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移风易俗调研报告

移风易俗调研报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21 06:01:39 | 移动端:移风易俗调研报告

篇一:关于靖远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秦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十一五”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反映了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对于秦州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为迫切,任务更为艰巨。

1 秦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基础

近年来,秦州立足于全县黄河灌区、高扬程灌区、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块区域特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在新农村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根据全县自然生态条件各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的实际,在水土光热资源丰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快的沿黄灌区,坚持 “兴产业、强龙头、引技术、打品牌、奔小康”,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做大做强蔬菜、畜禽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在特色经济优势明显,土地开发潜力相对较大的高扬程灌区,坚持 “调结构,扩规模,建村镇,拓市场,增收入”,大力发展有效水地面积,在巩固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地膜洋芋、枸杞、洋葱、四季豆、养羊等优势农产品基地规模,形成区域经济新优势;在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较低,自然条件非常严酷的干旱半干旱山区,坚持 “修梯田、打水窖、铺地膜、建沼气、输劳务”,大力发展旱作农业,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农村道路、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下功夫解决干旱半干旱山区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县蔬菜、畜禽和林果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蔬菜总面积突破30万亩,羊只饲养总量达到105万只,枸杞、籽瓜、大枣等特色林果产业初具规模。建成长河食品、神农米业、白塔淀粉、景丰脱水菜等8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49个,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二是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近年来,秦州紧紧盯住国家的政策导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积极争取和组织实施了曹若人饮、农村人饮解困、刘川易地搬迁、唐庄土地开发、农村电网改造、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县乡公路建设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黄河公路大桥开工建设,腰站至石门、唐庄至董家庙、高湾至共和、杜小通乡公路工程开工建设,水泉至石门通乡等级公路竣工通车,通畅工程建成通林公路100公里。近三年共计整合资金4805万元,硬化乡村道路288公里,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

三是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建设要求,提出了“移民村示范型、传统村改造型、新建村提高型”三种新农村建设模式,优先选择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地域特色鲜明、建设条件成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村镇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围绕三大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基地建设,各试点村镇有计划、有重点整合项目,整合资源,引导和动员群众整修道路,兴修水利,建设公益设施,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发展建设思路,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加大了社会事业建设力度。深入开展了五好家庭、文明农户、文明村镇争创活动,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稳步推进和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和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认真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加大救灾救济力度,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继续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扎实开展了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大力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努力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秦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秦州是一个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县域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税源单一,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资金调度十分困难。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制约因素。

二是农村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秦州城乡差距比较明显,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缓慢,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十分薄弱,特别是干旱山区县乡公路建设

欠帐大、标准低、基础弱,成为制约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三是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秦州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较缓,农业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增收的后劲不足。

四是干旱灾害持续严重。秦州降雨稀少,灾害频繁。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全县连续遭受严重干旱,致使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山区的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不同程度的严重困难。

五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干旱山区群众思想仍然很落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不强,“等、靠、要、守”的思想还比较严重。

三、秦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时,也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共同发挥效应进行推动。只有把握机遇,以坚定的决心、积极的态度和更大的魄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谋划,稳步推进,才能取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大实效。

一要切实提高认识,凝聚新农村建设力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村是主战场,只有帮助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才可能取得成效。为此,要对新农村建设广泛宣传,通过下乡宣讲、进行培训、印发宣传册等方法,使新农村建设家喻户晓,男女老少皆知,让全社会认清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要做好新农村建设发动工作,帮助农民谋划如何搞好自身发展,如何参与新农村建设,解除农民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安于现状的思想禁锢,促使老百姓与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上思想同心、目标同向、事事同抓、成果同享。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带动作用,鼓励党员先示范,先发展,先建设,帮助扶持带动普通群众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

二要进行科学规划,搞好新农村建设布局。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避免盲从,着力提高新农村品位,基础设施的全面布局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生产生活方便。首先,要搞好新农村整体规划。在整体规划上要结合具体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实际进行统筹安排,对什么地方安置民居、什么地方作为产业区、什么地方发展企业、什么地方铺路搭桥、什么地方建设市场、什么地方作为群众休

闲娱乐场所、什么地方发展农村事业等等都要进行全面考虑,着力彰显地方特色。其次,要搞好新农村民居建设规划。要突出特色,积极培育人居、生产文化,形成一户一园一线一景色。对民房建设要按照美观、实用、舒适的原则,进行分类设计,做到房屋的外观形象艺术、庭院布局优美、建筑风格统一。第三,要严格规划管理。坚持用规划统领新农村建设全局,强化干部群众的规划意识,以维护、落实、实现规划为工作的出发点,坚决杜绝乱搭乱建与规划不统一的建设,坚决杜绝不按照红线要求进行建设的建筑,坚决杜绝不按规划布局实施的建设,坚决杜绝违章用地,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三要实行典型示范,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要按照“先行示范、建成样板、带动全面”的工作思路,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要选好示范村。要按照已试点成功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优先选择公路沿线、沿河两岸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地域特色鲜明、建设条件成熟、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群众自愿的村先行示范,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二是要选好示范户。坚持从能人大户入手,选择几户自身条件好、带动作用强、建设积极性高的农户,实行重点突破,建成样板,带动全村新农村建设。三是要搞好经验推广。充分发挥示范点、示范户的带动辐射作用,总结经验,按照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组、组有示范园的建设格局,通过层层示范,积极带动新农村建设。

四要发展农村经济,奠定新农村建设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前提是发展生产,本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如果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失去物质基础,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这个主题,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发展。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秦州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基地、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培育品牌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而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很低,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较慢,农村二、三产业脱节,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产加销分割,产业链条短,没有取得应有效益。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在现有优势产业开发、龙头企业建设的基础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让广大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

更多的实惠。

五要加快城镇建设,拓展新农村建设空间。要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要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要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务培训,提高务工农民的就业能力。要抓好有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输转,健全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形成统

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网络,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优化劳务经济发展环境,及时处理劳动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要加强基础设施,解决新农村建设“瓶颈”。农村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秦州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影响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重要因素。因此,秦州县新农村建设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抓好农村饮水、道路、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建设沿黄经济长廊交通网络为重点,积极争取实施农村通畅通达工程,改造通乡等级油路,新建改造农二级公路,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50%的行政村通油路。同时,要积极争取双永生态工程、兴电二期、刘川工程泵站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实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梯田建设力度,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抓好黄河湿地保护、三北四期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项目的立项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生产工具和先进生产方式,加快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步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七要发展社会事业,丰富新农村建设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不仅影响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当务之急是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第一,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把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作为新

篇二:节日观调查报告

XX市民节日观调查报告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越来越多的人似乎开始减弱甚至忽视民族传统节日,而与传统节日相对的是人们似乎越来越喜欢过“洋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愚人节……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式各样来自于西方社会的节日。尤其是对新文化接受度较高的年轻人,似乎对“洋节”更加推崇。那究竟现代人对传统节日的态度如何?平时过节状况怎么样?我们小组11月就传统节日话题对市民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 展开,共访问了406位市民,重点针对青少年群体。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5.1%,女性占54.9%;25岁及以下占45.3%,26-35岁占23.6%,36-45岁占14.3%,46-55岁占8.6%,56-65 岁占6.7%,66岁及以上占1.5%;访问对象中

3.9%为公务员,6.7%为事业单位人员,15.5%为企业单位人员,13.8%为个体工商业者, 2.0%为农民,14.5%为自由职业者,33.5%为在校学生,4.2%为离退休人员,3.2%为无业(失业)人员,2.7%为其他人员。

二、调查结果分析(一)传统节日依然广受喜爱 1

中国传统节日强调家庭团圆,过节是许多人温馨的记忆和期

盼。调查显示,71.9%的受访者依然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25.1%表示对过传统节日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只有3.0%表示不喜欢。分性别看,女性比男性更喜欢过传统节日,78.3%的受访女性表示喜欢过传统节日,男性表示喜欢的占63.2%;分年龄段来看,66岁及以上的群体最喜欢过传统节日(100%),表示喜欢比例最低的是26-35岁的中青年群体(65.6%)。老年人喜欢传统节日中儿女齐聚、家庭团圆的氛围,而26-35岁阶段正处于进入社会打拼、成家立业的关键时期,生活、工作压力骤增,过节热情相对冷淡。

(二)中西节日受喜爱情况对比

中国传统节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进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风俗各有侧重,但一些重要节日还是具有普遍性。调查发现,受访市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中,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分列前4,其他诸如清明节、冬至、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也榜上有名。

与此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开始涌入中国,特别

是随着商家的大力炒作,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的节日气氛愈发浓烈,过洋节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调查显示,77%的受访市民或多或少会过西方节日,其中,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情人节是过节比例最高的几大节日,其他还有感恩节、愚人节、万圣节、复活节等也有部分市民参与(详见表1)。另有23.0%的受访者表示这些节日都不过。

2

分年龄段来看,年轻人比老年人更热衷于过西方节日,除了

父亲节、母亲节等普及率较高的西方节日,像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节日,80、90后人群过节比例远高于其他年

龄段人群;从性别上看,女性过西方节日的比例要高于男性。 此外,始发于本土青少年群体中的光棍节,随着近几年来网络商家的大力推动,逐渐演变为购物狂欢节,也受到越来越多人

群的关注。调查中,有23.8%的受访者表示会过光棍节。

(三)传统节日过节方式选择和变化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不断完善并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日风俗。传统节日发展到今天,人们过节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人们过传统节日主要的做法是什么?调查显示(多选),78.9%受访者选择与家人一起团聚,33.7%选择宅在家里休息,32.9%选择走亲访友,22.1%选择外出旅行,10.1%选择参加单位或社会组织的一些庆祝活动。

与10年前相比,人们的过节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调查显 3

示,大家过节时选择宅在家里休息、外出旅行或者与家人一起团聚的情况增加了,相应地,走亲访友或者参加单位或社会组织的一些庆祝活动的情况减少了。随着国家对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过传统节日,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大家把有限的节假日更多作为在家休息或外出旅游休闲的机会。

表2 与10年前相比,人们现在过传统节日的方式变化情况

(四)近六成受访市民认为传统节日气氛不如以前

虽然社会各界对传统节日日益关注,人们对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的节日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节日氛围。当问及现在传统节日气氛与10年前相比如何时,59.8%的受访市民认为变淡了,35.1%认为差不多,5.1%认为比以前更浓厚了。那些选择现在节日气氛变淡的市民认为多个因素造成这种现象。其中,72.7%认为如今各种文化娱乐丰富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活动兴趣不是很大;59.9%认为随着生活改善,大家对过节吃好穿好玩好的期待 4

降低了;43.0%认为外来节日增多(圣诞节、情人节等)对传统节日造成一定影响;43.0%认为现在生活压力大,没有更多精力准备庆祝节日;42.6%认为现在各种商业活动太多,冲淡了节日气氛;41.3%认为很多传统节日的习俗、仪式、庆典现在没人兴起了;27.7%认为现在交通通讯发达,人们对节日亲人团聚的渴望降低了。总之,经济社会的发展给生活带来全方位的改变,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带来一定程度冲击,各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现在传统节日氛围变淡。

(五)传统节日文化宣传有待加强

传统节日日渐减弱一方面归结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人们缺乏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了解或重视程度不足。中西节日相比,西方的节日除了放假,还有更多与之相匹配过节的活动,比如万圣节面具舞会、南瓜灯笼、糖果捣乱等等丰富多彩的相关习俗活动。而中国传统节日“节目”相对俗套,吸引力下降,春节的“拜年”、元宵的“闹花灯”、中秋的“赏月”等,活动形式单一,缺少娱乐性。每逢节日,大家最经常做的就是聚在一起大吃一顿。实际上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独具特色的仪式、庆典等活动,只是现在大家逐渐淡忘或者缺乏足够的了解。调查显示,32.3%受访市民表示很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48.5%表示比较了解,16.3%表示不太了解,2.9%表示不了解。而对于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习俗,大部分受访者停留在听说过或者知道的层面,亲身参与过的相对较少(详见表3)。通过表3,受访市民亲身参与 5

篇三:关于家乡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插旗中学1402班 叶芳婷 指导老师:卢彩虹

调查人:叶芳婷

所在单位:插旗中学1402班

调查时间:2016年7月15日——7月22日

调查对象:插旗镇文明街,插旗镇藕池河及各村场灌溉河,各村场的建设

前言:近几年来,由于我们华容县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我们插旗镇积极响应,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几年努力,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今年暑假,我和几个住在文明街的同学组建了一个调查实践队,对家乡的环境问题作了一个调查,现将调查活动过程做如下说明。

主要目的:

1.对家乡的生态环境开展调查

2.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开展调查

3.在周围邻里间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提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对家乡环境改善起到力所能及的作用。

主要步骤:

一、7月15日——20日情况调查:

(1)首先 ,我们在家乡的城镇大街——“文明街”观察了过往行人乱丢垃圾的行为且进行了适当的记录。我们发现大部分人都及时把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随手乱扔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街道干净清洁,各商铺都自动自发的将路面打扫干净。其次,垃圾箱里的垃圾清理比较及时,夏天高温导致垃圾加速腐坏,如果不及时清理,垃圾箱周围散了出阵阵难闻的气味,镇上的垃圾箱基本上做到了一天清理一次。

(2)然后,对藕池河和各村场灌溉河流深入实地调查。镇政府加大力度治理插旗菜业的污染问题,甚至采取强制性的手段进行停业整治。投资兴建垃圾处理池。每家每户由政府出资修建了一个垃圾池,垃圾池分为两部分,一半用来处理可收垃圾,一半用来处理不可回收垃圾。按时进行环境卫生检查,督促村民们保护环境。现在,藕池河的水清澈干净,很多人在河里游泳,钓鱼。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像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调查了农村人文环境。农村人口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村级公路两旁的照明亮化工程,让农村的夜晚不再黑暗。夏天的傍晚,农村里的媳妇婆婆们,推出小音响,也跳起了广场舞,甚至还有跳交谊舞的,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农民增收渠道增加,除了种植传统经济作物棉花、水稻、芥菜、玉米、油菜外,还增加

了葡萄、吊瓜、莲蓬等特色作物的种植,养殖业也突破了传统的养鸡、养鸭、养猪等行业,新增了养黄蟮、泥鳅、小龙虾和一些其他的特色鱼种。舒新、千和等村逐步走上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兴建农村合作社,确保农民收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7月21日——22日:我们制作了一部分传单,对居民进行一些问卷调查。

1.调查针对人群:15——65岁全镇居民

2.调查方法:随机调查

调查如下:

(1)您觉得现在你们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做的怎么样?

A. 很差,需要大力加强

B.一般,略微有所加强即可

C.很好了,不需要进一步加强

D. 无所谓,好不好与我无关

(2)您认为市民的环保意识如何?

A. 较强B.一般C.较差 D. 很差

(3)你对乱丢垃圾行为有何看法?

A.无所谓B.值得批评C.不关我事

(4)您觉得您周围环境怎样?

A.很好 B.感觉还可以C.比较差 D.很差

(5)您经常乱丢垃圾吗?

A.经常 B.很少C.从不

(6)您认为环境污染现象是由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多选)

A.工业污染 B.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C.生活污染 D.人们的环保意识差

(7)您认为怎样可以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多选)

A. 工厂加大对排污的治理

B.政府加大宣传和监管、治理力度

C.学校等社会组织举办相关讲座

D. 大众媒体的公益宣传

E. 个人加强修养,提高环保意识

(8)你认为将家乡建设得更美丽,最大的困难是(多选)

A.群众不合作 B.缺乏资金 C.宣传不到位 D.政府不作为

(9)本村正在解决或已完成的公共设施

A.小学 B.幼儿园 C.卫生所D.文化站

E.图书室 F.乡村金融服务网点 G.邮政所

H.便民超市 I.农贸市场K.农资店(

(10)你对环境治理有什么好的建议?

(11)你对建设美丽插旗有什么好的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家乡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向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对家乡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家乡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我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

保证在家乡建设中有较大的成果。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部分干部群众强调村庄美化、硬化、亮化、等硬件的多,强调乡风文明的少。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等方面缺乏力度,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尚未形成。因此,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村庄整治新旧照片对比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去。

总结心得: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真正学到不少,对社会的理解也在活动中加深了。家乡的建设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政府,企业,公民缺一不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付出环境污染的代价。广大农民是家乡建设的主体,政府应该广泛征求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意见,并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调动全民共创和谐美丽新插旗!


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24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