务技能的训练。因此对公安工作仍是一知半解,通过学习填补了我在公安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了公安理论水平。警务技能的学习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加了实战经验,为今后从事公安工作打下了良好了基础。
第二,公安工作认识上的提高。在培训之前,我对公安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基础上。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公安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从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国家安危都属于公安工作之中。
第三,对从事公安工作信心的提高。在刚进入学校时,我对自己能否从事公安工作显得很迷茫,感到压力很大,通过短暂的学习,使我逐渐的感觉到,只要通过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我完全有能力胜任这门工作,更有信心做好这门工作。
在警校学习培训仅剩下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了,我深深的明白自己要学的知识还有很多。在往后的学习期间我更加会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并且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以一位人民警察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为今后从事公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坚信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始终在思想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篇三:警校培训心得体会
"在繁华的城镇,在寂静的山谷,人民警察的身影,陪着月落陪着日出,神圣的国徽放射出正义的光芒,金色的盾牌守卫着的千家万户",伴随着这嘹亮的人民警察之歌,我参加了2013年9月在陕西省警校举办的第五期全省公安机关初任民警培训班。在为期半年的培训中,我严格要求自己,服从管理,强健体魄,磨砺意志,强化训练,掌握了从事公安工作的许多技能与法律知识,为以后的公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顾此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端正思想、融入角色
人民警察担负着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的繁荣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通过培训期间对警察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我从一名刚踏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迅速向人民警察转变,充分认识到警察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头衔,更多地意味着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通过一年来的公安工作,我深刻明白警察绝不单单是理想中高大威武的形象,更多的是奔波于日常繁琐的生活小事之中,为群众排忧解难;夜以继日的侦查破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认真值班备勤,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二、努力学习、扩展知识
面对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为了适应公安工作的发展,为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必须用新的
技能与知识来武装自己,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以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在学习理论时,我以饱满的精神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思考,系统地学习了《人民警察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了解了如何接警、处警;掌握了行政、刑事的办案程序。通过学习,我初步掌握了法律知识,对公安工作有了全局的认识,知识面得到拓宽,理论水平得到提高。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公安业务知识,为自己从警之路打牢理论基础。
三、磨砺意志、强化技能
在警校的半年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大量的体能训练,每天早上6点起床开始1千米的跑步,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训练项目,从未间断。在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中,我逐渐战胜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在千篇一律的口令声中,逐步规范了立正、稍息、齐步、跑步、正步等队列动作;在反复操练中逐一掌握了擒敌拳、盘查嫌疑人、查控嫌疑车辆及给犯罪嫌疑人上拷等警务技能。在警务实战课上,摸打滚爬,没有一个人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痛。我和其他战友们一样,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实际的行动诠释着"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真实内涵。通过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训练,我们磨砺了意志,增强了身体素质,提高了警务技能,为以后的从警生涯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激发起我们参加培训的每一位新警的特殊情怀。在半年的培训时间里,我们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官之间都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期间学校组织开展了篮球赛、演讲比赛、元旦晚会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友谊,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那整齐划一的队列动作,响彻云霄的队列口号,娴熟稳健的警务技能都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半年时间的警校培训很快结束,我在获益匪浅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做好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从警生涯中我定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那庄严而神圣的人民警察誓言,在本职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守好警规,走好警道,为警察事业奋斗终身。
篇二:警务改革的探索措施
当代“管理主义”理论认为,科学运用企业化管理理论、原则、模式和方法是提高政府等公共部门的效益、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提高公安机关的行政效率和工作质量,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借鉴企业管理机制、吸收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引入激励机制。 要推动警务改革,促进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需要广大民警的支持,要取得广大民警的支持,就必须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在公安机关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将民警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在一起,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动机、指导行为、满足需要。建立激励机制,首先需要对民警所在的岗位分类,然后对工作内容和效率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将与岗位有关的工作数量、质量及其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加以分类评分,定出较为具体的工作考核标准,实现考核标准的科学化、客观化。对评价考核标准和依据不容易量化的岗位和人员,则要激励和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其次要在广泛征求民警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个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 激励并不全是鼓励,它也包括许多负激励措施,如淘汰激励、降职激励。负激励是一种惩罚性控制手段,以否定那些违背组织目标的非期望行为。正激励与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还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 真正知道民警的所思所想,是激励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民警的需要存在着个体差异和动态性,不断了解民警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使民警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从而使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要加强警察文化建设。要重视警察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民警的整体素质,尽量让每一位民警都融入到警察文化中,融入到组织的长远发展之中,自觉用警察文化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拆除所有阻碍沟通的“高墙”,凝聚团队力量。 坚持以人为本,要重视构建民警和管理者之间和谐的关系,使民警广泛地融入到管理中来。因而管理者有必要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减小组织内部权力之间的距离,以便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实行竞争管理。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执法机关,所承受的外部压力是公众对自身安全和社会安全期望值的升高以及社会与媒体对公安的关注。由于不存在外部竞争的压力,所以普遍缺少竞争和危机意识。只有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才能使公安机关改变服务态度和科学地规划勤务。虽然能够允许社会其他组织经营的警察业务有限,但推行警察工作社会化对警务改革的意义却不能忽视。对此,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迎接挑战。 在公安机关内部引进企业的竞争机制,首先要培养竞争和危机意识。我们要增强适应“变”的能力,不断开拓创新,以免被时代淘汰。其次要增强成本和效益观念。警务规划必须有成本意识,要以效率、效益最大化为原则,警务安排中不能出现无效警力和负效警力,以免造成大量警力、时间和钱财的浪费。现在全社会的服务功能有向公安机关集中的趋势,而有些服务功能已偏离公安机关的工作任务,牵制了大量警力。管理者要公开用人条件、标准,公开录用方法程序,采取笔试、面试等手段,保证公平竞争。
篇三:第三次警务改革的思考
第三次警务改革的思考
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结束于20世纪70年代的第三次警务革命,对现代警务制度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奠定了现代警务的技术化、信息化、制度化的厚实基础。
缘于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的“婴儿潮”的出现,旧有的警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安全形式的需求,第三次警务改革应运而生。而以计算机、现代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第三次警务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现实保障。
总结起来,第三次警务改革主要有四点基本内容:1车巡代替步巡,提高了警察的反应速度;2警用通讯器材现代化、普及化;3计算机系统的警务化应用;4警察单兵系统的现代化。在以以上四点为基础内容的改革使现代警务达到了快速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维护社会治安的要求。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次警务化改革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有些甚至还很严重,值得我们深思。
在大环境下,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是新的行政体系改革的黄金时期。以韦伯的官僚制、威尔逊的政治控制和泰勒的管理理论为思想源泉的行政革命,彻底地把政治和行政在理论上进行了分割,改变了行政机构的职能要求和业务需要,使传统的“人格化”行政转变成了具有广泛“机器”特征的“非人格化”行政。它也正式建立了制度化、理性化、
法律化和技术化的现代行政体系。
然而这种基于以“系统和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改革,却走向了单纯追寻“系统与程序”的深渊。它颠倒了手段与目标的关系,最终导致改革后的行政体系机构臃肿僵化、效率低下、缺乏责任制和效果诉求、重标准而不重宗旨。那么,在此期间进行的第三次警务革命难免会印上时代的烙印,因为警务改革也是行政体系改革的一部分。因此反思第三次警务革命,在肯定其取得的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导致的问题。过分地强调技术,就会降低人的作用,导致了严重的“技术依赖”和“程序化臃肿”的现状;警察“机构化”越来越严重,缺乏流动性和绩效管理。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改革的程度越深,越偏离安全对象,离问题的本质就越远。
伴随着警务改革的同时,犯罪率的持续上升便是这一理论的明证。这说明了以“打击犯罪为主”的警务理论思想的片面性和“快速反应之后的思考缺陷”。
基于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了对旧有行政体系的改革。伴随与此的是以社区化为主导的新的警务化改革的应运而生。它相比第三次警务改革,更注重“人”的因素,强调“预防犯罪重于打击犯罪”,这是一次新的思想革命,但从理论层次上讲,它是一个大的进步。
200821220055 何文龙 2011 06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