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4年畜牧工作总结
2014年畜牧兽医工作总结
2014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重点,全乡畜牧业健康发展,现将2014年畜牧兽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4年,我乡未发生动物疫情,畜牧业平稳发展。但因今年我乡被划为禁养区,规模养殖户数量有所下降,全乡生猪存栏1109头,出栏生猪3210头,同比下降23%;家禽存栏23.75万羽,出栏193.56万羽,同比下降35%。
二、积极开展农技推广项目,全年畜牧技术人员共对全乡30户科技示范户上门指导300多次,发放物化补贴30箱,有效的提高了我乡畜禽科学养殖水平,增加了养殖户的养殖收入。
三、狠抓强制免疫工作。年初与6个村委会签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目标责任书,集中开展春秋两季的动物免疫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坚持做到“四不漏”, 全年共免疫生猪4320头次,家禽193.12万只,猪瘟、猪口蹄疫、猪蓝耳病及禽流感的免疫密度均达100%,有效的阻止了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为我乡的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规模养殖和农村散养畜禽建立了免疫档案,对免疫情况实行跟踪制度。
四、做好动物疫情检测工作。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工作安排,在辖区内做好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和疫情检测工作,一年来及时完成各类报表20余份,共采集猪全血20份,鸡血清40份。
五、完成老兽医身份及工龄认定工作。今年,为完成老兽医身份及工龄认定工作,共入户做调查笔录15人次,最终认定三民老兽医符合条件,目前,3人补助已经按月发放到位。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1、认真总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后期的补免工作,确保集中免疫的成效,同时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认真做好报表统计工作,继续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增强畜禽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法制观念。
2、做好消毒灭源工作。加强指导规模养殖场、重点区域以及农户散养畜禽场所的消毒灭源,防止传播疾病,并借鉴兄弟乡镇的先进防疫经验,使方塘的防控工作再上新台阶。
3、增强服务意识,多下基层,多进场入户,多与养殖者沟通,及时解决他们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与养殖户更多的技术指导,努力在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资金筹集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不断提高畜牧业保障能力。
2014.11.10
篇二:畜禽养殖班总结
黄河口新型农民学校
农技师培养“千人计划”畜禽养殖专业
第一期培训班总结
根据黄河口新农校的安排,9月21—22日农技师培养“千人计划”畜禽养殖专业第一期培训班在学校5楼报告厅举行。准备充分,组织合理,授课专家贴近实际,参训学员学习认真努力。现将培训学习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期畜禽养殖专业培训班,家畜养殖专业和家禽养殖专业各培训一天,共有368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实用有效,富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训组织井然有序
开班之前,教学组对学员按专业和所在镇(街道)进行了分班,并安排了班主任,明确了班主任职责。教学组和畜牧局协作,聘请了授课专家,制定了课程安排。在综合组发了畜禽养殖专业开班的通知以后,教学组又安排专人与各镇(街道)联系,确定了领队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学员到校以后,教学组安排班主任和工作人员全程陪同,确保了培训顺利开展。
(二)班级管理独具匠心
农技师培养“千人计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每一个专业都需要经过多次培训之后,才能参加县里的考评定级。
所以,为了便于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学校组织管理,对学员进行了分班,并制定了按班级进行管理的制度。
为了这次培训,职教中心从在职教师中公开竞聘了6名认真负责的教师作为班主任。在培训中,他们组织学员、组建班委、维持秩序,使得培训工作有条不紊、效率大增。
班级管理制度是黄河口新农校教学组为提高培训质量的一项创新举措。它让学员找到了归属感,可促进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同时便于学校及时全面了解学员情况,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三)专家授课贴近实际
9月11日上午的授课专家是县畜牧局的技术员邱青瑞,所讲授的内容是《肉牛育肥技术》。下午,聘请的专家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高级畜牧师、山东省原种猪场场长张安志,讲授的内容是《种猪的饲养管理》。两位专家培训经验丰富,课堂教学注重结合实际,深受学员欢迎。
9月12日上午的授课专家是东营市畜牧局的农业推广技术研究员马考成,他讲了《蛋鸡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下午的授课专家是东营市畜牧局的高级兽医师赵同法,讲授课题目是《肉鸡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他们都有二十多年的从业经历,并且是当前东营市家禽疾病防治方面的权威。他们讲授内容来自生产一线,课堂教学注重互动,学员反响热烈。
(四)学员参与踊跃积极
参加家畜养殖专业培训的学员有223名,参加家禽专业培训的学员有145名,涉及到了全县各个镇村的畜禽养殖产业大户。许多学员早早就来到了学校,等候专家上课。课堂上,学员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踊跃参与讨论,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二、经验与教训
(一)班主任要有更加清晰的角色定位
班主任在两天的培训中做了许多服务性的工作,并且为融入班集体,班主任和本班的学员一块就餐。但班主任还有另外的一项重要职责,那就是管理。在这一方面班主任还做得不足。要想取得优异的培训效果,班主任就要严格管理,一丝不苟。首先,要保证课堂有一个良好的秩序。其次,要保证班级组织和制度完善,顺利开展班级活动。最后,要保证学员信息齐全,档案完备。
(二)培训课程要更具有针对性
在家畜养殖专业中,有190名学员养猪,有31名学员养牛,有2名学员养兔子。在家禽养殖专业中,有125名学员养鸡,但也有少量的学员养鸽子和肉鸭。目前我们的培训主要针对了养殖户比较多的项目,在家畜中侧重了养牛和养猪,在家禽中侧重了养鸡。这样人数较少的养殖项目,并不能从培训完全受益。所以,要想使培训更受欢迎,就要细化
培训内容,使之适应不同的人群。
(三)加强培训“流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组织者,通过参与培训工作,我们意识到了自己工作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也了解到了学员真实的需求。我们把这些信息融入到培训工作各个环节的要求之中,不断加以完善,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强化班级管理制度
从实践中来看,采用班级管理的形式能明显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培训质量,并受到学员普遍欢迎。所以,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在以后的培训中继续实施。
(二)强化镇(街道)工作人员带队制度
本次培训,各镇(街道)都派了一名工作人员作为领队。 他们不仅起到了组织学员的作用,而且能够把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回所在镇(街道),为下一次培训提供经验。
(三)强化培训课程针对性
培训内容要与学员所从事产业相匹配。可提前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安排,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时间进行培训。
黄河口新型农民学校教学组
2012-9-25
篇三:2012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猪场位于汉寿县朱家铺镇罗坪村,占地38亩,距朱家铺镇4公里,有山、有水,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周围1公里没有住户。
2008年至今,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现有栏舍面积1876m2,目前养殖数量1120余头,猪场实行封闭式管理,人畜分离,集中饲养,疾病防疫严格按照免程序执行,猪场一直以来无重大动物疾病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无非法添加违禁药物使用记录,养殖档案安全,记录完整。
本场粪污处理是采用雨污分流+干清粪+资源综合利用的治污措施,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粪便,采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使养殖污染得到控制,做到了达标热电厂放,并逐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其污染物没有直接向环境排入,对废物进行了综合利用,减轻了对周边人居住环境的影响,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粪便具体走向是通过雨污分流,使粪便进入大型的发粪池发酵+干清粪,再进行综合利用,把发酵过的粪,干清粪,作为果园、山林、水田的有机肥料。现本场拥有山地200亩,水田10亩,果园10亩,和周边农户的水田、果园、山林500余亩。
汉寿县罗坪养猪场,为加强粪污防沼管理,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化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照汉寿县畜禽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场实际准备对猪场粪污治理进行进一步改建、采用“活性微生物有益菌发酵生态养殖治污模式”,达到
零排放和发酵床为基础,在零排放、无污染、无激素、无抗生素的一种环保型、绿色型、节约型、高效性的科学养猪法,具有三省(省水、省药、省劳力)、两高(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一增(增加养殖效益)、零排放(无污染、猪粪、猪尿就地降解、转化)的特点。
本猪场在汉寿县山区的发展,对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当地农业经济,帮助农民科技致富具有良好示范作用。
本猪场对粪污治理的进一步改建,采用“环保型生态发酸床养猪”、“污水零排放”、“绿化猪肉品质”、“微生物有益菌的培养和应用技术”,代表了当今汉寿县养殖技术的最新潮流和发展方向,对于推动汉寿整个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