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坚冰下的第一株新芽

坚冰下的第一株新芽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11-04 10:28:38 | 移动端:坚冰下的第一株新芽

坚冰下的第一株新芽 本文关键词:坚冰,新芽

坚冰下的第一株新芽 本文简介:教案是一个教育者思想的直接体现,如同学生写作一样,教师的教案编写与写文章异曲同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教案起着决定性作用。教育者如何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其基础与依据就是教案。一般而言,教育者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以及选择教法等方面,最初是一个比较朦胧和粗浅的认识,怎样才能使这些看似庞杂

坚冰下的第一株新芽 本文内容:

教案是一个教育者思想的直接体现,如同学生写作一样,教师的教案编写与写文章异曲同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教案起着决定性作用。教育者如何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其基础与依据就是教案。一般而言,教育者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以及选择教法等方面,最初是一个比较朦胧和粗浅的认识,怎样才能使这些看似庞杂的思想变得清晰、系统且条理化?教案的编写过程就是教师梳理教学思想的过程。好的教案,并不会成为师生灵性思维的束缚,反而会成为开放性课堂的催化剂。教案的灵魂是教师的思想,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如何用开放的思想、创新的思想编写教案,大大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值得思考。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创新语文教案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把握总体,突出个性

好的教案反映了教师对教材解读理解的功力,和教师把握总体,突出个性的能力。教师只要从教材的知识结构、编写意图以及范文特点等方面入手,在梳理教材思路的同时,结合学情明晰自己的思路,形成“教文育人”的大框架,才能够编写出优秀教案。

如在教韩少功的《我心归去》一课时,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笔者认为本课的教学价值体现在:通过对作者异国生活体验的了解,让学生们意识到母语对人的意义;从作者的描写中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能够探究故乡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品读富有哲理、包含独特的思乡情感的语句。所以本节课的教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设计:

1.走近文本

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自由阅读,用笔将触动心灵的语句标出,并尝试写下自己的感知;再次阅读课文,提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情感与经验围绕“我心归于何处”对课文进行理性分析,并点评自己欣赏的句子,可以互相交流。

2.走进文本

在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用问题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深层世界。①作者是如何描写他的故乡以及在法国的“家”的?②作者通过富裕的法国物质生活,表达了怎样的一种心情?③课文中有一句话“这里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试想每天我们都被诸多声音包裹其中,哪些声音与你的成长经历有关?④当你也远离了熟悉的声音,远离了母语,那么对于文中作者说的“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这句话,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其中③与④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文本“对话”

结合学生对课文的感情以及在课文点评中产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们展开与文字、与文化之间的“对话”。

①对文中“至少”、“过去”、“血沃之地”、“金麦穗和赶车谣”这些文字展开对话,去解读文字背后隐藏的内涵;

②人如果没有故乡,那么他“身后一无所有”,这里的“身后”是指什么?(引导学生从心灵回归与寄托这方面进行思考)

③从生息之地和精神家园这两方面,对“故乡”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思考。

该教案的创新点在于站在全局的高度,让学生们展开与文字、文本的“对话”,以文字语言为切入点,让学生们去探究课文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的高度重新推敲文字语言的表达。而其中大部分问题都属于发散性问题,其用意在于能够让学生跳出文本的局限,通过文字剖析文化内涵,将个性隐于共性之中。

二、大胆创新,加强互动

创新教案包括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安排教学内容以及如何选择教学手段。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所以教案的创新应在激发学生创造性、积极性,在如何让学生们“动”起来上进行探索。如在设计杨涣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教案时,只利用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并通过简单讲解让他们明确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然后剩下的时间就让学生们观看老师提前为他们搜集的相关文字、图片、影音资料,包括作者杨涣明的简介、人类基因组计划“四张图”、近几年来国内外著名的“基因事件”。最后给出一个未来人生活的假想示例:人们看病不再需要做各项检查,只需要测出基因图谱,然后检测一下有可能引起病变的基因控制的有关部位就可以,到时候人们的寿命可能会超过150岁,几乎不存在所谓的“绝症”。最后十分钟,让学生们就“自然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为题展开讨论。创新的概念并非要剑走偏峰,刻意追求新奇特,創新主要表现在课堂活动是否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能够触发课堂中的“灵性思维”。创新不是一味摒弃文本,也不是随便将课外或者是现实中的内容强塞给学生们,反而将那些需要学生重点学、认真思考的内容轻轻带过,这种创新是一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伪创新。真正的创新是学会对文本进行取舍,将重点定准。每一篇文章只能承载语文能力的某个方面,但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窥探”到更多。

犹如坚冰下的第一株新芽,教案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果。高中语文教育者在教案编写中,要守正,更要创新,要在细微处彰显独特的个性,适当地为课堂教学添加一些“屈伸度”,让学生们以入深渊取骊龙之珠的劲头和勇气,破冰而出。

参考文献:

[1]李瑾.浅论高中语文课创新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2,(6):3-3.

[2]徐冬冬.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守正[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7):61-62.endprint


坚冰下的第一株新芽》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10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