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史料知识在历史教学的运用

史料知识在历史教学的运用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03-29 09:33:10 | 移动端:史料知识在历史教学的运用

史料知识在历史教学的运用 本文关键词:史料,历史教学,知识

史料知识在历史教学的运用 本文简介: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也发生了变革,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史料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史料知识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历史教材是在史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还原历史事件,可以应用史料知识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文章就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并研

史料知识在历史教学的运用 本文内容: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也发生了变革,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史料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史料知识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历史教材是在史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还原历史事件,可以应用史料知识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文章就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了教学中史料知识的运用现状,最后提出几点具体的应用措施,以不断完善初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 ;史料知识; 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除了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之外,还要在其中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爱国教育与初中生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可以将史料知识引入到历史教学中,利用丰富的史料知识加深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一、运用史料知识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初中教育阶段已经将历史纳入到教学范畴中。如果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就会发自内心地喜欢历史、学习历史;如果不感兴趣,历史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历史课本的编撰主要是通过一条主线,将一个时期重大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这些历史事件在课本上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述,即时间、地点、人物等,描写过于简单,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用这样的课本,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如果在课前能够准备丰富的史料知识,在讲课的时候掺杂融合进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学习历史发展规律,从而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很显然,现在课本编写的内容很难胜任这一重任。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引入史料知识,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历史氛围,让学生切身感受那个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同时认识到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如在讲授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可以找相关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实际上就是一种史料的再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鸦片对中国的危害,知道毒品对于人类的危害,从而远离毒品。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林则徐为了拯救民族于危亡中,敢于和列强斗争的胆魄,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从而奋发图强、振兴祖国。

(三)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观念

中学历史的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的历史事件都被搬上了银幕,这对于中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感受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现在一些影视作品为了追求收视率,扭曲历史事实。历史教育绝对不能用这样的多媒体史料,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的历史观。如果将史料知识加入其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增强学生对历史教材的了解,使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和正确世界观。

二、史料知识的运用现状

(一)对史料知识不重视

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还比较落后,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对着课本,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新课改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观念的培养,倡导提升学生的探求创新能力。但有些教师还是很难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思维没有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对于结合史料讲历史的新型教学模式持消极态度,或者懒于改变。学校的图书馆也没有相关史料,导致学生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史料查找任务。

(二)史料运用不合理

有些教师对于史料资料运用不合理。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虽然在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但是对于史料的应用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为有些教师找来史料在课堂上直接朗读。由于有些史料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很难让学生认识具体的历史事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朗读史料不仅占用了课堂时间,而且学生也没有掌握课本基本的知识点,这使得史料难以发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课本的作用。

三、史料知识的运用策略

(一)重现历史史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历史史料是历史的细节,同时也是历史课本相关知识的外延和深化。合理利用史料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试教育已经是一种过时的教育模式,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原有的理念,对历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除了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具体细节,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修养,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史料具体生动地还原了历史细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遵循客观事实的影视作品、纪录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达到史料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生动讲述相关历史史料,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隋唐时期的文化背景。用这种直观的方式,提供听觉和视觉的刺激,让学生加深对隋唐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的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合理选择史料,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历史教学在史料的选择上也很重要。史料的内容庞杂,课本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一种史料,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历史专著、纪录片、照片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史料的选择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凸显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解决教材中的难点,使得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当时中国各个革命爆发地,让学生从全局看革命的局势,感受革命趋势。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了解了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只有零星几个地方爆发革命,但是在武昌起义之后,全国地方纷纷响应,从而明确武昌起义的意义。

(三)加强教师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历史的学习,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结合史料讲授课本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史料带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采取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或者在班级内定期举行历史辩论会。教师要为不同学生安排任务,内向的学生可以负责查找史料知识,外向的学生可以在小组里充当辩手。例如,在“戊戌变法”一课中,可以让学生辩论戊戌六君子是否应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变法,以及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有逃亡的机会是否应该逃跑。让学生直接查询资料,再进行深刻的讨论。资料搜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于史料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探讨,学生可以感受戊戌六君子在国难当头,坚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和争取变法的气概,以及谭嗣同那种为变法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

四、结语

历史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历史观念,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将史料知识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正确的历史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佳.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知识[J].散文百家(下),2017(1).

[2]张红艳.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新课程•中旬,2016(9).

[3]耿齐.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分析[J].中外交流,2016(35).

[4]李京阳.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5).

[5]王晓玲.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5(8).

[6]王圣花.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6).

作者:栾尚标 王林红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头镇中心学校


史料知识在历史教学的运用》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328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