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生产经理年终工作总结
篇一:生产主管年度工作总结(上传版)
20xx
年度工作总结与20xx年工作计划
2009年已经过去,
回首我到xx公司担任主管的八个月的点点滴滴,首先我要感谢的是公司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
持,还要感谢公司各位同仁对我的帮助和大力支持。
一、 必须要融入公
司文化
1. 产品的生产流
程认知
开始到公司上班时,
我努力学习公司产品相关的生产流程,在生产管理方面我曾尝试套用以前公司的生产模式针
对生产部的生产流程进行改造,后来在具体的生产作业实施中我发现必须得依据公司生产部
的实际情况安排生产。
2. 人员管理方面
后来我调整了工作
方式,对现有的员工进行工作教导并且及时的与员工沟通,去了解员工的心态,在日常生产
中灌输我的管理思想与公司的企业文化,取得对方的赞同与肯定。
生产部人员的频繁
流失是一件令我非常头痛的问题,这也是我在日常工作的着力解决的问题,人员的流失会对
生产部的日常造成强大的冲击,老员工不断流失,新员工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技能要求,这
也生产就脱节了,长期下去,产品的生产将一直因人力无法稳定的问题而停滞。
3. 产品品质管理
方面
这也是我到公司的
工作重点,从产品的进料,到产品的生产及出库。这都是需要进行管控的,我也亲自见证了
生产部从一开始的使用放大镜进行pcb电路板的进料检验,到现在用万用表检测电子元件的
特性并作相关的进货验证记录,从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没有记录,到现在记录每一笔特性值。
二、必须要清醒的
认识到自身不足
“人就这么多,事
还是那些事,但是事情还是必须得做,怎么办?那就是每个人都得参与做事!”
这是x副总经常教导我们的一句话,我把这句话深深的记在了心底。
因此,后续针对产
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以积极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处理每一件事情,碰到不懂的
问题要及时向xx及其他同事虚心请教,努力弥补自身的技术缺陷,不抱怨,不退缩,不敷衍
塞责!
三、 必须要增强执
行力建设
针对生产部的工作
执行力我在有以下认知:
2.
3. 不断的构想新
的管理方案和尝试新模式,然而总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
4.
生产部执行力不强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 缺乏将工作分
解和汇总的好方法,目标效能缺失
2. 缺乏监督组织
(品管部)和有效的监督方法
3. 生产部的管理
制度不够严谨或不太符合工厂生产的实际
4. 管理干部的懈
怠,不能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权责体系存在漏洞
5. 执行过程过于
复杂繁琐或执行过程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
因此通过我在xx
八个月的工作实践,我认为生产部的工作甚至整个整个公司而言,加强部门与团队的执行力
建设是势在必行!
以上几点是我xx
年的工作总结与体会,我认为我有很多的不足与亟待改进的地方,我会反思检讨总
结,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提高自身素养与动手能力,全力以赴的去对待每件事情,从细节做
起,脚踏实地,一件一件的落实,用生产部的实际改善来证明自己!以不辜负公司领导对我
的期望!
20xx年工作计划
针对已经到来的
20xx年,我将以港华考察时所提出的八点建议为重点开展工作,根据自身的能力,我的计划
如下:
1.
2.
3.
4.
5. 产品的可追溯
性管理 规范产品的生产流程,完善产品的作业指导书(sop),对工厂的产品生产进行标准化
改造 仓库的物料分类与存放标准,仓库先进先出原则的确立与实施 产品生产能力的提升,
生产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产品品质管控的加强,规范品质管理手法,提升部门品质管理能
力,关键控制点的质量管控,部门员工全面品质意识的培训
6.
7. 新进人员的岗
前培训,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教导法则的实施 部门执行力的提升,团队精神培养与执行力
以上七点为新的一
年我所要实施的项目,新的一年,新的挑战,生产部的整顿与改善也必然会进行,这需要信
心,耐心与恒心!我对公司充满信心!对本部门的员工也充满信心!最后真心祝愿我们公司
在新的一年里,业绩不断增加,公司规模取得大的进展,在公司的每一位同仁都能有大的收
获!
生产部:xxx
20xx-xx-xx
篇二:汽车制造业生产主管2011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2011
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尊敬的公司领导:
2011年是是公司
走出困境、寻求发展的关键年。一年来自己在公司主管领导的指导教育下,围绕年度经营指
标任务,努力克服产品批量小不能定型、新产品开发周期长不能形成生产力等实际困难。
一、2011年的主要
工作情况
1、加强人员管理,
稳定队伍增强凝聚力
任何现代企业的持
续发展,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是作为一个
车间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自2010年起国内汽车行业 “井喷式”发展,各专用车私企全面
扩招,改装行业人力资源紧张,加之公司处于起步阶段,薪酬待遇偏低相对落差较大,少数
技术骨干甚至管理干部连续离岗,一度制约车间各项管理工作。针对此现象自己加大了对车
间人员凝聚力的建设,努力观察、发掘和培养各类人才,稳定干部员工队伍。
2、规范生产管理,
努力解决生产保障问题
公司成立以来,生
产保障一直是公司发展的瓶颈。销售人员费劲心机争取的订单,往往因为生产能力不足用户
无法接受,偶尔承接一个订单也往往因为生产、质量保障性差一次性就终结。根据此情况,
在公司主管领导的支持下,年初对生产管理工作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培养和健全工装制作人员队伍,全面完善车间基础生产设施。分别在零星试制产品与批量定
型产品生产中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全年共新制各类工装、样板435套、简易模63套。同时还
按照质量体系要求,规范了工模器具的申请制作、生产验证、持续改进等工作程序,保证了
制作质量与使用效果,使生产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尤其是生产线的建设从无到有,从部件工
装、简易模具,到工序排列、设备采购与现场布局,以及工艺与质量控制;从相关转运、吊
装工装设备与工位器具完善,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迅速形成批生产能力。仅仅通过两个批次的
磨合整改,即迅速达到日产20台的生产能力并固化。
3、健全职责与工作
程序,抓住契机规范车间质量管理工作
2011年质量管理
工作的重点是工艺、质量管理人员的培养与工作程序的建立。3月份车间逐步形成批量生产
和系列化后,物色选拔了4名工艺、质量人员,分别负责产品的质量与工艺管理工作。尤其
是在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顿工作中,重点对质量管理的相关职责和分工重新统筹安排。明确
工作职责权限与承担任务,规范工作程序,创造工艺、质量工作相对独立的工作氛围服务和
指导生产。对日常汇总的各类质量问题分别以现场看板图片曝光、专题会议幻灯片播映、现
场会点评、质量考核通报等形式加大质量工作宣传,警示和教育车间全员,使大家认识到车
间质量工作的严峻形势,提高质量意识。同时加大质量体系的建设,通过引导、培训等各种
方式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素质。
4、强化6s管理,
提升人员素养,促进设备管理工作
现场管理工作一直
是车间的薄弱环节。由于现场管理直接影响到车间的生产管理、安全、设备等基础工作。
全员现场检查和集中观看现场抓拍问题幻灯片,通过图片曝光与学习对比,使大家真正认识
到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自3月份起车间协调专人负责现场6s工作,全面规范现场、安
全、设备等管理工作,尤其在设备管理方面,也开始全面推行“三定三赔”(定置管理、定人
操作、定时保养;故意损坏加倍赔偿,过失损坏等额赔偿,提前报废差额赔偿。)将设备管理
与工资考核挂钩。
5、外塑形象,内强
管理,抓宣传工作促车间面貌转变
在抓好各项基础管
理工作的同时,自己对宣传工作也较为重视。推行了“外塑形象,内强管理”的宣传工作思
路,以职能管理人员为主成立了兼职宣传队伍。针对车间内部的新变化、新成果、新举措、
新办法等及时总结、分析、研讨,通过班会、早会、车间专题会、宣传板报、橱窗等各种形
式予以肯定或表彰。并踊跃向内刊投稿,全年共组稿28篇,中稿23篇(含简讯),其中个人
发表主题宣传稿件4篇。通过内强管理外塑形象,鼓舞了干部员工的士气,激励车间员工更
加自信、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二、个人存在的主
要问题与不足
1、个人内外协调沟
通能力欠缺。
常生产、质量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学习弥补不足;
4、创新能力不足。
根据车间的工作性质,自己在相关新产品试制开发中工作依赖性强。
三、新年的主要工
作思路
1、继续加强车间基
层管理人员培养,从车间日常基础管理工作中锻炼,形成管理人才梯队,适应车间管理需要;
2、强化车间质量管
理工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以质量提升促生产发展;
2012年元月4日
篇三:生产主管年度工作总结暨下年工作计划
生产
主管年度工作总结暨下年工作计划
2006 年工作总结
暨2007 年工作计划 二零零六年,是行业大风浪的一年,也是公司奋进拼搏的一年。铝价一
直波动不稳,在公司领导的正确运筹抉择与领导下,积极能动地调整运营状态,改变经营策
略,虽遭遇劣境,但却稳稳地站住脚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雄厚的实力。而我们生产
部是企业的支柱,是产品的直接创造部门。2006 年,生产部在公司的领导下,在各兄弟部门
的密切配合下,从人员管理、工艺技术改进、产品质量以及产能的提升等方面,都有长足的
进步,时间就象流水一样,悄悄地从我们指甲缝里流走了,转眼间我们从2006 年的新年伊
始那天又走到了2006 年岁末。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生产部门将深刻地对本部门一年来
的工作及不足之处作出细致的总结,同时祝愿我们齐亚铝业公司明年会更好,事业蒸蒸日上,
鸿图大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生产部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对各车间发生和可能出现的问
题及时的调查、了解,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和处理生产中的事故和失调,同各车间一起进行了
大量的工艺摸索试验,尤其是6082、6061、6005 挤压及时效工艺的生产控制,氧化车间电
泳着色颜色控制和水印处理,基本完成了公司年度生产任务的各项指标,满足了公司销售部
门的产品销售要求。 1、首先,生产部根据订货单制定生产计划,标注好客户要求及供货日
期,把生产计划下达到各车间。并检查、督促和协助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各项生产作业准备工
作。在检查中发现准备不足,协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或调整计划。 2、其次,我每天及
时检查生产作业的执行情况,以计划为依据,检查掌握实际生产进度与计划之间的偏差。发
现车间有脱离计划的偏差,及时同有关车间主管和经营部协商,基本上保证了计划如期实现。
3、对各车间出现的质量生产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分析,及时同有关部门领导作出诊断,
并找出补救措施。并每天对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资料和其它生产信息(如由于各种原因
造成的工时损失记录;机器损坏造成的损失记录;生产能力的变动记录等)进行分析研究,
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所出现的问题,同有关部门及时协商,找出问题解决办法。 4、人员管
理方面 ,在2006 生产工作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职工队伍不太稳定,新招聘员工又很
多,共有七八批次的新员工进入到车间的各生产岗位,给车间管理带来极大压力,就在这样
的压力推动下,我同各车间主管还是坚定地进行岗前岗中的各种培训,保证了新进员工的顺
利进入岗位角色,做到基本胜任各自的岗位工作。 5、产品质量方面 在完成上述产量的同时,
我们生产部也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积极向工人灌输“品牌意识、质量意识”,要求各车间严把
生产工序的每一个质量控制关,我们始终坚信铝材质量是生产出来的,只要我们车间的每一
个员工都有高度的质量意识,并付诸于生产操作的每一环节中,产品质量将会稳步提高,从
而实现质量缺陷为零的目标,目前我们虽还有一点欠缺,但我们正往这个目标努力。 生产部
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
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不足: 各车间的生产现场管理较为混乱,各种物料的摆放不整齐,没有
做到定置管理。还有就是环境卫生、设备卫生、人员卫生等各种工艺卫生很差,生产完毕清
场意识薄弱,特别是挤压车间。 由于企业地处落后的地区,招聘的员工普遍文化素质较低,
加之生产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松懈,致使员工的责任意识不强,缺乏质量观念和成本观念,
不能很好地爱护公司财物,节约水电能源。在这方面我们正在着手进行整顿、教育、培训,
继而进行系列的检查督促(包括经济处罚),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今后发展
篇二:中国一汽集团公司 领跑节能型汽车制造业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
领跑节能型汽车制造业
一汽集团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的汽车制造企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壮大,现有29个全资子公司、17个控股子公司,固定资产总额达1098.5亿元。2004年汽车生产率先突破100万辆。2007年实现销售143万辆、销售收入1880亿元;列“中国机械500强”第1位;“世界机械500强”第71位。公司品牌价值达到424.21亿元。多年来,一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注重资源节约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要求,用系统思维推进节能工作向纵深开展,在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据统计,“十五”期间,一汽集团公司汽车产量增长63.7%、综合能耗增长了15%、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了35%,万元产值生产用水量下降了62%。公司的能源消耗及资源利用情况处于良性循环中,在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去年该公司节能管理又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综合能源消耗总量为142.2万吨标准煤,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101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比下降18.8%,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0.457吨标准煤。较好地完成了国家要求每年下降4%的目标。
节能工作有序开展
注重提高全员节能意识 为提高全员节能意识和能源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一汽集团公司每年都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节能培训和节能宣传活动,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节约能源的良好氛围,使节约用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每年都与国家同步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在2006年的节能宣传周期间,一汽集团公司编制出版了《一汽节能手册》,以指导各子公司开展节能工作,全书共9万字,很受大家欢迎。2007年在节能宣传周期间又推出了《一汽工作情况》第五期(安全节能环保)专刊,全书近10万字,共印刷4000册,发行至全集团各单位,以推动集团公司安全节能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汽-大众公司定期组织节能简报下发班组,帮助指导车间、班长开展能源消耗指标核算,及时讲评节能工作的开展情况。为提高集团能源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一汽近几年来,每年都举办一次能源管理培训班,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取得了良好效果。
节能管理与推进TPS相结合 从管理上要效益,是一汽多年节能降耗工作总结出的一
条经验,正是由于精致细微的管理方式,让企业在节能的一张张“小账”上算出了“大钱”。TPS是丰田生产管理方式,即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在学习国外汽车制造企业先进技术的同时,一汽人还把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应用于节能技术改进方面,大力提倡员工“现地现物”提出改善措施,来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浪费现象。解放公司针对变压器设备存在的“大马拉小车”现象,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通过合并停止一部分变电间使用,节约费用68.12万元。同时根据产量计划,实行停三开四集中生产的节能做法,以节省能源消耗,去年,解放公司在产量、产值较上年同期分别上涨50.51%和46.52%的前提下,可比综合能耗同比仅上升14.49%,万元产值能耗0.0408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24%。动能分公司热电站结合实际,根据热电联产的特点,优化系统运行方式,采取了冬季多发电降低发电成本、夏季峰期多发少购电节约购电成本,以降低电站的整体运行成本,使得电站发电量连年创历史新高,2005、2006、2007年度发电量分别为4.5亿KWh、4.8亿KWh、5.1亿KWh,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依靠科技进步挖掘潜能 一汽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节能技术应用和改造。“十五”期间,一汽共实施节能改造253项,投入资金23143万元,取得节能效益10406万元/年,节能量25.2万吨标煤。以节水为例,2002年起,公司共投资1.5亿元对生活区供热管网进行改造,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预制保温管、换热站二次换热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改变了过去一直沿用的直供运行方式。不仅提高了供热的均衡稳定性,而且减少了水的流失。目前,热网平均补水量由改造前的平均450吨/小时降至180吨/小时,带来了一个冬季节电200万元;节水、节热1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2006年,集团公司向各子公司推介了绿色照明、变频技术、节水器具、节能型变压器替换老式变压器等14项重点推广的节能技术,集团公司选拔了22名公司级别的节能专家,分四个组去各单位帮助开展节能技术推广工作,提供节能技术援助和现场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去年全集团共完成节能改造计划165项,投资3362.20万元。节约能源15631.07吨标准煤、节水113.2万吨,节约总价值4822.62万元,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益。
去年初,铸造公司铸模厂把B2016A型龙门刨床和B1012A型单臂刨床改为铣床,取得了单台设备节约电能82%的可喜收获。两台设备电能消耗由240 KW下降到44 KW,电容量只有全厂设备的4%,而且改造后的刨床具有数显功能,操作者能够直接读取加工数据,节省加工时间,生产效率提高了5~6倍。
能源市场化经营 随着集团公司体制改革的深化,结束了一汽的动能供应由计划体制的“管吃管添”和“不计成本”,转变为市场化经营,实行“装表计量、按表收费、成本核算”,供能单位和用能单位按市场规则成为买卖双方的经济关系,促使了双方都能节约使用,主动节能。一汽本部的动能分公司加强了营销管理,治理无偿占有和蚕食一汽动能的现象,节制能源的流失,使动能生产和销售的平衡率大为改善,由此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一汽—大众公司是重点能耗大户,每年能耗费用3个多亿。为节能、降成本,强化全员降耗意识,对能耗指标和能源费用进行分解、核算,各车间还成立了节能工作小组,通过KVP2、提合理化建议及车间工作会的方式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制定了符合本车间切实可行的节能目标和措施,节能工作初见成效。
不断研发节能汽车产品 当今及未来,让汽车更清洁、更节能是全球汽车企业技术创
新永恒的主题。为向社会提供先进的节能和环保型汽车产品,一汽人锐意创新,勇克技术难关,近年节能环保型产品不断推出。如红旗混合动力轿车、解放混合动力客车、PRIUS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天津夏利小排量经济型轿车等,很受社会欢迎。
混合动力轿车是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在解决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上具有广阔的前景,符合中国能源、环保战略发展方向。
一汽红旗混合动力轿车是按国家“863”计划,在国内率先完成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轿车,它是按照一汽技术中心提出的结构方案(已获国家专利、并申报国际专利)、控制策略和规格参数与日本三菱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由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资助开发的一汽混合动力客车,经过近三年的苦心研制,2005年12月10日在一汽客车无锡汽车厂驶下装配线,这是一汽在“安全、环保、节能”开发理念指引下,为用户打造的系列绿色城市公交汽车。
勾画未来发展蓝图
“十一五”期间,一汽的汽车生产将有大的发展。到“十一五”末期,一汽规划汽车产销量达200万辆(自主品牌100万辆),其中长春地区100万辆。2008年一汽计划完成汽车产销170万辆。“十一五”节能目标是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末期下降20%左右。为此,按2005年集团公司总能源消耗量和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计算,2010年末,一汽集团公司总能源消耗量控制在2583907吨标准煤、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控制为0.093吨标准煤;集团公司长春地区总能源消耗量控制在1776981吨标准煤、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控制为0.105吨标准煤。
省政府与一汽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十一五”期间一汽要单位产品能耗下降20%, 实现节能量15万吨标准煤。为此,一汽集团公司今年在节能管理工作方面将努力做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12.2%,控制在0.115吨标准煤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10.3%,控制在0.45吨标准煤以内。针对这种情况,该集团公司将对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用能设备实行重点管理。对一汽-大众公司、解放公司、轿车公司、铸造公司、巴勒特锻造公司、四环股份公司、动能分公司、天津一汽夏利、天津一汽丰田和富奥汽车股份公司等年度消耗万吨标煤以上的10家企业和重点用能设备实行重点管理,强化能耗分析,确保集团节能目标的完成;做好节能技术应用和节能技术改造。今年各公司上报节能改造计划118项,节约能源 1.1万吨标准煤,节水 88万立方米;开展节能监测和企业能源审计。一汽集团深知节能监测是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有针对性的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重要技术手段,是评价企业合理用能的重要依据。他们明确要求各有关单位确保节能监测计划的顺利实施。
篇三:市工业运行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工业运行上半年工作总结 全球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调整期,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未有明显增强。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导致的工业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 及时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相关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市工业低开高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初步确立。上半年,XX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7117.85亿元,同比增长1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较1-5月提升0.1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一季度第九位上升到第四位。从当前发展形势和经济增长亮点看,预
计年全年工业运行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一、上半年XX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一)工业增长低开高走,呈现温和回升的良好态势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但从月度增速看,除今年4月有小幅震荡
外,已逐步扭转自2012年10月以来的下滑态势,增速节节走高,可望重归稳步增长轨道。
(二)重工业成为拉动规上工业平稳增长的主动力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总产值1944.37亿元,同比增长12.8%;重工业实现总产值5173.47亿元,增长15.9%,增幅较轻工业高3.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长11.2个百分点,助推工业经济增长重回“重快轻慢”格局。 (三)汽车、电子成为推动工业快速增长的左膀右臂,重点行业支撑有力 在规模以上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总产值实现不同程度增长。规模总量居全市前列的十大行业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
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等五大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在汽车消费出现复苏的背景下,配合长安福特的翼虎、翼博等高价值合资品牌车型逐步达产,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9%,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2.5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3.9%。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得益于英业达今年新增生产线、引进高端产品,鸿富锦打印机逐步达产,达丰外销通畅、订单增多,以及显示器、路由器、电池等外围产品上量诸多因素的推动,在基数垫高的不利情况下实现了45.3%的较快增长,增幅较一季度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2.2%,较一季度提高3.7个百分点。此外,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五个行业共实现总产值1978.33亿元,拉动全市增长3.1个百分点。汽摩电子双轮驱动、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显着,产业结构优化成效进一步凸显。 (四)重点企业亮点纷呈,运行态势良好 上半年,全市重点企业的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给予工业增长强力支撑,其中旭硕科技(XX)有限公司、英业达(XX)有限公司、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了5.06倍、1.54倍、71.3%、66.1%。总产值排名前五位的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达丰(XX)电脑有限公司、XX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鸿富锦精密电子(XX)有限公司、XX市电力公司共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47.72亿元,占全市的14.7%,拉动总产值增长3.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0.5%,较好地发挥了领头作用,成为工业增长的中坚力量。 (五)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超六成实现同比增长 上半年,在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321种产品中,有196种来自29个行业大类的产品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增长面达 61.1%。 在重点产品产量中,原煤1896.52万吨,同比增长 5.7%;化学纤维2.10万吨,增长10.7%;橡胶轮胎外胎1683.32万条,增长16.9%;水泥2774.02万吨,增长11.9%;平板玻璃486.94万重量箱,增长42.0%;钢材596.31万吨,增长7.1%;发动机4409.20万千瓦,增长16.9%;汽车100.29万辆,增长15.0%;电子计算机整机2520.45万台,增长22.9%;手机1797.96万部,增长6.6倍;发电量282.24亿千瓦时,增长13.2%。 (六)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伴
随着工业总体走势的向好,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1-5月,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5562.22亿元,同比增长17.7%;实现利润209.73亿元,增长42.1%,增幅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62.6个百分点,一改去年增产不增效的不利局面。其中,重工业实现利润132.89亿元,增长63.4%,轻工业实现利润76.83亿元,增长16.1%。在39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67.00亿元,增长100.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利润15.79亿元,增长6.5%;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4.39亿元,增长5.7%,这三个行业的利润占全市利润的46.3%,对利润增长贡献率达 56.9%。值得
一提的是,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所耗用的成本为88.37元,同比减少0.66元。
(七) 出口交货值持续走高,外向度不断增强 今年初,随着旭硕、纬创资通等宏碁系笔电生产企业逐步达产,全市出口交货值持续走高,并在高位实现增幅提速。上半年,共实现出口交货值1020.02亿元,同比增长41.8%,增幅较上月提高2.6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计算机及通信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768.28亿元,增长58.6%,占全市总量75.3%,贡献率高达94.4%,是出口交货值持续走高的决定因素。 二、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是支撑XX工业企稳回升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XX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的主旋律,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引进高精尖等一大批低能耗、高产值的企业,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笔电产业的快速崛起与汽摩行业的提档升级。随着今年宏碁系生产企业逐步达产,加之显示器、打印机、路由器、电池等外围产品上量,在笔电行业的强劲带动下,上半年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5.3%,净增量为307.71亿元,占规
上工业净增量的32.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0个百分点,成为助推XX工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从另一支柱产业汽车行业看,上半年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车企克服了经济环境复杂、市场竞争加剧等诸多困难,强劲复苏:一是自主品牌轿车增速迅猛,产品线不断丰富。上半年长安自主轿车产销19.20万辆,同比增长81.0%,且主力产品的单价从4万元左右提升到8-9万元,实现了量价双丰收,对总产值大幅增长贡献显着;二是长安合资板块整体经营稳步增长,上半年长安福特一枝独秀,年初上市的福特翼虎市场反响强烈、订单供不应求,福克斯稳居细分市场前列。诸多利好因素使得汽车制造业在传统行业淡季中实现总产值增长19.9%,净增量227.89亿元,占规上工业净增量的23.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7个百分点。汽摩电子两大产业总产值净增量已超过全市半数以上,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初显,成为XX工业逆势增长的核心动力。 三、当前XX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重点行业增长放缓,举步维艰 上半年在汽摩电子行业的强力支撑下全市工业总产值实现了平稳增长,但两个行业的蓬勃发展难掩其他部分重点行业举步维艰,增幅回落的困境。重点行业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仅增长1.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6.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均只实现了一位数的增长,增幅较上年同期分别回落11.8、1.7、1.6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更是由同期正增长转负,五大行业总产值占全市25.5%,但仅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拉动幅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2.5个百分点。 (二)个别重点企业下滑幅度有所加快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市场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钢铁、机械、煤炭、造船、光伏、化工等多个行业接连“入冬”,XX多个重点企业未能独善其身,出现大幅减产。()上半年,XX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总产值较同期减产60.7%,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减产35.9%,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减产21.0%,格力电器(XX)有限公司减产23.3%,XX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减产7.7%,五家企业共计减产62.95亿,拉动全市工业负增长1.0个百分点。 (三)各类先行指标走势回落预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一是从研判宏观经济走势的领先指标PMI看,6月制造业PMI为50.1%,虽在荣枯线以上,但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创9个月新低;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普遍回落,显示经济走势稳中偏弱,或面临再探底。 二是从景气状况调查结果看,在对全市1227户规上工
业企业的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对下一季度行业运行状况持乐观态度的仅为339户,“资金紧张、原材料上涨、订单不足”等问题不同程度制约着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557户企业认为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是影响本季度生产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超四成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上升、资金紧张是本季度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四、年工业发展总体形势判断 从上半年全市工业运行情况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得到改善。上半年,新项目的持续落地、建设和投产,如计通行业的富士康公司3000万台打印机和2000万台显示器,英业达(XX)有限公司一期厂房、配套设备及机壳厂建设项目,达丰(XX)电脑有限公司年产4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和1000万台平板电脑项目均顺利投产,预计以上项目全年完成产值近千亿元;汽摩行业中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的EcoBoost发动机项目正式投产、力帆乘用车二期建设投产即实现当月新增产值7500万元、XX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缸头柔性自动加工生产线项目预计年实现产值2亿元;材料、消费品、化医等行业也有多个项目提前投产,将为XX工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内外围因素共振导致的下行压力,XX工业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需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在壮大工业总量的同时提升发展质量。总体看来,年工业增长企稳向好态势已基本确立,预计全年工业经济将在转型中继续实现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