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网络社群角度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以“5-3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

网络社群角度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以“5-3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10-23 10:08:20 | 移动端:网络社群角度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以“5-3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

网络社群角度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以“5-3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 本文关键词:网络,成都,为例,暴打,社群

网络社群角度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以“5-3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 本文简介:龙威论文网为您提供最专业的管理论文发表服务,如您需要发表管理论文可在管理期刊栏目查找您需要投稿管理学杂志  网络社群角度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以“5-3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  ■杭州/鞠好祺  摘要:功能强大的社会化媒体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

网络社群角度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以“5-3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 本文内容:

龙威论文网为您提供最专业的管理论文发表服务,如您需要发表管理论文可在管理期刊栏目查找您需要投稿管理学杂志

  网络社群角度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以“5-3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

  ■杭州/鞠好祺

  摘要:功能强大的社会化媒体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自各个社群不同价值观的思想和言论以最快的时间汇聚于一起碰撞、交融,使人们的社会动机、自我认同、社会归属感在各种社会化舆论的交织碰撞中产生极大的分化和影响,不同阶层的利益矛盾不断凸显。以“5-3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通过分析QQ群、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三大主流社群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催化和推动作用,提出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应对措施。

  关键词:网络社群;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措施

  一、事件回顾

  2015年5月3日下午,成都一名男司机开车带着妻子和孩子,行驶至成南立交桥时,前方女司机驾驶的车突然从侧面变道,男司机急刹车导致后座1岁孩子的脸碰在车窗上受到惊吓。男司机气不过,用车别了女司机的车一下,没想到女司机也反过来用车别了他的车一下。为此,男司机驾车一路追到娇子立交桥附近,将女司机的车挡下,对女司机进行殴打。该事件发生后,网络各大社群展开激烈讨论,将事件的主人公一次又一次推向风口浪尖,并引发了“路怒”族的社会大争论,各网络社群分化出明显的阵营,不断搅动着人们的价值观。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依据

  当今时代是大数据的较量。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社会化媒体发展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支持,而近年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使得“网络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而其中的一些负面消息,却也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的影响。“拿起手机、动动手指”就可能做到“一呼百万应”,各类挑动人们神经的社会热点,极容易成为网络热点新闻炒作的焦点。

  在这个信息爆棚的时代,互联网web2.0所带来的自由、隐匿的社交互动平台,更使QQ群、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等网络社群成为人们发泄的重要场所。比起现实生活,人们有了更为方便、隐蔽的信息响应平台、意见表达环境,这种虚拟环境成为许多人真实自我的重要表达浪尖。

  网络群体性事件不是网络世界中的新鲜事物,从这几年“范跑跑”“表哥”“房姐”等网友的人肉搜索中可以看出,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一旦个人意见与公共网络中部分意见产生分歧,一些网友便会煽风点火、群起攻之,自媒体平台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发泄”渠道。由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所站的角度和所需的利益不同,不同社群对同一事件也有着不同的动机、认知与归属,每一次“网络群体性事件”往往带来的是几大阵营的讨论。换言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制造者和抨击者往往分属不同阶层,在某种程度上捍卫着自己的价值观与利益。而网络社群角度一直是社会很少关注的一个问题。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析,选择这一角度来研究的理由是:第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各类网络应用不断完善,而不同收入、年龄、学历等阶层的人往往聚集于不同的网络社群,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发挥着不同的推动和导向作用。第二,当前我国已有的研究,大都从加强舆论引导的官方解决措施为切入点,进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和研究,缺乏现实分层的针对性。第三,近年来,我国网民经历了从接受主体到表达主体的转变,活跃在不同领域的社群发挥网络群体性事件推动作用愈发明显,往往带来不同的影响。

  三、研究现状

  由于社会化媒体发展起步晚,当前关于网络社群、网络社会分层、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文献研究较少,之前翥为桂会化媒体这样的特性,才使得“群体性 对腿络社会分层鹈网络群劐}这样的虚拟越界中一次又一次被推向风口 虽然社会化媒体霾发震中t1:20≯荤籀伯麓史发展时间较短,学者对网络社群角度方面的研究并不多。通过文献查阅,大体上将学者关于本项目的研究归纳为:

  (一)关于网络社群的理论研究

  李水英、梁宁( 2008)提出,在网络社会,信息成为最重要的资源,谁能拥有信息或能较快较多地获取准确信息,谁就占有了财富。托夫勒说过,未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核心是网络,谁控制了网络,控制了网上资源,谁就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由此他们将网络社会的分层标准及其分层归纳为网络资源量、网络素养等。

  网络社群则不同于社会学中的集群,是指具有明确的群成员关系、持续的网络互动、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一致的目标和行动的能力而形成的网络社群。常见的网络社群一般包括如开心网的圈子、腾讯QQ群、微信朋友圈等。关于网络社群方面的分类方法一般众说纷纭,难以有准确的界定。

  (二)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

  孙刚( 2011)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集中于舆论引导、原因分析、发生路径等领域。

  邓云( 2014)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一再发生并非偶然,它是公民表达权的一种体现,人们在关于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中自由表达意见,或是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或是处于正义感的驱使等等,网民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可以大胆自由地表达着自己内心的看法。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第一,目前,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舆论引导方面,对网络社群角度的研究少有涉及。第二,基于网络社会分层的社群角度下的事件研究成果也为数不多。第三,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策略的研究,深度有所欠缺,而且主要集中于政府正确的引导网络舆论,而在一定程度上网民的内心呼声也未涉及与之相关的任何第三方群体。

  从网络社群视角出发,研究不同群体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动机、认同与归属与社会舆情构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样的关系互动中,应如何引导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走向,构建完整、平衡的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从而总结发展的困境并提出促进网络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则显得更有必要。

  四、“5-3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的分析

  (一)不同网络社群的特点分析

  主要选取QQ群、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三大主流社群进行分析,不同网络社群中的主体构成显然有所差别,所起作用自然也大相径庭。

  QQ的主要特点在于方便且操作简单,使用较为普遍,但QQ传播的信息虽然有一定的广度,但一般不会受到特别重视,根据腾讯QQ兴起的年份计算,其最早使用者一般集中于“80后”,主要使用人群是学生和青年人。在一般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传播中,QQ群的私密性往往不会对事件的发酵起太多的催化作用。

  微信虽然是一个较为年轻的社交平台,却早已成为智能手机的必备软件。官方数据显示,微信用户数早已过亿,除在青年人中备受推崇外,更受到很多中老年人的喜爱。微信朋友圈往往聚集着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旦微信用户转发带有网络群体性事件评论性质的公众号推文,圈子里往往是一呼百应,推波助澜。

  新浪微博用户多是低学历、低年龄、低收入的“三低人群”,但却往往是催生各类网络大咖的重要网络领地,由于其内容的非私密性,所以有着广泛的传播领域,影响范围较广。但是,各类的网络大咖往往对自己的粉丝圈有着“权威”的影响作用,这些人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观点,直接影响着粉丝们对事件舆论走向的推动。

  (二)网络社群在该事件中的推动过程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汽车逐渐成为家家户户的必需品,“有车一族”早巳不是什么稀罕群体。然而,私人交通工具的迅速激增使得交通拥堵、道路紧张、公共交通不完善等社会问题渐渐凸现出来,这些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挑动着部分汽车司机的神经,一旦遇见汽车违章等现象,愤怒很容易爆发,“路怒”族也应运而生。

  该事件是典型的道德违法行为,即从道德缺失上升到了违法行为。其中,舆论扰动着网民公众的道德偏向。男司机暴打女司机暴露出的是双方的法律意识缺失和道德弱点,其思想行为等代表了很大部分公众的利益,吸引了公众的关注,形成了巨大的舆论阵势。“女司机”也一直是社会的一大敏感话题,提到女司机,很多人会立刻将其与“马路杀手”联想到一起,很多网民对“女司机”也一直是以带着有色眼镜的方式看待。在这种潜在因子影响下,女司机的肆意变道行为无论是肆意挑衅还是无心之举,都会激发网民自身生活经验对该行为的道德判断,在相关利益群体的集体攻击下,话题一点即燃。肖佳妮(2016)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3万名网民参与新浪基于该事件的调查,结果显示,接近80%的网友认为女司机是“马路杀手”,超过60%的网友对女司机这个群体有负面评价。因此,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行为涉及撩动某些阶层敏感神经的因子,网络群体对该事件舆论走向的消极情绪更是自身生活经验长期积累的一次爆发。该事件发生后,对“女司机”持有己见的网络社群公众的负面情绪一触即发,话题因此不断发展。

  一些弱势阶层集中的网络社群公众在事件中体现的素养不高,将网络视为“法外之地”“意见诉求的自由表达场所”,形成不同利益聚集的网络社群,一旦出现涉及其现实生活利益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情绪便会群体性瞬间爆发,不断地推波助澜,扰乱社会秩序。男司机暴力行为的背后,事实上还是女性地位和男性地位的不公所致。女司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仍是弱势群体。事件报道之初,公众的“正义感”被瞬间激发出来,舆论形成了巨大漩涡。在后期对该行为的报道中中,公众的舆论导向随着“事件真相的报道”发生偏转,从谴责男司机暴力行为,到女司机成为众矢之的,使得这件普通的恶性交通事件成为两个利益群体之间的争论点,进而导致女司机私人信息遭到人肉搜索,舆论上升道德品质的审判,其对抗力量不容小觑。

  五、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应对措施

  (一)明确不同群体的利益,找准主要矛盾

  明确事件中的主要矛盾,找准利益纠纷点,发现不利于社会舆论导向的主要社群,对症下药,满足该社区内群众的利益诉求。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包括土地占用、房屋拆迁、劳资纠纷、消费者维权、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文化冲突、言论自由等,嘲主要矛盾是社会阶层分化(在社群中存在着明显的阶层体现)后产生的不同社群之间的矛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政府和市民、病人和医生等相对立群体。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得不到解决,某一社群中的公众消极情绪就很容易在网络世界突然性爆发。因此,首要任务是明确不同群体的利益,找准主要矛盾。

  (二)加快网络立法,规范各网络社群的网络行为

  当前,网络立法尚不完善,需要加快网络立法,规范各网络社群的网络行为,让人们明白网络不是“发泄”的法外之地。近年来,我国开始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国家网信办近期也出台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法律手段规范网络行为是加强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应对引导的根本措施。相关部门应当给予各网络社群充分的言论自由权力,同时也要加强监管,遏制网络社群对于错误信息的传播和不满情绪的肆意散播。

  (三)提高公众的网络素养和信息辨识力

  提高素质较低层次社群的网络素养,一些聚集在类似陌陌等社交应用的网友往往媒介素养较低,对信息意识不强,往往喜欢人云亦云。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行为中,女司机最终成为众矢之的,很大程度上是一些网络社群对未经证实信息不加以判断的的无节制散播。因此,提高公众的网络素养和信息辨识力,是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的根本措施。

  六、结论与研究不足之处

  (一)结论

  互联网世界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世界日新月异,社交软件不断的更新换代,舆论聚合的网络场所也不断发生转移,从最早的MSN、飞讯,到腾讯QQ、人人网,再到微信、新浪微博,对网络社群很难作好合适的分层和归类。按照虚拟情况,网络社群可分为有现实生活接触的网络群体、无现实生活接触的纯网络群体。按照规模,网络社群可分为2人私密型、3 N10人特殊型、10~ 100人小规模型、100~ 200人普遍型、200~ 500人大型规模,以及万人的超大规模型。四在这些不同的社群中,网络群体性事件在中间的传播力量和舆论导向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二)研究不足之处

  仅从典型三大主流社群进行笼统分析,并未深入探讨,缺少一定的准确性。同时,也未找到网络社会分层与社群之间的合理联系。由于文中很多数据来源于相关文献和官方数据,未进行深入的实证调查,所以对事件中的一些利益纠纷了解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李水英,梁宁,传统社会与网络社会分层比较研究[J].青年记者,2008(24):35-36.

  [2]孙刚,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分析[J].青春岁月,2011(16):76.

  [3]邓云.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对“网群事件”的再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8):44-46.

  [4]肖佳妮,氧化原理框架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以“5-3成都女司机变道遭殴打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6(1):57 - 58.

  [5]网络社群一搜狗百科[DB/OL].


网络社群角度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以“5-3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037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