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抗击台风救灾总结
准备充分 行动有力
奋力夺取二次抗风救灾新胜利
在全镇上下开展“威马逊”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台风“海鸥”接踵“威马逊”而来侵袭琼岛,给全省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面对严重灾情,XX镇全镇上下“愈挫愈奋,愈灾愈强”,继续发扬敢于担当、人民至上、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抗风救灾精神,万众一心,携手奋战,奋力夺取二次抗风救灾新胜利。
XX镇委、镇政府在这次抗击“海鸥”工作中准备充分、反应迅速、措施扎实、行动有力,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快速反应能力。前段时间刚刚经历了超强台风“威马逊”的袭击,XX镇在总结抗击超强台风“威马逊”经验和教训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指挥机制和应急预案,对抗灾工作作出了周密部署,做好防强台风、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的一切相关准备,经受住了各种考验,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了灾害损失。针对此次“海鸥”台风的特点,XX镇防风救灾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小风大防”意识,在风前72小时就进入一级响应,召开紧急防风工作会议,做到了早部署、早动员、早落实,把防风防汛的各项工作考虑得更周全、做得更仔细。各村、各镇属单位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提前将水塔、水池蓄水,备足饮用水,尽量缓解断电后的用水难问题。二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立即启动修改完善后的《XX镇防风防洪应急预案》,书记、镇长亲自指挥,结合个人专业特长和平时工作职责设定抢险救援组、通讯联 1
络组、后勤物资保障组、医疗救助组、安全保卫组等若干工作组,同时成立5个抢险应急小组,从54个自然村中抽调320名党员、民兵组成44个抢险突击小分队;各组、各队各司其职,迅速紧张有序开展工作。三是全面排查本地区存在的江岸堤坝、危房、地质等安全隐患;台风来临前拆除户外广告牌、修剪树木,对电力设施和建筑工地板房、塔吊等易受风损设施进行加固。四是加强风情、雨情、水情的预测预判预警,24小时不间断密切关注南渡江水位上涨情况,提前做好了预警告示、人员转移、积水排涝等工作。五是加强后勤保障,抢险救灾物资先行保障到位。台风来临前,就已经为镇抢险救援组配备铲车、电锯、砍刀、铁锤、对讲机、发电机、收音机、柴油、汽油、铁锹、尼龙袋、雨衣、雨鞋、安全帽、救生衣、抛投器、手电筒等抢险用具,为每个村委会配备发电机、电锯、抛投器、铁锤、铁锹、尼龙袋、雨衣、雨鞋、救生衣、安全帽、蜡烛、手电筒、棉被、草席、方便面、八宝粥、饮用水等物资;台风刚过,抢险救援组、党员干部就及时抢通道路,清理路障,确保各条道路畅通无阻,为人员、物资调配提供有力保障。六是各驻村工作组在台风登陆前72小时就全部进驻各村,并挨家挨户做工作,帮助养殖、种植大户进行抢割抢收。在台风登陆前实现危房户、五保户、孤老寡人及居住在低洼地区、工棚内人员、南渡江边农户安全转移近3000人,动员全部22艘船舶回港避风和船上人员上岸,再次无一人伤亡。七是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利用手机、对讲机、收音机等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平息各种谣言,让群众及时获知台风最新信息,让群众面对灾情时不慌不乱,从容应2
对,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八是严格纪律,做好24小时值班制度,每一个小时记录一次南渡江水位情况,并及时将最新信息发布到镇、村干部通讯设备上,同时要求各村及镇属单位及时将最新情况上报至镇指挥办公室,确保双向互联互通,信息通畅。这些有力的防灾措施,为XX镇夺取抗灾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XX镇将以农业为重点,进一步摸清灾情,科学调度物资和力量,争分夺秒恢复生产,坚持一手抓抢险救灾,一手抓恢复生产,抓紧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措施,尽一切努力减少和挽回损失,全力夺取新一轮灾后重建的胜利。
3
篇二:在抗风救灾表彰大会上总结发言(代拟稿)
准备充分 行动有力 奋力夺取我校抗风救灾全面胜利
——在学校抗风救灾表彰大会上总结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抗风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当强台风“彩虹”带着17级的风力肆虐我校,我校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迅速打响了抗风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和恢复教学的重大战役,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其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平凡而又可歌可泣的抗风救灾英雄。他们不畏艰险、忠于职守、敬业奉献、舍生忘死,为学校“师生伤亡零事故,台风损失减最小”的显著成绩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对在抗击强台风“彩虹”中表现突出的名积极分子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强台风来临之前,我校根据上级防御台风部署精神,在湛校科领导立即终止休假,回校开会部署抗风工作,并坚守岗位,有序做好了防御强台风“彩虹”的工作,成立了防台风工作机构,下设各防台风工作小组及防范区域,确保台风来前有准备,来中有关注,来后有处置,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10月4日,受强台风“彩虹”重创后,我校整体受灾损失惨重,教学实训场所屋顶大面积损毁、围墙多处倒塌、供电供水系统瘫痪、门窗损坏严重、树木大片折断、大量教学设施设备因雨水浸泡损坏相当严重,学校短时间内很难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灾情发生后,我们不等不靠,在4日傍晚立即召集在湛副科
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召开紧急会议,商讨灾后重建工作;在第一时间内组建救灾组,由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各教学区和生活区以及部分功能场所,全面了解学校损毁程度,积极指导各教学系(科室)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并要求全校职工立即停止国庆休假,绷紧“抗灾救灾”这根弦,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争取尽快复课。
然而风灾无情人有情,大爱无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我校全体教职工开展灾后重建和恢复教学的关键时刻,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对我校灾后现状表示极大同情和慰问,10月9日上午由院领导带队亲临我校开展慰问工作并捐助20万元慰问金。省农垦总局雷局长、吕副局长以及湛江局蔡局长、杜书记第一时间到校察看灾情;随后,中共湛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云亲自率领市教育局等职能部门领导一行在11日下午4:30分亲临我校察看灾情,指导我校抗风救灾并开展慰问工作,对我校灾后损毁现状表示高度关注和同情,并现场责成相关职能部门迅速抢修恢复供电,让我校万名学生得以早日复课。此次现场察看慰问是对我校抗灾复课工作的极大支持,12日湛江供电局派出精兵强将奔赴我校抢修,约晚上9时,我校已全面恢复正常供电供水和网络通讯,这极大地鼓舞了我校全体师生员工的斗志和勇气,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打赢救灾复课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为我校力争在10月15日前复课提供了决定性保证。
当前,我校恢复重建工作虽然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已于10月15日如期复学;近期已收到省农垦总局下拨救灾资金100万元,
湛江农垦局下拨救灾资金80万元,湛江市教育局下拨救灾资金100万元。但是台风损毁严重的校舍、课室、实训场室仍相当严重,教学秩序恢复到灾前水平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这次台风给校园造成巨大损害,广大教职工不畏艰难,连续作战,体现出了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不怕苦不怕累特别能战斗的大无畏精神,在校科领导的带领下,全校职工连续多天的辛劳奋战给校园清理灾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不仅是救灾善后的需要,更是爱校情怀、责任担当的展现。这就是正能量,应该总结表扬,弘扬农工商人新风尚!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对广大教职工的努力和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一股作气、再接再厉、战胜灾难、取得胜利!
下一步,我们要把抗风救灾精神融入到学校发展的各项工作中,确保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要按照“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年终工作任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精心谋划,统筹安排,在继续做好灾后重建和恢复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兼顾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各项重点项目建设,使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开创新的局面!
我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万名师生员工发扬抗风救灾精神,一定能战胜这次台风带来的突发灾难和困难,夺取抗风救灾的全面胜利,重建美好的校园!
篇三:防御台风“纳沙”及救灾复产工作情况汇报
茂南区防御台风“纳沙”及救灾复产
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茂南区委 茂南区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1日)
茂名市委、市政府:
今年第17号台风“纳沙”于9月29日14时30分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风力14级,并于21时15分在徐闻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风力12级。我区受其外围影响,全区大部分地区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平均降雨约86.3毫米。这次台风给我区各行业尤其是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全区直接经济损失达2405多万元,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现将我区有关防御台风和救灾复产工作汇报如下:
一、受灾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全区受灾人口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4.31万亩,花生1.6万亩,蔬菜1.89万亩)、果树4.45万亩(其中香蕉0.3万亩,荔枝2.18万亩,龙眼1.45万亩,其它水果0.5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损坏水闸1宗、灌溉设施3处,水利设施损失275万元;市场物业损失56.3
万元;中小学校校舍损失48.9万元;禽畜、工业、交通、通讯、供电等行业共损失24.8万元。全区共安全转移危险区域人员5280人,其中五保户1830人,地质灾害易发点区域50人,转移其他低洼地区、建筑工地、危险房屋等人员3400人。
二、防风救灾行动情况
这次防台风“纳沙”工作,省、市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
重视,市委邓海光书记、梁毅民市长亲自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并对我区防御台风及救灾复产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市委常委肖叶、副市长黄心强两位领导还亲自到我区检查指导防风工作。我区高度重视防风工作,认真贯彻国家防总和上级党委、政府等领导的指示精神,并迅速将上级文件转发到各镇(街道、开发试验区)和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我区先后在区三防指挥部会议室召开了3次防御台风“纳沙”和1次救灾复产紧急会议,部署防风及救灾复产各项具体工作。区三防指挥部和区各职能部门共成立防风工作组41个,出动工作人员205人;各镇(街道、开发试验区)及各村(居)委会共成立防风工作组264个,出动人员792人,对全区危险区域、低洼地点、建筑工地、地质灾害易发点和危房户进行了排查。由于我区加强领导,及早部署,强化预测预报、及时上传下达,确保信息畅通,启动了防风防洪应急预案二级响应,迅速行动,突出重点,逐一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上下统一、密切配合,
措施到位,使我区防风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台风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点。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强台风“纳沙”具有“速度快、强度大、范围广、破坏力强”等特点,而且将对粤西地区造成严重影响。面对即将来临的风情,我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做好防御台风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领导,严密组织,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9月26日,我区成立了防御“纳沙”强台风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职领导任组长,区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职领导为成员,具体领导和组织协调防风救灾工作。各镇(街道、开发试验区)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全力以赴,提前做好各项防御准备工作。同时,全区各级各部门都强化了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制度,三防部门密切加强与市气象、水文等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风暴最新发展动态,做好上传下达工作。28日晚,区委书记丁锦文、代区长李恒和等区领导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亲自坐镇区三防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台风防御工作。
(二)全区动员,落实责任。区委书记丁锦文和李恒和代区长两位主职领导高度重视防御“纳沙”强台风工作,要求各镇(街道、开发试验区)党政领导要亲自挂帅,对辖区的三防工作真正负起责任,务必要树立防大风、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严格对照三防责任制,不折不扣落实各项防御工作,把各项防御准备工作
做实、做细、做好,尽最大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李相同志每次都亲自参加国家和省、市防风视频会议,并多次召开全区防风会议,全面部署防御台风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克服麻痹思想,明确责任,加强值班;以人为本,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关注动态,做好应急抢险保障等工作。同时,区应急办和三防办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镇(街道、开发试验区)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风情、雨情的宣传和防御发动工作,迅速将区三防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到各村(居)委、基层站所和群众中去,在全区形成人人知道台风、主动参与抗击台风的氛围。
(三)以人为本,加强督查。28日下午,我区启动了二级防风应急响应。区四套班子成员立即按责任分工分别奔赴各自挂点镇(街道、开发试验区)、村(居),做好台风防御指导工作。我区还从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抽调30多名专业人员组成11个防风工作组分赴各地,督促检查各镇(街道、开发试验区)防风预案措施、责任制落实和值班应守等情况,重点指导做好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和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工作的开展。我区重点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各地派出工作人员到危险区域以及危房住户进行逐户查访,认真抓好人员转移工作,特别是高山黄竹村委会以及镇盛、鳌头镇、开发区等低洼村庄的群众转移工作,确保居住在危房的群众、五保户和低洼地简易房等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在防御台风“纳沙”过程中,我区及时调拨了沙包5万个、木桩500枝、冲锋舟3艘、
配备运输车辆等一批防汛物资,区轻舟队、武装部、消防大队、公安分局等单位集合了55人的队伍随时候命待发。
(四)部门配合,措施落实。全区上下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迅速开展防风抗风工作。区直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组织力量,做好防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组织技术人员指导下属单位和相关行业做好防范工作。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区水务局第一时间调集技术人员对全区江河堤围、涵闸等进行详细检查,特别对有险情的地方加强巡查,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和处理,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区交通分局、规划建设局、农业局、经信局、畜牧局、水果局、水产局等单位及时下派指导组到各地做好农业、养殖业保护的指导工作。农业、畜牧部门指导对成熟的农作物、水果等及时抢收,对香蕉及其它果树等高杆作物进行木桩加固,对禽畜棚舍进行加固。教育部门密切注意做好学生和危房校舍的安全防范工作,并于29日上午发出停课通知。建设部门加强户外广告牌、临时工棚、危房等隐患排查,及时排险,及时转移人员。民政部门配合当地政府对居住危险屋舍的群众及孤寡老人、五保户做好撤离和安置工作,认真落实临时避险场所,并积极做好发放救灾物资的准备。
三、救灾复产工作情况
早在29日中午台风未登陆前,我区委、区政府就未雨绸缪,提前发出通知,要求各镇(街道、开发试验区)和相关部门在台风过后1小时内,要迅速核实灾情及时上报。同时,区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