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材料 > 产业扶贫经验材料

产业扶贫经验材料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1 07:07:25 | 移动端:产业扶贫经验材料

篇一:XXX公司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材料

树立服务意识,强化利益联结,竭力促进

扶贫工作稳步发展 公司扶贫工作成效和经验材料

二O一一年七月

近年来,在XX地区、XX市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XXXXXX有限责任公司立足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和强化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有效地打动了企农利益联结机制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XX地区扶贫工作的稳步发展。

一、企业概况

XXXXXX公司成立于XXXX年,位于XX市XX北路XX号,地处XX市西北角,为进出XX市交通要道,新XX国道与老XX国道位于市场南北两侧,交通方便。市场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XX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为目标,公司全体员工齐心协力,为XXXX贸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XXXX年被批准为国家农业部 “XX综合批发定点市场” 和“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XXXX年被国家商务部批准为“双百市场工程”项目单位,被自治区批准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现有员工XX名,占地面积XXXXX平方米,计划投资X.XX亿元,建设分为两期。

一期项目于XXXX年X月投入运营。投入资金XXX万元,建

有XXX平方米的交易大厅一个,蔬菜零售商铺XXX个,XXX平方米;门面商铺XXX个,XXX平方米;专业蔬菜批发场地XXX平方米;冷藏保鲜库XX间,XX立方米。一期项目的运营,极大地缓解了XX市及周边农牧民“买难卖难”的矛盾,促进了周边地区以XX为龙头的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现有固定经营户XXX户,临时经营户XXX余户,直接、间接地解决了XXXX余人的就业,每日市场营业额XX余万元。带动了XXXX余户,XXXXX余名农民,通过种植XX增收。市场自运营以来,场内交易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二期项目建设总投资XXXXX万元。总建筑面积X.XX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市场摊位XXX个,XXXXX平方米,地下市场XXXXX平方米,沿街商铺XXXX平方米,监控、检测中心XXXX平方米,冷库及周转库XXXX平方米,规划停车位XXX个,建筑密度XX.X%,容积率X.XX,完善市场生活服务、卫生保洁系统设施等配套建设项目。市场二期项目建成后,可以增加固定经营户XXX余户,增加临时经营户XXXX余户。直接、间接地解决XXXX余人的就业,每日增加市场营业额XXX余万元。带动XXXXX余户,XXXXX余名农民,通过种植XX增收。

二、企业扶贫工作综述

(一)重视产销结合,促进农民增收,发挥龙头作用

作为XX目前最大的销地市场和XX集散中心,我们在引导当地农村有计划地科学种植、生产适销对路的XX方面进行不懈的

努力和探索。在工作中,我们以建立种植基地为突破口,通过建设果蔬生产基地,促进农户和市场经营大户的紧密结合,使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合作社方向发展,同时,积极组织经营大户与种菜农民有效地对接,把农户的种植和经营户的销售联结到一起,使农户种植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订单农业有一定的成效,突出了市场流通型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的强大作用。

(二)建立制度,加强监督,科学管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为扶贫工作创造条件

市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颁布的《农贸市场管理技术规范》、《农副产品销售现场危害管理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在市场管理过程中,坚持做到:市场布局合理,场牌、标牌、指示牌、公告栏美观醒目,摊位摆放整齐,卫生制度健全、落实,建立台账管理。食品摊位三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齐全,从业人员受过卫生健康教育,食品销售符合卫生规定;肉类商品经过检疫,票据(红票、白票)、验讫章齐全;豆制品挂牌经营。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保洁人员,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和及时进行卫生保洁。清除卫生死角和“四害”孳生地,及时清运垃圾,进行药物消杀,降低四害密度。取缔无证照经营,严禁溢摊和占道经营。各类市场管理资料和创卫资料保存完好,建档管理。

同时,市场始终坚持以各项制度进行科学管理的理念。在实

际经营过程中,借鉴内地成熟市场的管理经验,根据XX当地实际及市场的经营宗旨、经营方针、经营原则及运营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办管分职”,并结合工商、公安、税务、卫生、农业、物价、质监等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管理的要求,依照《食品卫生法》、《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了一套市场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其中规范市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XX项,规范市场经营户的XX项。

通过制定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市场向正规化方向发展,提高了管理效益,为把市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市场创造了条件,也为企业做好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XXXX年企业扶贫成果

XXXX批发市场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三农”,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为宗旨,致力于解决XX市及周边农牧民“买难卖难”的矛盾。XXXX年以来,市场先后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当地农民和贫困的城市经营户脱贫致富。

一是减免市场摊位费用。对于当地的农民贫困户,在市场内销售自产蔬菜的,我们一律采取减免一切费用的办法,给农民贫困户创造脱贫致富的条件,截止XXXX年,共有XXX户农民贫困户,通过减免市场摊位费用,在市场内销售自产蔬菜而摆脱了贫困,有的家庭年收入已经达到了人均XXXX元。

二是减半收取市场摊位费用。对于当地的农民贫困户和城市

低保户,在市场内经营蔬菜零售、批发业务的,我们采取减半收取摊位租金的办法,给他们创造脱贫致富的条件,截止XXXX年X月,共有XXX户贫困经营户,在市场内经营蔬菜零售、批发业务而摆脱了贫困,有的家庭年收入已经达到了人均XXXX元。

三是优先安排贫困户和城市低保户进入市场。由于市场交易面积小,摊位少,部分想经营蔬菜零售、批发业务的人,没有摊位,我们在安排摊位的过程中,优先安排农民贫困户和城市低保户进行市场,通过统计,共有XX户贫困户,被我们优先安排摊位,进入市场经营蔬菜零售、批发业务。

XX市X乡XX大队农民吐尔逊托乎提,是贫困户,全家X口人,X个孩子,X个孩子在上学,以前自己种菜,在红星市场出售,家有X亩地,家庭人均收入在XXXX元左右。自XXXX年搬到XXXX批发市场经营以来,扩大了经营规模,由自己的兄弟种植,自己在XXXX批发市场出售,由于批发、零售量大,提高了种植规模,人均收入从原来的XXXX元增加到了XXXX元。目前有固定的客户,自己建了XXX平方米的房屋,自己的兄弟也盖了XXX平方米的房屋。

XX市XXXX镇XX大队农民买买江,身有残疾,一只手不能活动,以前也在红星市场卖菜,主要是零售,家有X口人,有一个老母亲,只能维护日常生活,没有一点余钱,自XXXX年搬入XXXX批发市场以来,交易额和交易量不断提高,在市场内有固定的经营场所。目前人均收入在XXXX元左右,最近买了一辆五

篇二:扶贫交流材料

坚持综合开发式扶贫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镇坪县位于陕西南端,与重庆、湖北交界,幅员1503平方公里,辖4镇6乡、78个村,总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95万人)。由于地处大巴山腹地,境内?九山半水半分田?,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始终是制约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瓶颈因素。在党的扶贫政策指引下,1997年我县跨越温饱线。近年来,我们全面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扶贫开发统揽工作全局,坚持城乡统筹搞开发,构建和谐社会抓扶贫,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群众的致富路子越走越宽,全县扶贫开发奔小康的信心越干越足。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

1.8万人,下降到2004年的1.24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1247.47元,增长到2004年1636.65元,年均递增9.45%。

一、 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局,建设“一区两谷”,发展特色经济

作为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基础薄弱、贫困面较大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84%的植被覆盖率,年径流量9. 9亿立方米的南江河是镇坪最具优势的自然秉赋。为避免 ?贫困-开发-破坏-再贫困?的恶性循环,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上,坚定不移地坚持了以扶贫开发统揽工作全局,在开发方式上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重点,坚持把解决贫困农民的问题放到全县工作的突出位臵。

我们认识到,让占人口总数近40%的贫困农民实现温饱、迈

向小康,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逐渐成为财富的创造者、消费的拉动者是我县全面发展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工作目标,落实发展任务,加强干部管理考核和选拔任用等方面,都将是否有利于农村发展、是否有利于农业增产、是否有利于贫困农民增收作为衡量标准和考核指标。

一是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工作全局,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不等不靠,自加压力,创新机制,在规划管理、资金捆绑、产业服务、考核评比、乡镇职能转变、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建立工作机制,为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创造了前提。

二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重点村建设,改变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艰苦的条件下,我们抓住政策机遇,大胆提出和全面实施了统筹城乡的?三个两万人?发展规划,突出建设重点村,着力改善贫困人口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激发了贫困人口提高自身素质,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因户施策,扶贫到村到户,?扶真贫,真扶贫?。区别村情,对重点村实行了相对集中的集镇式建设与相对分散的庄园式发展相结合。到户划分层次,对不具备发展能力的弱势群体予以救助,确保基本生活;对量大面广的普通农户扶持帮助、创造条件,激励致富;对少数尖子户优化环境、加强服务,促进发展。工作的重点紧紧抓住量大面广的普通农户,提出了?122?的发展目标,抓住了扶贫开发的关键。

四是坚持扶贫工作一盘棋,整合资源,捆绑资金,增加投入,形成合力。以?三个两万人?统筹城乡,?捆绑?财政扶贫资金、涉农项目资金、农户自投资金,加强了重点村建设;实行干部包扶、社会帮扶、群众参与 ?三结合?,加大了对重点

户的扶持;建立群众投入为主、财政适当补助、协调金融扶持的发展机制,推动了产业建设;坚持?路、电、水、通讯、电视?五到村,强化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到位,找准了扶贫抓手,形成了扶贫合力。

五是坚持采取综合配套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始终把扶贫开发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经济社会两手抓,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计生、科普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长足发展,县乡村三级服务队伍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为全县扶贫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建设?一区两谷?,理清了以产业开发为主导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在多年积累总结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建设绿色镇坪,发展‘一区两谷’?的发展思路。即:把保护和开发1000平方公里自然生态区作为贫困农民致富、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提,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为依托,建设绿色生态保护区;发展以优质地道中药村产业为主的特色?药谷?,以生猪产业为主的绿色?畜谷?,积极培育农民增收的支撑点,明确了产业扶贫的方向和目标,争创人均经济强县。进入扶贫开发新阶段的五年来,认真落实天然林禁伐政策,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植被覆盖率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发展木本药材6万亩,核桃、板栗等林果10万亩,在全县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的同时为农民培育了新的增收产业。坚持突出优势、面向市场、以销定产的思路大力发展以玄参、黄连等地道品种为主的草本药材4万多亩,在种植业结构逐渐调整的同时拓展了群众的收入渠道。立足本县生猪养殖规模大、农家腊

肉品质好的实际,积极扶持生猪产业,2004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12.2万头,实现了农民人均2头猪。?一区两谷?战略的实施,突出了镇坪特色,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了扶贫开发的后劲。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抓手 2003年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的发展规划,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实现二万人居住县城、二万人居住集镇、二万人居住新村的和谐人居目标,实现农村扶贫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促进贫困农民增收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通过三年努力,城镇和扶贫新村已吸纳2.5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4.7%),使近7000贫困农民结束了高山居住的历史,告别了?肩扛背驮、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

一是把握扶贫重点村建设的机遇,扩大扶贫新村的人口容量,推动高寒山区贫困人口向新村集中居住。省市确定我县40个扶贫重点村,在建设中我们在加强领导力量、建立工作机制,强化绩效考评上狠下功夫,在捆绑建设资金、突出民居特色、形成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功能上集中突破,现已有6个村通过验收,20个村正在建设,已经吸纳人口1.2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5%,偏远山区的大量群众告别了恶劣的生产和生存环境,极大地降低了农村发展成本,有力地推动了广大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二是把握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扩张集镇规模。2003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争取公路建设投资8000多万元,年内将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同时对全县9个集镇完成了规划修编,全面实施了集镇街道硬

化工程,硬化集镇道路总计8.9公里,加快完善了集镇的排供水、照明、绿化等配套设施,大力加强了集镇市场建设,着力提高集镇的公共服务能力,以财政性资金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拉动民间资本在集镇二三产业以及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推动集镇内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为转移和吸纳农村劳动力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三是把握市场开发的机遇,提高县城建设水平。我们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调整,县城规划区面积由0.9平方公里扩张到3平方公里,并对县城功能分区和各类行业规划,按照2万人的人口规模进行了布局配套。在建设中,按照?开发-臵换-再开发?的思路,对临街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资产臵换,投资1283.9万元,完成了两期县城综合改造。采取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实施了街心广场、南江大道、南江二桥和三桥等十大工程,开工建设了狮子凸生态公园,规划启动了柿子树坪商住新区开发,拉大了县城骨架,完善了整体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为脱贫以后的农民进入新的发展领域提供了平台。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实现了综合扶贫、全面开发

(一)实施?122?工程,推动产业富民

稳定人均千斤粮。大力开展农田保护、治理改造、水毁修复,积极为移民搬迁户调整耕地,确保人均1亩基本农田。普及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落实退耕还林补助,稳定人均粮食1千斤粮,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加快发展药材产业。按照企业GAP基地种植与农民传统种植相结合,耕地种植与林地种植相结合,草本药材与木本药材相结合,引导按市场需求发展了10万亩中药材基地 (其中草本

篇三: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

政策推动 服务拉动

产业化扶贫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石泉县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

石泉县位于陕南中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02个行政村,总人口1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2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属省定贫困县。

2001年底,依据国家贫困标准调查统计,石泉县人均纯收入865元以下贫困人口有5.89万人,共规划扶贫开发重点村101个,需移民搬迁贫困人口1.69万人。近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扶贫开发工作总揽农村工作全局,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促进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中心,大力实施信贷扶贫和互助资金试点项目,统筹规划,规模开发,全力打造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农民脱贫增收,通过几年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使得全县75个扶贫重点村和0.55万高寒山区、滑坡地带贫困人口得到了有效扶持。据统计,全县自2001年以来共减少贫困人口

2.445万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底的676元增加到3620元,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践证明实施产业化扶贫,以市场为依托,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着力点和工作任务,为此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因地制宜,做好规划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出路,实施产业化扶贫是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我们坚持把贫困村农民增收规划到户,让农民户户都明白增收目标、项目和途径。

我们按照“户调查、村统计、乡汇总、县分析”的办法,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深入到扶贫开发重点村、特困村、移民示范村等扶贫项目村贫困农户家中,逐村逐户面对面的分析、通过发调查表、交谈等多种形式,认真调查摸底,以户为基础、以组为单位,摸清了主导产业及农民收入情况,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建立农民增收台帐及产业发展资料、劳动力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全县扶贫项目村农民增收产业规划,确定重点项目,进一步明确了突破蚕桑、狠抓畜牧等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由传统农业向依靠现代农业转变,由一产为主向二、三产业为主的多元化增收思路,县上组织各乡镇根据不同贫困村和贫困户实际情况,因村因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强力打造蚕桑、畜牧、桑枝食用菌等一村一品产业。

二、突出重点,合理布局

近年来,石泉县委、县政府从县情出发,制定了产业兴县发展战略,把致富产业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大力发展蚕桑、畜牧、

桑枝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着力将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业集中、产品流通向中介组织集中、生产加工向龙头企业集中,走“基地(农户)+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的产业化经营之路。蚕桑、生猪是我县的传统产业,过去一直是“千家万户养蚕,铺天盖地栽桑”的小农生产方式。近年来,我们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在扶贫项目村实施强村大户战略,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在蚕桑产业上集中实施了“四改”:一改千家万户为强村大户养蚕,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改三季养蚕为多批次养蚕,大力推广桑园套种,提高土地产出率;三改单一养蚕为综合经营,提高资源利用率;四改传统养蚕为省力节本技术,提高蚕茧优质率。在扶贫项目村中重点规划和培育了25个蚕桑强村、2500户养蚕大户,今年蚕桑产业实现逆势而上,36个扶贫重点村中养蚕量突破1万张,桑园套种0.75万亩,发展桑枝食用菌350万袋,养蚕户户均增收1650元。在畜牧养殖产业上,县上在项目村中因村制宜引导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确保扶持一户,成功一户,脱贫一户。今年在贫困村中已发展百头以上养殖大户24户,户均增加收入4.5万元。

三、整合资源,政策支持

为了加快贫困村产业发展,使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县上建立激励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产业发展奖补政策,整合涉农部门资金,并将扶贫开发项目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大贫困村产业开发力度和政策倾斜。一是县政府每年年初例行召开县长办公会议,为每个扶贫重点村、特困村和移民示范村落实不低于50万元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奖补,在用好用足国家扶贫政策的基础上,把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项目资金整合起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通过项目带动,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二是制定帮扶措施。全县上下总动员,齐抓共管抓发展。为了大力发展蚕桑、畜牧等主导产业,打造蚕桑、畜牧强县,我县创新机制,落实县级领导、县直部部及党员干部包联责任,每位县级领导包联一个乡镇,每个县直部门包抓一个产业强村,每位党员干部包抓一户产业大户,负责解决在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全县上下产业发展齐抓共管的格局。三是加强贫困村产业发展技术培训。对蚕桑、畜牧和桑枝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县扶贫办及时与蚕桑、畜牧等部门衔接,组织技术人员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进行技术培训,对产业强村派驻技术人员驻村蹲点进行技术指导,确保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扶贫到户小额贴息贷款项目为贫困户发展生产解忧。近年来石泉县共争取信贷扶贫资金5000余万元,主要为扶贫重点村、特困村、移民示范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使3200多户贫困户通过发展蚕桑、畜牧和桑枝食用菌等主导产业走上了致富道路。围绕蚕桑产业,我县引进了以天新、天成、凯莎绢纺为代表,从事缫丝、捻丝、织绸、家纺及桑椹醋饮加工等10余个企业,进行梯级开发,在我省率先生产出了从丝到绸、到衣等系列产品;围绕生猪产业,我县引进了双樟万头原种厂,扶持培育了宏鑫、云峰、鬼谷子腊肉等重点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为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奠定了基础。在大力发展两大主导产业的同时,我县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发展烤烟、茶叶、中药材以及设施农业、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避免单一产业带来的市场风险。五是扶贫互助资金试点项目为贫困户产业发展注入活力。2009年,省市下达我县10个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指标,我县按要求通过认真筛选,分别在城关镇上坝村等7个乡镇10个贫困村中启动实施,各级财政配套15万元,会员缴纳基准互助金81.76万元,资金总量达到231.76万元。截止2009年底,为贫困户发展蚕

桑、畜牧等主导产业投放借款205.13万元,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六是县上为贫困村产业发展先后出台制定了蚕桑、畜牧发展以及土地流转奖补政策,每年财政挤出资金1500万元用于奖补农户,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加强领导,创新机制

为了确保农业发展产业化,提高农业效益,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我们不断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强有力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障。

一是各级领导齐抓共管。全县坚持核心工作核心抓,四大班子一齐上。县委书记担任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县委专职副书记任责任组长。并按照工作项目化的要求,设立蚕桑、畜牧等7个项目工作组,各由一名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实行目标到小组、资金到项目、责任到领导,事由组长办、人由组长选、钱由组长批、组长负全责的工作机制,使每位县级领导都置身抓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战场。各帮扶部门、各乡镇将蚕桑、生猪等主导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尽其责,各负其职,切实拿出实招,抓出实效。同时进一步转变乡镇职能,切实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一人学一技”活动,努力提高乡镇干部引领和服务三农发展能力,着力提高贫困村村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全县上下形成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全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工作的良好格局。

二是创新目标责任考评体系。我县将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县考核办合并为县督查考核办公室,对扶贫项目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小组内部督办、县督查考核办督办和纪检监察专项督办的“三线督办”。同时提高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在综合目标考核中的比重,实行一季度一督察,一季度一评比,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确保产业化扶贫工作得到落实。

三是强化服务三农职能。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龙头企业、中介组织根据农民的需要,在改善生产条件、优良品种的引进、生产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生产资料供应、产品加工、贮运和销售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企业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确定保护价,逐步形成相对稳定、滚动发展、利益分享的经济联合体或者松散联合的合同农业、订单农业等多种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效化解市场风险,保障了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县上制定奖补政策,鼓励村上成立蚕桑、畜牧、食用菌等产业协会,并为每个协会奖补资金3万元用于协会硬件和软件建设,引导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将养殖户更深入的同市场联系在一起,推动农业生产市场化进程。同时,通过信贷、扶贫互助资金项目和发展产业化这个大平台,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懂经营的企业精英和会技术农民致富领路人,壮大了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力量,充分提高了信贷扶贫、互助资金项目的扶贫质量和效益。

四是集合各方面力量,创新多元联动的长效发展机制。我们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企业主导、效益推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推进产业化扶贫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为实现有序发展创造条件;制定优惠政策,改进工作方式,把扶持办法和措施落到实处;强化部门协作,搞好宏观调控。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经营,形成产业化扶贫的整体合力。

我们在产业扶贫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广大贫困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产业扶贫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石泉县底子较薄,贫困面广,农业产业化扶贫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今后我们要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以龙头、基地、科技、市场四位一体的开发模式,加快推进产业化扶贫开发的整体步伐,努力实现由扶人、扶村到扶产业的转变;由给资金、上项目到出主意、给思路的转变;由定点扶到动态扶、整体扶的转变,发挥贫困人口的脱贫主体作用和扶贫的综合效应,强化造血功能,推进石泉县贫困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产业扶贫经验材料》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4563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