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过程性考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

过程性考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04-03 09:22:55 | 移动端:过程性考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

过程性考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考核,实践,过程,文化

过程性考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 本文简介:摘要:生态文明反映在教育理念和价值导向上,主要表现为对多样性、丰富性和融合性的重视。过程性考核在强调智力的差异性、多元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重视过程管理,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实行过程性考核,把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写作能力等权重充分体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更

过程性考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 本文内容:

摘要:生态文明反映在教育理念和价值导向上,主要表现为对多样性、丰富性和融合性的重视。过程性考核在强调智力的差异性、多元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重视过程管理,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实行过程性考核,把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写作能力等权重充分体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更好地保证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评价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生态文明在教育思维方式和呈现方式上与工业文明有根本的区别,反映在教育理念和价值导向上,则表现为对多样性、自律性和融合性的重视,而不是强调绝对标准化。对高校来说,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构建自己的教育生态,涉及培养方案生态、课程体系生态、教育教学生态、管理生态、评价生态等。如何在高校生态系统建设中最小的单元—课程这一载体中更好地体现出生态性,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更准确的评价?过程性考核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关于过程性考核,一般认为,其理论来源是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过程性考核在强调智力的差异性、多元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重视过程管理,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水平。基于此,笔者所在的学院多次组织海归教师、外籍教师和中方优秀教师,讨论、确立了实施过程性考核的思路,弱化期末考试的权重,把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写作能力等权重充分体现出来,激发学生每节课的到课率和课堂参与度。

一、过程性考核的方案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是一门面向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课,一学期共32学时,旨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开拓文化视野,提升思想文化内涵,培养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按照过程性考核的精神,每节课都是不同形式的考试,每个考查维度学生所得的成绩汇总之和就是课程成绩。

(一)过程性考核的考核方案

实行百分制,60分为及格。总成绩由考勤、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论文等构成,每一类成绩都有可执行的标准。考勤:16分。翻转校院App点名,迟到、早退一次均扣1分,旷课一次扣2分,缺课三分之一以上课时(包括请假)直接取消本门课的考试资格。作业:40分。每次作业都结合教学主题,规定明确的写作要求,有内容有切实感悟者不扣分,其他情况酌情扣分,无故不交作业者扣除10分。课堂表现:24分。每次课基本分1.5分,上课认真听讲、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话题讨论者得1.5分。每次课表现非常优异者可再加1分;上课出现非学习行为者酌情扣0.5至2分。得分情况每两周向全体学生通报一次。期末论文:20分。学期初由学生自行选择教师提供的参考书目中的一本或者两本,利用一学期的时间认真研读,并做读书笔记,按照要求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读书体会,第16周提交。根据读书笔记和读书体会的书写情况定得分,不交者或者抄袭者不得分。

(二)上好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教学大纲,明确告知考核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中国建立文化自信的梳理与引导,激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与探究,为课程顺利进行夯实基础。第一,任课教师介绍个人基本情况与教学经历、教学感悟;第二,介绍为什么要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这门课;第三,小论文形式的作业、“热点”文化现象讨论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批判分析能力;第四,要求学生多读书多查阅资料,课上采用演说式、故事式、辩论式、展示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辩论;第五,介绍本课程重点、难点、特点;第六,为什么选这本教材而不选别的教材;第七,推荐参考书目六本;第八,推荐微信公众号四个;第九,告知学生考核方式与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大小作业、期末论文组成;第十,介绍教材的主要内容框架;第十一,布置第一次作业。

(三)考核过程中的重点环节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从过程性考核的理念出发,为每节课准备翔实的教案和简明的课件。每一个教学模块,既准备传统文化的应有内容,又结合发生着深刻变化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进行说明,力求把传统和现代对接起来,展现中华文化的顺承与发展。教师要把讲课思路与内容都烂熟于心。课课都体现“开学第一课”上提出的要求。每次课都以问题导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和回应情况调整节奏,结合教学模块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发言。不时穿插的故事、辩论和个人展演等激起了学生极大的课堂参与性。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考,常常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活用写作作业。两个班共79人,每次作业不仅打了分数,而且都认真撰写评语,评语中有认同、有鼓励、有批评、有引领。为了肯定学生的认真态度和积极表现,第6周专门搞了一个“作业发放仪式”,每个人上台领自己的作业本,笔者对每个人的作业进行点评,并宣读作业评语。被老师信任、被老师认同、被同学理解的体验给了学生更大的动力,以后的表现更加积极。三次分组表现。每个班共分成六个小组。主题任务布置后,每个小组按照要求分工协作、查阅资料并制作图文并茂的PPT;在主题展示环节,每个小组的切入点和阐释点都不尽相同,每次每个小组由不同的人担任主讲人,既提高了学生筛选和整合资料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过程性考核的实施效果

贯穿于整个学期的过程性考核,使不少学生从当初略带抵触地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到越来越觉得这门课惊喜不断、收获多多。每个学生从第一天就清楚,他每一次课的“所作所为”汇集到一起就是他期末的成绩。每节课都带着与教师和同学积极互动的期待来,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大大增强。设置学习闭环激发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代入感。开学第一课的作业是: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困惑是什么?从这门课中你最想得到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最后一课的作业是:通过学习这门课,你得到的提升和收获是什么?这两次作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学生通过贯穿始终的过程性考核,体验到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感,让学生真正对中国传统文化学有所思、学有所获。教学效果得到极大提升。实行过程性考核的两个班未出现过旷课、迟到、玩手机、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每次课大多数学生都提前5分钟到教室,唯恐抢不到理想的座位;上课状态良好、发言积极。每个人都至少读了两本书,并做了读书笔记,感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得到了提升。课程的成绩分布态势良好,两个班无一人不及格,优良率达到95%。

参考文献:

[1]焦璨.过程性考核在高校专业课中的实践与探索:以心理测量学为例[J].南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6,(7).

[2]赵秀芳,苏宝梅.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4).

作者:曹慕源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过程性考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348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