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工作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宝鸡政府工作报告

宝鸡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26 11:48:48 | 移动端:宝鸡政府工作报告

篇一:宝鸡2012政府工作报告

2012政府工作报告

(上官吉庆在2012年2月21日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天规划实施机遇,坚持“四个第一”,推进“五大突破”,强力实施“率先发展八大工程”,奋力抓好“十件大事”,全面完成了各项预定目标任务。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四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8%,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5.7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财税总收入达到15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337元、6340元。12户大企业大集团总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53.3%,东岭集团、宝石钢管、宝钛集团实现产值过百亿元;汽车及零部件、钛及钛合金、石油装备三个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机床工具、酒类等六个产业集群加速崛起。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34.3亿元,增长19.3%。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5亿元,综合排名位列国家级高新区第37位。周公庙、中华礼乐城、凤凰湖先后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成功举办“两节一会”、西交会和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等重大节庆活动,旅游综合收入四年累计达到376亿元。

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发展基础更加稳固。重大产业项目取得突破,陕汽30万辆微型车一期、大唐热电、千阳海螺水泥、凤翔冀东水泥等项目建成投产,宝钛工业园、宝石钢管工业园、秦川铸造工业园、国核锆材、航空装备产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重点交通项目强力推进,西宝高速改扩建工程顺利竣工,宝天高速、宝平高速宝鸡段建成通车,西宝客运专线、麟北煤田铁路专线开工建设。商贸旅游项目亮点纷呈,法门寺文化景区一期、中华礼乐城、中华石鼓园和宝鸡会展中心、开元商城、大润发超市、新冠森国际家居建材生活馆等项目相继建成运营。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引进了深圳东部集团、海航集团、南车时代、西电集团、华泽集团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四年累计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96个,实现到位资金1321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33亿元,年均增长36.6%。

城乡建设成效显著,人居环境日益优越。编制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成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升,高新区三期建设加快推进,代家湾生态大道、蟠龙塬新区开发正式启动,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蟠龙、蔡阳、龚刘、凤凰等渭河大桥建成通车,高速客运站、新滨河南路、宝钛路、宝福路、川陕路、陈仓大道改造等项目顺利完成。老城区集中供热改造、5万吨中水回用、渭河南截污工程等项目竣工投用,各县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全部建成,天然气利用实现市域全覆盖。在西北地区首家开通了数字化城管系统,被列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先后荣获全国节水型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环境优美城市等多项荣誉,国

家生态示范市通过考核验收,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检,生态建设走在西部前列。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8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区10个、全国绿化模范县3个、国家园林县城4个,省级园林县城实现全覆盖。

统筹城乡步伐加快,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2011年总产达到142.5万吨。奶牛存栏18.8万头,稳居全省第一,现代牧业两万头奶牛场、13个千头奶牛场建成投用。果菜产业突破发展,水果、蔬菜面积分别达到89.3万亩和74万亩,核桃113万亩,花椒86万亩。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1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国家甘薯、肉牛、肉羊综合试验站。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84户,其中亿元以上企业21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13个。自来水普及率位居全省首位,解决了9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渭河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通村公路实现全覆盖。新农村“晋星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全市四星村、五星村分别达到437个和163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突破西山板块扶贫模式在全省推广,全市3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荣获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累计投资58.5亿元。统筹城乡深入推进,凤县省级试点,高新区、蔡家坡市级试点初见成效,全市16.2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凤县进入西部百强县,凤翔县跨入全省十强县,渭滨区跻身全省五强区,东岭村位列“中国经济十强村”第4名。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改革迈出新步

伐,烽火集团实现借壳上市,宝鸡机床与秦川集团,宝光集团、陕开集团与西电集团实现强强联合,西凤酒、红旗民爆等企业完成增资扩股,33户企业完成政策性破产、依法破产和改制重组。成功引进交通、中信、民生银行和齐鲁证券等金融机构,在全省首家成立硕丰村镇银行,陇县合作银行成为关天经济区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2011年全市实际利用信贷资金达到604.5亿元,较四年前翻了一番,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称号。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工作全面完成,高新区、蔡家坡经开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外贸总量稳居全省第二,出口增速名列全省前茅。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无缝隙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社会保障宝鸡模式,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实现了城乡并轨。城乡居民养老、城镇职工医疗、城镇居民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97%、95%和98%。城乡低保、大病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创业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建成各类创业基地46个,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和创业型示范城市,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00万人以上,四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8.35万套652万平方米,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住房保障工作先进城市。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双高双普”和“教育强县”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宝鸡文理学院荣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入围全省示范性高职

院校创建行列。创新能力得到加强,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跻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石油天然气管材、油气钻井装备两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组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公立医院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食品药品监测整治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创建国家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区7个,实现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全覆盖,被确定为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凤县、凤翔成为全国文明县城。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水平全面提升,成功举办了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15项国际、国家级赛事,取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承办权,成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试点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通过国家检查验收,荣获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称号,老龄、审计、地方志、关心下一代工作受到国家部委表彰。人事、监察、国土、统计、档案、物价、地震、气象、慈善以及民族宗教、国家安全、外事侨务和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四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五五”普法高标准通过验收,“六五”普

篇二:2015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5日在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陕西省省长 娄勤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任务完成情况

去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贯穿全年的严峻形势,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决策,全省经济继续在上升通道的合理区间稳健运行。完成生产总值1.77万亿元,增长9.7%。地方财政收入1890亿元,增长13.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4366元和7932元,增长9%和11.8%。城镇登记失业率

3.41%,物价上涨1.6%,明显低于控制目标。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3.3%,四项污染物减排指标全面完成计划。

(一)紧扣稳增长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经济增长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一是两次出台稳产促销保市场十项综合举措,重点抓煤炭绿色外运通道、兰炭出省、增设油品销售网点、用电用气直接交易等,有效缓解了工业增长乏力状况,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3%,名列全国第

五。二是狠抓项目建设考核,精简61%的省级投资核准事项,推出39个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改连续下滑态势,全年增长17.8%,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1.1%,大西客专、西安地铁2号线南段、咸旬高速、汉中机场、李家河水库等项目建成投用,引汉济渭、东庄水库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三是紧紧围绕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强物价调控、培育消费新热点激活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四是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新增省级园区81个、高标准基本农田160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果肉菜蛋奶茶产销两旺,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二)围绕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优化结构,转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我们在深入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的同时,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支柱产业,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项目建设亮点纷呈。全球首套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和国内首个煤电铝镁合金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备受瞩目的三星闪存芯片项目如期量产,西部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中兴1500万部手机项目开工,我省生产的天然气重卡和混合动力轿车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大飞机、新舟系列客机和无人机项目同步推进,全省非能源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能源工业13.4个百分点,12个行业中10个利润增长。我们以汉唐帝陵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等30个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旅游总收入增长18.1%,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我们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为契机,深入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启动建设20个省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世界最大的自

由锻造油压机、3D打印、智能输变电设备等项目的研制实现突破,2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合同成交额和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20%和9.5%,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8%。

(三)抓住机遇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内陆开发开放高地建设开局良好。一是对内对外交流全方位展开。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电影节、旅博会和第27届世佛联大会成功举办,第18届西洽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杨凌农高会、陕粤港澳合作周等活动更加务实,与中亚四国相关省州缔结友好关系。二是贸易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西安海关获准复制上海自贸区制度,延安、渭南海关正式设立,通关合作机制拓展到内蒙古、广西,“长安号”实现常态运行,新开通4条国际航线,咸阳机场口岸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和西安铁路口岸获批,西安成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三是“引进来、走出去”同步推进。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地勘、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合作项目超过百个。全省引进内资4980亿元、外资41.8亿美元,分别增长19%和13.5%。进出口总额增长36%,其中出口139.3亿美元,增长36.2%,外贸依存度继续提高。

(四)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取得可喜成绩。我们把进城农村居民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全面放开中小城市户籍,投资139.3亿元建设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43.4万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31.59万套,其中棚改

8.44万套,全省25.3万户群众乔迁新居,100.22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26.75万农民工子女免费就学。我们借力西咸新区获批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示范和出台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升城镇化质量,西咸新区建设进入新阶段,西安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放,延安新区建设加快推进,28个县城过境公路改造和沿黄河公路建设全面实施,31个文化旅游名镇旅游收入达33.2亿元,榆林等地“多规合一”试点上升到国家层面,商洛入选全国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咸阳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我们把移民搬迁、扶贫开发、镇村改革、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陕南搬迁开工住房6万户、完工5.3万户,陕北开工4万户、完工3.2万户,秦岭北麓和渭北旱塬开工1.42万户、完工1.15万户,延安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全省建成新型农村社区236个,114万人脱贫。

(五)针对突出问题实施铁腕治理,天蓝地绿水清逐步成为现实。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18.8万辆,率先实现国V油品供应覆盖全省,建成改造脱硫脱硝设施1317万千瓦,拆改燃煤锅炉2347台,关中地区煤炭消费出现负增长,工地扬尘得到控制,西安连续10个月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位,治污降霾初见成效。秦岭保护和“一河两江”治理力度明显加大,提前全面完成秦岭北麓西安段违法建筑整治任务,渭河三年变清目标如期实现,氵河等支流污染排放达标,汉、丹江水质稳定在Ⅱ、Ⅲ类。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42个县的122个乡镇、872个行政村示范项目全面完成,受益群众超过130万人。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341.4万吨、3700万米,节约标准煤172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任务。造林绿化497.6万亩,保护恢复湿地146万亩,退耕还林56万亩。

(六)按照兜底补短要求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就业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3.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05万人,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达88.5%,转移农村劳动力696.3万人。二是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标准从最

高80元提高到20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增加200元,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在全国率先减半缴费,统一提高了22个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高出国家标准30元。三是社会救助更加广泛。拨付救助资金近70亿元,实施医疗救助41.2万人次、临时救助16.6万户次,建设公益性公墓287个。四是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公办幼儿园发展到2178所,毛入园率达96.9%。新建改建中小学校舍162万平方米,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大学区制改革全面铺开。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步伐加快,中职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积极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在全国率先覆盖全省,惠及学生230.8万人。五是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延安医疗集团、宝鸡医疗联合体正式组建,172所县级公立医院与367所镇卫生院实行了一体化管理,定向为基层招聘的医学本科生已达3436名,市以上医疗单位全部实行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大病保障病种达到22种,省内异地就医和新疆、青海、海南跨省就医实现即时结算。六是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得到加强。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金标准实现城乡统一,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完善儿童福利机构25个,新建留守儿童成长家园21所。新增养老床位2.41万张,老年人床位拥有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7个千分点。七是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延安大剧院、省图书新馆等省级重点项目陆续开工,一批市县文化体育场馆建成投用,电视剧《聂荣臻》等精品力作获得好评,群众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购买公共演出服务2100余场,新增广播电视户户通51万户。首次在省会之外举办省艺术节和省运会,7处遗迹和12个项目分别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第17届亚运会上创8金2铜最佳战绩。八是平安陕西建设不断加强。各类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9.1%、6.9%,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明显加大,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改善。

(七)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狠抓自身建设,政府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省政府班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措施全面落实,各部门及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扩大到所有县区,压缩“三公”经费5.8亿元,因公出国出境人次下降16%,“文山会海”得到遏制,公车改革全面启动,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875起、1235人,清理“吃空饷”944起。窗口单位普遍实行一站式审批和服务,县乡村三级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全面建立,新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2500名,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我们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生命线,自觉接受省人大的监督,主动与省政协加强沟通,全面推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肃查处各种不当执法行为,全年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地方性法规草案7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9件、政协提案798件。

(八)依靠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加快释放。我们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行政、经济、生态、农村、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特别是在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强化社会治理方面迈出较大步伐。完成新一轮省政府机构改革,精简内设机构57个、编制632名,实行了省级事业单位分类。全面推进市县、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普遍设立“五办三站”和食品药品监管所,撤并乡镇195个、行政村9801个。取消下放省级审批事项556项、精简幅度达52.7%,全面实行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清理规范涉企行政收费22项。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系初步建立,水、电、气价格改革步伐

加快,铁路运输、邮政业、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积极推进金融改革,秦农银行和西北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获准组建,省内贷款增速高出全国2.6个百分点。改革的不断深化激发了市场活力,全省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30.25万户,增长34.68%,组建了新华出版、航空产业等企业集团,新增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3户企业成功上市,20家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非公有制经济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省属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名列全国第四。

过去一年,我省国防动员、人才、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地震、气象、测绘、档案等领域的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去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和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驻陕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陕西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一些深层次矛盾。主要是:受资源环境约束,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仍显不足,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是长期任务。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新常态下我省发展的基本遵循和2015年主要指标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既是新常态的发展必然,也是今后工作的基本遵循。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挑战与机遇同在。我们必须承受实际增长与预期目标有差距、经济增速连续波动下滑的压力,资源依赖和投资拉动式粗放发展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全省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与许多东部已解决问题集中显现的压力。但机遇更加难得,我们有信心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信心来自,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和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我们将获得更多支持;信心来自,中央赋予陕西西部科学发展新引擎、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等重大使命,陕西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信心来自,我们及早按“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原则调整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带动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必将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信心来自,在各省区共同遭遇“三期叠加”阵痛背景下,陕西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更加凸显,特别是全国居中的区位优势极大拓展了经济版图,完全有条件实现后来居上。

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运用系统化思维全面开创“三个陕西”建设新局面。要不断深化改革,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优势骨干产业与培育新支柱产业并举,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扩大开放,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创新驱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的创新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内生增长动力;严守生态红线,实行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兜住底线、完善制度、推进普惠,使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自尊自信、幸福安康。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为统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统筹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左右,CPI控制在3%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0.5%、1.5%、1.5%和6%。需要说明的是,新常态下的发展目标,是一个预期性、区间性、引领性目标。特别是经济增速按高于国家两到三个百分点安排,既是促就业、保民生的刚性需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追求,既是凝聚发展信心的需要,也符合多年来增速领先全国的实际,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我们一定要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切实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在新常态下创造更为辉煌的成就!

三、2015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摆在首位

稳定优势骨干行业产销与培育新支柱产业同步发力,加快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进一步落实煤炭和兰炭出省销售、重大装备首台风险补偿、建材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对接、企业用电用气直供等产销衔接政策。在稳步增加一次能源产能的同时,支持煤制芳烃、甲醇制烯烃和煤制油项目,促进高端化工加速成长。发挥闪存与智能终端、混合动力汽车与新能源电池、干支线飞机与无人机、生物疫苗等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和汉中航空智慧新城,打造具有一流水准的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尽快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新支柱为目标,继续抓好30个重大文化项目,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构建制造业、大宗商品、农产品和保税四大物流体系,促进文化、物流、会展、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现代服务业增长9%左右,其中文化产业增长25%以上。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以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和整体质量保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紧盯国家政策取向,以我为主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降低准入门槛,推广PPP模式,落实项目质量评估和目标考核制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万亿元,增长20%左右。确保西合复线、沣河综合治理、铜黄高速二通道、西咸北环线等项目建成投用,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力促关中城际铁路、吴定高速、安康新机场、斗门水库、渭南热电联产、陕北至潍坊输电线路、四医大综合园区等一批项目按期开工。进一步加快西包客专、西安地铁、沿黄河公路、延安新机场、引汉济渭、东庄水库、陕北黄河引水、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电力外送通道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前期进度。要通过重大项目建设,拉动当期增长,增添发展后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基础。

篇三:2011年宝鸡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宝鸡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圆满收官之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一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关天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机遇,坚持“四个第一”,推进“五大突破”,强力实施“率先发展八大工程”,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976.1亿元,增长14.4%;财政总收入达到106.3亿元,增长2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8亿元,增长2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978元、5040元,增长16.1%和20.4%。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率先发展八大工程”确定的19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0亿元;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5.2亿元,增长30.7%;实现合同引资645.7亿元,到位资金266.6亿元;争取中省预算内资金13.8亿元,居全省前列。产业项目建设取得 重大突破,陕汽30万辆微型车、法士特二期铝压制品、中铁宝桥道岔扩能、千阳海螺水泥、冀东水泥凤翔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宝石机械异地扩建、国核锆材、150万吨甲醇、汉德车桥扩建技改、通力专用汽车等项目进展顺利。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强力推进,宝平高速千阳至陇县段建成通车,西宝高速改扩建和西宝客运专线建设进展顺利,麟北运煤铁路专线开工建设,渭河南岸铁路枢纽专线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良好,大城市综合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大企业大集团快速成长,工业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加速培育大产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41.5亿元,增长19.9%。12户大企业大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662.3亿元,宝钛集团成为第三个百亿企业,东岭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前移28位,秦川、宝桥、西凤酒等企业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宝石钢管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进入国家级行列,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到36个,被命名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高新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00亿元,增长25%,跻身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蔡家坡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县区工业园承载能力不断增强,34户企业成功入园,园区已成为引领县域工业发展的引擎。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实现突破,宝鸡机床集团、西凤酒股份公司增资扩股、宝鸡制药机械厂整体改制顺利完成,红旗民爆上市进入辅导期,陕西九棉公司政策性破产进入法律程序。

大城市建设加力提速,人居环境更加优越。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准,南客站片区和秦岭北麓生态新城区开发加快推进。冯家山引水复线、5万吨中水回用、老城区集中供热改造、高速客运站等工程顺利完工。东仁堡旧城改造、代家湾城中村改造进展顺利。石头河引水、蟠龙塬供水、引红济石等水利工程启动实施。持续推进“绿色宝鸡”建设,全面启动陕西西大门绿化。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县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活动,国家生态示范市通过考核验收,在西北地区率先形成生态示范城镇群。凤翔、麟游、千阳、凤县跻身国家园林县城,岐山、眉县荣获省级园林县城,率先实现了省级园林县城全覆盖。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各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全部建成投用,节能减排“两项任务”圆满完成。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县域经济活力显现。畜、粮、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牧业两万头奶牛场和10个千头奶牛场顺利建成,奶牛标准化养殖“千阳模式”在全省推广;全年粮食总产171.5万吨,连续七年获得丰收,扶风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新建果园21万亩、核桃标准园16.9万亩,眉县被评为全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发展设施蔬菜2万亩,太白—凤县秦岭蔬菜带成为全省最大的高山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户。投资25亿元,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通村公路、信息入户、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突破西山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集中连片特殊区域扶贫开发持续推进,全市8.6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积极开展“晋星创建”活动,全市四星村、五星村分别达到376个和131个。凤县跨入“陕西十强县”,凤翔、岐山入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太白、麟游、千阳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全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提前一年完成,太白县跻身全国林改百县典型。制定出台了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退出补偿等政策,5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两节一会”和“翰墨石鼓”书法名家邀请展、“九成宫杯”全国书法大赛等重大活动,代表陕西参加了第六届深圳文博会,取得良好成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建成开放,金台观文化景区、西府古镇、石鼓山区域开发等项目进展顺利,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成为国家级示范基地,中华礼乐城、岐山周公庙、凤县凤凰湖等景区通过国家4A级景区初验。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28.6%。编制了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陈仓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嘉隆国际商城、新冠森家具建材城等项目建成投用,成功引进了红星美凯龙、大润发等一批知名商贸企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6亿元,增长18.4%。全市实现新增贷款104亿元,有力支持了经济发展。

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民生工程项目47类,完成投资36.6亿元。全面推行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提高了城乡低保、廉租房租金补贴等8项标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5岁以上人员参保率达到91.7%,年

内新建廉租住房5737套28.7万平方米。凤县实现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成了“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就业保障服务网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凤翔县获全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成功应对“7.18”、“7.23”洪涝灾害,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1万人,重建倒塌房屋2522户,维修房屋11826户。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强县占到全省总数1/4,高考二本上线万人比为全省第一,教育资助受惠学生51.2万人次,创历史之最。金台区建成省级教育强区,太白县建成省级“双高普九”县,凤县、太白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入围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推进“健康宝鸡”行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展良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和药品“三统一”顺利实施。岐山、扶风、陇县、太白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市文化广电中心开工建设,市直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实现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全覆盖,被授予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承办了全国散打冠军赛等六项大赛,参加省十四届运动会取得赛会第一名好成绩,女子游泳、链球选手分别获得广州亚残会金牌和亚运会银牌。荣获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通过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省级验收。关心下一代工作受到全国表彰。 社会管理全面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深化。广泛开展“五五”普法,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扎实推进最安全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斗争,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平安宝鸡建设取得新进展,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连续七年保持在90%以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陇县创建为国家平安畅通县。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议案、提案。法制政府建设扎实开展,行政行为不断规范。市县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任务基本完成,机关办事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监察、审计、统计、物价、气象、档案、地震、地志、民族宗教、国家安全、妇女儿童、侨务外事、扶残助残、慈善老龄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优异成绩,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句号。“十一五”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冰雪、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面对十分繁重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府坚持科学决策,紧盯大事不放,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进、苦干实干,共同谱写了宝鸡历史上的光辉篇章。五年来,我们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6%,人均生产总值接近40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70.7亿元,年均增长37%,实施10亿元以上大项目43个,总投资1480亿元。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2.6倍和3.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翻了一番多;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新中国60年60个城市发展代表”行列。五年来,我们围绕特色优势产

业,狠抓百亿元大企业大集团建设,持续推动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发展,工业经济取得新的突破。大企业大集团成为引领工业经济的龙头,22户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3户企业过百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是2005年的3.2倍。五年来,我们坚持规模扩张和功能提升并举,突出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狠抓城市管理,大城市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四横十纵一环一道”的大城市交通骨架初步形成,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93平方公里,是2005年的1.6倍;建成区人口85万,城镇化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城市道路通讯、绿化环卫、水电气暖、商业网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环境优美城市、中国十大生态宜居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城市等多项荣誉。五年来,我们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支农惠农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活力。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畜牧为主导、果菜为特色、粮油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42.5%,陈仓区、凤翔县、凤县、渭滨区分别进入全省十强县、五强区行列;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比重由43.3%提升到48.3%。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创新社会保障制度,使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人民生活得到新的改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全国创出了宝鸡模式,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制度上的无缝隙全覆盖;“民生八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8.9亿元;实施了645个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城乡社区等项目,有力保障了30多万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全省首家实施了中小学生“蛋奶工程”,教育资助体系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建设和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母亲健康工程使57万农村育龄妇女得到免费体检和医治;完成移民扶贫搬迁7.8万人,35万人摆脱贫困,解决了9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各位代表,“十一五”的五年,是我们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创新实干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五年,是宝鸡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质量最好、综合实力提升幅度最大的五年,为“十二五”更好更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是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共谋发展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宝单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大企业大集团数量不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尚未形成,非公经济规模不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经济实力依然不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城市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缓慢,县域经济总量偏小,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仍然很大;适应经济、社会转型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在城乡就业、居民增收、社会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作风,与加快宝鸡对外开放、满足群众新期望还有一定差

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宝鸡发展极其重要的五年,宝鸡将进入以经济转型为前提的科学发展提速期、以社会转型为基础的全面小康攻坚期、以体制转型为核心的统筹发展关键期。统筹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深刻分析“十二五”时期全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仍处在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比拼争先、积极作为,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宝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第一”、推进“五大突破”,抢抓关天规划实施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战略,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保障能力;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增强经济综合实力;着力加快大城市建设、构建关中西部城镇群;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创建最佳宜居城市;着力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 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是“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作的主题。要按照“实力宝鸡、创新宝鸡、开放宝鸡、人文宝鸡、生态宝鸡、幸福宝鸡”的目标要求,在经济发展上,使宝鸡在关天经济区中除西安之外,经济总量最大、工业实力最强、城乡居民收入最多,成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全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综合实力进入西部中等城市前10位;在大城市建设上,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成为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社会建设上,社会事业发展、民生保障水平、平安社会建设走在西部前列,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六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经济总量进入西部中等以上城市前列,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累计投资超过85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115万人,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3%;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5.5%和55%以上,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社会事业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社会繁荣稳定、公平正义、文明和谐。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战略,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是要提高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大


宝鸡政府工作报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760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