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社科学术期刊发展与作用

社科学术期刊发展与作用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04-12 09:26:18 | 移动端:社科学术期刊发展与作用

社科学术期刊发展与作用 本文关键词:学术期刊,作用,发展

社科学术期刊发展与作用 本文简介:一、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办刊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期刊发展的先决条件。以客观的、历史的眼光审视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办刊环境,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政治环境是其发展的前提,高等教育秩序的恢复与迅猛发展、社科学术研究与编辑出版业的空前繁荣是其发展的学术环境。1.政治环境:思

社科学术期刊发展与作用 本文内容:

一、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办刊环境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期刊发展的先决条件。以客观的、历史的眼光审视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办刊环境,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政治环境是其发展的前提,高等教育秩序的恢复与迅猛发展、社科学术研究与编辑出版业的空前繁荣是其发展的学术环境。1.政治环境: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拨乱反正成为第一要务。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必须以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为先导。而当时由于“文革”10年造成的政治思想上的混乱还没有消除,也由于“两个凡是”思想的束缚,拨乱反正受到了严重阻碍。1978年5月,一场席卷全国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拉开了我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针对“两个凡是”,文章指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们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凡经实践检验证明是错误的或者不符合实际的东西,就不应再坚持。文章见报后的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引起强烈反响。不久《解放军报》与此呼应,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从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这次大讨论不仅有力地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樊篱,破除了现代迷信,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的进行,而且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舆论准备。1978年12月18~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重新确定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高校社科学术期刊也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2.学术环境:高等教育与期刊出版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既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制约,也受制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文革”10年,高考中断,人才断流,中国社会的价值体系包括教育秩序都处于混乱甚至是荒诞之中。1977年9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起草的《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和《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渴求知识、渴望成才的七七届、七八届新生涌入大学校园,标志着中国社会从动荡走向稳定,从只讲阶级出身到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复苏、教育秩序和知识价值的回归。之后的几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本科教育制度、研究生教育制度和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广大高校师生思想解放,意气风发,有理想、有追求、有思想、有激情,不仅为建设“四个现代化”刻苦学习,而且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且不说大学教师的学术研究,仅就当时的学生来说,就发表了相当多的学术研究成果。比如,《史学月刊》(河南大学主办)前主编李振宏,1980年还是河南大学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时候,就在《文史哲》发表了《封建时代的农民是“革命民主主义者”吗?》一文,对宋史权威漆侠的观点提出质疑。[1]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沈卫威,1984读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在《河南大学学报》发表处女作《端木蕻良和他的〈科尔沁旗草原〉》。[2]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马敏1980年代读硕士时也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3]《史学月刊》[4]上发表过文章。很多人认为,1980年代是一个思想迸发、盛产“大家”的年代,而这离不开媒体的传播。在那个刚刚结束书荒、刊荒的年代,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压抑已久的对精神文化的强烈需求,出版业迎来了井喷式的大发展,图书、期刊、报纸等以几何级数增长,期刊出版空前繁荣。1985年,中国期刊发行总数25.60亿册,全国人均期刊占有量首次突破2册。[5]179不仅数量“疯长”,而且种类多样化、多质化。以学术期刊中的高校社科学报为例,1981年,全国有近200种;1987年10月,已达393种;1988年8月,增至410多种。

二、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状况

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社科学术期刊110多年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7],那么,相对于其他阶段而言,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我国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则颇为顺利。1976年“文革”结束,由举国欢庆、百废待兴到拨乱反正、短暂调整,高校社科学术期刊一如各行各业一样迅速走上快车道。回顾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我国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历程,1978—1981年是恢复调整期;1982—1988年则是快速发展期。

三、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特色与作用

出版物以内容为王,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内容与质量,从一定程度上说决定着它的前途与命运。回顾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的高校社科学术期刊,从内容上看,尽管还受到“左”的影响,没有完全挣脱政治对学术的羁绊,但已开始最大程度地追求学术性,探索学术话题,回应现实社会需求和意识形态关切,其特征鲜明,作用突出。高校社科学术期刊注重特色、打造品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所在高校学术方向、学科优势为特色。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处于计划经济阶段的我国高校,其学科建制、招生规模、培养层次、专业特色、学术方向等各不相同,而依托各高校迅速发展的高校社科学术期刊,不仅熟悉所在高校的特色、特长、优势、重点等,而且其办刊宗旨、功能、定位等也与所在高校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密切相关。尤其是,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大部分编辑,本身就是高校社科类院系的教师,有些还是重点学科的领导、专家,这使期刊本能地都把展现本校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等作为刊物的发展方向。最明显的例子是这一时期新创办的专业学术期刊,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新闻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主办的《比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人口研究》、北京广播学院主办的《现代传播》、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均将展现本校本院所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等作为刊物的发展方向,刊物个性特色鲜明,这不仅有利于刊物的健康发展,而且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另外,与专业学术期刊相对应,这一时期的综合性学报也都依据各高校办学层次、办学方针、高校性质、承担的教育任务,以及学术资源状况、科研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开辟特色栏目,打造品牌。例如,一些重点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南开学报》《清华大学学报》等分别在文学、史学、经济学、哲学、新闻学、语言学、历史、政治等传统学科上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师范类名校学报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的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等,边疆高校学报如《思想战线》《贵州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新疆大学学报》的民族学、边疆民族史研究等,地方高校学报如《河南大学学报》的宋史研究、编辑学研究,《深圳大学学报》的特区问题研究等,不仅成功避开了“千刊一面”的尴尬,突出了各自的优势,打造了品牌,展现了“高校+学术”的特色,而且也对高校的学术、学科建设及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助推作用。二是以高校地域特点为特色。地域优势既包括地理环境优势,也包括历史积淀、人文特色等优势。我国高校众多,分布极不平衡,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高校居多,西部、北部边疆地区高校偏少。而大城市和边疆地区(包括中小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各不相同,依托高校而创办的高校社科学术期刊也各有千秋。目前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中,《殷都学刊》(安阳师范学院主办)的“殷商文化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的“岳麓书院与传统文化研究”、《齐鲁学刊》(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孔子•儒家•齐鲁文化研究”、《许昌师专学报》的“魏晋史研究”等,都已经在1980年代独领风骚。不仅如此,在那个崇尚知识、崇尚文化的年代,学报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学术传播媒介,基本是一校一刊,即使是当时新成立的地方院校(边疆院校)、师范专科学校、地市党校等学术、学科不强的学校,也都有学报编辑部这个组织机构。于是,学科强的拼学科,科研强的拼科研,其他的大多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优势、历史文化优势、人文资源优势,或另起炉灶,创办特色学术期刊,或独辟蹊径,创办学报特色栏目。前者如厦门大学1983创办的《台湾研究集刊》、西北民族大学1986年创办的《西北民族研究》、山东大学的《周易研究》、青海民族大学1989年创办的《青海民族研究》等,现在都是CSSCI来源期刊;后者如《河南大学学报》《河北大学学报》《杭州大学学报》的“宋史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的“中国边疆学研究”、《安徽大学学报》的“徽学研究”等,均发展得较好。师范专科类学报、地方大学学报,如《赤峰师专学报》的“辽金史研究”、《阴山学刊》(包头师范学院主办)的“阴山文化研究”、《开封师专学报》的“清明上河图研究”、《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主办)的“汉代文化研究”、《呼兰师专学报》的“萧红研究”、《许昌师专学报》的“魏晋史研究”、《九江师专学报》的“陶渊明研究”、《衡阳师专学报》的“船山研究”、《承德师专学报》的“避暑山庄诗文研究”,等等,都对发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了独特贡献。


社科学术期刊发展与作用》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39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