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材料 > 产业扶贫经验

产业扶贫经验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0 07:20:16 | 移动端:产业扶贫经验

篇一:发达国家资源产业扶贫的模式及经验启示

内容摘要:消除贫困、不断改善民生、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快我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重点归纳总结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资源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及政策制度安排,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资源产业 扶贫 资源配置

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国,都曾在开发落后地区上取得过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国家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针对性的资源产业扶贫政策、调整落后地区产业结构和改善资源产业配置,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美国的资源产业扶贫模式及政策

美国认为家庭的食物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即为贫困,贫困线(联邦贫困指导线)也会随经济的发展而调整。各州还会根据家庭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不同,调整确定各州的贫困标准线。

(一)成立落后地区产业扶贫开发的专门机构

1933年,罗斯福总统选择田纳西河流域进行扶贫开发,依照《麻梭浅滩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法》,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负责领导和组织田纳西河和密西西比河中下游一带的水利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此后,在开发管理局的基础上成立了经济开发署,进一步加强了对困难地区的经济开发支持。1998年,通过《联邦受控区和受援区法案》,开始实施定点援助活动,旨在培育受援助地区的资源开发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创造就业机会、兴建公共设施、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保障住房、重视环保和公共安全等方面实施援助项目。

(二) 财政和金融政策的产业开发支持

1.军事工业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二战后,为加快南方各州工业发展,美国把发展军事工业同促进落后地区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联邦财政的军事拨款更多地向南部和西部地区倾斜,通过建立一系列拥有高端技术的国防工业基地,加大对大型军事、国防及宇航方面的投资和研究,加快高科技的军工技术转为民用。通过军事工业的发展,有效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促进西部和南部地区的新兴工业的发展,这些地区迅速成为美国原子能、电子和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地。军事工业在当地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产业基础的提升,对当地可持续发展、增加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2.增加转移支付,出台信贷优惠政策。联邦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专项补助、分类补助和一般目的补助三种形式。专项补助资金是由联邦政府指定用途、规定金额、期限和要求,地方政府不得挪用。专项补助是根据人口、人均收入或者财政收入等衡量,70%左右的合格者将自动获得补助。分类补助只规定某一类支出项目的补助总额,不规定具体用途和要求,由州和地方政府自行决定具体使用项目,这项补助在联邦转移支付所占比重较小,约为10%左右。与此同时,联邦政府还对在落后地区投资的私营企业和外国企业,给予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其中固定资本的直接贷款额可达该项资本总额的65%)的优惠,这类措施促进南部的佐治亚州和佛罗里达州的外资直接投资增长率高达390%和426%,也对于这两个地区资源产业的扶贫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联邦政府还加大教育投资,85%的州政府财政支出用于教育。

3.教育培训带动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一是加大劳动力投资。加大对低收入成年人提供包括支援、相关需求帮助、就业与培训等服务,为青年(年龄上限为24岁)创造暑期工作机会。二是资助对老年美国人提供社区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以增加就业。三是提供州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对连接失业与雇佣、培训机会与再就业方面的服务机构提供资助。四是残疾人教育。主要是资助12年特殊教育的教学区和学前特殊教育,援助残疾婴儿和家长(年龄从出生到两岁)。五是职业恢复补助金。六是无家可归儿童和青年教育。安排资金拨给各州用于帮助校区为无家可归儿童和青年人服务,包括食物、交通和支持服务。七是针对低收入大学生的佩尔助学金。安排资金用于佩尔助学金的最高限额增加500美元,即在2009至2010年,从4360

美元增加到4860美元。

(三) 通过项目支持实现农村发展援助

美国实施农村发展项目的目标是,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增加农村经济发展机会。加大对农村发展项目提供贷款、贷款担保、或直接提供资金援助。一是实施能源项目,即对高能耗社区(即能耗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75%的社区)提供资助,高能耗的农户也得到资助。主要是支持这些社区的节能改造项目、置换耗能高的设备。此外,使用清洁能源和可持续能源的项目也获得资助。二是实施重点商业项目。主要目标是帮助当地改善发展条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享受该项优惠政策的对象范围是不超过5万人的城镇及周边地区的居民。主要做法:对工商业项目提供贷款担保。联邦政府提供贷款总额90%的担保;对农村小型商业企业资助。主要是对刚起步的农村小型商业企业提供援助,包括提供贷款和贷款担保;农村商业机会的资助。主要是资助农村商业团体领导人的教育、培训,咨询等。三是实施社区项目。包括资助水净化和垃圾处理项目、科研资助、社区设施建设资助、宽带下乡资助。水净化和垃圾处理项目的资助对象是公共机构、印第安人保留地的社区组织。该政策受益区域对象是,人口不超过3万人的乡镇,主要是提供贷款或直接的资金援助。科研资助项目主要是对人口在2.5万人以下的社区提供水净化和垃圾处理技术研究方面的资助。社区设施建设资助主要是对人口2万人以下的社区提供文化、体育、教育、消防等公共设施建设资助,包括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宽带下乡资助主要是对人口不超过2万人的社区在远程教育、宽带进农家等提供资助。四是住房资助项目。这类项目主要针对赤贫人群(收入为当地平均收入50%的人群)、低收入人群(收入为当地平均收入50%-80%的人群)、刚跨过中等收入的人群(低收入水平加5500美元)、残障人员,资助的主要方式是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

法国的资源产业扶贫模式及政策

(一)政府建立专门机构协调贫困地区扶贫开发

20世纪60年代,法国政府先后成立了国土整治和区域行动评议会及国土整治全国委员会等常设机构,负责协调地区整治行动。此后,各地区相继成立地区计划委员会。各级政府一方面直接拨款到欠发达地区,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扶贫开发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设立了地区开发基金、工业自应性特别基金,对往落后地区迁厂、建厂的企业主,提供低息贷款、免税优待和现代化设备和科技人员,提高扶贫开发的可持续性。

(二)实施国土资源开发整治计划

国土开发整治与我国的整村推进扶贫模式较为相似。法国的国土开发整治开始于1950年,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包括国土整治城市发展政策、农村改革政策、山区开发政策、滨海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和老工业区结构调整政策等在内一套比较完整的计划。在这些计划实施过程中,贫困地区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生态脆弱性得以缓解,人民脱贫致富得到根本性改善。

(三)实施多层次的资源产业扶贫转移支付制度

法国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规模较大,中央预算的转移支付占地方总收入的比例达1/4左右。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主要有一般性补助、专项补助、特定补助和替代性转移支付四种。一般性补助政府对这类补助不规定用途,主要用于帮助地方平衡预算。按地方人口数量和地方政府征税完成情况来分配的,往往人口越多或征税越多的地方,得到的补助越多;专项的转移支付是中央给予地方的专项工程如交通、基础设施和学校等项目的补助。法国政府还通过退税方式对特定地区和特定产业的补助,对于那些无纳税能力的企业或自然人中央财政代替其向地方财政缴税来实现的转移支付。

借鉴与启示

(一)加大政府基础设施投资

缺乏规模经济是落后地区经济造血功能弱的重要原因。在适当的规模条件下,市场经济

具有自我发展、自我膨胀的内生性。而落后地区要实现规模经济,达到良性循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现城市化。从国外发展的经验表明,中心城市是城市化的重要环节,这些城市具有综合实力强、经济外向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经济产出密度高、人口密集的特点,作为带动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尤为必要。通过这些地区的发展,可以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落后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市场需求,突破产业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在重要节点城市的选择、产业链的组合与延展、农民市民化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二)发展地区资源优势产业

(三)积极引导民间投资

各国政府在落后地区开发中普遍采用扩大财政支出的方法,如意大利政府采购的35%规定必须用于落后地区,美国政府国防预算资金的30%以上也投入了西部地区,但与系统性开发所需的巨额资金相比,政府投资仍难以满足贫困地区的长期需求。因此,政府通过制定激励性的措施,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筑巢引凤,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的打造,启动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到贫困地区。美国政府便有计划地进行市场调控,保证落后地区投产的企业拥有合理的稳定的市场空间和利润,刺激这些地区扩大投资和生产的规模,加快改善南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改善。为南部地区建立政府采购为基础,私人投资为主,自身积累的良好投资格局准备了条件。税收优惠、投资补贴等政府补贴方式,也是一种更为直接的引导民间资金的措施。一般情况下,政府补贴的对象和比例必须合理,保证公平公正,这样也能在短时间内起到资金引导的效果。引导外资流入落后地区也同样具有较大的本地资源开发价值。一般情况下,民间资金从发达地区流向落后地区,会导致严重的资金挤出效应,可能导致发达地区投资下降、失业率上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必须同样重视外资开发落后地区的问题。

(四)系统制订扶贫规划

落后地区的开发,关键在于改善这些地区的落后的经济环境,这里涉及到多个要素,包括交通、通讯等;还有生态、投资环境。前者所需的改善时间较短,后者则需要较长时间,特别是劳动力素质提高,普遍的技术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等问题,更需要两代人甚至更多人的努力。因此,对贫困地区资源产业开发必须有长期的规划,有效措施积极扎实地落实规划。不管是美国开发西部,还是日本开发北海道获得的成功,都是分阶段、有计划、按步骤地改善经济环境的结果。

篇二:中信红河产业扶贫经验谈

中信红河产业扶贫经验谈

1997年以来,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中信集团“讲政治、讲责任”,将对口扶贫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根据1992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总体安排,中信集团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元阳、屏边等四个国家级贫困县实行定点扶贫,目的是通过产业投资、基地建设等手段,帮助红河州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的产业扶贫。

中信红河是2008年以来中信集团为更好履行扶贫责任,通过产业化投资方式探索扶贫新路的载体。企业成立两年多来,逐步建立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形成了石榴产业、紫山药产业两条主线发展的长期战略方向。2008年至今,中信红河的主要业务范围集中在石榴鲜果的回购与营销,石榴树苗和紫山药良种的培育、种植等方面。

2009年末,中信红河总资产约3.4亿元,同比增长220%;到2010年6月末,中信红河总资产约3.6亿元。

2009年,中信红河实现主营营业收入2752万元,同比增长70%;2010年1-6月,中信红河实现主营营业收入1705万元,同比增长630%。由于中信红河尚处于初步运营阶段,农业产业投资周期较长,加上受季节性因素、扶贫开发款(2009年扶贫资金投入323万元,2010年预计投入600万元,目前已投入近210万元。)等影响,中信红河存在一定程度亏损,2010年上半年亏损约1000万元,但预计2010年全年能大致实现盈亏平衡。

从中信红河的发展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产业扶贫的经验:

第一,选准产业项目,是产业扶贫最大化的前提。

现阶段,中信红河以发展石榴产业、紫山药产业的主导产业,尤其以石榴产业发展为核心。我国石榴产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石榴下游深加工产品方兴未艾,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而且石榴产业的竞争性不强,在保障石榴上下游产业链协同运作的前提下,中信红河将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石榴种植面积达139万亩,年产量达77万吨。2005-2009年,我国石榴种植面积年均增速达4.2%,石榴年产量年均增速达24.4%。预计到2015年,我国石榴种植面积将达167万亩,年产量达137万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3%、10%。

石榴鲜果除了鲜食之外,还可用于石榴汁、石榴酒等主要的下游深加工产品。2005-2009年我国石榴汁产量年均增速达29%,石榴酒产量年均增速达26%。根据保守的测算,“十二五”期间,石榴汁和石榴酒产量增速将达到20%和15%,到2015年,产量将分别达10.7万吨、10.6万吨,消耗石榴27万吨、28万吨。

受我国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推动,以及石榴下游产品、出口等因素影响,预计石榴鲜果需求将持续增长。到2015年,预计石榴鲜果需求将达185万吨,而同期产量仅为137万吨,缺口近50万吨。具体情况如下表:

2009-2015年我国石榴鲜果供需情况预测(单位:万吨)

由于石榴资源有限,全球范围内石榴深加工企业只有30多家,规模也不是很大。国内石榴酒企业数量少,企业规模不大,并且由于原料石榴的长途运输会大幅增加原料成本,所以石榴汁、石榴酒大部分在产地生产,云南红河石榴汁和石榴酒企业非常少。因此从整体来看,石榴下游深加工产业的竞争性不强,适合行业新进入者开展投资与经营。

云南红河石榴产业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为我国传统“石榴之乡”。中信红河以红河州为石榴产业的种植、科研、交易、物流基地,为中信红河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和潜在增长空间。

第二,科学的战略定位,是扶贫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指路石。 中信红河的整体战略定位是:以红河州丰富的资源为依托,成为中信集团定向产业化扶贫的载体,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改革和创新的先锋。

中信红河的长期产业定位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而近期的核心是石榴和紫山药的产业化开发。具体而言:

1、石榴产业:以云南红河州地区存量石榴产量为依托,以挖掘

宣传石榴健康保健功能为切入点,不断开发存量鲜果市场,带动石榴种植业、石榴深加工、石榴科技开发等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最终形成以石榴种植为起点,包含石榴下游深加工、物流、营销、科研的石榴产业链发展模式。

2、紫山药产业:以开发云南红河州地区特产紫山药健康保健功效为切入点,以种植紫山药为基础,以紫山药深加工为突破口,以紫山药制品的市场开发为龙头,发展紫山药产业,成为除石榴产业之外,中信红河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第三,创新运作模式,是产业化发展得以落实的保证。 中信红河在红河州地区采用“农户+基地+公司”的运作模式:首先,中信红河与红河州地区农户签订回购协议,保障农户基本收益,同时稳定了中信红河石榴鲜果的来源;其次,中信红河在红河州地区进行万亩石榴示范园建设,试验现代化的种植栽培技术,引入属地农户进行种植,对入园种植的农户进行集中规范的培训与管理等,是现代化种植园区逐步过渡到百万亩的宏伟目标;最后,中信红河负责对基地建设方面的基础设施、交易市场、物流、科研、冷藏库等建设,并对基地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目前,中信红河的石榴鲜果销售渠道在原团购、酒店直营和批发三种销售模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社区、写字楼、商务型酒店以及商超等多种销售渠道,范围涉及北京、长三角、东北等地,以满足全国范围内客户需求。

第四,理顺产权关系,为资源集中管理提供治理机构支持。

成立之初,中信红河注册资本1亿元,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中信旅游总公司、宏运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国有、民营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中信集团公司持股20%,中信集团成员企业共持股10%,其他民营企业共持股70%。具体情况如下表:

中信红河股东出资额和股权结构情况

中信红河的使命在于通过产业投资方式做好红河州扶贫工作。因此,这就要求中信红河将扶贫地区的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排在首位,企业利润主要反哺于红河州产业发展。中信红河的这一特征具有明显的国有企业特征。

然而,历史原因决定了中信红河70%的股权是民营资本。民营资本以追求经济效益和盈利性为目的,与中信红河现有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与思路形成明显冲突。从长远来看,中信红河的发展也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和后盾和一个健康、适合企业发展的产权与治理结构。

因此,中信集团公司按照2009年10月末的净资产评估值为标准收购了中信红河70%的民营股权。这一举措不仅构建了适合中信红河发展的治理结构,也有利于中信红河集中管理资源,集中决策,快速反应,抓住机遇稳健投资。

第五,争取政府扶持,是扶贫企业发展壮大的源动力。

篇三:镇精准扶贫工作经验总结

镇精准扶贫工作经验总结

镇精准扶贫工作经验总结

今年四月以来,我镇紧紧围绕上级精准扶贫工作部署,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大胆创新工作举措、精心组织强化落实,全镇建档立卡的2380户贫困户、5231名贫困人员脱贫计划得到了顺利有效实施,全镇上下呈现出良好的精准扶贫工作新常态。

一、强化组织领导,做到责任精准。一是夯实工作队伍,成立**镇精准扶贫工作组,严格执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和“月走访、季登记、年汇总”的工作机制,督促各级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二是健全机制保障,结合我镇扶贫工作实际,制定了《**镇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镇2015-2020年总体脱贫>工作计划》等制度措施,层层落实目标任务,推动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逗硬绩效考核,加大对驻村工作组的考核力度,切实做到扶贫工作周汇报、月总结。不定期开展走访督查,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各村(社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扶贫成效与干部绩效考核相结合,进一步激活了扶贫干部工作的内在活力。

二、强化宣传引导,做到意识精准。一是落实扶贫政策宣传,加大扶贫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村(社)扶贫工作会、发放扶贫工作手册和悬挂横幅标语等方式,向广大群众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政策,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贫困群众不等不靠、不依赖,自主寻找脱贫途径、增添脱贫措施;二是着重致富理念引导,加强村民责任心和感恩教育,积极灌输“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脱贫理念,呼吁各村(社区)率先致富的村民回乡投资创业,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村民共同致富;三是注重脱贫技能提升,实施“扶贫先扶智”工程,先后聘请县、镇农业技术骨干为群众上技术培训课,共举办油橄榄、核桃、青脆李等种养殖培训18期,培训村民1200余人,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的创业能力和致富本领。

三、强化工作举措,做到目标精准。一是变生活扶贫为产业扶贫。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广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罗山槽村建成1500亩油橄榄产业基地,闲置山地发展青脆李300余亩。胜利村大力发展牲畜养殖,新培育养殖户14家,年出栏山羊1200余只、生猪1400余头。水口庙村依托红花山生态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蔬菜产业,流转土地40亩,20余人实现本地就业;二是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实施公路户户通工程,新建村道4.5km,筹资硬化16.8km村道和14km人行便道。实施天然气、自来水入户工程,2015年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完成天然气安装856户,自来水入户572户。实施灌溉沟渠、人畜饮水工程,新建**32口、水池25口、水井6口,实现新增灌溉面积700亩,惠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200余人;三是变粗放扶贫为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镇抽调9名精干力量组成3个扶贫工作调查核实组,与扶贫帮扶工作组一道,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召开村民

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对全镇4个贫困村贫困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建立了《**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信息核查表》。进一步完善数据台账,细化脱贫措施,按照国家“3211”计划要求,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


产业扶贫经验》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450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