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工作报告 > 研究报告 > 女童保护研究报告

女童保护研究报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02 09:17:55 | 移动端:女童保护研究报告

篇一:女童保护论坛:全社会要为儿童撑开一把保护伞

女童保护论坛:全社会要为儿童撑开一把保护伞

作者:李菲 吴天祎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李菲、吴天祎)“拐卖、忽视、虐待、校园性侵、家庭暴力??”令人痛心的字眼不断进入公众视野,频发的伤害儿童事件一次又一次触动社会的底线。侵害儿童尤其是女童的事件为何如此高发?那些娇嫩的生命在我们身边经受着怎么样的伤害?我们又该如何去消除那些潜在的危险,帮助已经遭受伤害的人从灾难中恢复过来?日前,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在京举行《女童保护研究报告》发布会暨女童保护论坛。将“性教育”纳入学生课堂

监护缺失是女童伤害事件高发的直接诱因。但是,此类事件在更多非监护缺失群体上的高发说明除了这一诱因外,还存在其他原因,那就是受害人及其家人的防范意识和防范知识不足。

《女童保护研究报告》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的中小学中很少开展性防范意识教育。在对位于西南边远城市的教育局领导和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问及是 否开展有关性教育和性防范方面的教育时,对方的回答是:“这里还保留着淳朴的民风,人们对于性方面是很保守的,不需要进行专门的教育,也没有听说过类似的 事件发生。”

据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副部长吴新平介绍,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媒体报道的儿童遭受侵害事件共约240万篇,其中性侵害类报道约为45万篇,数量最多。

“性教育完全可以被纳入正式的教育课程在学校中开设,开设时要做教师培训。教育系统要培育这样的知识,同时我们在教育过程当中还要把家长也吸纳进来。”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刘文利建议。

避免媒体“二次伤害”

已经受到侵害的女童群体,是最迫切需要帮助的人群,她们的人生因为被侵害而受到极大的影响,保护受害人由于事件曝光和调查举证的再次伤害可以说是处理类似事件中极为重要却容易被人忽略的环节。

海南万宁事件的受害者家长起初积极接受媒体采访,如今却躲着媒体,陌生电话都不敢接听。他们抱怨,有些电视台没按他们的要求给脸部打马赛克,让 他们暴露了身份,扛着摄像机直接闯进家里到处拍的记者也不少。在这样的重重压力之下,部分受害女孩不想上学了。一位女孩在事发后尝试着回学校上课,但两天 后她回家跟家长说:“同学又说起这事,不想上了,以后都不上了。”

“作为一个记者,要想做好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的报道,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北京青年报》记者张倩说,记者首先是保护者,这是前提。案件 中该披露哪些细节、舍弃哪些东西,对社会、当事人和家长都有意义;作为一个好记者,还要是个“思想者”。思考案子如何发生,思考如何协助促进法律完善从而 保护受害者;好记者还应该是个“引路者”,高压线上的记者非常想拿出有影响力的报道,但是不能为了报道牺牲应该被保护人的利益。

张倩最后说:“有关儿童侵害的教育课程很多,但是针对媒体的培训很少。所以在报道过程中,有些记者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往往好心办坏事。”

建立爱的“共同体”

“成人对事情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如果成人觉得受侵害的事情是敏感话题,回避不谈,那么这样的情绪会投射给孩子,孩子也同样会很敏感。其实,如果大人坦然地跟孩子解释,孩子们会发现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副校长郑菊的话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受害人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审视曾经的痛苦,这往往会造成痛苦的不断强化导致无

法释怀。这时,如果有人能够帮助他、理解他、接纳他,二人之间就可以形成某种特殊的关系,其中充满了理解和友好。最终,受害者就会发生积极性的改变。

“从社会工作角度来说,我们整个介入过程是个增能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单的保护。用一句现在人们常说的话就是‘输入正能量’,而核心的目标就是 建立‘共同体’,爱的‘共同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童小军说,我们不仅仅要介入受伤害的儿童,还需要对他周围的家人和共度日常生活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体”的建构是容易实现的操 作,同时还是起着基础性支持作用的,能够帮助受害女童人格恢复的必经之路。

让遭受伤害的人在“共同体”中感受到爱;然后利用人与人交往、参与、形成人际互动、形成新型的人际关系;最后,在公共空间内得到自我提升和发 展。受到侵害的女童如果能够进入这样一个自然的生活“共同体”,就会慢慢被其中的氛围所感染,其生活状态就会不断调整,逐渐恢复成人格健康,甚至变成更加 自信和有能量的人。

篇二:儿童保护报告统稿 101222

武汉市儿童安全调查

项 目 报 告

香港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儿童安全调查研究》课题组

二0一0年十二月

目录

摘 要 ............................................................... 1

第一章 研究介绍 ...................................................... 3

一、引言 ............................................................................................................................................................... 3

二、背景资料 ...................................................................................................................................................... 4

(一)地区简介 ............................................................................................................................................. 4

(二)儿童虐待简介 .................................................................................................................................... 6

三、调查手法 ...................................................................................................................................................... 8

(一)样本选取方法 .................................................................................................................................... 8

(二)资料收集方法 .................................................................................................................................... 8

(三)调研具体安排 .................................................................................................................................... 9

(四)调查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9

第二章 个案统计资料分析 .............................................. 11

一、个案统计及性质分析 .............................................................................................................................. 11

(一)儿童虐待新个案数及地区分布 ................................................................................................... 11

(二)各种儿童虐待个案的比率分析 ................................................................................................... 12

二、性侵犯个案分析 ....................................................................................................................................... 13

(一)儿童性侵犯的界定 ......................................................................................................................... 13

(二)性侵犯个案调查情况分析 ............................................................................................................ 14

三、儿童性侵犯发生率和通报率分析 ........................................................................................................ 19

第三章 受虐待儿童特征分析............................................. 22

一、受虐待儿童性别比例 .............................................................................................................................. 22

二、受虐待儿童年龄比例 .............................................................................................................................. 23

三、受虐待儿童居住情况 .............................................................................................................................. 24

(一)与父母同住....................................................................................................................................... 25

(二)与父亲居住....................................................................................................................................... 25

(三)与母亲居住....................................................................................................................................... 26

(四)与祖辈居住....................................................................................................................................... 26

(五)其他居住情况 .................................................................................................................................. 26

四、儿童保护服务的使用 .............................................................................................................................. 27

(一)各种类型服务的使用 ..................................................................................................................... 27

(二)所使用服务的持续性 ..................................................................................................................... 29

(三)服务使用的成效分析 ..................................................................................................................... 31

第四章 施虐者特征分析 ................................................ 33

一、施虐者的性别特征分析.......................................................................................................................... 33

二、施虐者的年龄特征分析.......................................................................................................................... 35

(一)40—50岁之间的家长和教师群体.............................................................................................. 35

(二)13—17岁之间的初中和中职学生群体..................................................................................... 35

三、施虐者的家庭背景分析.......................................................................................................................... 36

(一)单亲家庭 ........................................................................................................................................... 37

(二)留守家庭 ........................................................................................................................................... 38

四、施虐者与受害儿童的关系分析 ............................................................................................................ 38

(一)同学关系 ........................................................................................................................................... 39

(二)情敌关系 ........................................................................................................................................... 41

(三)亲子关系 ........................................................................................................................................... 41

(四)师生关系 ........................................................................................................................................... 42

(五)其他关系 ........................................................................................................................................... 42

第五章 机构资料分析 ................................................. 44

一、背景资料 .................................................................................................................................................... 44

(一)处理儿童虐待的机构名单及简介............................................................................................... 44 二、 处理儿童虐待的服务流程 ................................................................................................................... 46

(一)儿童虐待机构的应对措施 ............................................................................................................ 46

(二)儿童虐待的机构服务流程 ............................................................................................................ 48

第六章 儿童保护的法例及守则 .....................................................................................54

一、儿童保护的法定条例 .............................................................................................................................. 54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5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5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校园安全法》............................................................................................... 55

二、儿童保护的指引守则 .............................................................................................................................. 56

(一)内部指引 ........................................................................................................................................... 57

(二)专业守则 ........................................................................................................................................... 58

第七章 儿童保护的对策建议...........................................................................................63

一、完善儿童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 ............................................................................................................ 63

(一)儿童保护相关法律政策评价........................................................................................................ 63

(二)儿童保护相关法律政策建议........................................................................................................ 65

二、改进儿童保护服务架构及制度 ............................................................................................................ 66

(一)构建儿童保护服务架构................................................................................................................. 67

(二)建立儿童保护服务制度................................................................................................................. 70

参考文献.........................................................................................................................71

附件二:访谈对象信息表 ................................................................................................72

摘 要

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同时,儿童又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之一,由于这种脆弱性特征,使其面临着各种威胁和伤害的更高风险。安全受到侵害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是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本项研究以保护儿童权益最大化为根本原则,并以推动我国保护儿童的实践工作为最终目的,结合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武汉地区主要是机构方面儿童保护的实际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做出了探索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儿童保护工作的相关政策建议。

具体说来,首先,描述了儿童保护个案发生情况。调查发现,在儿童虐待新个案数及地区分布方面,武汉市武昌区、汉阳区以及新洲区三区所调查学校和其他儿童保护相关机构关于儿童侵犯的总个案数并不高,且汉阳和新洲出现儿童侵犯的个案数高于武昌;在各种儿童虐待个案的比率方面,武汉地区各种儿童虐待侵犯中发生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儿童身体伤害、心理伤害、自杀、性侵犯、绑架;在性侵犯个案分析方面,在武汉儿童性侵犯的发生率非常低,机构人员对“儿童性侵犯”概念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和表层阶段;在儿童性侵犯人口发生率和通报率方面,武汉地区的儿童性侵犯人口发生率和通报率均相对较低。

其次,分析了受虐待儿童的特征。数据显示,在受虐待儿童性别比例方面,儿童受到侵害的个案中受虐待儿童的男性比例远超于女性;在受虐待儿童年龄比例方面,绝大部分受害儿童处于13岁到17岁之间;在受虐待儿童家庭情况方面,受虐待儿童居住情形大致可分为与父母居住、与父亲同住、与母亲同住、与祖父母等长辈居住、其他居住情况几类;在各种类型儿童保护服务的使用方面,目前在日常工作中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对受虐待儿童进行帮助所使用的常规方法主要有家访、心理辅导、宣传教育、学校介入等,各方法使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不一。

第三,探索了施虐者的特征。研究表明,在施虐者的性别方面,施虐者一般以男性为主,这与对儿童施虐的群体和施虐形式有很大关系;在施虐者的年龄方面,施虐者的年龄主要集中于两个区段:第一个年龄区段居于40—50岁之间,对儿童施虐的成年人主要集中于这一年龄段,第二个年龄区段是13—17岁之间,是施虐儿童的主要年龄集中区段;在施虐者的家庭背景方面,施虐者往往来自于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在施虐者与受害儿童的关系分析方面,施虐者和被虐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同学关系、情敌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其他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关系是同学关系。

篇三: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调研报告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妇联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永恒的主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更是广大妇女群众的迫切愿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妇联维权工作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新课题,积极研究和破解这一课题,是十分必要的。溆浦县妇联以邹小叶副主席为组长,副主席韩小荣,干部刘君芝为成员的调研组,于2014年10月至11月间就农村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情况赴低庄、双井、两丫坪、水东四片区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与各乡镇妇联主席、部分村妇女主任及部分妇女儿童等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农村社区、妇女儿童活动场所、有较多妇女就业的企业、留守儿童寄宿学校,还慰问了贫困留守妇女儿童户,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调研情况如下:

一、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全县共有流动人口20万,截至2013年底,全县共有26-56岁留守妇女4.6万,0-18周岁留守儿童3.1万,占67.4%,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少数由亲戚照看或寄宿在学校,如新田乡车水江村妇女主任戴细春长期照看5名本村留守儿童。

四个片区的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农村妇女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家庭生活中的顶梁柱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把关爱帮扶留守妇女儿童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作为统筹城乡,关注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深入调查研究;各乡镇妇联就留守妇女儿童状况深度调研,登记造册,建立了动态管理档案,按照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的要求,各乡镇构筑一条社会爱心通道,如桐木溪乡政府组织女干部、驻村干部走访留守妇女儿童家庭,了解她们的生活、生产及思想状况,制定帮扶计划,按需求开展相关工作。通过社会爱心通道对留守妇女儿童做到在精神上扶持、生活上扶困、能力上扶技,让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感受到社会的爱心,心里充满温暖和欢乐,为丰富文化生活,各乡镇都已有1-3支广场舞队和秧歌队。

(二)建立工作机制;各地党委、政府普遍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妇女互助站,如沿溪乡在党的群众路线时期,要求乡镇干部不少于2天到农户家插秧,并形成了制度,融洽了干群关系。桐木溪乡打造了一介互助家园。通过妇女之家,帮助留守妇女组建生产互助组、生活互帮组、精神互慰组,帮助她们做到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关照。

(三)建设志愿者队伍;各乡镇广泛培育面向留守妇女儿童的志愿者队伍,如爱心妈妈、儿童义务辅导员、在校关爱队、社区五老关爱队等,帮助留守妇女儿童解决学习、生活及心理上的困难和问题,发挥爱心人士和代理家长作用,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调适心理,弥补亲情缺失。

二、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面临的困难和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主要困难:一是生产生活负担重,发展能力弱。留守妇女不仅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还独自承担家务劳动,赡养老人和抚育子女等家庭责任。据调查,69%的留守妇女表示劳动强度大。她们感觉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技术和资金。二是心理压力大,身体健康受损。留守妇女最担心老人生病和子女不好好学习,对丈夫通常有三怕一怕不挣钱,二是怕不安全,三怕有外遇,很多人变得焦躁、脆弱。过度劳累导致留守妇女的发病率较高,她们很少检查身体,很多人患了病也不去治疗。三是婚姻家庭不稳定,安全状况堪忧。长期分居导致夫妻交流减少,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产生差异,感情疏远。22%的留守妇女存在感情不和的问题,32%的留守妇女感觉夫妻感情不如从前,一旦离婚,女方能获得的利益少之双少,一般是净户出门,只有10%的人能得到相应的财产。同时,丈夫外出务工后,留守妇女的人身与财产安全极易受、侵害,如性骚扰、强奸、入室盗窃等。四是在社区中处于弱势地位,权益易受侵害。留守妇女由于丈夫常年在外务工,独自种田看家,在村里和社区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遇到财产分配、邻里关系、农业生产等纠纷情况时,其合法权益往往容易受到侵害。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困难:一是亲情关爱缺失。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强烈思念父母,内心比较孤独,不爱与人交往,打电话、网上交流成为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多数留守儿童与祖辈或上辈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精心照料,监护人看管能力不足,易出现健康问题。二是教育引导缺位。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读书无人管,学习好的不多,一些留守儿童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行为失范和越轨现象。三是人身安全缺乏保障。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能可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后受意外伤害的几率也在增加,一些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周末经常独自在家,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容易成为拐卖、性侵害等刑事犯罪的对象。

在调研中,各乡镇也提出了一些需要研究问题,一是责任主题不明确,缺乏长效工作机制,大部分乡镇仅局限于在三八、六一开始了一些慰问活动,但工作的权威性不够,工作的资源和推动的力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留守妇女儿童的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力量薄弱,面向留守妇女儿童的公共服务更为匮乏。各乡镇虽然都有农家书屋,但适合儿童的读物基本没有。虽然各村都有妇女之家,最好的是组织人员跳跳广场舞,但作用不明显,精神文化缺乏,大多数用打小牌来打发时间。三是社会上对留守妇女儿童的困难和问题关心不足、研究不够,尚未形成好的关爱环境和氛围。

三、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几点建议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不仅是妇女儿童问题,也是农村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要从关心群众生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具体建设如下:

(一)、建立长效服务机制。一是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参与禁毒、安置帮教、防艾、打拐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保障妇女权益。二是通过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倡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励广大家庭成员提高文明素质和家庭生活质量,扩大五好文明家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从而达到从根本上维护妇女权益。

(二)建立部门联动和权益表达机制。引导他们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方面我们通过与法院、检察院、司法局联合建立了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了维权工作协调机制,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开展维护妇女权益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在妇联系统迅速采取三项措施开展工作,首先是在县乡两级设立婚姻家庭调解委员会;其次在全县694个村妇代会组织建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三是建立千名志愿者队伍,以关爱服务婚姻变故家庭为主线,有效开展反家暴反侵权活动,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通过县人大常委委员、政协委员,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座谈,对涉及妇女权益的重大问题表明立场,阐明观点,及时向决策层反映广大妇女群众的意见,取得话语权最大效应。

(三)加大推进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建议县委、县政府把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考核,并给予妇联一定工作经费。大力发展县域或本地经济,吸引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吸引、帮扶外出务工人员回乡企业,推动形成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大量外出带来的留守妇女儿童等一系列问题。引进一些小手工加工产业,把农村留守妇女集中起来进行深加工,即增加了收入,又丰富了生活。各乡镇及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要按照《溆浦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目标要求,着重对留守妇女儿童问题进行监测评估,推动规划指标的落实。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留守妇女儿童服务设施,扶持一批留守妇女之家、留守儿童家园等。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个人开展公益慈善项目和关爱活动。积极探索进城务工人员带薪休假制度,加强对流动留守家庭的人文关怀。

(四)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切实为留守妇女儿童服务;加强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提升素质、增强能力。通过小额信贷等方式,扶持留守妇女发展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项目,因地制宜地发展农副业生产,扶持妇女手工纺织业,带动一批农家乐特色休闲旅游农业等。大力推广妇女互助小组,做到生产上互相帮助、技能上互相交流、生活上互相关心、精神上互相安慰、安全上互相关照,有效解决留守妇女的实际困难。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乡村娱乐活动,大力弘扬文明新风,丰富留守妇女儿童的精神文明生活。

(五)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关爱留守儿童;一是切实做好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儿童活动和春蕾计划 及时把社会的温暖送到留守儿童身边。二是搞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动态管理,了解儿童的现状,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打下基层。三是完善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建立校外活动场所。


女童保护研究报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688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