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材料 > 农业产业扶贫经验

农业产业扶贫经验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0 07:20:46 | 移动端:农业产业扶贫经验

篇一:扶贫攻坚的经验与启示

扶贫攻坚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孙雪涛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5日 07版)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用这句通俗质朴的话语,明确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作为甘肃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陇南市把贫困群众作为全面小康的关键人群,把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举措,聚焦特困片区、紧盯特困人群,整合项目资金、放大投入效应,创新扶贫模式、拓展扶贫途径,积累了大量扶贫攻坚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路子。

瞄准对象,“精准滴灌”扶真贫。为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实现精准扶贫,要精准定位扶贫区域。可以从全市扶贫重点乡镇、重点村中,筛选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扶贫难度最大、历史欠账最多的乡镇、村等划分为若干个特困片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特困片区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若干小片区,按照打造一片、完善一片、交账一片、放手一片的要求,将领导力量、帮扶力量、项目资金向特困片区倾斜,突出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分步骤、有计划地扎实开展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真正做到精准聚焦真扶贫,扶真贫。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严把入户调查、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关口,精准识别扶贫人群,建档立卡,建立翔实的数据资料库。对贫困人口坚持分类指导,对症施策,每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综合开展帮扶,有效解决扶不到点上、扶不到根上、扶不到真贫上的问题。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监测管理,建立贫困人口进入退出机制,增强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整合资金,“并拢五指”破难题。项目资金“撒胡椒面”式的扶贫,难以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质的飞跃,也是造成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原因之一。为此,要注重打好涉农项目资金组合拳,建立“多条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整合机制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部门协作机制,把扶贫整村推进、以工代赈、财政一事一议奖补、农村危旧房改造、道路建设、安全人饮、文化和教育卫生、双联部门帮扶等项目资金整合起来,按照“集中管理、分类申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使用,有效扩大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注重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更多地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贴息支持农户贷款、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发展互助资金项目、以奖代补扶持群众发展产业等方式发放,为扶贫开发撬动更多资本。注重加快融资机制改革,着力推动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简化程序,积极发放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缓解贫困群众资金短缺难题,实现补助资金直接到户,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盯住短板,“综合造血”强筋骨。劳动力素质偏低、产业支撑乏力、基础设施滞后、生存空间狭窄,是贫困地区难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功能性障碍,不解决造血问题,单纯输血无疑是杯水车薪。要坚持标本兼治,突出治本,有效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致富本领“拔穷根”。积极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实现输转劳动力、贫困家庭、新增“两后生”、中青年农业劳动力和自由创业者技能培训全覆盖,促进培训与就业创业无缝对接。培育富民产业“改穷业”。因地制宜,立足比较优势,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培育区域特色强、竞争能力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大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稳定增加群众收入的长效产业。强化基础支撑“换穷貌”。综合配套贫困乡村水、电、路、房、通信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基础。统筹推进贫困地区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破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导致脱贫难的链条。开展易地搬迁“挪穷窝”。针对特困片区部分村组自然条件差、资源匮乏、灾害频发的实际,积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统筹推进安置区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拓宽群众发展空间。

创新举措,“多轮驱动”出实效。要坚持以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理念打好组合拳,促进扶贫模式转变。推进电商扶贫融合发展。把扶持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主体,通过招商引资搭建电商服务平台;把电商培训作为扶贫培训的重要内容,支持引导全民开办网店,形成以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产品购销商等为骨干的电商队伍。推进旅游扶贫融合发展。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大力实施生态扶贫项目。要推进交通扶贫融合发展。把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作为扶贫开发和乡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积极争取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立项建设的同时,大力整合交通扶贫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加快推进农村畅通工程建设,打通通户路、产业路。

激发潜能,“社会齐唱”聚合力。要坚持把干部力量、社会力量、群众力量统筹起来,奏响扶贫攻坚“大合唱”。注重帮扶力量的合理搭配,尽力做到联村单位职能与贫困村的村情相适配,干部联户能力与特困户扶持难度相匹配,实现贫困村全覆盖联系、特困户全覆盖对接、工作队全覆盖进驻。妥善制定帮扶计划,完善发展规划,逐乡逐村建立帮扶台账,逐户逐人落实帮扶责任。积极开展社会帮扶。注重用好对口帮扶资源,统一确定帮扶重点,积极创造帮扶条件,充分发挥帮扶单位职能优势,帮助群众解决一系列发展难题;注重用好社会资源,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工业企业和社会知名人士投身扶贫攻坚。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加强监督扶贫项目,积极树立推广先进典型,鼓励支持群众实施自建工程,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作者系中共陇南市委书记)

篇二:略论如何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减贫工作

龙源期刊网 .cn

略论如何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减贫工作 作者:李冠杰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03期

摘要:农业产业化扶贫减贫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扶贫手段,它直接反应出了强制性制度变迁以及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相互统一,通过政府部门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扶持,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让龙头企业和农村居民进行持续稳定的合作,同时进一步确保农业效益回归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群众身上,最终发挥出扶贫减贫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农业产业化扶贫的动力,同时对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扶贫减贫 对策建议

一、农业产业化扶贫的动力分析

在农村的一些贫困地区,发展资金缺乏,市场谈判能力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从而造成了贫困地区长时间处于贫困状态。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的推进,政府部门与龙头企业向农村贫困地区投入资金和技术,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的解决了贫困问题。从农户家庭收支结构情况来说,家庭经验依旧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而生活消费往往占据了收入的50%以上。以2013年举例,我国贫困地区农户人均年收入3011元,家庭经营收入达到2689元,占据总收入的89%左右。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大约为2011元,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收入为89元、209元,同年工资性收入约为160元,转移性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为170元、50元,三项相加仅仅占到家庭收入的30%左右,而生活费用支出仅仅1025元,占总支出比例约为30%左右。

因此可见,农村贫困地区要走出低收入的困境,需要借助政府部门以及龙头企业的力量和支持,向贫困地区给予更多的资金技术扶持。所以我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确保农业产业化扶贫减贫工作的顺利实施,把政府支持与企业引领有机结合起来,让农户在脱贫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也能够提高农户自我脱贫的能力。

二、农业产业化扶贫减贫工作的建议

(一)重视、加大农业投入

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从加速发展时期进入了调整期,过去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农业比重大,国家扶持重点偏移,城乡经济建设发展差异较大等现象,如此便导致了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资源优势无法有效转换成为经济优势,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低,农村地区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渐降低。xx政府早已提出,要努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国家政府对农业贫困地区的经济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篇三: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的思考

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的思考

---------------张怀林

农业产业化扶贫是扶贫开发“一体两翼”中的一翼,是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开展产业扶贫,将单纯的经济救助和帮助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向产业扶贫转变。十二五规划建议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作为未来五年的首要任务来抓,足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必将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当前,实施农业产业化扶贫,至少有四大优点。一是可加快落后地区发展步伐,缩小区域差距;二是扶贫工作从输血到造血转变的重要推手,可巩固扶贫成果;三是解决生产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而推进农业产业化必将是解决生产发展问题的有力举措;四是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但是,好的政策实施起来却不一定能带来好的成效,以目前我县实施农业产业化扶贫的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

明显。如果首次试行就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定会让人质疑此项惠民政策的可行性,同时也会让群众抵触情绪加重,造成这么好的惠民工程最终破产。因此,当务之急务必保持清醒头脑,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研,找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研究制定切合正安发展实际的办法和措施,确保此项工作实施好,群众得实惠。

就目前情况来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惯性思维,工作方法缺乏创新。基层干部长时期发展生产的工作习惯是计划性、指令性,由于受气候、市场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发展结果往往不能达到群众的预期目的,久而久之,群众对干部发展生产始终抱有抵触情绪。对于此项工作如果我们还沿用老办法,把它作为任务去落实,实施起来群众自然就会产生怨气,就会导致群众不理解、不配合,被动实施的现象发生。

二、盲目乐观,往往导致半途而废。表现在对产业化扶贫的实施过分乐观。认为既然是惠民工程,群众肯定乐意接受,抓起来也肯定十分容易。可由于此项工程需按照上级要求来实施,有许多硬性的考核指标和要求,如建圈

的规范化程度,连片打造、相对集中的难度等。由于事先盲目乐观、估计不足,就会导致越实施越感觉难,最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和目的。

三、投机取巧,专政策空子,想套取国家项目资金的大有人在。如部分人员利用该项目能补助一定经费的政策优势,通过购进大量牲畜,套取国家补助资金后,迅速将购进的牲畜又卖出,从而达到从中获利的目的。这样既达不到产业化扶贫的根本目的,又会令国家项目资金流失。

四、草率行事,致使扶贫越扶越贫。一是技术不配套。种养殖户对所从事的养殖项目不懂技术,不信科学,完全凭经验,搞老一套,极有可能导致种养殖破产;二是准备不充分。对于该产业种养前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更没有通过科学的测算。如养殖50只羊要准备多少越冬饲料,要实施多少亩人工种草等。由于准备不充分就盲目上马,其结果只能导致牲畜被活活饿死。这样养殖户既没有产生效益,反而因此而造成巨大损失。

五、马太效应,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在实施此项工程的过程中,发现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实力的人更容易接受产业扶贫政策,且实施效果比较明显,而那些没有经

济基础也没有发展意识的人大多不愿意主动接受,这就会造马太效应的发生,从而背离扶贫工作根本宗旨。

鉴于此,为加快推进产业化扶贫工作步伐,尽快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培训要先行。各地在实施产业化扶贫政策之前,要大规模开展培训工作。首先要对指导具体工作的各级干部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核心技术,懂得如何指挥;其次要对项目实施地的群众进行大规模培训工作,可结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开展。培训工作要结合实际进行,要让干部群众感觉不枯燥、有操作性。

二、规模要做大。做大规模是形成产业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大的规模,也就形不成真正的产业,更不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但这里所说的做大规模,并不是大户规模,而是连片实施、整体推进、全民获益的规模。因此要注意控制大户数量,大户只能是起示范带动作用,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三、资源要整合。要充分利用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产业发展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十二五规划把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下步工作重点,可预知明年国家将加大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因此可结合这一良好政策优势,把产业做大做强。

四、技术要支撑。在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干部瞎指挥、群众胡乱弄的现象。因此一个项目要确定一名权威的技术指挥,涉及到管理环节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都必须以技术权威为准,这样才能确保不走弯路。同时,扶贫户在遇到技术难题时也能确保有及时的、正确的指导。

五、管理要到位。产业化成功与否,管理好坏很关键。产业化虽然涉及千家万户,但管理只能靠几个人,所以必须选择能人。这里的所谓能人一要懂技术,二要能管理。因此在项目实施前就要物色好管理人员,并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确保能胜任。

六、监督要有力。主要针对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三个环节的重点监督工作,确保项目实施不走样、见成效。

2010年11月20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农业产业扶贫经验》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4504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