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中政治课堂要辩证的关系

高中政治课堂要辩证的关系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04-08 14:28:39 | 移动端:高中政治课堂要辩证的关系

高中政治课堂要辩证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课堂,关系,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课堂要辩证的关系 本文简介:高中政治优质课就是高中政治教师用自己的智慧构建起的一个有品位的课堂。从整堂课的构思、设计、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以及预设达到的效果等每个环节的推进,无不是一种教学艺术和教育艺术的结合。在整堂课中要辩证看待、并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才能真正体现一堂高中政治优质课的实效性,这也是我们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一、课堂

高中政治课堂要辩证的关系 本文内容:

高中政治优质课就是高中政治教师用自己的智慧构建起的一个有品位的课堂。从整堂课的构思、设计、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以及预设达到的效果等每个环节的推进,无不是一种教学艺术和教育艺术的结合。在整堂课中要辩证看待、并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才能真正体现一堂高中政治优质课的实效性,这也是我们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课堂内容:生动与深刻

有效教学是教学艺术和教育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教学艺术是教育智慧和从教经验的高度体现,而教育技术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不断改变教育行为,使教育专业化的一种方式。教育技术让课堂生动,教学艺术让课堂深刻,我们所要深思的就是在生动与深刻之间探寻平衡。有的教师一味追求课堂的生动性,大量引用聚焦热点、趣味时事,甚至模仿各种表演形式,而往往忽略了构建深刻的课堂,没有达到生动与深刻相结合的课堂效果。生动,是可亲近、可理解的,是活泼的意思。生动的课堂是学生无法拒绝的,对于教学进程的推进也是十分有意义的。首先要是有了生动的开头,这样才能迅速活跃课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在课堂中可以运用知识竞赛法、上台演讲法、问题探究法等不同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思想,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这就能使课堂顺利有序地开展,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不要忽略了高中政治课堂同样是要具有深度的课堂。因为在高中政治课教材里,政治、经济、文化与哲学概念、原理的进入,以及学生要学会运用概念、原理对当今时事热点的综合分析,都离不开学生对知识点深刻的理解和运用,因此达到知识点逻辑与思维逻辑的有机结合,这对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综合思维等能力要求较高。所以一堂好的政治课一定要有深度,千万不要走进生动有余,深刻不足的误区。在2015年全国中学德育课堂展示培训会上,人大附中赵志勤老师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堂课在设计上体现出了强大的国际视野,以一种小小的红火蚁的入侵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甚至会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这样一个角度的切入,贯穿整堂课,就是为了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这样的设计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思考,是一堂生动的政治优质课。但有专家指出,这堂课介绍了过多的科普知识,应该淡化科普知识,将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课文的知识主线中来,应更加凸显出相关哲学的方法论,这样才能使整堂课显得生动而又深刻。本人认为这点建议是非常可贵的,一堂课的设计在内容上要达到生动与深刻的结合,才是具有实效性的课堂。

二、课堂目标:情绪与情感

中学政治课堂的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者的结合,其本质是显性目标与隐形目标的统一、是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的统一、是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统一。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应方式。情绪是在某种教学情境中学生迅速产生的一种或高兴、赞赏或悲伤、厌恶。在教学的实践中,有些教师就曲解了三维目标,使三者割裂开来,为彰显“过程与方法”,以为只要安排学生自习、讨论、交流、合作等形式就是在贯彻新课程理念,课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就是新课改,在这样的环境下,由于中学生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且偏爱形象思维,在教师富有情趣的各种教学方式中学生的情绪容易激发,但这种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而情感与情绪相比较,情感更深刻,影响更为深远。教师要抓住这种契机,使情绪升华为较为深刻的情感,达到政治课堂教学最高层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如在2015年全国中学德育课堂展示培训会上,江西刘老师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节课的过程中,刘老师先通过慧眼识名楼、知识接力赛、动手悟科技等活动环节,让学生立刻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间以“如何给汉字注音,传承中华文化”作为过渡探究问题,最后还通过全班学生齐声朗读老师自己创作的《文华诵》,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成为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达到了整堂课情感的最后升华,给该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怪不得江苏的教研员对此堂课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这堂课将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回忆。刘老师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完美的课堂,因为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不仅仅感受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还能体会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使用自己母语的自豪,达到了情绪与情感的完美结合,其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三、课堂环节:对话与交流

课堂中的语言是我们实施教学最基本的工具,特别是口头语言,它是学生的思维外显的一个载体,如果整堂课下来都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即教师按照自己的设计,把知识点讲全讲细,“一问一答”,甚至“自问自答”,那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满堂灌”。现代课堂绝不仅仅是教师通过书本形式的教材将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而是一个师生一起成长,充满人性化、养人的课堂。学生在与教师的教学交往、交流中有选择地接受教师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形成与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应该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让学生“表达”,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这就是课堂中师生对话与师生交流的区别。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没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这种交往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而主导与主体之间的桥梁就是师生的交流,主导作用的发挥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主动创造产生生成性问题的氛围和环境,努力提供生成性问题的条件,通过课堂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在师生的交流中鼓励学生提问、留足学生想象空间等开展教学的,然后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如有位老师在必修一《消费及其类型》这课中,大胆以自己作为一个上门女婿为线索,导出了生活情景的四幕,即“愁”“乐”“烦”“盼”,为学生展现了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参与讨论,做出总结,解除疑惑。更重要的是在看似不相关的师生交流中,牵线搭桥地引出本课的知识点,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对消费相关问题的思考。如在第一幕“愁”中,老师讲述了自己收入低,房价的上涨,买不起房,就住在丈母娘家的现状,接着让学生比较、总结消费的类型。在第二幕“乐”中引出影响收入最主要的因素……在生活逻辑中贯穿了鲜明的知识点逻辑,在整堂课中也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逻辑,如“2014年民工的那些事”“政府如何帮助低收入者提高生活水平”“学生就老师家的收入和汽车价位为老师拟定一份关于家庭购车方案”……这些探究活动使本课的知识点渗透在师生的交流中,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逻辑,整堂课就是这样在愉悦的师生交流中实现了生活逻辑、知识逻辑与思维逻辑三者的统一。

四、课堂效果:预设与推进

教育研究考试中心的董晨老师曾用两个精准的词语形容在课堂中师生关系的错位和脱节现象,一个是“前师后生”,师在前面跑得太远了,远远地超越了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认识水平,所以才有了教师很激动,学生很木然的不同步现象,也可能引发我们对“学生启而不发”的埋怨;另一个是“前生后师”,各种原因我们的老师却不能跟上学生的节奏,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用例是生活的、表达用词是幽默时尚的、思考是着眼未来的,被抛在后面的老师反而显现出刻板、囿于教材、限于预设的教案、急功近利地想简单地推向答案……这两种现象就是教师在课堂预设与推进之间出现了矛盾的表现。课堂设计、效果的预设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动指南,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设计中,应该以“学”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行为主体,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其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想法和要求,粗略地对学生的渴望进行搪塞或直接无视,就缺少了思想碰撞的火花和正误博弈的精彩,课堂失去了学生认知领悟的过程,学生也不能真正心悦诚服地接受教材观点。如在《意识的本质》的展示课中,老师让大家就2014年我国文艺工作会议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讨论,目的是想引出意识的产生及作用这一知识点,没想到课堂中学生思维扩散,竟指出这一价值观只是一种语录,一种形式,无法在社会中具体实施,大家起哄式地大笑,而这位教师没有理睬,采取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冷处理方式。那个学生在这节课上的观点被忽视,因大家的“笑”被忽视,这显然是本节课的遗憾和败笔之一。在懵懂阶段的中学生遇到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时,难免产生偏颇的观点,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进行国家意识形态和公民教育的课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都应该朝着思想政治课的本质方向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变化、发展。简而言之,要注意思想政治课的方向性。很明显,这个同学的观点已经触及本质方向的问题了,这时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正确分析、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并接受,而不是简单地就否定或直接无视。如果我们能针对这个同学的回答,针对同学们的笑,拓展、加深分析,加以引导,我想这堂课将又是另一方景象了。时代变迁、社会转型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挑战,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方向引导和社会参与能力培养的教育课程,立德树人、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这是我们不能回避、更不能逃避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我们的教学追求就不能止于过去的“双基”或“四基”,而是在课堂中形成相伴而行的师生关系,创建一个养人的、灵性的课堂,师生有了交流、沟通、碰撞、互动,学生的认识才会有了宽度、深度、高度、远度。教学永远“始于学生,也终于学生”,所以如何构建有品位的课堂,永远值得思考和实践。

作者:陈秀蕾 单位: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


高中政治课堂要辩证的关系》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364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