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思路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思路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10-24 09:56:09 | 移动端: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思路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思路 本文关键词:公众,学术期刊,思路,运营,平台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思路 本文简介:2014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开设公众帐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众需求”川。微信公众号是腾讯公司开发的由客户申请接人的移动公众服务平台,客户无需重新开发,便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即时信息推送、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思路 本文内容:

2014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开设公众帐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众需求”川。微信公众号是腾讯公司开发的由客户申请接人的移动公众服务平台,客户无需重新开发,便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即时信息推送、界面个性化管理、移动支付、Web2.0等服务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为传统纸质期刊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新助力,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为期刊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多的期刊响应国家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号召,开设了微信公众号,这不仅拓展了期刊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期刊的影响力,而且为期刊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一、微信及纸质期刊的发展现状

(一)微信的发展现状

2016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25亿人}z}。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使用便捷性的不断提高,大量网民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这给我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而手机网民规模的扩大,为APP及微信公众号快速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从表1可以看出,通讯社交类APP的用户最为活跃,占据了排行榜的前两位。其原因在于微信、QQ等通讯社交类应用作为人们日常互联网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适用范围广且用户使用门槛低,保持用户私性较为容易。

(二)纸质期刊的发展现状

2017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2016年中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期刊的整体出版情况如下:2016年全国共出版期刊10084种,平均期印数13905万册,总印数26.97亿册,定价总金额232.42亿元。与2015年相比,种数增0.7000,平均期印数下降4.9400,总印数下降6.2900,定价总金额下降4.340o}3}。可以看出,除了期刊种数略有增长外,其他指标均有较大幅度下降。此外,读者规模逐渐减小,广告收人也在下滑,许多期刊停刊,例如:2015年底国内知名时尚期刊《瑞丽时尚先锋》停刊;2016年《计算机世界》也宣布停止发行纸质版期刊,只发行电子版。针对纸质期刊持续式微的状况,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对策。向飒认为,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纸质期刊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利用新媒体产业平台,建立内容数据库系统,构建“内容+平台”的战略合作模式川。谢文亮针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尚未成熟的问题,分析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现状及其不足,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念和改进措施川。根据微信及纸质期刊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创新才是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策略。

二、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优势与运营现状

截至2016年1月15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以下简称“C"刊”)中,有164种开设了微信公众平台,占比30.800;但开通后,有些公众号无消息推送也无内容信息,成为僵尸号Cs7。

(一)拥有的优势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为学术期刊的信息发布、文章内容发布、优先出版、稿件状态查询、移动在线投稿与审稿、编辑与读者关系维护等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服务平台。1.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时间就是生命,流量就是金钱,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拓宽了学术期刊传播渠道,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据笔者统计,某大学图书馆阅览室2014年共订阅学报类学术期刊共87种,但除个别老师会借阅外少有人问津,随后,该馆大大降低了该类期刊的订阅量,2017年只订阅了49种。除了图书馆订阅外,更多的学术期刊则是以赠阅的形式传播学术信息,但实际上期刊往往是被受赠单位束之高阁,学术信息交流作用无从发挥。这说明纸质学术期刊发行目的并不明确,目标受众定位不准,信息传播的效果也不佳。微信公众平台具有订阅、分享、转发、推荐、自动回复等功能,实现了信息的精准送达,有效避免了信息的无效传播。首先,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最新科研成果,只要文章成熟,就可以先发表,而不像纸质期刊必须等到纸质版印刷出版后才能发行,这大大提高了传播速度;其次,一般来说,关注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用户是比较认可该刊的,或者认为其对自己具有某种作用,或者和自己的研究内容相关,因此微信公众号能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2.增强了编辑与作者、读者的互动。传统出版模式下,一般都是编辑与作者联系,交流方式多是电话、邮件等,沟通不太便捷。而在微信公众平台下,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在线交流沟通越来越顺畅。编辑与作者可以随时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读者也可以就自己的某些疑惑向编辑请教,或者向期刊提出某些建议。微信公众平台拓宽了编辑与作者、读者沟通的渠道。例如,《社会学研究》在创刊30周年时开通官方微信,发布了一系列原创纪念文章,有“编者篇”“作者篇”“审稿人篇”等,这些文章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反响,编读互动明显增强川。3.增加了用户的私性。明确的发展定位以及较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是微信公众平台持续积累用户的关键所在,因此针对不同的群体,应采用不同的传播策略。微信公众平台为传统学术期刊增加用户私性、发挥资源优势提供了新途径,有助于学术期刊通过其新的服务方式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推动学术期刊实现转型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学术期刊还抱残守缺,认为与新媒体融合就是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重视新媒体对自己的冲击。1.数字化思维意识淡薄。目前,许多学术期刊还沿用传统的采编模式,数字化思维意识淡薄,对新兴事物接受度不高,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重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如绝大部分C"刊尚未开通微信公众号,如果剔除那些开通后并未运营的,情况会更糟。2.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学术期刊仅将微信公众平台当作一个工具来使用,仅设置“杂志简介”“稿件进度查询”“最新全文”“学术动态”“征稿启事”等栏目,导致平台形式、功能单一。从功能设置来看,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菜单仅仅为用户提供了导览信息,微信作为社交媒体的优势远没有得到发挥。3.缺乏运营理念。学术期刊不能仅仅将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工具,而应将其作为期刊融人社会、传播学术思想的媒介。而目前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只是期刊推送消息、单向传输信息的渠道,没有将作者、编辑、专家、读者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考虑,只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而没有将知识进行整合。

三、创新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新思路

(一)从面向个人到面向社群

社群(community)指实际的地理区域或是在某区域内发生的社会关系。在互联网社会中,社群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人际关系。社群有三大特征: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做圈层文化互动,让社群产生大规模的互动;从共享中获利,每个人在社群中既是一个获利者也是一个贡献者。衡量一个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有四个评判标准:整体指标,看粉丝数和阅读数总和;最高阅读指标,看单篇最高阅读数;质量指标,所有内容的平均阅读数;互动指标,看点赞数和评论数。可见,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对象扩大为社群,能使这几个指标都有所提升,并能提升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移动互联网社群平台改变了人们沟通、获取并分享信息的方式。未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将通过连接关系的高效重构、随时随地的信息传递以及业务能力的高效复制引领学术社群经济。学术期刊微信社交关系的信息流将进一步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流动,使期刊能够利用用户的社群资源,获取“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川。例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城市画报》以反映现代都市年轻人生活形态以及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其把自己的品牌优势与微信平台优势相结合,通过线上与线下社群活动,提高了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知度。《城市画报》的互联网战略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其也人围“中国杂志2015移动传播百强”。学术类期刊也可以打造自己的微信社群,了解读者需求,倾听读者意见,增强编读互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并将重心向社群读者倾斜。

(二)走市场化道路

为促进期刊的市场化改革,2011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对非时政类报刊要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分期分批进行改制。截至2012年底,全国3388种非时政类报刊已有3271种完成转企改制。这些步人市场的期刊,经过了市场的选择,优胜劣汰,能够存活下来的大多是对市场把握得比较精准的期刊,而它们的微信运营模式可以为学术类期刊提供借鉴。如《中国建筑防水》杂志在市场中不断摸索,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其不仅推出了官方微信平台,还推出了自己的电子杂志《中国建筑防水•悦居》的微信公众号。《中国建筑防水》的微信公众平台主要介绍与期刊内容相关的东西,以新闻报道、信息资讯为主,除春节外每天推送两篇文章,公众号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更新频率,为客户提供理论支持;而《中国建筑防水•悦居》的微信公众平台则是面向市场,以家居防水为主,为用户提供家居防水和渗漏诊治的资讯及解决方案,其将全国70个大中城市知名的专业防水施工企业整合到自己的平台中,并可直接链接至天猫、京东等家居防水企业网店,实现了与市场的完美对接。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使《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实现了从知识提供商到知识服务商的角色转变。

(三)内容差异化

正如原新浪总编辑陈彤所说,依赖大数据的微信公众平台,所推荐的内容极大地迎合了受众的猎奇心理,但慢慢地你会发现其总是向自己推送具有眼球效应的千篇一律的内容。网络信息数量以惊人的速度膨胀,信息过载日趋严重,用户对信息消费的快餐化与浅尝辄止倒逼媒体在内容端寻求更多突破口。目前APP客户端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今日头条”是“你看什么,我推什么”,“一点资讯”是“你搜什么,我推什么”。笔者曾在“今日头条”点击了有关美食类的文章,其便认为自己对此类文章比较感兴趣,后来大量向笔者推送这样的文章。而目前的微信公众平台,不管是期刊的还是自媒体的,均是统一向客户推送固定的内容,没有差别,没有重点,这样会逐渐降低客户的忠诚度。因此,内容差异化应是今后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的努力方向。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思路》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05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