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工作总结 > 其他工作总结 > 乡镇包虫病工作总结

乡镇包虫病工作总结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9 08:01:58 | 移动端:乡镇包虫病工作总结

篇一:包虫病工作计划

包虫病防治工作计划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流行,包虫病流行区人群平均患病率为1.08%,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受威胁人口为6600万。

包虫病病程较长,晚期肝包虫病患者极度消瘦,或腹胀如鼓,或肝硬如石,出现黄疸、门脉高压及肝腹水等症状;脑包虫病患者癫痫反复发作,病情十分凶险;囊型包虫病病灶出现突然破裂,可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被称为“虫癌”。 据农业部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全国每年患包虫病的家畜在5000万头以上,因家畜死亡和脏器废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30亿元。包虫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是导致我国西部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包虫病防治工作力度,2007年包虫病被列为国家免费救治的重大传染病之

一,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包虫病病人筛查和治疗、传染源控制、健康教育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包虫病流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人文环境独特,宗教习俗多样,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率较低,防治机构和队伍不健全,动物宿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等因素,我国包虫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巨大挑战。为了全面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中间宿主防制、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大力开展区域合作和联防联控,注重科研攻关,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各类资源,努力减轻包虫病危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目标。

1.以村为单位查清包虫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

(二)工作指标。

1.以当地感染的包虫病病例为线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包虫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

(1)传染源犬管理。

流行地区: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80%以上,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到70%以上,无主犬平均每村少于1条。

(2)家畜免疫。

流行地区:新生存栏家畜免疫率达到85%以上。

(3)健康教育。

流行地区:流行区乡、村级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

(4)病人的治疗与管理。

流行地区: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80%以上,规范治疗率达到70%以上,随访督促服药率达到7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70%以上。

(5)人员培训。

包虫病流行地区,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中小学校负责人、乡村医生、兽医(防疫员)包虫病防治知识或技能培训率达到85%以上。按照逐级分类培训的原则,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提高包虫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主要防治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

1.家犬的登记管理。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牧场)负责组织协调和宣传动员,由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按户对所有的家犬建立犬驱虫登记卡,并负责犬驱虫措施的落实。

2.犬犬投药、月月驱虫。各流行区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犬驱虫日,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和配合犬驱虫工作,并做好个人防护。乡级负责领取和分发犬驱虫药,村级防疫员负责投喂犬驱虫药,犬主需签字确认并负责服药后3天内犬只拴养、犬粪深埋或焚烧。由村级防疫员每月将犬只驱虫情况逐级汇总上报县级。

3.无主犬控制。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采取多种方法控制并减少无主犬数量,鼓励捕杀无主犬。每月定期由村级防疫员指导相关人员在无主犬聚集的场所或经常出没的区域投放驱虫药饵。

(二)开展健康教育。

1.结合当地实际,负责开展本系统的包虫病健康教育工作。以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氛围。在学校等场所开设专题讲座,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加强以包虫病防治知识、政策、策略和

主要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宣传、培训。

通过开展 “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学生向家长和社会传播包虫病防治知识,培养学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远离虫卵不玩狗”的良好习惯。

乡镇卫生院的防保人员、乡村医生充分利用逢集日、村民会议、村级广播、犬驱虫日等机会,对农牧民群众宣传“犬犬投药月月驱虫,不用病变脏器喂犬”等基本防治知识。

(四)查治与管理病人。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管理办法》和《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建立农牧民健康档案工作,在包虫病流行区开展人群查病、病人管理、药物和手术治疗,并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五)关怀与救助病人。

民政部门负责对生活困难并符合救助条件的包虫病患者及其家庭,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包虫病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因患包虫病导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家庭,纳入低保范围。

(七)开展基线调查和病情监测。

1. 基线调查。以县为单位,按照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城镇、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或按照

篇二:2010年农九师包虫病项目总结报告1

2010年农九师包虫病项目总结报告

为贯彻《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有效控制包虫病的流行。为认真落实国家重大传染病免费救治政策,积极救治包虫病患者,减轻流行区患者的医疗负担,进一步加强包虫病防治工作,根据卫生部《2009年包虫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及《2009兵团包虫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要求,九师为兵团2010年度项目执行单位,在师卫生局组织下,在单位领导带领下,通过一年的工作努力,项目工作基本完成,现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 成立项目工作小组

项目工作小组由师疾控中心姚庆华任组长,成员包括葛刚、胡秀英、姜明、胡建新、王新军(师医院)。 二、项目组织实施

1.自2010年6月21日至8月12日(38天)由师疾控中心姚庆华主任带队,组织各项目团场召开项目启动会,部署项目工作,从而使项目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2.制定了《2010年农九师包虫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和《2010年农九师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同时于2010年6月17日对全师包虫病专干进行了专业培训和考核,为项目的设施提供了保障措施。

3.制定了《农九师包虫病、布病摸底调查表》,调查了全师近三年大疫情包虫病病人人数,摸清了九师包虫病疫情底数,确定了项目

团场。

4.普查结束后,对各团包虫病专干进行了一对一培训,解决了包虫病网报难题,顺利完成了网报任务。

三、项目执行结果

1. 制作了九师包虫病折页20000份,布病、碘缺乏病宣传单

25000余份,普及了群众的碘缺乏病防控知识,提高了防病能力。

3.包虫病血清学检测1022份,阳性392份,阳性率达38.36%;犬粪抗原检测992份,阳性427份,阳性率达43.04%。

2010年新疆兵团农九师人群包虫病患病情况调查汇总表

2010年新疆兵团农九师包虫病粪抗原监测情况调查汇总表

2010年新疆兵团农九师人群布病患病情况调查汇总表

5. 碘缺乏病监测B超儿童甲状腺720人,阳性2人。全定

量碘盐监测288份,中位数31.51mg/kg,尿碘监测121人,中位数231ug/l。碘缺乏病健康教育调查中小学生3800人,知识知晓率1725/1900=90.78%,调查家庭主妇3380人,知识知晓率775/855=90.64%。

四、经验及探讨

1.取得领导重视,项目工作须多部门配合,须领导协调(人员、车辆、单位安排、畜牧工作者工作等)。

2. 项目集中开展,节省人力物力。 3.摸清疾病疫情底数,确定项目团场。

4.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取得地方疾控部门支持,制作狗夹,试管及试剂,一次性筷子,印刷宣传品等),以备工作正常开展。

5.做好试点工作(170团),取得经验(牧区4月上山,10月下山,中午或下午到人口较多的单位),方便以后工作开展。

6.

附:九师2010年包虫病、布病项目工作程序

农九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年12月3日

2010年包虫病、布病项目工作程序

1、 会议时间 北京时间11:00~11:30开始

2、 参会人员:各团主管卫生团领导、团医院、疾控中心医

篇三: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疫情分析

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疫情分析

【摘要】 目的 阐明甘孜州包虫病疫情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 为制定防治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SPSS12.0软件对截至2011年全州发现并录入四川省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11年全州包虫病病人信息管理系统报告包虫病病例9251例,其中囊型6015例、泡型3043例、混合感染193例,囊型、泡型比例约为1.98:1;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1.25,患者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99岁,平均年龄42岁,主要集中在20~60岁,占全部病例的71.89%;病例分布呈现牧区高于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高于农区的特点,约93.46%的病例集中分布在石渠、色达、德格、甘孜、白玉、理塘6县。结论 包虫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流行范围广、危害程度深,是当地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需要继续加大包虫病防治力度。

【关键词】包虫病;疫情;分布;流行

棘球蚴病( 包虫病) 是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病[1]。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我国包虫病的重度流行区,包虫病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2006年以来,甘孜藏族自治州各流行县相继纳入国家、省包虫病防治项目,开展了患者查治、传染源犬驱虫、感染情况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2008年后甘孜藏族自治州各县陆续将发现并纳入包虫病项目管理的患者录入四川省建立的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和管理。通过对截至2011-10 录入四川省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各流行县的包虫病病例数据进行分析, 阐明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的疫情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或修订包虫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甘孜藏族自治州自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发现并录入四川省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的包虫病病例资料。

1.2 质量控制四川省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网络直报的形式, 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录入和上报,州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州级审核,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终审核。

1.3数据统计分析导出病例数据,核对、整理,用SPSS1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除去疑似和临床治愈病例,截至2011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录入四川省包虫病病人信息管理系统

作者单位:甘孜藏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康定 626000)

作者简介:徐克均(1972-),男,主管医师,地方病及寄生虫病防治

包虫病病例共计9251例,分布于全州18县的235个流行乡镇。

2.1人群分布9251病例中,囊型6015例、泡型3043例、混合感染193例,囊型、泡型比例为1.98:1;男性4111 例、女性5140 例,男女性比例为1:1.25;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99岁,平均年龄42岁,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20~60 岁,占全部病例的71.89%。各年龄组病例分布及构成情况见表1。

2.2地区分布剔除录入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病例数低于目前实有病例数10%的新龙和雅江2县的数据(新龙和雅江2县录入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病例数据,不足2县在包虫病月进度报表上报的10%病例数,样本量太小,予以剔除)。全州可供地区分布分析的报告病例9236例。报告病例分布于除新龙县、雅江县外的16县226个乡镇,约占全州16县乡镇的76%(226/299)。牧区报告病例约占报告总病例数的89.02%,呈现牧区高于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高于农区的特点,约93.46%的病例集中分布于石渠、色达、德格、甘孜、白玉、理塘6县,见表2。

3 讨论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面积152 600 km2,辖18县325乡(镇),总人口109.18万,其中藏族占78.30%,全州平均海拔3500m以上,自然条件恶劣,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包虫病重流行区,两型包虫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高度混合流行,在国内外包虫病流行区中极为罕见[3]。随着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防治项目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启动、实施和推进,发现的包虫病病例逐渐增多,报告病例的地区也在不断扩大,至2011年病例的地区分布显示: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分布广泛,各县都有发生,全州76%的乡镇均有病例分布。石渠、色达、德格、甘孜、白玉、理塘6县的病例数量位居全州前列,为包虫病流行严重地区。报告病例分布呈现牧区高于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高于农区的特点,与既往的调查结果一致[4]。另据泸定县报告病例的个案调查,除了输入性病例,本地病例均有喂养来自重流行区犬只史或接触史。提示应加强牧区宿主动物的检疫, 限制染疫动物的流动, 防止包虫病蔓延。

包虫病患病人群的平均年龄42 岁,发病年龄集中在20~60岁,占全部病例的71.89%。说明包虫病主要危害流行区青壮年的身体健康,从而造成劳动力的损失、阻碍流行区社会经济发展。这与近年全国的包虫病疫情分析结果相一致[5]。

报告病例中,囊型6015例、泡型3043例、混合感染193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5%、33%、2%,与既往两型包虫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高度混合流行的调查结果相符合[2]。报告的9251例包虫病患者都得到了免费药物治疗和相应的手术救助治疗,但目前的治疗效果亟待提高。据全州各县统计,截至2011年全州累计免费药物治疗12188例包虫病患者,治愈278例,治愈率为2.3%。分析治愈率低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在高寒牧区药物治疗督导管理措施难以落实,患者接受规范治疗的依从性差,药物治疗的疗效不佳,复发、并发症及传统习俗等原因致外科手术治疗率低,对病例的疗效评估数量、质量不足使治愈病例的漏报率较高等。建议进一步加强防控能力建设,加大防治技术研发力度,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切实解除包虫病患者的疾苦。

包虫病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以来,通过不断完善和逐级培训,录入管理的包虫病例逐渐增多,为规范管理包虫病病人奠定了基础。但是个别县对病例数据的报告极不规范,质量亟待提高。应重视和加强包虫病疫情数据的报告管理,为包虫病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或修订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参考文献

[1]余森海.棘球蚴病防治研究的国际现状和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8,26(4):241-244.

[2]李伟,付青,徐克均,等.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的流行和防控现状[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11,38(5):315-317.

[3]邱加闽,刘凤洁,SchantzP,等.四川西部藏区包虫病流行病学研究Ⅰ.囊型包虫病与泡型包虫病人群感染特点与分布趋势[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16(2):77-80. [4]郁文,李调英, 陈兴旺,等. 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县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05,3(4):170-172.

[5]王立英,伍卫平,朱雪花. 2004- 2008年全国包虫病疫情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26 (7):699-702.


乡镇包虫病工作总结》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41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