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如何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心理学如何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03-12 11:14:11 | 移动端:心理学如何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心理学如何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本文关键词:人际关系,心理学,改善,大学生

心理学如何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本文简介: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学业繁重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使得大学生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引发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有调查显示,心理状态不健康的大学生占大学生总体的50%,其中大部分原因的是人际交往困难。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转而投射到身边的人身上,也会给身边的人带

心理学如何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本文内容: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学业繁重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使得大学生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引发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有调查显示,心理状态不健康的大学生占大学生总体的50%,其中大部分原因的是人际交往困难。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转而投射到身边的人身上,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心理困扰,容易引发人际交往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指出:人类心理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心理的病态,主要是由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调而来[1]。国内外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涉及人的积极特征、积极的团体和社会制度、积极情绪和情感三大方面[2-4]。塞利格曼认为:积极心理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个体通过互相理解,建立起积极的情感而变得更加幸福。积极心理学使大学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更好的发展,生活得更加幸福和满足,也使有天赋的大学生能更大程度地开发并运用其潜能。积极心理学关注大学生生活中积极因素、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积极的人格特征。尝试引导大学生从善良、爱、乐观、宽容、热情等角度阐释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享受愉快、充实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1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1.1不良的交往环境

有数据调查显示,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拥有至少一部手机。21世纪是一个电子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低头族”的出现,导致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是由群居动物演化而来,没有人喜欢孤独,随着时间的推移,缺少交流使大学生由孤独寂寞转化为对问题的片面性思考,进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

1.2不良的认知

有的大学生认为与人交往是巴结别人;有的大学生认为你不理我,我理你很没面子;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与外界的人际交往中也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大学生爱指责和怪罪他人;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轻视自己,否定自己的长处,产生了自惭形秽的体验;还有的大学生担心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别人的嘲笑、打击,在人际交往中采取逃避方式。

1.3不良的情绪体验

不良的情绪体验会使大学生逐渐消沉、沮丧。大学生的情绪变化很快,情绪体验强烈,往往带有突然性并且起伏性也很大,容易产生冲动行为。处于应激状态下,行为比较极端,易伤害他人,事后又后悔不已。特别是在情绪高涨和激动的时候,常常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进而产生叛逆行为,表现出社交退缩,社会适应不良。

1.4不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学校,在家中父母因为工作忙,只提供给大学生物质上的支持,而忽视了大学生对情感支持的需要。大学生以为没有人能理解自己,不能很好地利用来自父母的支持。在学校碍于面子等原因不主动和老师或同学交流,未意识到社会支持的价值,认为自己可以处理好所有问题,不需要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2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方式

2.1创建和谐的交往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培养大学生积极性的保障。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合力构建积极的育人环境,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积极空间。Fredrickson[5]认为应当努力培养组织成员的愉悦、兴趣、自豪和满足等积极情绪,这些情绪不仅能使个人改观,也能影响组织中的他人,给整个组织带来变化,从而有助于组织的兴旺和发展。在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环境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个体的积极体验,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积极体验的核心。团体辅导是领导者带领多个成员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交流信息,解决问题探索个人价值。通过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讲述,感受积极经验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通过设定小目标、主动参与计划,促使大学生合作完成,以开发大学生合作、努力等积极品质;通过不断变换方式的互动交流,让大学生体验到热情、愉悦、爱和希望等积极的情绪体验[6]。同时从团体中获得更多的资源,促使团体成员的主观幸福感的提高,进而形成良性的人际交往环境。

2.2改变人际交往中的不良认知

Dinner认为不是发生的事情决定了人们的幸福感,而是人们如何看待发生的事情。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人际关系认知不仅会使自己陷入心理困扰,而且容易对他人造成误解,甚至误解他人。积极心理学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具备良好认知的个体,更能准确定位自我、乐观地面对生活、使人际关系和谐并且持久。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产生不良认知时,应学会运用“合理情绪”的方法,即通过改变大学生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进而改变行为和情绪的一种方法。大学生应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及他人,在构建良好的自我概念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达到认知完善,自我成长。改变大学生自我中心认知,学会换位思考,给予他人理解、尊重和欣赏,改变对他人的态度。把人际关系中个体面临的挫折、失败、消极事件以及消极体验,归因于外在的、暂时的、特定的因素。大学生应该改变自己对待人际关系的看法,拥有良好的自我概念,主动对别人微笑,打招呼。

2.3积极的情绪引导

积极情绪体验尤其是快乐等积极情绪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热点[7]。在积极情绪体验方面,积极心理学家将主观幸福感、满意和满足、充实与快乐、希望与乐观等作为研究内容,并把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体积极体验的核心,一种享受愉悦的心理状态[8]。积极心理学认为可以通过积极情绪的扩展,来释放消极情绪造成的心理困扰。指导大学生合理采用“积极暗示”的方法,在每天比较平静、放松的时候对自己说:我有能力,我有价值,我有办法,我相信我自己,我爱我自己;其次是改变心理体验:相信自己,赞美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点,进行自我奖励,将扩大人际关系看成是对自己现有资源的扩展。

2.4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2.4.1家庭的社会支持:从社会支持角度出发,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校和家庭方面,因为这不仅是个体形成积极人格的有效支撑,也是个体积极情绪体验的直接来源[9]。迈尔斯认为社会性支持等集体层面和个体层面的积极品质是幸福的真正来源之一[10]。家庭的支持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范围最广的,因为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当大学生遇到人际困难和挫折时,家庭应该更多地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对大学生的情感上的支持表现在欣赏、鼓励、认同大学生的发展和选择。家长适当运用“共情”的方法,尽可能的使用大学生群体话语系统去和他们沟通,了解大学生目前的价值观、口头禅,以大学生的参照体系为标准,表达到对他们的理解。积极心理学认为父母应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上,用欣赏的、开放的、多元的眼光去看待大学生的潜能,关注大学生美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力量,塑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支持系统,使大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

2.4.2学校的社会支持:很多大学生离家较远,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支持。积极心理学认为较积极人际关系是指,当个体需要的时候能获得来自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有能力并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对于已达到的关系表示满意。老师、同学和朋友应及时提供给受到挫折大学生的帮助,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满足大学生归属感的需要,使大学生产生幸福或满意的感觉。每个大学生都具有向好的一方面发展的愿望,老师要有积极的学生观、育人观,为大学生的提供解决困难的平台,适时运用“倾听”的方法,表达对大学生的理解、接纳和欣赏,让他们感到身心放松、愉悦。构建积极的育人环境。ChristopherPeterson认为一个乐观的人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积极心理学不仅要激发大学生内在的积极、乐观、优秀的品质,而且通过积极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品质[9]。老师应看到大学生的积极品质是大学生发展的基础,以积极的教育方式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当代社会处于科技快速发展的和平年代,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潜力、爱、乐观、希望、快乐、健康、勇气、以及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品质。利用积极心理学强化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促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形成良性循环。引导大学生感受人际交往中的积极情感,提高大学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拥有积极情绪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但由于个人水平的限制,本文还有诸多问题没有进行深入探讨,本人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入分析,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0(1):116-121.

[2]王燕.积极心理学的十年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3):27-31.

[3]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28(2):402-405.

[4]FredrickBL.Theroleofpositiveemotionsinpositivepsycholo-gy:thebroaden-and-buildtheoryofpositiveemotions[J].AmePsychol,2001,56(3):218-226.

[5]FredricksonBL.Whypositiveemotionsmatterinorganization:lessonsfromthebroadenandbuildmodel[J].PsycholManagerJ,2000,4(2):131-142.

[6]朱金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信心的促进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7]詹丽玉,练勤,韩布新.国内外积极心理学领域近期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2):208-213.

[8]肖芳.积极心理学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实证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56-61.

[9]向前.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发展性心理康教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2.

[10]刘鹏飞.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积极心理学[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5):125-126.

作者:付玉 董开莎 单位: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如何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240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