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工作总结 > 其他工作总结 > 心电图医生进修总结

心电图医生进修总结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17 06:36:38 | 移动端:心电图医生进修总结

篇一:医生进修心得体会

医生进修心得体会

医生进修心得体会一:医生进修心得

2013年是重要的一年,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成功购置开发区医院,并筹建聊城市中心医院,2013年也是我5年大学临床结束并顺利毕业的一年,机遇就是这么巧合,通过应聘,很幸运加入市妇幼,成为市妇幼的一员。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踏入崭新的工作当中,掌握精湛的技术才能并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组织安排新入职的临床及护理人员一百多人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作为新入员工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在进修期间我被分到了心内、神内、消化、呼吸等四个内科学习,半年的时间说长也短,但所获颇丰,心得体会也不少,现就拣几点我在心内和呼吸科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来谈谈。

心内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心内科有5个病区加一个CCU病区,不仅接诊正常的老年慢性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急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心内科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心内科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心内,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心内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急性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发病时间及诱因和心前区部位和严重程度、既往史等,第一时间初步诊断出其病因为其救治,为病人的救治争取时间。

在心内科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内科医生,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

在呼吸科以其他科比较,呼吸科的疾病发病的复杂性在临床医学中是比较突出的。而且呼吸病中的许多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与生活环境、吸烟史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COPD、肺心病、肺栓塞、哮喘及呼吸系统肿瘤等;许多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还与流行病学有密切的关系,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天气变化普通感冒引起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等,均有流行病学问题存在。

在诊断方面,完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应包括三方面:①功能诊断;②病理诊断,包括性质与部位;③病因诊断,在病因、病理等难于明确时,则仅可得到临床诊断。诊断依据除了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化验资料、X线、CT等一般资料外,还有支气管镜、痰培养等特殊检查。对于一些临床表现非常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只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可作出诊断,如COPD的桶状胸、心源性哮喘等,对于那些早期病症轻、症状不明显又无典型病史者,则需详细检查后方可确定诊断。

内科疾病相对复杂、不好理解外,遇到了这方面的病人,也应该对这些症状和体征引起高度的重视,熟悉和解它们在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同时还要鉴别这些症状、体征是因为内科疾病所引起,还是其它系统疾病引起。内科常用的临床思维方法是:首先是从临床表现上发现问题,从中得到提示,然后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相应诊断,然后在进一步检查,得到病理诊断,明确疾病的部位和性质(是原发还是继发、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有无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然后在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不象其它科室常常采取的“全面撒网,重点捕鱼”的思维方式。

希波克拉底说: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其实医生的工作也是同样地需要艺术。这段进修时间里,我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总之在感谢我院培养和对我们生活方面细心的服务,进修结束之后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临床岗位,提高临床诊疗工作能力,对人类健康事业尽心尽责!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生。

>医生进修心得体会二:医生进修心得>>(3330字)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随卫生系统赴德国交流团到德国工作学习已经两个月了。两个月来,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白天随导师上台做手术,晚上回宿舍查资料背单词。短短两个月,德意志民族,他的国家、城市、人民,以及他的医院和医生带给我极大的触动和赞叹,感谢卫生局和医院领导给了我们这样一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

随着飞机平稳的降落在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我们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工作学习。我们30名医生都分在北威州不同的医院里,非常幸运我被分到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的

st.vinzenzkrankenhaus。这是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医院,医院只有三百张床位,第一天上班我甚至没有找到医院的大门在哪里,但是这个医院每年却能完成3-4千例骨科手

术,是整个州的骨科中心。现年76岁的院长Thumler教授是德国著名的关节外科专家,它的髋关节置换已经做到第5次翻修(国内一般才做到2-3次翻修)。医院也在他的带动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一个有规模的以骨科为重点的医院。

第一天上班,我就跟着上了四台手术,上午两台,下午两台。分别是两台关节置换、一台关节翻修和一台关节镜手术,尽管是第二助手,但是仍然让我受益匪浅,德国不愧是西医的鼻祖,手术过程中每个医生手术操作都非常精细,非常爱惜组织,解剖层次清楚,止血彻底,显露充分。德国的手术器械也让我爱不释手,尽管已经很旧了,但是维护的非常好,而且设计合理,材质优良,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的手术器械都非常新,也很贵,但是经常用着不合手,而且很快就坏了,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在这家医院,不同手术都有专门配套的工具,各种自动拉钩的使用减少了上台人数并且能有效的显露手术视野,让我们中国医生都称赞不已。德国医生专业分工明确,每个高年资医生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所谓“术业有专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德国医生工作量很大,他们没有午休,手术室中的休息吧有咖啡,比萨等各种食物,医生们下了手术就可以去吃点东西,这时下一个病人已经推到手术室在麻醉了,一个手术间每天排上3-5台的关节置换是家常便饭,一天下来还真是吃不消。由此我深深的体会到,医生这个职业是辛苦的,在德国作医生也不例外。

就骨科专业技术而言,我们和德国的差距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德国人开展的手术我们医院基本都在开展,在有些领域我们开展的已经有相当的水平,我想我们只有加强专业细化,发展专业特长,从而带动整个骨科发展,才能更快的缩短我们和医疗发达国家的差距。

这三个月的学习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相信我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及手术风格上都会有所改变,怎样让我们的手术,我们的治疗更细致,更人性化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会认真总结这三个月来的学习收获,这些必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起到好的作用。

医生在美国医院进修见闻及感受

引: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科是美国医院心血管科排名前十的医院之一。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的心脏外科是和内科放在一起的,互相之间的协作比较紧密。比如,心脏移植病人的手术由外科医生做,而后期的随访,治疗就以内科医生为主。当然,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我的进修是在心内科进行的。

2014年7月,我作为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与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交换进修项目的第一个中方学者,来到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科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临床进修学习。

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科是美国医院心血管科排名前十的医院之一。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的心脏外科是和内科放在一起的,互相之间的协作比较紧密。比如,心脏移植病人的手术由外科医生做,而后期的随访,治疗就以内科医生为主。当然,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我的进修是在心内科进行的。

每天的临床工作和国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早上的查房;收病人时问病史、查体、写病历等等一系列过程;出现一些本科室不能解决的临床问题时请其他科室会诊协助治疗??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半年的学习令我感触很深的是以下的几点:

1、作为教学医院,每天的讲座很多。只要你肯学,就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在心内科,每天中午的十一点是心电图讲座,十二点由本院医生做临床方面的讲座,内容涉及临床基础知识,最新进展,病历讨论等。讲座的时间都是一个小时,期间由科室提供免费的午餐,如披萨、汉堡等,大家边吃边听,真正体现了分秒必争的精神。每周三下午是fellow(专科培训医师,有点像国内的主治医师)的讲座,既有专科培训医生们自己选定题目的讲座,也有高年资attending(主治医生,更象国内的主任医生)的讲座及点评,时不时还有外院的专家授课。周五的早上七点半则是心脏电生理室的讲座,市内各个医院的心脏电生理医生们都要参加。医学院则固定在每周四和周五的中午举行全院的讲座,周四以基础研究为主,周五则是临床内容,主题是morbidityandmortality,即每周一个病历讨论,涉及临床各主要科室。

2、围绕在医生周围的良好的合作团队。这个团队使得美国的医生可以专注于临床医疗工作,不用被琐事分散精力。比如,美国医院里特有的“医生助手”,由专门的医生助理或担任,可以在医生诊治病人之前,先与病人交谈,问病史,查体,开具部分检查,极大地节约了医生的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也十分到位,比如病人需要做胃镜,医生只需开具医嘱,自然有护士处理好相关的事务,医生只需在约定的时间去做检查即可。不像在国内,医生要事无巨细,从检查前的准备一直关心到检查后的处理,很是消耗精力。另外,还有药师指导和监督临床的用药,技术员负责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当病人没有保险,或是其他原因付不起医疗费时,会有社会工作者帮助解决经费问题。而病房里进行心脏移植的病人在手术前,还有进行过相同手术的志愿者与之交谈,现身说法,鼓励患者,打消患者的顾虑。曾经参加过几次病人临终前的抢救,小小的病房里居然有二十几个医务人员参与病人的抢救,包括了医生、护士、技师、药师等。还有一次,一个患躁

狂症的心衰病人在查房时情绪失控,3分钟之内,三名医院保安就出现在病房的门口;5分钟之内,精神科的医生就前来会诊。让人感到,在美国当医生真是没有后顾之忧。

3、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及良好的医患关系。一方面,医生每天会花很多的时间与病人交谈,用尽量浅显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解释病情;另一方面,大部分美国病人对医生十分信任和友好,也非常地尊重医生。不像在中国,巨大的工作量(每天诊治病人的数量可能是美国医生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和病人支付医疗费用上的压力使得病人把医生放在对立面,医患矛盾很尖锐。

4、住院时间远远短于中国。病人渡过急性期或者危险期后,就会被转到康复中心继续治疗,这样既节约了医疗费用,又减轻了医院的压力,也减少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5、良好的转诊制度。病人一般先到家庭医生或者社区医院治疗,那里的医生觉得病人的病情严重,需要进一步治疗时,才将病人转至上一级的医院,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美国的医师培训制度,使得各个医院的医生水平比较接近,不容易出现中国这样,小医院的医生和大医院医生临床水平的较大差别,也使得病人能够充分信任家庭医生及社区医生。

当然,美国的医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因为病人的数量少,很多基本操作没有机会做或是做得很少;医生在培训中能够见到的病人、病种不多,能够积累的临床经验就少于中国。还有医疗器材和资源的巨大浪费,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量极其惊人。在医疗中,也存在着过度医疗,比如每天重复做若干的血液检查,胸片的常规复查等。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也一样存在,我曾经遇见一个病人同时使用包括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在内的四种抗生素。国内很少见,我们医院尚未出现的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在心内科的监护室里有时候会同时出现几个既往或是现症感染病人。

另外,我想就我个人的经历说一下在美国医院进修要注意的两个问题。一个就是语言。美国医生说话语速极快,VOA的SpecialEnglish是每分钟90个词,StandardEnglish是每分钟140个词,可是这些医生们每分钟起码要讲250到300个词,比我在这里听的美国当地电台的播音速度还要快得多。尤其是汇报病史和做讲座的时候。可能他们太忙,又非常认真、敬业,想在有限的时间里传达最多的信息,所以说话特别地快。除了快之外,就是缩写特别多。

篇二:心电图进修

心电图进修

--2010.12.11整理

本帖最后由 trg 于 2010-12-11 16:55 编辑

裂隙现象

陈琪

裂隙现象(gapphenomenon)是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中的一种伪超常传导现象,对于很多心电图及电生理现象的解释十分重要。

[定义]当激动传导方向上不同水平面的心肌组织不应期不均衡时,可能出现远端水平面的有效不应期长,而率先出现传导阻滞,随后近端水平面进入相对不应期而发生传导的延缓,近端的这种传导延缓能使远端已经发生传导阻滞的心肌组织脱离有效不应期,激动得以下传,这种伪超常传导现象称为裂隙现象。

[心电图特征]对于同一患者,联律间期不同的房性早搏可以引起相互矛盾的心电现象:

①联律间期长的早搏均能下传;

②联律间期短的早搏下传受阻;

③但联律间期更短的早搏反而下传(图1A)。

房性早搏出现矛盾性下传时,常伴有近端传导延缓的心电图表现(即PR

间期延长)。

[发生机制]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裂隙现象的心电图特点为:

①正常下传(一般的联律间期);

②传导阻滞(短联律间期);

③传导阻滞消失(更短的联律间期)。

这种传导阻滞得到意外改善的现象与心电现象中的超常传导的概念一致,因此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裂隙现象被归在超常传导的范畴,但心脏电生理研究发现,其本质是激动传导方向上不同水平面的不应期各不相同造成的:①正常下传:最初各水平面都处于兴奋期,激动可以正常下传;②传导阻滞:早搏联律间期缩短时,其落使远端阻滞消失入了远端水平面的有效不应期,激动在远端阻滞,不能下传;③传导阻滞消失:当早搏的联律间期进一步缩短时,其将落入近端水平面的相对不应期,激动在近端发生传导延缓,当其传导到远端时,远端组织已脱离有效不应期,使激动得以下传。因此,其发生机制不是远端组织的传导阻滞发生了意外改善,而是近端组织进入相对不应期,激动缓慢下传的结果,其本质是一种伪超常传导(图1B)。

[临床意义]裂隙现象在临床心电图及心脏电生理中少见但并非罕见。在房室传导系统的正向与逆向传导中都可能发生,并可以分成数种类型。此外,受心动周期长短、服用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裂隙现象可以出现或消失。因此,需紧密结合临床才能确定其实际意义。

[ 本帖最后由 trg 于 2008-10-1 23:24 编辑 ]

裂隙现象

.jpg (50.82 KB)

钩形R波

陈琪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发现,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心电图下壁肢体导联R波升支或顶峰常出现明显切迹,使R波形如钩状(伴或不伴

有右束支阻滞),并形象地将其称为“钩形波”(CrochetageonRwave)。

R

[心电图特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钩形R波”的心电图特点(图

1)包括:

①出现的导联:主要见于Ⅱ、Ⅲ、avF导联,可以出现于单个导联,或2~3个导联同时出现;

②切迹出现的时间: QRS波群起始80ms内,R波的升支或顶峰; ③切迹使R波升支或顶峰呈钩形;

④“钩形R波”并非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一部分,其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之共存;

⑤切迹的消失:常在房间隔修补术后早期(10~15d)消失(占35.1%),一般先于不完全右束支阻滞图形的消失。

患者还可出现房间隔缺损的其他心电图表现如:额面电轴右偏,右室、右房肥大,一度房室阻滞,房性心律失常等。

[发生机制]“钩形R波”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压力、容量负荷过度,及解剖位置相对改变有关,当缺损修补好后,上述改变消失,“钩形R波”也可以随之在修补术后早期消失。但其具体发生机制不明。

[临床意义]Joseph报道,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钩形R波”的发生率约为73.1%,左向右分流大时,其发生率增加。在2~3个导联均出现,

或伴随不完全右束支阻滞时,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97.2%)较高。上述特征性“钩形R波”对于早期发现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仍需要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确诊。

[ 本帖最后由 trg 于 2007-11-14 23:04 编辑 ]

钩形r波

.jpg (50.04 KB)

完全反复心搏、不完全性反复心搏、起搏引起反复心搏

反复心搏图示1.jpg (43.13 KB)

篇三:医生进修心得体会共3篇

医生进修心得体会一:医生进修心得

2013年是重要的一年,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成功购置开发区医院,并筹建聊城市中心医院,2013年也是我5年大学临床结束并顺利毕业的一年,机遇就是这么巧合,通过应聘,很幸运加入市妇幼,成为市妇幼的一员。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踏入崭新的工作当中,掌握精湛的技术才能并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组织安排新入职的临床及护理人员一百多人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作为新入员工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在进修期间我被分到了心内、神内、消化、呼吸等四个内科学习,半年的时间说长也短,但所获颇丰,心得体会也不少,现就拣几点我在心内和呼吸科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来谈谈。

心内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心内科有5个病区加一个ccu病区,不仅接诊正常的老年慢性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急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心内科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心内科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心内,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心内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急性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发病时间及诱因和心前区部位和严重程度、既往史等,第一时间初步诊断出其病因为其救治,为病人的救治争取时间。

在心内科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内科医生,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

在呼吸科以其他科比较,呼吸科的疾病发病的复杂性在临床医学中是比较突出的。而且呼吸病中的许多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与生活环境、吸烟史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copd、肺心病、肺栓塞、哮喘及呼吸系统肿瘤等;许多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还与流行病学有密切的关系,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天气变化普通感冒引起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等,均有流行病学问题存在。

在诊断方面,完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应包括三方面:①功能诊断;②病理诊断,包括性质与部位;③病因诊断,在病因、病理等难于明确时,则仅可得到临床诊断。诊断依据除了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化验资料、x线、ct等一般资料外,还有支气管镜、痰培养等特殊检查。对于一些临床表现非常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只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可作出诊断,如copd的桶状胸、心源性哮喘等,对于那些早期病症轻、症状不明显又无典型病史者,则需详细检查后方可确定诊断。

内科疾病相对复杂、不好理解外,遇到了这方面的病人,也应该对这些症状和体征引起高度的重视,熟悉和解它们在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同时还要鉴别这些症状、体征是因为内科疾病所引起,还是其它系统疾病引起。内科常用的临床思维方法是:首先是从临床表现上发现问题,从中得到提示,然后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相应诊断,然后在进一步检查,得到病理诊断,明确疾病的部位和性质(是原发还是继发、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有无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然后在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不象其它科室常常采取的“全面撒网,重点捕鱼”的思维方式。

希波克拉底说: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其实医生的工作也是同样地需要艺术。这段进修时间里,我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总之在感谢我院培养和对我们生活方面细心的服务,进修结束之后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临床岗位,提高临床诊疗工作能力,对人类健康事业尽心尽责!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生。

医生进修心得体会二:医生进修心得(3330字)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随卫生系统赴德国交流团到德国工作学习已经两个月了。两个月来,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白天随导师上台做手术,晚上回宿舍查资料背单词。短短两个月,德意志民族,他的国家、城市、人民,以及他的医院和医生带给我极大的触动和赞叹,感谢卫生局和医院领导给了我们这样一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

随着飞机平稳的降落在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我们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工作学习。我们30名医生都分在北威州不同的医院里,非常幸运我被分到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的st.vinzenzkrankenhaus。这是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医院,医院只有三百张床位,第一天上班我甚至没有找到医院的大门在哪里,但是这个医院每年却能完成3-4千例骨科手术,是整个州的骨科中心。现年76岁的院长thumler教授是德国著名的关节外科专家,它的髋关节置换已经做到第5次翻修(国内一般才做到2-3次翻修)。医院也在他的带动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一个有规模的以骨科为重点的医院。

第一天上班,我就跟着上了四台手术,上午两台,下午两台。分别是两台关节置换、一台关节翻修和一台关节镜手术,尽管是第二助手,但是仍然让我受益匪浅,德国不愧是西医的鼻祖,手术过程中每个医生手术操作都非常精细,非常爱惜组织,解剖层次清楚,止血彻底,显露充分。德国的手术器械也让我爱不释手,尽管已经很旧了,但是维护的非常好,而且设计合理,材质优良,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的手术器械都非常新,也很贵,但是经常用着不合手,而且很快就坏了,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在这家医院,不同手术都有专门配套的工具,各种自动拉钩的使用减少了上台人数并且能有效的显露手术视野,让我们中国医生都称赞不已。德国医生专业分工明确,每个高年资医生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所谓“术业有专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德国医生工作量很大,他们没有午休,手术室中的休息吧有咖啡,比萨等各种食物,医生们下了手术就可以去吃点东西,这时下一个病人已经推

到手术室在麻醉了,一个手术间每天排上3-5台的关节置换是家常便饭,一天下来还真是吃不消。由此我深深的体会到,医生这个职业是辛苦的,在德国作医生也不例外。

就骨科专业技术而言,我们和德国的差距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德国人开展的手术我们医院基本都在开展,在有些领域我们开展的已经有相当的水平,我想我们只有加强专业细化,发展专业特长,从而带动整个骨科发展,才能更快的缩短我们和医疗发达国家的差距。

这三个月的学习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相信我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及手术风格上都会有所改变,怎样让我们的手术,我们的治疗更细致,更人性化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会认真总结这三个月来的学习收获,这些必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起到好的作用。

医生在美国医院进修见闻及感受

引: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科是美国医院心血管科排名前十的医院之一。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的心脏外科是和内科放在一起的,互相之间的协作比较紧密。比如,心脏移植病人的手术由外科医生做,而后期的随访,治疗就以内科医生为主。当然,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我的进修是在心内科进行的。

2014年7月,我作为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与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交换进修项目的第一个中方学者,来到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科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临床进修学习。

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科是美国医院心血管科排名前十的医院之一。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的心脏外科是和内科放在一起的,互相之间的协作比较紧密。比如,心脏移植病人的手术由外科医生做,而后期的随访,治疗就以内科医生为主。当然,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我的进修是在心内科进行的。

每天的临床工作和国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早上的查房;收病人时问病史、查体、写病历等等一系列过程;出现一些本科室不能解决的临床问题时请其他科室会诊协助治疗??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半年的学习令我感触很深的是以下的几点:

1、作为教学医院,每天的讲座很多。只要你肯学,就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在心内科,每天中午的十一点是心电图讲座,十二点由本院医生做临床方面的讲座,内容涉及临床基础知识,最新进展,病历讨论等。讲座的时间都是一个小时,期间由科室提供免费的午餐,如披萨、汉堡等,大家边吃边听,真正体现了分秒必争的精神。每周三下午是fellow(专科培训医师,有点像国内的主治医师)的讲座,既有专科培训医生们自己选定题目的讲座,也有高年资attending(主治医生,更象国内的主任医生)的讲座及点评,时不时还有外院的专家授课。周

五的早上七点半则是心脏电生理室的讲座,市内各个医院的心脏电生理医生们都要参加。医学院则固定在每周四和周五的中午举行全院的讲座,周四以基础研究为主,周五则是临床内容,主题是morbidityandmortality,即每周一个病历讨论,涉及临床各主要科室。

2、围绕在医生周围的良好的合作团队。这个团队使得美国的医生可以专注于临床医疗工作,不用被琐事分散精力。比如,美国医院里特有的“医生助手”,由专门的医生助理或担任,可以在医生诊治病人之前,先与病人交谈,问病史,查体,开具部分检查,极大地节约了医生的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也十分到位,比如病人需要做胃镜,医生只需开具医嘱,自然有护士处理好相关的事务,医生只需在约定的时间去做检查即可。不像在国内,医生要事无巨细,从检查前的准备一直关心到检查后的处理,很是消耗精力。另外,还有药师指导和监督临床的用药,技术员负责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当病人没有保险,或是其他原因付不起医疗费时,会有社会工作者帮助解决经费问题。而病房里进行心脏移植的病人在手术前,还有进行过相同手术的志愿者与之交谈,现身说法,鼓励患者,打消患者的顾虑。曾经参加过几次病人临终前的抢救,小小的病房里居然有二十几个医务人员参与病人的抢救,包括了医生、护士、技师、药师等。还有一次,一个患躁狂症的心衰病人在查房时情绪失控,3分钟之内,三名医院保安就出现在病房的门口;5分钟之内,精神科的医生就前来会诊。让人感到,在美国当医生真是没有后顾之忧。

3、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及良好的医患关系。一方面,医生每天会花很多的时间与病人交谈,用尽量浅显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解释病情;另一方面,大部分美国病人对医生十分信任和友好,也非常地尊重医生。不像在中国,巨大的工作量(每天诊治病人的数量可能是美国医生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和病人支付医疗费用上的压力使得病人把医生放在对立面,医患矛盾很尖锐。

4、住院时间远远短于中国。病人渡过急性期或者危险期后,就会被转到康复中心继续治疗,这样既节约了医疗费用,又减轻了医院的压力,也减少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5、良好的转诊制度。病人一般先到家庭医生或者社区医院治疗,那里的医生觉得病人的病情严重,需要进一步治疗时,才将病人转至上一级的医院,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美国的医师培训制度,使得各个医院的医生水平比较接近,不容易出现中国这样,小医院的医生和大医院医生临床水平的较大差别,也使得病人能够充分信任家庭医生及社区医生。

当然,美国的医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因为病人的数量少,很多基本操作没有机会做或是做得很少;医生在培训中能够见到的病人、病种不多,能够积累的临床经验就少于中国。还有医疗器材和资源的巨大浪费,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量极其惊人。在医疗中,也存在着过度医疗,比如每天重复做若干的血液检查,胸片的常规复查等。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也一样存在,我曾经遇见一个病人同时使用包括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在内的四种抗生素。国内很少见,我们医院尚未出现的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在心内科的监护室里有时候会同时出现几个既往或是现症感染病人。

另外,我想就我个人的经历说一下在美国医院进修要注意的两个问题。一个就是语言。美国医生说话语速极快,voa的specialenglish是每分钟90个词,standardenglish是每分钟140个词,可是这些医生们每分钟起码要讲250到300个词,比我在这里听的美国当地电台的播音速度还要快得多。尤其是汇报病史和做讲座的时候。可能他们太忙,又非常认真、敬业,想在有限的时间里传达最多的信息,所以说话特别地快。除了快之外,就是缩写特别多。

医生进修心得体会三:医生进修心得体会(1661字)

为期三个月的进修学习生活已经结束。在这短短的三个月内,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感触良多。

还记得,接到进修通知时,我内心万分激动,十分感激医院和科室给了我这次难得的进修机会。去进修之前,我就认真地复习了《临床骨科护理学》中的有关内容,以加强自己的专科理论水平。并为此次进修学习做好计划与设想。

也许自己的要求与期待过高,进修的前三周,内心十分失落,原因是:这三周来每天除了完成比我院骨科重得多的护理工作外,老师们很少给我们进修生讲课,较少给我们进行十分正规的护理查房。当然,这里存在客观的原因:工作太忙,每天若能按时交接-班就是十分了不起的事了。

失落之余,只能主动向护长要求——每周跟教授查房一到两次,并且下午三点钟后去参加《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学习班的学习。护长答应之后,我每天不到七点半就换好工衣出来,先做好一两个术后病人的床上浴再去参加交-班和查房。在《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学习班的学习结束后,工作之余,我常常去参加大学或医院举行的一些学习讲座。在附一,有很突出的一方面就是学习的机会很多,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有上课学习的机会。我在这三个月内,参加了大学、附一举行的许多学习课程,如《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学习班、“院内压疮的认识”、“picc管感染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外科伤口处理的新进展”及《临床护理教学新理论与实践技能》学习班等等,并且有幸参加了“2011年骨与软组织肿瘤多学科诊治研讨会”。这些课程、学习班或研讨会,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让我了解了更多、更新、更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护理事业的美好未来。

此外,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进修的学习方法不同与其它的学习。如果我们用十年以前实习的态度和方法走进进修的地域,那样可能收益不多,就像我进修的前三周的经历,总想着“老师会主动教我”,“护长会妥善安排好自己的进修学习”,最后只能失望。进修学习,是一种“自我寻求、自我思考”的学习。在进修过程中,要学会“偷”。自我学习与偷学,对每一个进修生都十分重要。附一的老师,大多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都很强。当想把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拿去复印,借口问“可不可以带回宿舍看?过两三天还回来。”她们总会很有礼貌地告诉你“对不起,这些东西是我们科自己弄的,你就坐在这里看吧。”这样,只能想办法回去“学习”了。作为进修生,在工作中要注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果发现有高年资的护士导师在为下


心电图医生进修总结》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9895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