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工作方案 > 社会调查方案范文

社会调查方案范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8 07:45:13 | 移动端:社会调查方案范文

篇一:社会调查方案范本

调查方案设计范例:越轨行为研究

1、调查题目:美国城市中吸取大麻者的研究

调查目的:通过对吸毒者的调查建立一种“如何成为吸毒者”的理论。这一研究对了解吸毒者的情况,并制订政策和措施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有现实意义,对于认识越轨行为的产生过程有普遍的理论意义。

理论假设:心理学家常以个人心理特征来解释越轨行为。但本研究的设想是,越轨行为的产生是人的一系列社会经历连续作用的结果。人们在这些社会经历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观念、认知和情景判断,它们导致了特定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倾向。因此,应当以个人的寉经历来解释越轨行为。

2、研究类型:描述性研究、纵向研究、个案研究、理论性研究

调查方式:实地(个案)研究

调查方法:无结构访问法、长期观察

资料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主观理解法

3、调查范围:美国某一城市

分析单位:个人。

抽样单位:个人。

4、抽样方案:

以所认识的几个吸毒者为首批调查对象兩这些吸毒者介绍他们所认识的吸毒者,再调查第二批、第三批……共调查50人(这种抽样方法称为非概率抽样,或“滚雪球”式的抽样)。

5、调查内容:

吸毒者的吸毒经历。如何开始,中间经历哪些过程,现在是什么状况,开始是多少,中间是多少,现在是多少,都有什么感受则否戒毒,都受哪些因素影响才开始吸毒的,等等。

调查提纲:

根据以上内容自由交谈,无调查表格。事后根据录音或回想作详细的访谈记录。

6、调查场所:由被调查者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场所和时间接受访问

时间计划:在第一次访问之后间隔几个月或半年后再访问一次,共访问再次或三次,调查时间大约一年半。

7、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略)。

8、调查员:课题组有3人,每个人负责自己的调查对象。

篇二:调查方案范例

案例:蒙汉通婚研究

1.调查题目:

赤峰地区农牧民蒙族与族汉的通婚研究

调查目的:通过对影响蒙汉用婚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探寻民族通婚的一般模式,建立一 种理论模型来说明中国的民族通婚问题,者以研究对于认识目前的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民族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理论构架:本研究的基本设想是,影响蒙汉通婚的主要因素有六类:1、经济活动;2、 居住特点;3、人口迁移;4、语言文化;5、历史因素;6、政策因素。其中后两种因素起 独立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前四类因素的界定,分解和操作定义,筛选出10个影响民族通婚的 变量:①某一民族在一个村的总户数的比重;②居民的平均文化水平;③户主的年龄;④户 主的文化水平;⑤职业;⑥户口类型;⑦是否移民;⑧掌握另一民族语言的能力;⑨邻居 中另一民族成员的多少;⑩与另一民族成员的交友情况。将这些自变量与因变量(民族通婚 程度)联系起来,建立了一组研究假设和一个复杂的因果模型。

2.研究类型: 解释性研究;横剖研究;抽样调查;

调查方式:统计调查为主,结合实地研究。

调查方法:问卷法为主,结合访问法,观察法.

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合理论分析。

3.调查范围:内蒙古赤峰地区 分析单位:家庭(户)

4.抽样方案:研究总体是赤峰地区的居民,根据地区特点选择4个有典型意义的旗(县), 在这4个旗(县)中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乡,再在这5个县中,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乡,再在这 5个乡中各选择2-3个村,共选出12个村,,这12个村共3200户,从中随机抽选(每4户中 选派户),2439户,在每户调查户主1人,共2439人.

5.调查内容: 户主的主要特征:自变量③—⑩,各特征组的民族通婚程度,户主所在, 村乡,旗的历史状况与现状。民族政策的历史变化,调查问卷,调查指标和项目是:户主 的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变动、婚姻史、配偶情况、生育史、语言能力、社会交往、邻居 情况、个人收入、个人对居住地的满意程度等等,他们是对自变量③—⑩的测量,对每一 指标或项目设计一个或几个问题来了解,以上是主要问卷,此外还设计两个辅助问卷,一 个是了解家庭情况,另一个是了解迁移情况,在了解村、乡、旗的历史与现状时,是根据 事先设计的调查提纲。

6.调查时间:1985年6月-1985年8月

调查时点;1985年6月1日。在6月1日以后迁入的户主不再调查范围内,6月以后 结婚的不做统计。

调查场所:直接进入家庭访问,填写问卷。

调查时间计划: 准备阶段;1985年2月~1985年5月,查阅文献,到赤峰地区的政府 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到调查地区实地初步考察,对问卷初稿进行试调查,以修订问卷。调 查阶段:1985年6月~1985年8月每天访问40~50户,60天完成。除在12个村进行问卷 调查外,还需要考察者5个乡其他41个村的概况,研究阶段;1985年9月~1985年11月, 资料整理,数据处理,输入计算机,汇总分析,打印统计表格,计算相关系数等。总结与 应用阶段;1985年12月~1986年3月结合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7.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略)

8.调查员的培训,组织:课题组共5人,其中3人是调查员,由2名研究人员带队, 示范并负责检查,核对工作。

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边区开发课题组

1

2

3

4

5

篇三:社会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报告(宋体,小三)

(注:下载最新报告格式,不得修改封面格式;封面及正文格式与成绩挂钩!) (特别提示:请同学们阅读明确后删除所有红色字体!且保持报告封面格式不变!)

关于**的调查(题目,黑体,二号)

学 院: (宋体,四号)(1.5倍行距)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钟国星(高扬国、刘振兴)(个人调研者请删除)

指导老师:

“社会调研”分工说明及“诚信书”

注:(分工由团队调研者填写,个人调研者勿填;本表仅供教师评定成绩参考!)

“社会调研”综合成绩评定表

注:(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务必综合考虑选题、调研难度、申请书等因素!)

年 月 日(学生提交时填写)

调查报告名称(标题,黑体,三号,加粗)

(报告字数3000字左右)

一、引言(本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

(一)(二级标题,黑体,小四,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

⒈(三级标题,黑体,五号。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非单独成行则同正文) 正文采用五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图、表标题采用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段落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二、相关范畴及现状的概述(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

标题及正文格式要求同上

三、调查结果及其成因分析(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

标题及正文格式要求同上

四、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

标题及正文格式要求同上

参考文献:文末,宋体小五号

具体格式为:

专著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如:卢琦等著. 中国治沙启示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5-56

期刊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文章题名[J].刊名.年(期):页码.

如:张文明.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北工程防沙治沙[J].防护林科技,2005(2):24-26. 外文著录格式:序号 [国籍]作者.文章题名[M].译者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如:[美]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1998:269

五、版面格式

(1)纸型:A4,纵向(2)页码居中

附件:1、调查问卷(宋体,五号);2、调查证明材料(照片、证明信、视频等)

关于**的调查问卷(标题,宋体,小二,加粗)

正文内容(宋体,五号,行距20磅)

大学生就业意识调查

(注:本文为重庆邮电大学学生实践教学成果)

内容摘要:不同的大学生对待就业意识是不同的,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形成与发展受到社会环境职业评价、高等教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意识;影响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发展很快,基本上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其中少数年份甚至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达到20%以上。1999年以来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仅1999年、2000年、2001年三年全国共扩招400万,我国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7%提高到2002年的15%,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4年增加了201万,预计今后还会继续增长。估计到2010年之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将达到350万人以上。可以预计,随着大学生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日渐突出,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个大家都关注的数字。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原来“计划分配”的分配模式逐渐被“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就业模式所取代。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我国整体就业问题的重点。探讨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或就业观成为一大热点。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我们小组选择了进行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就业意识是一个内涵较为丰富的问题,其结构要素包括就业准备、就业动机、就业意愿、就业价值观等方面。我们针对这几个方面分别设计了若干个问题来体现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选择情况。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重庆邮电大学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我们原本计划多调查一些学校,但鉴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未能成功。不过,重庆邮电大学是一所重点本科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因而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合理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推论当代大学生总体的一般情况。调查采用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大一至大四女大学生共300人。按重庆邮电大学的男女大致比例数量有所调整。

(2)问卷发放过程。按上述要求,我们采用分年级分性别由小组成员深入寝室或者由学长学姐帮忙

的形式完成,资料收集采用自填式无记名调查方式。本次发放问卷共300份,回收问卷282份,有效率达94%。问卷发放过程中做到了以下两点:第一、解除调查对象的思想顾虑,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第二,答卷要求明确,以减少答题时发生差错:。

(3)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调查问卷法为主,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

二、大学生就业意识概述

(一)就业与就业观

就业,就是待就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在社会上许多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过程。任何已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要进入社会职业领域选择特定的职业。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就业者不仅要考虑到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等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不同,个性特征和思想水平,特别是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对职业的选择也就有所不同。每个人在选择职业前都会自觉或不自觉、清晰或朦胧地触及到诸如就业的目的、价值、意义,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怎样选择职业,职业选择的空间有多大等方面的、带有共同性的问题。

就业意识是就业主体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等,它既是就业者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就业者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观表达,也可以称作就业观,以下简称为就业观。就业观属于就业过程的心理层面,社会的需要程度,职业的地位、经济收入、地理环境、单位性质、工作条件等都是就业者选择职业时要考虑的因素。面临职业选择的人都有其特定的就业观。正如世界上没有叶片形状、色彩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社会中也不存在就业观完全相同的人。总之,就业观是人们在就业过程中最根本的观点。

(二)大学生就业意识(就业观)的含义

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后,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进入职业社会选择今后从事的职业,以获取稳定的收入,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等就是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就业观)。

对大学生就业观这一概念的表述,应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大学生就业观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不包括成人、自考等社会大学生,也不包括硕士以上研究生。在校大学生,不仅指毕业班的学生,还包括所有非毕业班的大学生。

第二,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大学生在读书学习、社会实践、接受教育等活动中逐渐形成并逐渐成熟起来的。

第三,大学生就业观的内涵包括就业理想、就业动机、就业标准、就业意义等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三)大学生就业观的构成因素及指标体系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构成因素,不同研究者的观点不同,概括来看主要包括就业理想目标、就业心理动机、就业认知状况、就业价值取向和就业实现途径五个因素。就业观是五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产生积极或消积的影响。本报告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意识。

1、就业理想目标:大学生就业理想目标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指下,对自己将来职业所做的想象和设计,它包括职业的地域、性质、薪资待遇、工作稳定程度、工作环境、与自己特长的关系、接受教育的机会等。

2、就业心理动机:大学生选择职业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并表现着人的需要,大学生就业的目的、意义、观念都是奠定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就业动机产生于职业需要,它包括生活福利动机、事业成就动机、社会地位动机、安全动机、贡献动机等。

3、就业认知状况:就业认知状况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与就业相关事物的认识、了解以及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它包括就业主体对自己的兴趣、气质、就业能力等的认识和评价;对不同职业的理解和评价:对就业形势、环境、政策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对选择职业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就业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就业观。

4、就业的价值取向:就业的价值取向是大学生作为就业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也就是大学生以什么态度对待就业的各种影响因素,是对就业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它包括价值目标、地域、行业、工作条件、岗位性质、薪资福利、个人发展等的选择。

5、就业实现途径:就业实现途径是大学生为实现一定职业目标而对就业途径、方法、手段等的认识与选择,这是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最显性、最关心的问题。

(四)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

大学生的就业观实际上是大学生群体的地位、特点在其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思想意识上的折射。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就是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群体与其他就业群体有显著差别,而表现出与其他就业观的不同之处。大学生就业观有以下特点:

1、时代性

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和发展,与时代的变化是紧密相联的。不同发展时期的社会有着不同的阶段目标,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就有不同的就业目标,可以说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是时代变化的晴雨表,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大学生开始有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意识,但毕业时必须是服从国家分配。他们在就业时最看重的是“社会地位”,追求的理想职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的就业标准,第一位是社会地位,第二位是社会意义,第三位是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到了80年代末,“符合个人特长”成为他们就业的首要标准。20世纪90年代前期,大学生就业时追求“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曾经流行的“待遇决定职业选择”的模式己基本过时,“能否发挥专长”又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要标准,许多大学生说要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观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2、主体性

从横向比较来看,大学生就业群体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具有“五高峰、四最、三敢、两缺乏、一个中心”的特点,即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社会需求高峰、特殊行为高峰、成就高峰;


社会调查方案范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62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