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唐山大地震声音元素的造型性分析

唐山大地震声音元素的造型性分析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11-04 10:31:51 | 移动端:唐山大地震声音元素的造型性分析

唐山大地震声音元素的造型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唐山,大地震,元素,造型,声音

唐山大地震声音元素的造型性分析 本文简介:摘要:《唐山大地震》作为灾难题材的国产电影,在声音塑造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利用音响音效、人物语言、音乐等声音造型元素和现场感,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心境,使电影《唐山大地震》成为影视声音艺术的杰作。关键词:《唐山大地震》;声音元素;造型性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声势浩大,场面壮观。影片在强

唐山大地震声音元素的造型性分析 本文内容:

摘要:《唐山大地震》作为灾难题材的国产电影,在声音塑造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利用音响音效、人物语言、音乐等声音造型元素和现场感,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心境,使电影《唐山大地震》成为影视声音艺术的杰作。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声音元素;造型性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声势浩大,场面壮观。影片在强调母爱的同时,使民族的精神和人性的光辉交相辉映。影片中有很多大场面的片段,在讲述剧情上除了运用画面,声音的造型作用不可忽视。

1音响造型

音响是一种特殊的声音,除音乐和人声之外所有视听艺术的声音都叫音响。它具有逼真性、表情性、时间性、空间性特征。

1.1音响造型与现场感

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开篇前奏为了营造地震的前奏,运用了大量音响,蜻蜓迁徙的振翅声,火车的行驶声,人们的喧闹声。地震时,反而没有用音乐来渲染气氛,只有楼房的倒塌声和人声,但配合画面,场面震撼,令人感叹生命在大自然灾害前的渺小,声嘶力竭的呐喊也换不回生命的消失,这种无力感深深地埋入群众的内心。在地震来临的时候,房屋倒塌的声音、人们哀号的声音和墙体裂开的声音混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一种人在灾难面前的无力感。当地震发生后,元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救孩子,奋不顾身地往正在倒塌的楼房中跑,方大强为了不让元妮冒险,自己冲进去救孩子,最终被埋在里面,这些种种的音响创造出了环境的真实感。

1.2音响造型与人物心境

各色音响在剧情的巧妙运用下会产生强烈的情感表达,音响效果一旦和人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音响也就具备了表达情感的功能,尤其是人的动作发出的音响效果,自然也是具有表情功能的。在影片《唐山大地震》中,王登考上了杭州的医药大学,在新生报名的时候,我们首先听到的就是学校新生入学的广播通知,学生入学的熙熙攘攘声,加上树林里的小鸟叫声,令人感到大学生活的轻松,愉悦。在影片中,时隔32年,元妮回到唐山老家的时候,这里巧妙地加入了滴滴答答的钟表声,母女二人的心情都是多年未见不知从何说起的状态,虽然各自经历了各种艰辛,但亲人终究是亲人,这种感情是永远不会变的。这里的钟声每响一下,都寓意着母亲对女儿32年的思念。

1.3音响造型与画外空间

“画外空间”是指镜头拍摄不到的银幕上的虚拟空间,而通过声音,我们可以使这个画外空间作用于接收者的感觉系统。日丹教授在他的《影片的美学》一书中提出:“电影的声音扩大了对空间的感受,使我们能够在具体可见的范围之外感觉到它的存在……成为影片造型结构中内在的联系环节。”《唐山大地震》的声音是特别震撼的,声音赋予了电影驾驭时空、自由叙述的生命与活力。其中,声音效果起着交代事件经历、补充画面的作用。例如,在影片的开头,用漫天蜻蜓扇动翅膀的声音将观众引入剧情中,预示着将要有大事发生,为影片的后文作铺垫。蝉鸣声此起彼伏,频率很快,预示着危险的接近,让观众从心中感到焦躁、紧张。

2人物语言造型

语言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如说话、喊叫、哭、笑等是影视剧中用来表达人的情感、与人沟通描述事件的重要手段。人声的语调、语速、语气都具有人物形象的塑造性,我们从中可以判断出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情绪的各个方面。人声的形象塑造性在电影中的表现最为突出。观众完全可以借助演员的台词,通过联觉想象在心目中产生人物形象。

2.1语言造型与人物形象

在整个影片中,人物是最活跃并且最主要的元素,尤其是独具的人物风格,是从人物的语调、说话的方式、说话的口气等各个方面进行塑造,使人物所在的空间更真实。在《唐山大地震》中,在王登怀孕辍学后,王德清(继父)与杨志(大师兄)在操场的一段对话具有鲜明的人物造型性。王德清:“到底怎么回事?”杨志:“她怀孕了。”王德清:“怀孕了?怀孕了你还在这打球?”杨志:“我觉得她就是要离开我才离开学校的,伯父,我劝你也别找了,她要想见您,她会回去找您的,她要是不想,你肯定找不着她呀!”王德清:“我不找……你也不找!?”在这里,王德清(继父)全程都在用沉重,带有一丝愤怒的语气说话,当听闻王登怀孕后杨志(大师兄)还在这里打球的时候,王德清(继父)的愤怒已经达到顶点,“我不找,你也不找!?”这句话,正是他愤怒的释放,一记响亮的耳光表述了这位父亲内心的情绪,也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严厉、疼爱女儿的父亲形象,到后来王登带孩子回家后,那一句“我天天担心”更是将疼爱女儿的父亲形象完美地树立起来了。在影片最后,王登终于想通回唐山寻亲,一进屋子,映入眼帘的就是挂在墙上的相片以及桌子上的西红柿,令人想到影片开始,王登还是小时候,和弟弟抢西红柿的情景。李元妮:“西红柿都给你洗干净了,妈没骗你。”这一句话,瞬间就在我们心中塑造出一位母亲的形象,也可以想象出这32年李元妮是怎么过来的,可以说是生活在压抑与悔恨当中。且这句话通俗、接地气,让我们不禁联系起自己的母亲。可以说,生活化、通俗化是这句话最大的特点。李元妮:“我给你道个歉吧,你是从哪冒出来的?这些年,你咋就不给我回个信呢?我还以为你和你爸在一块呢,我成天地惦着你们俩呀,我惦着你们32年,你们咋不理我呢,你到底是上哪去了,你咋才回来呢……登啊……”如果说前面的一切都是铺垫的话,那这里无疑是整部影片的高潮部分了,李元妮的这一番话里表述了她这些年的不易,怀着对女儿的愧疚之心,一个人过了32年,可想而知这些年她内心的煎熬,她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没了,才知道啥叫没了”,不禁令人心中一痛。

2.2语言造型与时空发展

语言的造型功能也与时间有关,王凳继母临死前在病床上对王凳说的一段话语。“你也长大了,自己回唐山去找亲人,你爸爸说得对,不可能都没有了,亲人,永远都是亲人。”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位温柔、慈祥的母亲,但在影片的前文中,王凳继母却是反对王凳回唐山找亲人的,在病床上的前一句话还表述了她曾经的看法。“医院的人都说你长得像我,他们才来多久,知道什么?”她曾经还对王德清(继父)说:“她不是我们亲生的,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甚至还反对王登上外地的大学,如此鲜明的对比正是语言造型的时间性关系,所造成的人物形象就产生了巨大的差异,由此可以看出语言造型具有的独特魅力。

3音乐造型

音乐是富有表情性和渲染性的元素,能够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画面感。音乐是有情感的,它的表现力十分强大,可以让你哭,让你笑,让你伴着音乐、跟着画面一起进入作品之中。

3.1音乐造型与人物情感

《唐山大地震》中,音乐比较少,影片开始用舒缓的音乐,让人们一步一步进入情境,感受20世纪70年代的风土人情。市场的喧闹、孩童的玩耍、知了的喧鸣,这是地震前的宁静,预示着一场灾难。片中的少量音乐主要起到了促进环境的发展和体现环境的作用。例如,在发生地震之后的一段,没有语言,没有音响,只有悲伤的音乐和画面,人们听不到声音的哭泣,语言已经无法形容这场灾难,音响也无法衬托灾难的无情,只有用音乐来表述人们内心的感情,突出生命在灾难面前的渺小。影片中,元妮送儿子出去闯荡的时候,元妮的本意是想让方达考大学,但方达想出去闯闯的决心元妮改变不了,又怕儿子的残疾会耽误儿子的前程,怕儿子受苦,母亲的这种心情电影很难去表达。而这时候,就恰到好处地运用音乐过场,表述了母亲的这种关切心情和儿子想要出去闯荡的决心。在影片中期,王德清知道女儿因为怀孕退学的时候,坐在学校的台阶上,这时的音乐是舒缓的,让人心情宁静的音乐,但是,我们却只能从这段舒缓的音乐中听出父亲的那种无奈、牵挂的复杂心情,配合父亲孤单的背影,令人心痛,久久不能释怀。

3.2音乐造型与情境

音乐是一种极富情绪表现的艺术形式。它会通过人们的心理变化而发生感情波动,能够很好地模拟心理感情。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一首极具年代特色的《小城故事》和市场的喧嚣声音结合起来,通过音乐的旋律塑造,我们在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画面就是富有年代感的一个小巷,熙熙攘攘的人群声,然后听到的便是富有浓厚唐山特色的口音,使我们一下就进入了画面当中。影片以一段缓慢的、带有悲伤性的音乐作为尾声,让我们沉浸在悲伤的氛围里中,同时还让我们回忆起影片中的各种故事情节,如“没了,才知道啥叫没了”让我们想象出一位母亲在失去女儿后内心的绝望与孤独感;“怕我担心?我天天担心!”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位父亲的形象,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深切关怀,感人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英国著名诗人威•柯珀曾说过“声音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在影片的结尾,王登终于放下了内心32年的包袱,原谅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此时的配乐是一段充满灵性的钢琴声。钢琴的声音本来就带有空灵的特点,令人感同身受,不禁潸然泪下。

参考文献:

[1]…郝建.影视类型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李飞雪.影视声音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

作者:祁志敏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唐山大地震声音元素的造型性分析》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10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